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钢琴欣赏课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9106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钢琴欣赏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钢琴欣赏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钢琴欣赏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钢琴欣赏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钢琴欣赏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钢琴欣赏课教案.docx

《初中钢琴欣赏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钢琴欣赏课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钢琴欣赏课教案.docx

初中钢琴欣赏课教案

初中钢琴欣赏课教案

  初中钢琴欣赏课教案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聆听《c小调练习曲》和《#C小调圆舞曲》,感受、体验音乐情绪,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2、初步懂得有关“练习曲”的基础知识。

  3、在感受、理解音乐的过程中,认识和了解肖邦及其艺术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聆听《C小调练习曲》,在音乐中感受肖邦从指间流露出的一泻千里的激情,深刻体会肖邦的爱国热情;通过聆听《c小调圆舞曲》,感受肖邦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重难点:

  重点深入地欣赏《c小调练习曲》,理解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播放《不能说的秘密》中“斗琴”片段)

  周杰伦在这部自导自演的影片中展示了他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

而“斗琴大赛”中出现的三首曲目中有两首是肖邦的作品,第一首是肖邦的黑键练习曲,第二首是《C小调圆舞曲》,但影片并未完全抄袭经典,而是精心改编,令人耳目一新。

自幼学习钢琴的周杰伦也有他的偶像,那就是被誉为“钢琴诗人”的波兰音乐家肖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肖邦的钢琴音乐。

  二、新课教学:

  1、初次聆听《C小调练习曲》(PPT1—播放音频)

  A、问:

刚才我们完整地欣赏了乐曲,音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听了心潮澎湃、很激动。

  B、问:

为什么会觉得激动呢?

(速度极快、力度极强)

  C、问:

是种什么样的激动?

快乐的?

振奋人心的激动吗?

(不是,愤怒的、痛苦的)

  D、问:

是什么让你觉得音乐是表达愤怒、痛苦,而不是快乐、兴奋的激动?

(旋律一直向下走)

  E、师:

对,在第一课学习音乐要素时我们就已了解到,旋律的走向和音乐情感的表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旋律呈向上发展的趋势时,通常给人一种积极、乐观的印象,而旋律线的持续下行会让人觉得压抑、难过。

在这首乐曲中用了极快的速度、极强的力度再加上旋律线的持续下行就表达出一种愤怒、悲痛的强烈情感。

  F、问:

肖邦因在他的音乐里时常流露出一种细腻、柔美、诗意的意境,令人陶醉,因此被称为“钢琴诗人”,究竟是什么使得一首练习曲会具有如此强烈地情感呢?

在音乐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2、创作背景及肖邦:

(PPT2—波兰地图)

  从这张东欧版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波兰的北方是强大的沙俄帝国、西边是极富野心的普鲁士帝国、下面同样是强大的奥匈帝国。

被诸多强邻包围的波兰在历史上曾数次亡国,可谓多灾多难。

  1772年5月,俄、普、奥三国在彼得堡签署下第一次瓜分波兰的条约。

波兰丧失了约35%的领土和33%的人口。

  1793年1月,俄、普在彼得堡签订第二次瓜分波兰的协定,波兰成为仅剩领土20万平方公里,人口400万的小国,成为沙俄的傀儡国。

  1795年1月,俄、奥签订第三次瓜分波兰的协定,10月,普鲁土也在协定上签署。

至此,沙俄夺占了波兰62%的领土,共约46万多平方公里;普鲁士夺占约20%,共约14.11万平方公里;奥地利夺占约18%,共约12.18万平方公里。

波兰灭亡了!

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国家从此从欧洲版图上消失了长达123年之久。

  当波兰灭亡的消息传到首都华沙,一位青年音乐家带着一杯祖国的泥土永远地离开了祖国,再也没有回来。

从此只能在音乐中寄托对祖国的怀念和热爱,他将波兰民间音乐的精髓融入钢琴作品之中,赋予它们新的内涵。

他就是------肖邦!

(PPT3—肖邦简介)

  离开祖国的肖邦时刻关心着波兰革命的事态发展,当他在欧洲巡演时,传来华沙起义失败,俄军重占华沙的消息。

这使他感到十分震惊和强烈的愤怒。

就是在这种心情的支配下,肖邦创作出《C小调练习曲》。

  3、分段赏析《C小调练习曲》

  让我们回到作品中,看看作曲家是怎样在音乐中表达他的愤怒和爱国激情的。

  (播放音频片段1)

  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跟我一起听着音乐画线条(老师在黑板上随着音乐画线条)。

  (PPT4—乐谱A)

  音乐出现得十分突然,由一个极强极不协调的属九和弦,引出一连串汹涌澎湃的十六分音符,因此给人的印象十分强烈。

它好像是肖邦内心感情的总爆发。

接着,左右手同时并进,两道音流奔腾不羁,犹如千军万马、浩浩荡荡。

  (播放音频片段2)

  请继续把听到的用形状和线条表达出来。

(同学画好的上前来展示)

  问:

低音谱表的旋律走向?

(上下翻腾的音节,似波涛般滚动,犹如同仇敌忾的热血在沸腾)

  问:

那么高音谱表的旋律应该用什么线条来表示呢(视唱主题)?

力度很强,不适合用线条表示,可以用方块来表示。

  (PPT5—乐谱B)

  左手奏出代表着失望与愤怒的上下行音节;右手奏出壮烈的八度和音旋律,似号角般铿锵有力,仿佛是肖邦自己在宣告"波兰不会亡!

"。

  (PPT6—乐谱C)

  音乐在展开中,越来越趋向紧张,一系列的转调和变化音把全曲推向高潮。

它仿佛是在严峻的现实面前的片刻幻想,是音乐家对华沙起义爆发一瞬间的回忆。

(播放音频片段3)

  (PPT7—乐谱D+音频片段4)

  音乐在这里出现了一个悲伤的音调,象哭泣,又象诉说,这是肖邦对整个命运的哀哭。

而结尾又回到自豪、刚毅的形象。

音乐在很强的力度下,从高音向低音冲击,左、右手八度同奏,气势逼人。

最后,在特强的力度下,奏出了大调的主和弦,它象征着肖邦内心的满腔仇恨和对革命胜利的信念。

  4、二次聆听《C小调练习曲》(PPT8—杨鸣钢琴演奏视频+舒曼的评价)

  在肖邦的音乐里时常流露出一种细腻、柔美、诗意的意境,令人陶醉,因此被称为“钢琴诗人”。

像《C小调练习曲》这样情感强烈、气势磅礴的作品在肖邦来说并不多见。

让我们记住这首作品,因为它是一个国家苦难历史的见证!

  5、知识点:

练习曲(PPT9—练习曲概念)

  练习曲——为学习器乐的人练习技术技巧而写,有着明确的训练目标的曲子。

问:

你认为《C小调练习曲》的训练目标明确吗?

(非常明确)主要练哪只手?

(左手)

  问:

那么它只是一首纯粹练习技巧的练习曲吗?

(不是)多了什么?

(多了情感)肖邦好友李斯特为其命名为《革命练习曲》

  肖邦在保证特定的技术训练目标的前提下,赋予作品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情感,摆脱了以往练习曲的单调和枯燥,正是肖邦对于练习曲的大胆革新与创造,为后世的“艺术性练习曲”、“音乐会练习曲”开辟了道路。

  三、拓展与延伸(PPT10—《C小调圆舞曲》)

  随着深入了解肖邦,必定还会提到一个人,英国女作家乔治.桑。

和肖邦在一起,乔治.桑饱受非议,但无疑乔治.桑对肖邦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他们在一起的九年,是肖邦创作上的一个高峰期,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是最高的。

《C小调圆舞曲》就是两人分开后肖邦为怀念她而作的。

这是一首最能体现肖邦的个性及民族性的圆舞曲,节奏源自于波兰民间舞曲马祖卡,但它不是单纯为舞蹈伴奏的舞曲,而是真正的圆舞曲抒情诗。

  四、总结:

  (课件展示:

浪漫主义音乐特征)

  肖邦的钢琴音乐具有着典型的浪漫主义音乐特征:

(同学们讨论回答,老师归纳)

  ?

它们都承袭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优良传统。

  ?

标题音乐的特征十分鲜明。

(如肖邦的《C小调》原来并无标题,但其内容却有着标题性的构思)

  ?

强调作曲家个人内心情感的体验与表现。

  ?

在音乐体裁上进行大胆的革新与创造。

(例如:

将技巧训练性很强的练习曲,赋予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情感。

  

  初中钢琴欣赏课教案二

  教学要求:

  一、聆听《C小调练习曲》及《爱之梦》,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进一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二、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肖邦和李斯特。

  三、初步懂得有关“练习曲”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通过分段欣赏和完整聆听《C小调练习曲》,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播放《C小调练习曲》。

  2、提问:

“同学们知道这首钢琴曲的作者和名称吗?

(肖邦《C小调练习曲》)

  二、《C小调练习曲》

  1、简介作者:

肖邦

  A、请学生谈谈对肖邦的认识。

  B、老师补充。

  2、分部欣赏乐曲。

  A、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特点。

  B、简介创作背景(学生自习书本p121)

  1813年9月,肖邦在离开波兰赴法国途中,得知祖国争取民族独立的华沙起义失败,悲愤之余,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著名的《C小调练习曲》。

  C、复听乐曲第一部分,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特点,熟悉第一主题。

(大屏幕上出示第一主题)

  

(1)请学生谈谈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它让你联想到些什么?

(老师补充:

乐曲的第一部分是一个刚毅的、带有英雄性格的主题,左手采用了上下翻腾的琶音的伴奏音型,令人联想到华沙起义的英雄们是怎样与敌人浴血奋战的,也让人感受到作曲家那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慷慨激昂和起伏难平。

  

(2)跟琴学唱第一主题。

  D、聆听乐曲的第二部分。

(大屏幕出示第二主题)

  

(1)听音乐,感受这一部分音乐的情绪与第一部分有何不同?

  

(2)学唱主题,从旋律和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与第一主题进行比较。

  (3)再听第二部分,联想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

(老师补充:

这一部分的旋律沉痛悲伤,它好象是人们对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哀悼。

  E、聆听乐曲的第三乐段。

  思考:

这一部再现了哪一个主题?

它象征了什么?

(乐曲的第三部分再现了第一部分英雄性的主题,它象征着人民的斗争仍在继续,抗击侵略的火焰并未熄灭。

  3、完整地欣赏《C小调练习曲》

  4、音乐知识:

练习曲

  通常练习曲有两类。

一类为练习器乐、声乐技巧的专业练习曲;另一类为音乐会练习曲。

前一种练习曲多有技能、技巧上的训练目标,音乐会练习曲是由前者派生而来的。

它已演变为一种炫技性的、在音乐会上可以演出的艺术作品。

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就属于音乐会练习曲。

  三、《爱之梦》

  1、简介作者:

李斯特

  2、简介作品

  1850年李斯特把自己创作的三首歌曲改编成三首钢琴“夜曲”。

原来的三首歌曲分别是《崇高的爱》《幸福地死》《爱吧》。

改编后的三首夜曲被汇集成册,曲集统称为《爱之梦》。

在这三首曲子中,以第三首为最好,流传也最广。

因此,人们通常所称之为《爱之梦》的曲子,实际上是《爱之梦》这部曲集中的第三首曲子。

  3、欣赏《爱之梦》(大屏幕显示主题旋律)

  A、听音乐,思考:

作品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B、配乐诗朗诵,通过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四、总结

  本课的两首钢琴曲,表现了极不相同的两种情感。

《C小调练习曲》悲愤激昂的气势令人热血沸腾,《爱之梦》中的柔美、梦幻般的诗意令人陶醉,尽情表达了人们内心的丰富情感,这正是浪漫主义艺术的本质。

  

  初中钢琴欣赏课教案三

  幼儿钢琴课教案

  活动形式:

钢琴课

  活动内容:

《青蛙跳舞》

  内容分析:

《青蛙跳舞》是《幼儿钢琴基础教程》第一册的曲子。

难易程度方面属于难度较高的曲子,因为乐曲里面不仅有跳音与保持音及双音的不同演奏形式、有强、弱等感情标记,而且在识谱方面音符的跨越性比较大,还有三个最近刚学的的音符。

再者,要弹出乐曲特有的意境也需要用心去体会。

总之,这首乐曲学习点较多,是一首比较有价值的幼儿钢琴练习曲。

  活动目标:

  1、感受《青蛙跳舞》所描写的意境。

  2、熟练的识谱、唱谱,能在教师的提示下根据调式找出曲中的变化音,认识曲子中“跳音、保持音、休止符、强、弱”等标记。

  3、分手练习,能比较流畅的弹奏,边唱边弹。

乐曲节奏准确。

能准确表现四三拍的节奏特点

  4、简单了解作曲家“丁善德”及代表作品。

  活动重点:

识谱、分手弹奏

  授课对象:

王晓语邱泊斐、苗淑沛

  活动准备:

曲谱一份、音符多个、录音机、青蛙图片一张、教师准确的示范演奏、音乐磁带《捉迷藏》

  活动过程:

  一.以“小音符捉迷藏”的形式,引导幼儿复习高、低音谱表上学过的音符。

重点复习与《青蛙跳舞》相关的音符。

  二.教师出示青蛙图片,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有关小青蛙的曲子。

  教师示范演奏,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识谱、唱谱

  1、出示高音谱表上的乐谱。

  ①请幼儿观察“这是几拍的曲子?

”(3/4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三拍)

  “音符上有什么标记?

”(引导幼儿说出跳音,保持音记号)

  “都有哪几拍的音符、各唱几拍?

”(四分跳音,附点二分音符,各唱半拍,三拍)

  “有变化音吗?

”(引导幼儿看谱号后面的调号,知道是G大调,变化音为#F)

  ②教师引导幼儿演唱高音谱表上的乐谱,用节拍器伴奏。

  要求:

节奏准确,跳音要唱出来。

  ③教师弹琴,幼儿人手一本书唱谱。

  ④幼儿一一演唱,检查幼儿的识谱情况。

  2、出示低音谱表

  ①“你看到了哪些标记?

“(休止符、双音跳音)

  ②“休止符有几种?

”(全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各休止1小节及1拍)

  “双音由哪些音符组成?

”(请幼儿在钢琴上找出并弹出来,教师逐一检查)

  ③“双音像什么?

”(青蛙的叫声,初步感受乐曲的意境)

  四.幼儿练习弹奏,教师指导

  1、先练习右手部分,教师示范讲解跳音弹奏要领:

乐曲活泼、可爱、可用指尖部分把跳音弹出来,弹轻巧。

  ①幼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要求边唱边弹,节奏准确,跳音要弹的有跳跃感。

  ②逐一检查右手的弹奏。

  2、练习左手的弹奏。

  ①教师示范、讲解。

重点讲解双音的弹奏要领:

手指准备好,有跳跃感,要利用好休止符的时间来快速的找下一个双音,双音下键要统一,音色要统一。

  ②幼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边弹边数拍子。

  ③教师逐一检查左手弹奏

  3、幼儿自由练习左、右手。

  教师根据幼儿在弹奏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单独指导。

  五.幼儿欣赏教师的完整弹奏,感受乐曲的意境。

  幼儿听乐曲自由表演。

  六.欣赏丁善德的代表作《捉迷藏》结束。

  初中钢琴欣赏课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