西行漫记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9833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行漫记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西行漫记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西行漫记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西行漫记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西行漫记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行漫记读书笔记.docx

《西行漫记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行漫记读书笔记.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行漫记读书笔记.docx

西行漫记读书笔记

西行漫记读书笔记

  导语:

像毛泽东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他们占领了舞台,以天才的灵感写下了历史的篇章。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西行漫记读书笔记文章,仅供参考!

  西行漫记读书笔记  《毛泽东自传》,埃德加-斯诺(美国)著作,最早出版于1937年美国《亚细亚》月刊,我目前阅读的是中国青年出版社XX年的再版。

  对于毛泽东的生平,我们从小了解就是不多的,因为我国对于国家领导人的生平总是忌讳莫深,大众媒体所能看到的,多是一些工作或是革命的经历,这本由斯诺先生著写的毛泽东自传,可以说是毛泽东唯一的由自己口述的自传,对于了解毛泽东的生长和走上革命道路的过程,非常的重要。

  毛泽东生于1897年12月26日,而蒋介石生于1897年10月31日,蒋介石刚好大毛泽东十岁。

老家湖南湘潭县的韶山冲,“我的父亲是一个贫农,当他年轻的时候,因负债累累,便去投军,他当了一年多的兵。

后来他回到我生长的村上,由于拼命地节省,他靠着做小生意和其他事业赚了一点钱,设法赎回了他的田地……这时,我家有十五亩田……不久又买了七亩田,使我家达到‘富农’的状态。

”(26页)毛泽东有两个弟弟,还有一个过继的堂妹。

可以看得出来毛泽东家庭是富裕的,还雇有长工和短工。

据毛泽东所述,在1930年,当时任湖南省清乡总司命的何键,杀害了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和堂妹毛泽建。

  毛泽东从七岁到十三岁时,在村里读私塾,并帮助家里干农活,父亲并没有因为家里富裕了,就让孩子清闲,这也是中国农民的传统。

在私塾先生主要教授的是经书,毛泽东不欢喜这些书籍,他更喜欢的是《岳飞传》、《水浒传》、《反唐》、《西游记》等书。

在毛泽东读私塾的这段时间,正处于清末最后的十年,全国各地的革命活动非常的频繁,在湖南也是如此。

1910年湖南的抢米风潮,“哥老会”与当地地主的武装斗争,激进教员的言行,都引起了毛泽东和同学们的激烈讨论,也深深影响着他们。

  十三岁之后,毛泽东上了半年一所邻县的贵族学校,叫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

为什么我把这所学校称为贵族学校?

“他们大多是地主的子弟,穿着华丽的衣服;很少有农民能将他们的子弟送到那样一个学校去读书。

”(35页)然后,毛泽东向往省城长沙,通过堂哥的介绍他前往长沙读中学,书中并没有说明当时他读的这所中学的名字,但只读了半年,辛亥革命爆发了。

当时湖南是支持革命阵营的,北洋军阀正准备进攻湖南。

学生们无疑是支持革命者的,毛泽东决定参加革命军,书中注明当时毛泽东参加的是正规军,当时他才十四岁,就已经是湖南新军二十五混成旅五十标第一营左队的一名列兵。

不过,孙中山和袁世凯的妥协,南北“统一”,让毛泽东觉得革命已经过去,于是他决定继续求学,他当了半年的兵。

  重新的求学有一些波折,开始他报了一所警官学校,然后改变主意,又去报了一所制皂学校,因为当时百业待兴,毛泽东想成为一名制皂工程师。

不过他的一位朋友在读法科学校,在朋友的力荐之下他又去法科学校报了名,但毛泽东需要等待家里的回信。

在等待中,毛泽东又有了新的主意,他又想上商业学校了,因为有一个朋友跟他说“国家正在作经济战争,目前最迫切需要的,就是能够建立国家经济的经济学家。

”(45页)毛泽东真正的去商业学校上了一个月,但是学校的一大半课程都是用英文教学,毛泽东英文程度很差,所以毛泽东还要继续寻找新的学校。

这时,毛泽东报考了湖南省省立第一中学,并以第一名被录取。

不过毛泽东觉得第一中学的“课程太少而规则繁琐”,于是断定还是单独求学为好。

在此后的六个月当中,毛泽东说:

“自己订立了一个读书的计划,规定每天在湖南省立图书馆中阅书。

我十分地有规律和专心,在这个方式下费去的半年,我以为对我是极端可宝贵的。

早上图书馆一开门我就进去。

在中午只花去买两个米饼来吃的时间,这就算是我每日的午餐。

每天我留在馆中一直读到闭馆的时候”。

但是,在外面自学毛泽东的父亲是很反对的,于是不愿意给钱。

毛泽东接着报考了湖南师范学校,因为他自己觉得比较的适合当老师,在湖南师范学校,毛泽东读了五年。

在师范学校的第一个暑假,毛泽东和一个同学决定要步行游湖南,他们一共走了五个县城。

他们身无分文的走了五个县城!

乡下人给他们提供了吃饭和睡觉的地方,不论到哪一个地方,他们都受到了欢迎。

除此之外,毛泽东还登报征集到了几位志同道合的人,组成了新民学会。

平时,他们经常集在一起讨论国事,共同的学习。

那么,在课余的时间里,毛泽东说:

“我们又是热心的体育家,在寒假中,我们在田野里,山上山下,沿着城墙,跨越溪流地行走。

天雨时我们就脱去衣服,名之为‘雨淋浴’。

阳光灼烁时,我也剥去衣服,名之为‘日光浴’。

春风和暖时,我们又算是一种新运动,叫‘浴风’。

在已经结霜的天气,我们还露宿田陌间,或是十一月,我们还在寒溪中游泳。

凡此种种,都算是‘体格训练’。

也许这对我的身体大有裨益,后来我是何等的依靠它!

在我屡次横越华南,和从江西到西北的长征的时候。

”(49页)

  在湖南师范学校读书期间,毛泽东和友人发起了新民学会。

“这许多团体大半都是在陈独秀编辑的著名新文化运动杂志——《新青年》影响下组织起来的。

我在师范学校读书时,就开始阅读这本杂志了,并且十分崇拜陈独秀和胡适所作的文章。

他们成了我的模范,代替了我已经厌弃的康有为和梁启超。

”(51页)在师范毕业之后,毛泽东面临选择,当时许多同学都要计划到法国工读,新民学会当时对这些同学给予帮助,但毛泽东选择留在国内,“他认为我对于本国还未能充分了解,而且我以为在中国可以更有益地花去我的时间……”(53页)毛泽东向朋友借钱去北平,在后面的自述中,毛泽东有好几次谈到向朋友借钱的经历,我想当时向朋友借钱可能比较常见吧。

在北平他找到原来在师范学校的教员杨怀中,他正在北大做教授,杨怀中把毛泽东介绍到了北大图书馆,当时的馆长是李大钊。

毛泽东做图书佐理员,月薪8块大洋,而李大钊则是120块大洋,胡适为200块大洋,陈独秀为300块大洋。

当时的北大是自由思想的桥头堡,新文化运动的摇篮,毛泽东在这里积极的参与哲学研究会和新闻研究会,还听大学的课程,看来毛泽东在北大是非常活跃的参加各种政治的活动。

  “一九一九年初,我到上海去,和准备赴法的学生一起。

我只有到天津的车票,也不知道怎样可以走下去。

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天无绝人之路’,一位同学借了十块钱给我,使我能买票到浦口。

”在浦口毛泽东在当时小驻,参观了一些古迹《西行漫记》读书笔记摘抄《西行漫记》读书笔记摘抄。

“不过当我到达浦口之后,又是一文不名了,而且车票也没有。

没人有钱借给我,也不知道怎样才可以离开这个地方。

不过最倒霉的就是一个贼偷去了我仅有的一双鞋!

啊呀!

怎么办呢?

可是‘天无绝人之路’,我的运气非常好。

在车站外面,我碰到一个湖南的老友,他借给我足够买一双鞋子和到上海车票的钱。

到了上海后,我才知道已募有一大笔款子资助学生留法,并且可以资助我回湖南。

”(57页)

  回到长沙之后,毛泽东建立了一个文化书社,并和新民学会一起反对湖南的督军张敬尧,发动学生罢课,并派代表到北平和西南去鼓动,后来取得成功,谭延QI代替了张敬尧。

在这件事情之后,毛泽东前往上海和陈独秀进行了第二次的会面。

他们计划组织一个“湖南建设协会”,随后毛泽东返回长沙,开始组织这个协会。

(61页)在一九二0年,毛泽东第一次将工人政治地组织起来,并第二次前往北平,阅读了许多马克思主义方面的书籍,毛泽东自认为从这时候开始,他成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同年夏天,他同杨开慧结婚。

  “一九二0年(应为1921年6月),我赴沪参加会议,共产党就在这个会议上成立。

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中,陈独秀和李大钊占着领导的地位,无疑地,他们都是中国知识界最灿烂的领袖。

我在李大钊手下做图书馆佐理员时,已经很快地倾向马克思主义,而陈独秀对于引导我的兴趣到这方面来,也大有帮助。

”(64页)在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后,在国内和国外的其它地方也建立了许多类似的组织。

“到了一九二二年五月,湖南支部已经在矿工、铁路工人、公务人员、印刷工人及造币厂工人中组织了二十个以上的工会,当时我是支部的书记。

”(65页)当时统治湖南的军阀是赵恒惕,他下令杀害了两名工人的领袖,引起了工人的反抗,毛泽东领导了这次“反赵运动”。

在这期间,毛泽东竭力推动工会的运动,争取更高的工资、待遇和工会的被承认,大多数的罢工是成功的,毛泽东看到了劳工运动的空前力量。

  从1924年春至1927年国共关系破裂之前,毛泽东往返在广州和上海之间,同时在共产党中央和国民党中央工作,因为在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决议,“参加国民党,和它合作,并组织联合战线以反对北洋军阀。

”(67页)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的工作中,毛泽东先后担任过国民党的宣传部部长,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所长和第五任农民部部长,还有主编国民党的刊物《政治周刊》。

毛泽东在湖南的农民工作中对于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提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实施激进的土地政策和积极地组织农民。

”“即实行广泛的土地分配。

”(69页)但毛泽东的建议没有得到陈独秀的支持,可以说是反对的,因为在中共的“五大”上,甚至没有讨论一下毛泽东的建议。

陈独秀主导的思路是将“地主”定为拥有五百亩以上的人。

毛泽东认为这“是全然不适合和不切实际的,而且忽视了中国土地经济的特质”,“陈独秀是中国党的彻头彻尾的独裁者,他甚至不同中央委员会商量就作出重大的决定。

”(73页)

  众所周知,1927年4月开始,国共的合作彻底的决裂。

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

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著名的“八七会议”,开除陈独秀出中央政治局。

之后,毛泽东被派往湖南组织“秋收起义”。

在组织秋收起义过程中,毛泽东经常要行走在安源矿工和农民自卫农之间,有一次毛泽东被地方的民团所捕获,“他们命令将我解到民团总部,要在那里杀死我。

不过,我曾向一个同志借了几十块钱,我想用它贿赂护送兵来放掉我。

那些士兵都是雇佣来的兵,他们并没有兴趣看我被杀,所以他们同意释放我。

但是那个解送我的副官不肯答应,因此我决定还是逃走,但是一直到我距民团总部二百码的地方才有机会。

在这个地点,我挣脱了,跑到田野里去。

我逃到一块高地,在一个池塘的上面,四周都是很长的草,我就躲在那里一直到日落。

士兵们追赶我并且强迫几个农民一同搜寻。

好几次,他们走到很近的地方,有一两次近得我几乎可以碰到他们,可是不知怎样地没有发现我,虽然有七八次我抛却希望,觉得一定再要被捕了。

最后,到了日暮的时候,他们不搜寻了。

”(75页)这一段我觉得比较惊奇,毛泽东也有失去希望的时候。

  在本书的第四章,讲述的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从井冈山到红军长征至陕北的事情,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这本书有288页,印刷比较精良,而且图片很多,注释也非常的详细,但真正好看的内容只有前面关于毛泽东早期成长和学习的故事,六七十页书这样子吧。

后面的篇幅主要是1937年毛泽东自传第一次出版时的影印件。

  西行漫记读书笔记  近日刚好读到了关于我们伟大的党员领袖毛主席的《毛泽东自传》,发现在以前的时代,那时候的小孩子,真的好懂事。

毛主席在6岁的时候就开始帮着家里做农活,开始耕种了。

毛主席家里那时候相当于中农,毕竟是农民,所以他可能会比较了解农民在当时所受的压迫。

过着那种吃了一餐不能保证下一餐的生活。

所以他才有那种热血激情去解救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拯救那些正在饱受压迫的无产阶级。

  如果要说到某一个人,他解放了一个非常大的国家,当时有五亿多人,这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至于你问我对他有什么印象,我说他既是一个伟人,又是一个普通人。

  他的分析(指三个世界划分的论断)是正确的。

发达国家自然不同于发展中国家,为什么我们如此珍视你们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珍视毛主席、他的亲密战友周恩来和其他的同事给予我们的帮助,因为中国也是个发展中国家,并且依然是,但却给了我们那么多帮助。

因为中国的领导毛泽东知道我国需要帮助,在我们困难的时刻,给予我们极大的援助,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有极大的财富,他们什么也没有,他们把所拥有的奉献出来与我们分享。

  像毛泽东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他们占领了舞台,以天才的灵感写下了历史的篇章。

毫无疑问,毛泽东是巨人中的巨人。

他使历史显得渺小。

他的强有力的影响在全世界亿万男女的心中留下了印记。

毛泽东是革命的儿子,是革命的精髓,确实是革命的旋律和传奇,是震动世界的出色的新秩序的最高缔造者。

  毛泽东没有死,他永垂不朽。

他的思想将继续指导各国人民和各民族的命运,一直到太阳永远不再升起。

如果仅仅是从中国的范围来衡量他的划时代的功绩,那将有损于对这位非凡人物的纪念。

当然,他为中国及其八亿人民做了了不起的事情,但是毛泽东也是一位崇高的世界领袖。

他对当代局势发展的贡献是没有人可以比拟的。

  今天,全世界都哀悼毛泽东的逝世,但是到明天黎明,都将起来歌唱颂扬他不朽的赞歌。

我的思想和感情,像我的同胞一样,极为悲恸沉痛。

这位人物的谦虚和幽默,他的光荣和伟大,他的英勇和胜利,将永垂青史。

毛泽东的名字将永远是穷人和被压迫者的伟大而正义的事业的同义语,是人类反对压迫和剥削的斗争的光辉象征,是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胜利的标志——“是幻觉还是梦境?

日出雾散,是梦还是醒?

”我们巴基斯坦将永远怀着敬意纪念不朽的毛泽东。

  现代社会变化很快,很多国家元首都被人忘记了,只有少数人仍被人所知。

例如法国的戴高乐将军,法国人却知道他,敬重他、那么在中国,毛泽东也是一样。

另外,现代社会的国家领导人并不体现一种哲学思想。

他们只是解决一些问题,诸如经济、社会、军事等等。

法国人却认为毛泽东体现了一种哲学思想,并且努力地把它付诸行动。

这正是我们对政治的认识。

我们在1789年进行的大革命,正是为了一种哲学思想。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毛泽东思想也正是使中国走向一种哲学,即给予中国人民最大的权力和最高的地位。

  无论人们将毛泽东时代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

1952年,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农业产值占64%;而到1975年,这个比率颠倒过来了,工业占国家经济生产的72%,农业则仅占28%了。

  其实毛泽东的那个时代远非是现在普遍传闻中所谓的经济停滞时代。

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的主要的后起之秀的工业化过程中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

  在毛泽东身后的时代里,对毛泽东时代的历史记录的污点吹毛求疵,而缄口号不提当时的成就已然成为一种风尚——深恐提及后者便会被视为对前者的辩护。

然而,对一个基本事实的承认,即毛泽东时代在促进中国现代工业改造——而且是在极为不利的国际国内条件下做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不就等于是为历史作非分的辩护。

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80年代将找不到要改革的对象。

  毛泽东思想并不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因素的首要作用的前提下,毛泽东思想的确具有重视精神、意识、觉悟作用的特点。

例如1936年毛泽东在总结战争的经验教训时就说过:

“战争的胜负,主要地决定于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这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不仅仅如此,还决定于作战双方主观指导的能力”。

他又说过,“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西行漫记》读书笔记摘抄心得体会。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渊源。

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和传播,就不可能产生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的思想理论条件,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与传播。

第一,1915年9月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启蒙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

它不仅给封建专制主义、封建的伦理道德和迷信以前所未有的打击,对启发人民的民主主义觉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激起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探索民族解放新途径的热情,从而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之后,引起中国思想界发生巨变。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由从西方资产阶级文明中寻找出路转而向俄国学习,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俄国革命经验来重新考虑中国问题。

他们学习、宣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斗争,扩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阵地,使之成为中国进步思想界的主流,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中国的先进分子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考察、思考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并经过长期实践,逐步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正确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前提。

毛泽东思想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只能来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伟大实践。

在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道路和揭示中国革命和建设特殊规律的伟大实践活动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毛泽东思想就是对这些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而产生并形成其科学体系的。

离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毛泽东思想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就不可能产生、形成和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地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