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之四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91763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9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项选择题之四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单项选择题之四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单项选择题之四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单项选择题之四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单项选择题之四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项选择题之四答案.docx

《单项选择题之四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项选择题之四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项选择题之四答案.docx

单项选择题之四答案

单项选择题之四答案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关于区域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

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相关的地区

解析:

 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答案:

 A

2.读我国局部地区略图,回答下题。

有关A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河以南地形完整开阔,以北地形破碎

B.该河以南煤、铁丰富,以北有色金属丰富

C.该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以南雨季较长

D.该河以北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以南为常绿硬叶林

解析:

 从河流与湖泊的形态特征可以看出,该河为淮河,以北平原地形开阔,以北煤、铁资源丰富,以南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以南雨季长,以北雨季短促;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答案:

 C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下图回答3~5题。

3.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

A.生长期较长B.降水较少

C.大陆性较强D.高温多雨

4.符合乙区域土地条件特点的是(  )

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5.丁省与丙省相比(  )

A.劳动力资源丰富B.陆地交通便捷

C.第一产业的比重小D.第三产业的比重小

解析:

 第3题,松嫩平原生长期较短,长江三角洲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强,所以海洋性较强,松嫩平原与长江中下游相比,降水少、温度低。

第4题,长江三角洲广泛分布的水稻土有机质含量较高,比较肥沃。

第5题,丁省位于我国西北内陆,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第三产业的比重小,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大。

答案:

 3.B 4.A 5.D

读长江中下游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6~7题。

6.阶段Ⅰ,该地“地广人稀”“江南卑湿”,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当时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

①稠密的水系;②黏重的土壤;③低湿的土地;④湿热的气候;⑤起伏较大的地形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

解析:

 该流域为长江流域,早期发展缓慢,与稠密的水系,黏重的土壤,低湿的土地等自然因素有关;季风气候,夏季都较湿热,因此选择D项。

答案:

 D

7.从阶段Ⅱ到阶段Ⅲ,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的变化是(  )

A.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上游地区延伸

B.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南且向西延伸

C.传统工业部门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分散

D.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北且向西延伸

解析:

 读图做出判断,明显的变化是出现新兴电子工业,且向西延伸。

答案:

 D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示意图,回答8~10题。

8.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9.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B.①②

C.②③D.③④

10.甲、乙两区域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区域,制约两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B.②③⑤

C.①③④D.②④⑤

解析:

 第8题,甲区域是塔里木盆地,乙区域是海南岛。

甲、乙两区域河流都以夏汛为主。

第9题,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夏季热量充足,劳动力价格较低。

第10题,制约两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多山的地形、对外联系不便和生产方式落后。

答案:

 8.C 9.B 10.C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2010年8月5日,一块巨大的浮冰从格陵兰彼得曼冰川上崩离,形成一座260平方千米的巨大浮冰岛,这次冰川崩裂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北极冰川加速融化的关注。

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要监测北极冰川面积的变化,应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  )

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

2.要想动态显示北极冰川面积近30年的变化状况,并预测其变化趋势,需要应用的技术手段为(  )

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

1~2.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在于通过阅读题干抓住两个关键词,第1题题干中的“监测”。

第2题中的“预测变化趋势”。

联系3S技术的不同功能,可知正确选项。

答案 1.A 2.D

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以下是我国北疆地区不同日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下图)。

图中前3个数字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第4个数字段为近红外波段。

读图回答3~4题。

3.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  )

A.蓝波段B.绿波段C.红波段D.近红外波段

4.根据图中信息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6月份和9月份相比,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期在6月份

B.盛絮期棉花近红外波段反射率明显升高

C.北疆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

D.棉花随着植株增高、叶片增多,叶面面积系数增大,覆盖率增大,反射率逐渐降低

3~4.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棉花与其他作物在4波段反射率差别最大,容易区分。

第4题,从图中可知,9月份棉花与其他作物在各波段的反射率比6月份大,南疆地区是我国重要产棉区,9月份棉花盛絮期1—3波段反射率先升高后降低,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升高。

叶面面积越大,反射率也越大。

答案 3.D 4.B

下图为某城市部分地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交通线、功能分区、地价图层。

读图回答5~6题。

5.若布局合理,则该城市盛行风最不可能是(  )

A.东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

6.若在该城市新建一个物流中心,最宜选择在(  )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5~6.解析 第5题,观察城市功能分区图层,结合指向标可知,工业区位于住宅区西南部,该城市不可能盛行西南风。

第6题,丁处地价低,且邻近交通干道交通便利,适宜建物流中心。

答案 5.B 6.D

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出警效率,在接到报警电话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巡警车到达出事地点。

下图是城市最快出警示意图,回答7~8题。

7.110指挥中心可以随时掌握每辆巡警车在城市中的位置,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

8.110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巡警车离出事地点最近可以利用哪种地理信息技术(  )

A.RSB.GPS+GISC.GPS+RSD.GIS+RS

7~8.解析 第7题,110指挥中心要随时掌握每辆巡警车在城市中的位置,实质就是定位,要运用全球定位系统。

第8题,要确定哪一辆巡警车离出事地点最近,除定位外,还要进行距离的分析比较,并做出判断,这样的工作过程要运用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答案 7.C 8.B

图中数据为华北某地实测海拔高度分布,据图回答9~10题。

9.测量图中数据所用最精准、便捷的技术是(  )

A.遥感B.全球定位系统

C.水准仪D.地理信息系统

10.对图中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海拔 甲>丙B.坡度 甲>乙

C.气温 丙>丁D.降水 乙>丁

9~10.解析 全球定位系统是测量高程的精准、便捷技术,根据图中各点或附近的海拔高度,以及测量点的密度,可推知,海拔甲<丙;坡度甲<乙;根据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可知气温丙<丁;结合指向标和该地位于华北地区,可知乙位于夏季风迎风一侧,丁位于夏季风背风一侧,故降水乙>丁。

答案 9.B 10.D

我国某个地理野外考察队相隔约一个小时看到GPS接收机分别显示如下界面。

据此判断11~12题。

11.考察地在(  )

A.华北平原B.内蒙古高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D.黄土高原

12.该考察队(  )

A.向东南方向行进

B.行进的相对高度达到800米

C.看到的树种多属于常绿硬叶林

D.当地此时已是黑夜

11~12.解析 第11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可确定该地位于黄土高原。

第12题,比较两图中经纬度的变化,可知考察队向东南方向前进;行进的相对高度为223米;黄土高原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树种为落叶阔叶林树种,6月15日,当地昼长夜短,19时并未进入黑夜。

答案 11.D 12.A

13.读“GIS过程分析图”,回答下题。

该图最终成果反映的主题是(  )

A.地面塌陷B.泥石流C.地震D.滑坡

解析 该种灾害受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植被和人类活动影响大,应是泥石流。

答案 B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图中湖泊最大水量一般出现在(  )

A.冬季  B.秋季C.春季D.夏季

2.现在发现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推测中,最不可能成立的是(  )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加

C.水源污染严重且难以治理

D.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发展粮食生产

3.该地区生态环境退化后,最容易消失的聚落是(  )

A.a B.bC.c D.d

1~3.解析 从图中的季节性河流以及沙漠的分布可以推断出该地区应为我国的西北地区。

该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夏季降水,故图中的湖泊最大水量一般出现在夏季。

我国西北地区绿洲荒漠化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

自然原因主要是降水少、蒸发旺盛、全球变暖、蒸发量进一步增加等;人为原因主要包括人口增长迅速、过度开垦、过度引水灌溉以及过度樵采等。

由于上游过度引水灌溉,下游地区的绿洲最容易因缺水而废弃。

答案 1.D 2.C 3.C

读下面①②两图,据此回答4~6题。

4.图①中气候与图②最接近的是(  )

A.甲地沿海B.乙河河口

C.丙湖附近D.丁山山麓

5.与图中丙湖湖面缩小的原因相似的是(  )

A.洞庭湖B.咸海C.鄱阳湖D.太湖

6.造成图中丙湖附近地区土地退化的人类经济活动主要是(  )

A.矿产开采、工程建设B.定居牧业、旱作开垦

C.过度樵采、过量用水D.传统游牧、退耕还草

4~6.解析 图①所示区域为非洲,图②所示气候应属于北半球热带草原、热带沙漠气候之间的过渡类型,第4题,甲地为南半球热带沙漠气候,丁山山麓为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且位于南半球,乙河河口在几内亚湾沿岸为热带雨林气候,丙湖附近地处热带草原与热带沙漠的过渡区。

第5题,丙湖面积减小的原因除与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有关外,还与人类经济活动规模扩大,对河流水的消耗量增加,使入湖流量减少有关,此种现象多发生在干旱地区,咸海的湖面减小与此相似,洞庭湖等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泊面积减小主要是由于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

第6题,丙湖附近主要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诱发该现象的人类经济活动是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过度开垦草原、发展旱作农业所致。

答案 4.C 5.B 6.B

读图,回答7~9题。

7.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盆地为(  )

A.塔里木盆地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D.四川盆地

8.图中甲山地北坡降水较多,其原因是(  )

A.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

B.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

C.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

D.受来自北冰洋的西南风影响

9.制约该盆地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是(  )

A.光热条件B.土壤条件

C.地形条件D.水源条件

7~9.解析 依据图示纬度及额尔齐斯河等信息可知,该盆地为准噶尔盆地。

甲山为天山,其北坡受来自大西洋湿润西风的影响,多地形雨。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源不足,限制了农业发展。

答案 7.B 8.B 9.D

下图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反映出(  )

A.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

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

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获取信息、解读信息能力。

图中显示同一风速条件下,植被覆盖度越高、输沙率越低,则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

答案 B

11.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合理利用水资源C.设置沙障固沙

B.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

D.小流域综合治理

答案 B

科尔沁草原,曾经水草丰美,但前些年却变成荒漠化严重的沙地。

从1997年开始,科尔沁人因地制宜,防沙用沙,目前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开始走向“沙绿民富”的道路。

读科尔沁沙地位置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科尔沁沙地曾经“沙进人退”、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有(  )

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开垦 ④不合理灌溉导致的盐碱化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3.科尔沁沙地“沙绿民富”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

A.全球变暖,冰雪融水增加

B.沙地边缘构建乔、灌、草防护林带

C.配套排灌设施,合理引用水资源

D.推广沙地植被恢复配套技术

12~13.解析 第12题,科尔沁沙地位于草原地区,由于过度开垦和放牧而导致荒漠化。

第13题,防沙治沙、改善生态环境是“沙绿民富”的主要原因,而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加不是科尔沁沙地“沙绿民富”的主要原因,图中地区不存在高山冰雪融水。

答案 12.B 13.A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

读下图,完成1~2题。

1.实际调查发现图中地区针叶林成片干枯死亡,其原因最可能为(  )

A.森林火灾B.酸雨

C.森林病虫害D.过度开垦

2.下列措施有助于缓解上述现象的是(  )

A.开发风能、水电B.建立自然保护区

C.使用矿物能源D.污水达标排放

1~2.解析 图中区域位于欧洲北部,针叶林成片枯死的原因是由于酸雨造成的土壤酸化,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有助于减轻酸雨危害。

答案 1.B 2.A

读图,回答3~5题。

3.该图反映出森林具有的主要作用是(  )

A.调节气候B.保持水土

C.减小风速D.净化空气

解析 图中森林削弱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从而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答案 B

4.若图中地区位于朝鲜半岛北部,则下列叙述较为符合图中特征的是(  )

A.图中森林四季常绿

B.图中河流冬季水量丰富

C.图中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小

D.图中林地,夏季地面得到太阳光照弱

解析 朝鲜半岛北部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秋冬树木落叶,图中河流受季风气候影响,夏秋水量丰富,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时,林木枝叶繁茂,遮光作用强,故D项正确。

答案 D

5.若图中森林被破坏,下列叙述较为符合河流特征变化的是(  )

①河水含沙量增加 ②雨季、洪峰流量减小 ③结冰期延长 ④河道淤积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解析 当森林被破坏后,水土流失加剧,会使河流含沙量增加,河道淤积加重,夏季洪峰流量应增大,故D项正确。

答案 D

读某种森林生态系统景观图,回答6~8题。

6.图中所反映的生态系统在东半球,主要分布在(  )

A.亚洲、非洲B.大洋洲、非洲

C.南美洲、大洋洲D.欧洲、非洲

7.有关该森林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

B.当地的河流夏季水量丰富,冬季干枯

C.生物种类繁多,但人口稀少

D.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8.下列开发方式中,有助于该种生态系统保护性开发的是(  )

①生态旅游 ②建实木家具厂,生产高档家具 ③建自然保护区 ④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结合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6~8.解析 根据图中植被特征,认读出该种植被为热带雨林,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

第6题,注意题干中的东半球条件,故可排除南美洲,大洋洲的热带雨林面积不大,欧洲无热带雨林分布。

第7题,A项除赤道地区外,在马达加斯加岛、澳大利亚、巴西高原东部沿海也有分布,热带雨林区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小,热带雨林地区对外交通不便,故本题选C。

第8题,①、③、④均属保护性开发措施,故B项正确。

答案 6.A 7.C 8.B

结合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回答9~10题。

9.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①增加木材产量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增加农民收入 ④调整农业结构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0.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B.②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C.③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

D.③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9~10.解析 第9题,我国进行生态退耕的直接目的是改善正在恶化的生态环境,并且调整单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结构。

第10题,③防护林分布在沿海地区,可抵御海风、海浪、暴雨的袭击。

①分布在我国北方和西北内陆地区,其主要作用是防风沙;②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地区,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答案 9.D 10.C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西北地区形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常年以下沉气流为主

B.在北纬40°以北,纬度偏高

C.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D.山地高原地形,地势高

解析 我国西北干旱气候的成因主要是由于深居内陆,距海远。

答案 C

下图为黄河源头地区不同海拔和坡向的草地退化率分布图。

读图完成2~3题。

2.黄河源头地区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过度樵采B.过度农垦

C.过度放牧D.过度利用水资源

3.当地人类活动最活跃的地区可能位于(  )

A.东坡B.西坡C.南坡D.北坡

2~3.解析 第2题,黄河源头地区位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侧,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过度放牧是导致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

第3题,巴颜喀拉山北坡为黄河河源地区,为迎风坡,降水较丰富,水分条件较好,人类活动也最活跃。

答案 2.C 3.D

读图,完成4~6题。

4.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5.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A.河流水量更大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6.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D.地面沉降

4~6.解析 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图中区域在塔里木盆地,由此分析可知正确选项。

答案 4.D 5.B 6.B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a、b所在铁路线为(  )

A.兰新线B.包兰线

C.陇海线D.京包线

8.乘火车从b到a看到的景观与本图相同的是(  )

A.b处向西可见群峰起伏的祁连山

B.b处的平原有冰雪融水滋润,形成“塞上江南”

C.a处北面草方格沙障固定沙丘

D.a处河流浊浪翻滚

7~8.解析 图中铁路为包兰线;图中b处平原为宁夏平原,西部山地为贺兰山,宁夏平原的灌溉水源为黄河水,并非冰雪融水,图中河流为黄河,这里位于黄河上游,还未流经黄土高原,所以含沙量较小。

因此A、B、D项均错。

答案 7.B 8.C

某中学生态调查小组对我国某地方圆1000米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并将其生态状况绘成图。

据此回答9~11题。

9.最可能形成该地这种生态特征的人类活动是(  )

A.滥采矿产B.滥垦耕地

C.滥伐森林D.过度放牧

10.该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

A.云贵高原B.江南丘陵

C.内蒙古高原D.黄土高原

11.针对图中所反映的生态问题,当地宜采取的对策是(  )

A.营造防护林B.由畜牧变农耕

C.开辟水源、多打井D.规定一定的载畜量

9~11.解析 图中呈现的景观是以水井为中心,由于过度放牧形成的荒漠化圈,分布在内蒙古草原牧区,为控制草场退化,应限定载畜量。

答案 9.D 10.C 11.D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一、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

据图回答1~2题。

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用途是(  )

①为用户提供实时的空间位置 ②为交通运输的调度指挥提供移动数据 ③服务于资源勘查、动态监测和有关部门的规划决策 ④为用户提供各种分类信息的查询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答案 A

解析 ①②属于GPS的功能,③属于RS的功能,④属于GIS的功能。

2.下列不属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成部分的是(  )

①GPS信号接收机 ②北斗卫星 ③传感器 ④车载移动电话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部分(导航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组成。

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以下是“我国北疆地区不同日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

图中前3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第4波段为近红外波段。

读图回答3~4题。

3.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  )

A.蓝波段B.绿波段

C.红波段D.近红外波段

答案 D

解析 第4波段为近红外波段,棉花与番茄、玉米反射率差异明显,故选D。

4.根据图中信息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6月份和9月份相比,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相期在6月份

B.盛絮期棉花反射率明显降低

C.北疆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

D.北疆地区发展棉花种植业的优势是耕地面积广布,便于大规模的机械化操作

答案 B

解析 从坐标图可知,棉花盛絮期为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相期,这一时期棉花反射率在前3个波段明显降低。

北疆地区种植棉花优势是晴天多,光照时间长。

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安徽省土地总面积中,各类土地比重约为:

平原49.6%,山地15.3%,丘陵27.0%,水面8.1%。

完成5~6题。

5.调查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快捷、高效的手段是(  )                

A、遥感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

6.下表中①②③④项符合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的是(  )

表 土地利用类型结构(%)

耕地

林地

草地

建设用地

其他用地

57.80

37.32

0.76

3.59

0.53

40.96

25.68

0.16

11.60

21.60

30.71

31.15

0.37

31.86

5.91

20.16

50.95

0.56

7.61

20.72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5.A 6.B

解析 第5题,结合各项地理信息技术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