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苏少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931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标苏少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国标苏少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国标苏少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国标苏少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国标苏少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标苏少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docx

《国标苏少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标苏少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标苏少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docx

国标苏少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

小学音乐六年级(上)

第一单元《七彩桥》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听:

《迎宾曲》、《唱着跳着走近你》、《送别》、《中国花鼓》、《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一组反映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作品,感受音乐超越语言、跨越国界的独特艺术魅力,和桥梁作用。

从《迎宾曲》、《唱着跳着走近你》中,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情景,感受作品的象征意义;在《中国花鼓》、《丝绸之路》、《送别》的欣赏中,感悟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及魅力,理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欣赏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感受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民族音乐元素对音乐创作的影响,理解音乐艺术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感受:

1.欣赏《迎宾曲》、《唱着跳着走近你》

1)播放《步步高》(广东音乐)片段,请学生说出曲名。

2)师:

下面我们来听一首歌曲,听听这首歌曲来自何处?

播放《迎宾曲》,指名回答,说出理由

再次听赏,感受两首乐曲之间的联系,

自读P2介绍,了解《迎宾曲》的创作背景。

3)欣赏《唱着跳着做近你》,感受歌曲的热烈欢快。

2.师过渡:

假如你是个没有到过广东,不了解广东的外国商人,听了刚才的两首音乐作品,你还对广东一无所知吗?

广东给留下什么印象?

指名说。

师:

而这所有的印象都来源于音乐,此时此刻,音乐仿佛成为了一座桥梁,一座广东与“外界”相互交流的桥梁,一座中国与世界相互交流的桥梁。

有一句话这样说:

音乐无国界。

还有一句这样说: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其实,要我们说:

音乐是一座桥,一座超越时间、空间,让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认识、相互交流,拉近距离,增进友谊的桥。

下面,我们欣赏一组中外结合的音乐作品,从中我们会对音乐桥的作用有更深的体会。

3.欣赏《中国花鼓》、《送别》、《丝绸之路》

1)师演奏《送别》旋律,师:

这首乐曲你们熟悉吗?

你感觉它的情绪风格怎样?

2)师:

这首乐曲原本是一首美国歌曲,那么它是怎么来到中国的呢?

这里我们要来了解一下“学堂乐歌”。

简介“学堂乐歌”:

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沿用1000多年的封建科举制度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效仿欧美建立起的新型学校。

这类学校就叫做“学堂”,学校里的音乐课就叫“乐歌”科。

当时的音乐教育家李叔同、沈心工等人用我国民歌、戏曲或者是外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为曲调,填上新的歌词,成为新歌在音乐课上教唱,这些歌曲就叫“学堂乐歌”。

3)出示《送别》歌词,师:

这就是教育家李叔同为刚才的这首美国歌曲,创作的新歌词。

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觉得词和曲是否相融?

4)完整欣赏《送别》,轻声跟唱,感受歌曲的意境。

5)过渡:

1923年,奥地利作曲家克莱斯勒到东方演出,先后访问了中国、朝鲜、日本等亚洲国家。

异国的文化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国后,他创作了小提琴独奏曲《中国花鼓》。

现在,请同学们欣赏两首克莱斯勒的作品,来猜一猜哪一首是《中国花鼓》?

6)播放《中国花鼓》和《爱之喜》主题旋律,指名回答。

7)完整欣赏《中国花鼓》,完成P6听一听,连一连,理解音乐内容。

8)过渡:

说到我国与世界的交流,最早恐怕要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朝。

(播放《丝绸之路》)汉朝时,我国的丝绸出口到古罗马,从当时的汉朝首都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穿越戈壁、墩煌的茫茫大漠,途径印度等14个国家,最终到达地中海沿岸的古罗马,这条长达13000多公里的路途,历史上称“丝绸之路”。

现在我们听到的就是日本著名音乐家喜多郎先生在1980年创作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9)完整欣赏,感受电子合成音乐与东方古典文化的交融。

三.课堂总结: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采集与分享:

音乐桥——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听:

《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目标:

1.了解当代中外重大音乐交流活动的史实,充分理解“音乐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的深刻内涵。

2.通过欣赏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抒发“共同妆扮地球母亲”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采集与分享:

音乐桥——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1.师: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音乐一直是我国与世界交流的桥梁,,在近现代的文化交流活动中,更是不可替代的媒介。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外音乐文化都有哪些交流?

2.介绍:

中国民乐走进金色大厅、三大男高音唱响紫禁城音乐会、歌剧《图兰朵》的顺利演出、芭蕾舞剧在中国的发展……

3.总结:

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三.欣赏《手拉手,地球村》

播放《手拉手,地球村》,体会歌曲中的美好愿望。

四.课堂总结:

小学音乐六年级(上)第二单元:

《友邻多佳音》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内容:

听:

日本民歌——《樱花谣》、朝鲜民歌——《清津浦船歌》、《苹果丰收》

印度尼西亚音乐——《佳美兰》、《我的小花园》

马来西亚——《哈罗哈罗》

孟加拉民间音乐——《脚铃舞曲》

泰国——《故乡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创造等音乐活动,接触日本、朝鲜、泰国、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借助音乐作品了解各国民族风情。

2.熟悉具有代表性的亚洲歌、乐曲主题,体会他们鲜明的民族特点,能轻唱。

教学重、难点:

1.体验亚洲各地音乐的不同风格

2.熟悉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主题旋律

教学准备:

PPT、CD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音乐欣赏,情绪体验:

1.音乐游戏——听赏竞答:

课件出示图片、音乐,请学生猜猜国家名称、风景名称、作品名称。

2.依据学生猜出的顺序,分别欣赏音乐作品:

*日本音乐

《樱花谣》:

多次欣赏,熟悉旋律,跟琴轻唱

感受日本音乐独特的调式——都节调式34671、琉球调式13457

拓展欣赏《四季歌》、《北国之春》

*朝鲜音乐

《清津浦船歌》:

感受音乐形象——清津浦港碧波荡漾,渔船乘风破浪、渔民辛勤劳动的情景。

拓展观看《朝鲜长鼓》

*印度尼西亚音乐

《佳美兰》:

佳美兰意思是“敲击”,现在指打击乐器为主的乐队,历史悠久,传播广泛。

感受乐曲欢乐的气氛。

《我的小花园》:

感受印尼儿童活泼可爱的形象。

拓展欣赏《恰利利恰利》

*马来西亚

《哈罗哈罗》:

感受马来人民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

*孟加拉音乐

《脚铃舞曲》:

通过律动了解脚铃舞的轻盈、潇洒

*泰国

《故乡恋情》:

通过感受音乐沉着稳健、详和安定的风格,了解“千佛之国”的泰国

三.拓展欣赏:

师:

除了以上的音乐作品外,你还知道哪些我们亚洲国家的音乐作品?

四.本单元总结:

师:

亚洲有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陆地,有着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居住人口。

亚洲是世界古老文明的发源地,是世界璀璨艺术的摇篮。

这一单元中,我们了解了亚洲各国独特的音乐风格,感受了他们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各国各不相同,又相似相近的民族风情。

我们的“亚洲音乐之旅”到这就结束!

小学音乐六年级(上)第三单元:

《北国豪情》

供稿:

刘家炘更新:

2007-11-8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准备:

PPT、CD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唱:

《对花》(河北民歌)

听:

《山村来了售货员》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山村来了售货员》,了解民族乐器——唢呐。

能够凭借标题,感受音乐形象,理解乐曲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2.学唱河北民歌《对花》,感受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快乐,巩固学生对民歌形成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能够区分北方小调与南方小调的不同风格。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山村来了售货员》

1.认识民族乐器——唢呐

(课件出示):

民族乐器——笛子、箫,说出乐器的名称,

(再出示)唢呐

师:

你认识这件乐器吗?

你在什么场合见过这件乐器?

这件乐器叫唢呐,也叫“喇叭”、“大吹”,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常见吹管乐器。

民间遇到喜庆、热闹的事情时,常会吹奏。

(播放乐曲《山村》片段)你认为唢呐的音色怎样?

唢呐的音色高亢、粗犷。

2.听唢呐独奏曲《山村来了售货员》

(课件出示曲名),说说你对乐曲内容、情绪的猜测

师:

乐曲内容分这7个部分,你能区分这7个部分吗?

(课件板书)赶路——吆喝——山谷回声——山村活跃——选购——告别——继续前进

完整欣赏1遍,根据所给标题,感受乐曲描写了山村售货、购货的欢闹场面。

师:

了解了音乐形象,我们下面来看看音乐情绪。

这首乐曲有3个段落,3段节奏有很大变化,请同学们边听边将乐曲的7个内容分成3段。

完整欣赏乐曲,师生讨论,归纳。

(课件板书)

赶路——吆喝——山谷回声——山村活跃——选购——告别——继续前进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

3.师小结:

《山村》是一首唢呐独奏曲。

三.学唱《对花》

1.过渡:

你认为《山村》属于北方音乐还是南方音乐?

为什么?

(播放黄梅戏《对花》片段)说出曲名,属于北方还是南方?

师:

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北方的“对花”——河北民歌《对花》

2.学唱歌曲

初听歌曲,熟悉歌词

轻唱歌曲,提出有困难的乐句,教师指导

完整演唱,唱出歌曲活泼、欢快的气氛

3.讨论:

如何变换演唱形式,使歌曲更加有趣?

用不同形式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北方音乐的风格特点。

完成P21/连线。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听:

《掏洋芋》(山西民歌)、《蓝花花》、《革命将士出征歌》(陕北民歌)

动:

我的创造:

续编旋律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北方民歌的独特风格和韵味。

2.通过旋律续编,培养乐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掏洋芋》、续编旋律:

1.齐唱河北民歌《对花》

指名说,《对花》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你觉得民歌有什么特点?

师:

民歌形成于劳动人民生产劳动过程之中,有明显的生活气息,曲调有明显的地方特点,歌词内容多与劳动生活有关,衬词较多。

2.导入:

下面我们来听一首山西民歌《掏洋芋》

3.初听歌曲,区分衬词,说说歌曲演唱的内容。

4.复听歌曲,跟读念白部分,轻唱歌词,感受歌曲的诙谐风趣,富有生活气息。

5.分声部演唱

6.分析歌谱

听旋律,这首歌曲有几个乐句?

(4个)

观察歌曲前2乐句的开头部分,有什么发现?

(开头部分相同)

第一乐句和第三乐句怎么样?

(完全相同)

歌曲的结束音在哪个音上?

(la)开始音呢?

(还是la)

7.续编旋律

1=C2/4

6612|3532|3—|3—|

6612|||||

三.欣赏陕北民歌——《革命将士出征歌》、《蓝花花》

1.师:

唱完了山西民歌,我们再来看看陕西。

陕西位于我国中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抗日根据地——陕甘宁根据地就在那里。

下面,我们欣赏一首重新填词的陕北民歌《革命将士出征歌》。

2.初听歌曲,提问:

歌曲的速度怎样?

(进行曲速度)

歌曲的情绪如何?

(威武雄壮的)

3.复听歌曲,跟着唱

4.过渡:

接下来,我们去认识一位陕西姑娘——蓝花花,了解一下,在她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5.初听歌曲《蓝花花》,了解歌曲主要内容。

6.熟悉歌曲主旋律,跟唱

7.欣赏钢琴变奏曲《蓝花花》,听一听主旋律出现了几次?

乐曲结尾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课堂总结:

连线

《蓝花花》山西民歌

《掏洋芋》河北民歌

《对花》陕北民歌(陕西北部)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唱:

《唱得幸福满山坡》

听:

《跑旱船》

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