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16讲两次工业革命导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9421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16讲两次工业革命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16讲两次工业革命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16讲两次工业革命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16讲两次工业革命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16讲两次工业革命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16讲两次工业革命导学案.docx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16讲两次工业革命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16讲两次工业革命导学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16讲两次工业革命导学案.docx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16讲两次工业革命导学案

第16讲两次工业革命

(1)两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条件、过程与影响。

【命题规律】两次工业革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2012年江苏高考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2014年、2015年江苏高考都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了两次工业革命;因而在考查的方式上,较偏重于非选择题。

【命题趋势】建议复习备考时要全面把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和利用新史观从不同角度把握工业革命的影响,同时还要建立工业革命与政治革命、大国崛起、经济格局、世界市场等知识之间的关系。

 

【考点过关】

考点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基础梳理】

1.背景

(1)前提:

英国      制度的确立。

(2)市场:

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      日益扩大,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需要。

(3)资本:

通过殖民贸易和      获得的财富提供了充足的资本。

(4)劳动力:

通过      大批农民被从土地上赶走,成为自由劳动力。

(5)技术:

手工工场中的分工协作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

2.含义:

      代替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变化。

3.英国工业革命进程

(1)开始:

18世纪60年代,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      。

(2)突破:

瓦特改良蒸汽机,人类进入“      ”。

(3)交通工具:

      发明轮船,    发明蒸汽机车。

(4)完成时间:

1840年。

4.影响

(1)生产力:

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城市化进程加快。

(2)生产关系:

促使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和      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3)世界市场的形成:

工业革命后需要更多的市场和原料,促使列强进行殖民扩张;蒸汽机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工业革命增强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军事实力。

    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中心的        初步形成。

【要点突破】英国在19世纪中叶为何能成为“世界工厂”?

1.制度先进:

17世纪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在国内的统治。

2.殖民霸权:

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争夺,于18世纪中期掌握了世界殖民霸权,拥有了广阔的殖民地。

3.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率先进行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1840年前后完成工业革命。

4.经济政策:

英国政府全面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工业发展。

【典题演示1】 (2014·江苏卷)(13分)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发端的农业变革与工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阔的和公有的土地和公有草地分布得如此零散和混杂,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再者,这些土地……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

同时,如将上述(土地)……加以分开、圈围,并在有关人员中按其各自的产业,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那就会对上述有关人员均有好处。

但是这一点如无议会的帮助和授权就不可能做到。

——辜燮高等译《1689~1815年的英国》

材料二 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

……18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

——王章辉《工业化历程》

材料三 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

……产生了一批租用50英亩、100英亩、200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

——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圈地者”圈地的理由,并指出影响圈地运动扩大的关键因素。

(4分)

[审题指导]

理由:

关键因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作用。

(4分)

[审题指导]

(3)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农业变革的具体表现。

(3分)

[审题指导]

(4)综观英国现代化的基本过程,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之间的关系纵横交错。

综合上述材料,从纵横两方面说明它们的关系。

(2分)

[审题指导]

[学法指导]巧记工业革命的影响

[知识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何深远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由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工业逐渐控制经济生活,工业资本主义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

机器大生产的使用和推广,摧毁了国内一切资本主义的小生产方式,促进了其他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解体,把所有国家都卷进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

2.引起了经济布局的变动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工业革命使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还是一个城市化过程,是在大工业的推动下,把人们集中在一些城市或城镇中,从事相互配合的社会化大生产,使他们的社会交往、政治文化关系变得极其密切的过程。

3.大工厂制度的确立,创立了进行大工业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形式,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可能,使社会表现形式发生了分化重组,社会日益分裂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大对立阶级。

4.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使社会又一次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高潮,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或革命等形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5.促进了思想、科学和教育的发展。

工业革命使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思潮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

自然科学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进入了又一个迅速发展时期。

考点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

【基础梳理】

1.背景: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和美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2.成就

(1)电的广泛应用取得显著成就,人类由此进入“     ”。

(2)    的创制和使用:

内燃机出现,推动飞机和汽车的研制成功。

(3)化工技术的发展:

制成染料、化肥、塑料等多种化工合成材料。

(4)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制造业和建筑业中钢材大量使用。

3.特点:

     的成果运用于生产;在几个国家和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同时展开。

4.影响

(1)垄断组织出现:

在激烈的竞争中,一些企业通过兼并或相互联合,形成垄断和    组织,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对于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随着新型的    和    手段的出现,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工业革命进一步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资产阶级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要点突破】工厂制度和垄断组织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工厂制度

垄断组织

时期

工业革命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生产手段

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

主要依靠科技提高生产率

规模

相对于工场手工业,规模较大,工人集中

垄断组织是通过大企业兼并中小企业或强强联合形成的,规模空前强大

影响

促进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联系

①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的重要表现;②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典题演示2】 (2015·盐城三模)“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富丽堂皇的船只无帆无风也能航行得像箭一样快……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能在一瞬间传遍世界,镰刀自动收割,纺车自行转动,铁犁自动开沟,而我们仍像过去一样渴望得到面包。

”这是19世纪晚期一位克罗地亚农民发出的感叹,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

A.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B.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

C.生产工具的重大革新D.社会矛盾的基本缓和

【解答指导】

审题干

有效信息:

“19世纪晚期”“我们仍像过去一样渴望得到面包”

辨选项

材料中“富丽堂皇的船只无帆无风也能航行得像箭一样快”反映出交通工具革新,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材料中反映的是19世纪晚期历史,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镰刀自动收割,纺车自行转动,铁犁自动开沟”反映的是生产工具的革新,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工业革命后虽然推动社会发展,但社会矛盾不可能基本缓和,D项错误,符合题意

定答案

[归纳比较]如何比较两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相同点

(1)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结果。

(2)本质上都是人们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过程,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都带来了生产方式、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关系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4)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不同点

发起国

首先而且主要发生在英国

同时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标志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产业结构

侧重部门

局限于轻纺工业领域

以重化工业为主体

技术发明

来源

主要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进程

由英国向其他国家扩展

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如俄国、日本)

考点三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基础梳理】

1.新航路开辟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    开始出现。

2.列强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使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    。

3.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到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        基本形成。

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建立。

【要点突破】如何全面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概念:

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而形成的统一经济整体。

2.形成过程

(1)雏形开始出现:

新航路开辟后。

原因: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

(2)世界市场的拓展:

原因:

早期殖民扩张密切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3)基本形成: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原因: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对外强占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其标志是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4)最终形成:

20世纪初。

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被瓜分殆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世界市场的作用(评价)

(1)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2)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

(3)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典题演示3】 (2015·扬州期中)“蝴蝶拍一拍翅膀,地球的另一端就产生一场风暴。

”这是由气象学家提出的混沌学理论。

下表对应符合该观点的是(  )

蝴蝶拍翅膀

产生的风暴

A

宋元时期商业空前繁荣

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重要财政来源

B

英国等完成工业革命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1929年的大危机

苏联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D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二战后西欧和日本崛起

  【解答指导】

审题干

有效信息:

“蝴蝶拍一拍翅膀,地球的另一端就产生一场风暴”

辨选项

宋元时期商业以及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重要来源,属于对中国本身的影响,不符合混沌学理论,A项错误

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进而发动侵略战争,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项正确

苏联工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斯大林体制的建立,并不是因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C项错误

把“美国霸主地位动摇”与“二战后西欧和日本崛起”的关系弄颠倒了,D项错误

定答案

[归纳综合]全面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时间

推动力

历史进程

对中国的影响

15~16世纪

新航路开辟

雏形开始出现

葡萄牙强租澳门,中国面临来自欧洲的威胁

17~18世纪

早期殖民扩张

进一步拓展

①荷兰侵占台湾;②西学东渐

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①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近代化起步(洋务运动);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中国新思潮萌发);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第二次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

最终建立

①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考点过关答案】

第16讲 两次工业革命

【基础梳理答案】

一、1.

(1)资本主义 

(2)海外市场 (3)殖民掠夺 (4)圈地运动 2.机器生产 3.

(1)珍妮纺纱机 

(2)蒸汽时代 (3)富尔顿 史蒂芬孙 4.

(1)工厂 

(2)工业资产阶级 工业无产阶级 (3)19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二、1.德国 2.

(1)电气时代 

(2)内燃机 3.科学研究 4.

(1)垄断 

(2)交通 通讯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三、1.雏形 2.拓展 3.世界市场 4.最终形成(或进一步发展)

【典题演示答案】

【典题演示1】 

(1)理由:

圈地有利于有效利用土地:

进行土地改良;土地权益的再分配。

因素:

议会立法。

(4分)

(2)作用:

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资本、市场、劳动力等条件。

(4分)

(3)表现:

促进英国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瓦解;有利于资本主义大农场的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

(3分)

(4)关系:

横向关系:

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彼此促进。

纵向关系:

在不同时期,彼此关系的体现方式不同,但贯穿了现代化基本进程。

(2分)

【典题演示2】 D

【典题演示3】 B

 

【随堂验收】

一、单项选择题

考向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1.(2015·苏锡常镇一模)蒸汽机的推广也包含瓦特专利权的使用,瓦特因此而成为很有钱的名人。

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总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占2639项,工业革命高峰期间的1800-1809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

这表明(  )

A.珍妮纺纱机的使用推动了发明不断涌现

B.英国在工业革命期间涌现出许多科学家

C.英国政府保障私有财产以鼓励发明创造

D.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开始有了专利保护法

2.(2015·南通、扬州二模)下图是英国部分年代棉纺织品出口价值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完善

B.棉纺织部门的系列创新

C.世界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

D.棉纺织手工工场不断增多

3.(2015·海南卷)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欧洲

28.0

34.1

53.6

62.0

63.0

中国

33.3

29.8

19.7

12.5

6.2

据此可知(  )

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

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

C.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

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

考向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

4.(2016·淮安四星级高中阶段测试)1870年,31岁的美国人洛克菲勒把两座炼油厂和石油输出商行合并,创建了美孚石油公司。

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6家炼油厂。

这体现了(  )

A.第二次工业革命广泛开展

B.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规模发生变化

C.美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D.石油工业成为主导产业

5.(2015·苏州期末)下面是《英、美、德、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保守的经济政策而衰落

B.B代表中国,因为西方列强的侵略在19世纪后期经济衰落

C.C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D.D代表德国,19世纪6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其后发展更迅速

考向三: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6.(2015·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模)世界贸易在1800-1840年间增加不到两倍,在1850-1870年间,却增加了260%。

所有可以买卖的东西都投入了市场。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金融体系健全 ②工业革命推动 ③自由政策影响 ④世界市场拓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2015·淮安四模)荷兰的曼德维尔说:

“个人的恶行对公众而言就是一种美德;奢侈腐化的社会享受极大的繁荣,而勤俭节约的社会将饱受经济萧条的折磨,纯粹的美德不能为国家带来繁荣。

”(《蜜蜂的寓言》)下列对这一观点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主张个人“恶行”B.鼓励奢侈腐化

C.反对勤俭节约D.强调市场消费

8.(2016·无锡期中调研)“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

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

”下列关于各时期金融中心形成的因果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新航路开辟——北意大利金融

B.三次英荷战争——荷兰金融

C.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金融

D.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金融

二、非选择题

9.(2015·江苏卷)生产流水线是美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一种创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

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

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

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材料二 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

——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

材料三 1921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兴冲冲地参观了海蓝公园的福特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

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但在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

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

这部默片时代的经典电影也是迄今为止对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批判得最深刻的一部。

——杜君立《历史的细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动趋势。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

(9分)(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趁热打铁,事半功倍。

请同学们及时完成《配套检测与评估》中的练习。

 

【随堂验收答案】

【随堂验收答案】

1.C 【解析】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不符合材料中“从1630年”,故A项错误;当时涌现出许多熟练工匠进行发明创造,但不是“科学家”,故B项错误;依据“蒸汽机的推广也包含瓦特专利权的使用,瓦特因此而成为很有钱的名人”“英国总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故C项正确;据材料“从1630年”表明“开始有”说法不对,故D项错误。

2.B 【解析】 1721年沃尔波尔上台,标志责任内阁制形成,材料与之无关,故A项错误;从1765年珍妮纺纱机出现之后,图表中棉纺织品出口价值连年攀升,说明棉纺织部门的机械创新成果显著,故B项正确;因为图中出口增加,英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才确立了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不能混淆因果,故C项错误;1765年之后,工厂逐渐取代“手工工场”,故D项错误。

3.D 【解析】 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因此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中国所占份额减少主要在于欧洲工业革命后,制造业迅速发展,而非中国制造业衰退,故B项错误;工厂的出现是工业化发展的表现,不是推动欧洲工业化发展的原因,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欧洲明显多于中国,这主要是因为欧洲完成了工业革命,故D项正确。

4.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资本主义的生产组织形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种新的形式——垄断应运而生,题干材料正是这种现象的反映。

分析选项,A项是原因;B项符合题意;C项材料没有体现,材料只是反映的石油一个行业;D项从材料中看不出来。

故选B。

5.C 【解析】 A应该是中国,近代前夜依然领先,之后依然徘徊在农耕道路并成为西方侵略的对象,实力下降,故A项错误;B应该是英国,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霸主,不过后来被美国超过,故B项错误;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故C项正确;D是代表德国,不过德国工业革命是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并非在19世纪6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故D项错误。

6.B 【解析】 材料涉及的是世界贸易的发展状况,与金融体系无关,故①错误;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世界贸易发展,故②正确;工业革命后自由政策推动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发展,有利于世界市场发展,故③正确;世界市场拓展是材料现象的直接原因,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7.D 【解析】 依据材料,单纯主张个人“恶行”,忽视对公众而言这个前提,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单纯鼓励奢侈腐化,忽视促进社会繁荣这个前提,是错误的,故B项错误;单纯反对勤俭节约,忽视缓和经济萧条折磨这个前提,是错误的,故C项错误;材料实际上是强调相对过度消费对刺激生产、缓和经济危机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

8.D 【解析】 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的商业地位下降,故A项错误;三次英荷战争,结果是荷兰被打败,荷兰在经济、贸易、海运方面的实力大为下降,故B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的经济地位已经衰弱,故C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空前膨胀,并建立了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故D项正确。

9.

(1)原因:

大规模工业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