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BUCK开关电源闭环控制的仿真研究20V8V.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9125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3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BUCK开关电源闭环控制的仿真研究20V8V.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BUCK开关电源闭环控制的仿真研究20V8V.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BUCK开关电源闭环控制的仿真研究20V8V.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BUCK开关电源闭环控制的仿真研究20V8V.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BUCK开关电源闭环控制的仿真研究20V8V.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BUCK开关电源闭环控制的仿真研究20V8V.docx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BUCK开关电源闭环控制的仿真研究20V8V.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BUCK开关电源闭环控制的仿真研究20V8V.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BUCK开关电源闭环控制的仿真研究20V8V.docx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BUCK开关电源闭环控制的仿真研究20V8V

CHANGZHOUINSTITUTEOFTECHNOLOGY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名称:

电力电子技术

题目:

BUCK开关电源闭环控制的仿真研究-20V/8V

 

2016年6月

指导教师:

职称:

讲师

课题名称

BUCK开关电源闭环控制的仿真研究-20V/8V

课题内容及指标要求

课题内容:

1、根据设计要求计算滤波电感和滤波电容的参数值,完成开关电路的设计

2、根据设计步骤和公式,设计双极点-双零点补偿网络,完成闭环系统的设计

3、采用MATLAB中simulink中simpowersystems模型库搭建开环闭环降压式变换器的仿真模型

4、观察并记录系统在额定负载以及突加、突卸80%额定负载时的输出电压和负载电流的波形

指标要求:

1、输入直流电压(VIN):

20V,输出电压(VO):

8V,输出电压纹波峰-峰值Vpp≤50mV

2、负载电阻:

R=0.8Ω,电感电流脉动:

输出电流的10%,开关频率(fs)=80kHz

3、BUCK主电路二极管的通态压降VD=0.5V,电感中的电阻压降VL=0.1qV,开关管导通压降VON=0.5V,滤波电容C与电解电容RC的乘积为75μΩ*F

4、采用压控开关S2实现80%的额定负载的突加、突卸,负载突加突卸的脉冲信

号幅值为1,周期为0.012S,占空比为2%,相位延迟0.006S

进程安排

第1天阅读课程设计指导书,熟悉设计要求和设计方法

第2天根据设计原理计算相关主要元件参数以及完成BUCK开关电源系统的设计

第3天熟悉MATLAB仿真软件的使用,构建系统仿真模型

第4天仿真调试,记录要求测量波形

第5天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起止日期

2016年6月20日-2016年6月24日

2016年6月17日

目录

一、课题背景1

1.1课题的意义1

1.2BUCK电路的工作原理1

1.3BUCK开关电源的应用3

二、课题设计要求3

三、课题设计方案4

3.1系统的组成4

3.2主电路部分的设计4

3.2.1占空比D的计算4

3.2.2滤波电容C的计算4

3.2.3滤波电感L的计算5

3.3BUCK变换器闭环PID控制的参数设计5

3.3.1反馈回路的设计5

3.3.2闭环回路的设计6

3.3.3传递函数的分析6

3.4BUCK变换器原始回路传函G0(s)的计算7

3.5补偿环节的设计8

四、BUCK变换器闭环系统的仿真11

4.1Buck变换器闭环仿真电路图11

4.2Buck变换器的闭环仿真结果分析14

五、总结及心得体会15

六、参考文献15

七、附录16

一、课题背景

1.1课题的意义

电力电子及开关电源技术因应用需求不断向前发展,新技术的出现又会使许多应用产品更新换代,还会开拓更多更新的应用领域。

开关电源高频化、模块化、数字化、绿色化等的实现,将标志着这些技术的成熟,实现高效率用电和高品质用电相结合。

伴随着人们对开关电源的进一步升级,低电压,大电流和高效率的开关电源成为研究趋势。

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使电源向轻,薄,小和高效率方向发展。

开关电源因其体积小,重量轻和效率高的优点而在各种电子信息设备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直流斩波电路(DCChopper)的功能是将直流电变为另一固定电压或可调电压的直流电,也称为直接直流—直流变换器(DC/DCConverter)。

直流斩波电路一般是指直接将直流电变为另一直流电的情况,不包括直流—交流—直流的情况,直流斩波电路的种类较多,包括6种基本斩波电路:

降压斩波电路,升压斩波电路,升降压斩波电路,Cuk斩波电路,Sepic斩波电路和Zeta斩波电路。

其中IGBT降压斩波电路就是直流斩波中最基本的一种电路,是用IGBT作为全控型器件的降压斩波电路,用于直流到直流的降压变换。

IGBT是MOSFET与GTR的复合器件。

它既有MOSFET易驱动的特点,输入阻抗高,又具有功率晶体管电压、电流容量大等优点。

其频率特性介于MOSFET与功率晶体管之间,可正常工作于几十千赫兹频率范围内,故在较高频率的大、中功率应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所以用IGBT作为全控型器件的降压斩波电路就有了IGBT易驱动,电压、电流容量大的优点,因此发展很快。

1.2BUCK电路的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中V的栅射电压

波形所示,在t=0时刻驱动V导通,电源E向负载供电,负载电压

,负载电流

按指数曲线上升。

t=

时控制V关断,二极管VD续流,负载电压

近似为零,负载电流

呈指数曲线下降。

通常串接较大电感L使负载电流连续且脉动小。

至一个周期T结束,再驱动V导通,重复上一周期过程。

当电路工作稳定时,负载电流在一个周期的初值和终值相等。

(1-1)

图1降压斩波电路的原理图

图2降压斩波电路电流连续和断续波形

1.3BUCK开关电源的应用

直流降压斩波电路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主电路模块,控制电路模块,驱动电路模块,除了上述主要模块之外,还必须考虑电路中电力电子器件的保护,以及控制电路与主电路的电气隔离。

IGBT降压斩波电路由于易驱动,电压、电流容量大在电力电子技术应用领域中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由于开关电源向低电压,大电流和高效率发展的趋势,促进了IGBT降压斩波电路的发展。

二、课题设计要求

1、输入直流电压(VIN):

20V,输出电压(VO):

8V,输出电压纹波峰-峰值Vpp≤50mV。

2、负载电阻:

R=0.8Ω,电感电流脉动:

输出电流的10%,开关频率(fs)=80kHz。

3、BUCK主电路二极管的通态压降VD=0.5V,电感中的电阻压降VL=0.1qV,开关管导通压降VON=0.5V,滤波电容C与电解电容RC的乘积为75μΩ*F。

4、采用压控开关S2实现80%的额定负载的突加、突卸,负载突加突卸的脉冲信

号幅值为1,周期为0.012S,占空比为2%,相位延迟0.006S。

三、课题设计方案

3.1系统的组成

图3Buck变换器闭环系统的框图

为锯齿波PWM环节传递函数,近似成比例环节,为锯齿波幅值Vm的倒数。

为采样网络传递函数,

,Rx,Ry为输出端反馈电压的分压电阻。

补偿控制器场地函数,抑制输出开关纹波的目的。

3.2主电路部分的设计

3.2.1占空比D的计算

根据Buck变换器的性能指标要求及Buck变换器输入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求出占空比:

(式3-1)

3.2.2滤波电容C的计算

输出纹波电压只与电容的容量以及ESR有关,则

(式3-2)

C与RC的乘积趋于常数,约为50~80μΩ*F。

本例要求取为75μΩ*F,由式(3-2)可得RC=50mΩ,则C=1.5mF。

3.2.3滤波电感L的计算

开关管导通与关断状态的基尔霍夫电压方程分别

(式3-3)

(式3-4)

又因为

(式3-5)

根据Buck变换器的性能指标要求及二极管的通态压降VD=0.5V,电感中的电阻压降VL=0.1V,开关管导通压降VON=0.5V,将数据代入(式3-3)和(式3-4)后,由以上三个方程可以解得L=61.275μH。

3.3BUCK变换器闭环PID控制的参数设计

3.3.1反馈回路的设计

补偿网络电路如下图所示:

图3.1有源超前—滞后补偿网络

取输出端反馈电压的分压电阻RX=6kΩ,RY=2kΩ,则

3.3.2闭环回路的设计

闭环回路结构框图如下所示:

图3.2闭环回路结构

整个BUCK电路包括GC(s)补偿器,Gm(s)PWM控制器,Gvd(s)开环传递函数和H(s)反馈回路。

采样电压与参考电压Vref比较产生的偏差通过补偿器校正后来调节PWM控制器的波形的占空比,当占空比发生变化时,输出电压Vo作出相应的调整,来消除偏差。

3.3.3传递函数的分析

加了补偿器之后的BUCK变换器系统传递函数的框图如下图所示:

图3.3BUCK变换器系统传函框图

3.4BUCK变换器原始回路传函G0(s)的计算

采用小信号模型分析方法可得Buck变换器原始回路增益函数G0(s)为:

(式3-1)

采样网络传递函数H(s)为:

将Vm=Vref=2V,H(s)=0.25,VIN=20V,C=1.5mF,RC=0.05Ω,L=61.275μH,R=0.8Ω代入(式3-1)可求得

根据已知条件使用Matlab程序(见附录1)绘制伯德图如下所示:

图3.4开环传递函数

的伯德图

由上图可知,相角裕度只有35.7度,相角裕度过低,不满足设计要求。

需加入补偿器。

可采用有源超前滞后校正器。

3.5补偿环节的设计

根据已知条件使用Matlab程序(见附录1)算得以下各参数值:

补偿器的传递函数为:

有源超前—滞后补偿网络有两个零点和三个极点。

零点为:

=262.4840HZ

=262.4840HZ

极点为:

为原点,

=80000HZ

=80000HZ

频率

之间的增益可近似为:

=1.0008

在频率

之间的增益则可近似为:

=305.0098

考虑达到抑制输出开关纹波的目的,增益交接频率取:

为开关频率)

开环传函

的极点频率为:

两个零点的频率设计为开环传函

两个相近极点频率的

,则:

将补偿网络

两个极点设为

以减小输出的高频开关纹波。

BUCK变换器闭环传递函数:

根据已知条件使用Matlab程序(见附录1)算得校正器GC(s)各元件的值如下:

取R2=10000Ω,算得:

R1=1.2491e+004Ω,R3=40.9823Ω,C1=6.0634e-008F,

C2=1.9960e-010F,C3=4.8544e-008F。

补偿器伯德图为:

图3.5超前—滞后校正器的伯德图

 

加入补偿后的伯德图为:

图3.6加入补偿器后系统的伯德图

相角裕度到达152度,符合设计要求。

四、BUCK变换器闭环系统的仿真

4.1Buck变换器闭环仿真电路图

用Matlab绘制Buck电路双极点-双零点控制系统的仿真图(不含干扰负载):

图4.1闭环系统仿真图(不含干扰负载)

仿真结果图如下所示:

图4.2闭环系统输出电压和负载电流波形图

 

图4.3闭环系统输出电压和负载电流局部放大波形图

用Matlab绘制Buck电路双极点-双零点控制系统的仿真图(含干扰负载):

图4.4闭环系统仿真图(含干扰负载)

 

仿真结果图如下所示:

图4.5闭环系统输出电压和负载电流波形图

图4.6闭环系统输出电压和负载电流局部放大波形图

4.2Buck变换器的闭环仿真结果分析

从图4.2可以看出输出电压和电流的峰值分别在11V和14A左右,电压和电流的调节时间均在0.006S左右,响应速度很快。

从图4.3可以看出输出电压和电流达到稳态时,电压和电流的输出误差在

V(或A)左右,输出比较平稳。

从图4.5可以看出加入干拢后输出电压和电流峰值分别在11V和14A左右19V和14A左右,电压和电流的调节时间(第一次达到稳态)均在0.01S左右。

与之前未加干拢相比,波动相对较大,调节时间较长。

从图4.6可以看出输出电压和电流达到稳态时,电压和电流的输出误差也在

V(或A)左右,与之前未加干拢时的输出值差不多,也比较平稳。

 

五、总结及心得体会

通过不断的更改参数,使得出应该的波形,在使用Matlab中simulink仿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培养文献检索的能力,特别是如何利用Internet检索需要的文献资料;也增加综合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增加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工程设计的能力;提高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水平。

这次的课程设计是我收获比较大的一次,做课程设计比较棘手,因为它不单是要求你单纯地完成一个题目,而是要求你对所学的知识都要弄懂,但是重要的是首先要把设计任务搞清,不能盲目地去做,如果连任务都不清楚从何做起呢,当然每次的课程设计都离不开老师平时的耐心教导,没有他们的指导以及平时灌输给我们的知识,我们根本就无从动手,是老师的教导和我们自己的努力才能一次次地顺利完成课程设计

六、参考文献

[1]梅晓榕,柏桂珍,张卯瑞,等.自动控制元件及线路[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5.9-10.

[2]王兆安,刘进军.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

[3]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6.

[4]电力电子课程设计任务书本院编;

[5]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指导书本院编;

[6]阮毅陈伯时主编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

 

七、附录

附录1:

所用Matlab程序如下:

clc;

clear;

Vg=20;L=6.1275*10^(-5);C=1.5*10^(-3);fs=80*10^3;R=0.8;Vm=2;H=0.25;Rc=0.05;

G0=tf([C*Rc*Vg*H/Vm,Vg*H/Vm],[L*C,L/R,1])

figure

(1);

fp1=1/(2*pi*sqrt(L*C))

margin(G0);

fg=(1/5)*fs

fz1=(1/2)*fp1

fz2=(1/2)*fp1

fp2=fs

fp3=fs

[marg_G0,phase_G0]=bode(G0,fg*2*pi);

marg_G=1/marg_G0;

AV1=fz2/fg*marg_G

AV2=fp2/fg*marg_G

R2=10*10^3;

R3=R2/AV2

C1=1/(2*pi*fz1*R2)

C3=1/(2*pi*fp2*R3)

C2=1/(2*pi*(fp3-fz1)*R2)

R1=1/(2*pi*fz1*C3)

num=conv([C1*R2,1],[(R1+R3)*C3,1]);

den1=conv([(C1+C2)*R1,0],[R3*C3,1]);

den=conv(den1,[R2*C1*C2/(C1+C2),1]);

Gc=tf(num,den)

figure

(2);

bode(Gc);

G=series(Gc,G0)

figure(3);

marg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