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题库三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90157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生理学题库三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病理生理学题库三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病理生理学题库三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病理生理学题库三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病理生理学题库三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理生理学题库三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docx

《病理生理学题库三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题库三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理生理学题库三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docx

病理生理学题库三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一、A型题

8.体液中各部分间渗透压关系是

A.细胞内高于细胞外

B.细胞内低于细胞外

C.血浆低于组织间液 

D.组织间液低于细胞内液  

E.细胞内外液基本相等      

[答案]E

[题解]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成分虽有明显差异,若按毫摩尔浓度表示,细胞内液电解质总量大于细胞外液,但由于细胞内液含二价离子和蛋白质较多,这样细胞内外所产生的离子数目基本上相等,而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

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以总渗透量压计算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仍基本上相等。

9.细胞内外液渗透压的平衡主要靠哪一物质的移动来维持(0.283,0.239,03级临本)

A、Na+B、K+C、CI-D、葡萄糖E、水

[答案]E

[题解]细胞内外液渗透压的平衡主要水的移动来维持

10.组织间液和血浆两者含量的主要差别是

A.Na+

B.K+   

C.有机酸

D.蛋白质  

E.尿素      

[答案]D

[题解]组织间液和血浆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浆含有较高的蛋白质(7%),而细胞间液含蛋白质仅为0.05%~0.35%,这与蛋白质不易透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间液有关。

11.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是

A白蛋白

B.球蛋白

C.Na+

D.K+

E.尿素      

[答案]C

[题解]细胞外液中Na+最多,占阳离子总量的90%以上,构成了细胞外液的主要晶体渗透压,而蛋白质产生的胶体渗透压与晶体渗透压数值相比,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细胞外液Na+的浓度是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

12.正常成人的每天最低尿量为

A.1000ml

B.800ml

C.500ml

D.300ml

E.100ml

[答案]C

[题解]一般情况下,正常成人每天随尿排出的水量为1500ml左右。

尿量的多少受饮水量和经皮肤与粪便两条途径排水量的影响。

成人每天须经肾排出35g左右的代谢最终产物,而每克代谢最终产物须溶解于15ml的水才能随尿排出,故成人每天至少要排出500ml,称为最低尿量。

13.一般情况下正常成人每天出入水量约为

A.3000~4000ml

B.2500~3000ml

C.2000~2500ml

D.1500~2000ml

E.1000~1500ml

[答案]C

[题解]一般情况下,正常成人每天饮水约1000~2000ml,随食物摄入水约为700~900ml,体内产生代谢水约300ml,因此共摄水2000~2500ml。

而在一般情况下,正常成年人每天经呼吸道粘膜不感蒸发排水350ml,经皮肤不感蒸发和发汗排水500ml,随粪排水150ml,随尿排水1000~1500ml,因此共排出水2000~2500ml,所以每天出入水量均约为2000~2500ml以保持体内水的平衡。

14.正常成人血清钠浓度范围约为

A.100~120mmol/L

B.120~130mmol/L

C.130~150mmol/L

D.150~170mmol/L

E.170~190mmol/L 

[答案]C

[题解]正常成人血清钠浓度为130~150mmol/L。

15.正常成人血清钾浓度为

A.1.0~2.5mmol/L

B.2.0~3.0mmol/L

C.2.5~3.5mmol/L

D.3.5~5.0mmol/L

E.5.0~6.5mmol/L

[答案]D

[题解]正常成人血清钾浓度为3.5~5.0mmol/L。

18.促使醛固酮分泌增多的最重要因素是

A.血浆渗透压↓

B.血清[Na+]↑

C.血清[K+]↓

D.血容量↓

E.渗透压感受器敏感性↑  

[答案]D

[题解]当血容量减少时,因循环血量减少通过肾动脉压下降,致密斑钠负荷减少,交感神经兴奋等机制,引起肾近球细胞分泌肾素增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从而使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多。

19.细胞外液透压增高时首先会引起哪一项变化

A.ADH↑

B.醛固酮↑

C.心钠素↑

D.细胞内外钠交换↑

E.血管内外钠交换↑

[答案]A

[题解]当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时(有1%~2%的变动),则刺激下丘脑视上核渗透压感受器,促使ADH分泌增多。

25.大量体液丢失后滴注葡萄糖液会导致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慢性水中毒

E.血清钾升高

[答案]B

[题解]各种原因所致的体液丢失,其丧失的液体中钠浓度都不会显著地高于血浆的钠浓度,因此体液丢失本身并不会导致低渗性脱水,只有大量体液丢失后仅补充水分或滴注葡萄糖液,才会导致低渗性脱水。

26.低渗性脱水时血浆渗透压低于

A.320mmol/L

B.310mmol/L

C.300mmol/L

D.290mmol/L

E.280mmol/L

[答案]E

[题解]低渗性脱水时,因失钠多于失水,血浆渗透压<280mmol/L。

                       

27.低渗性脱水患者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A.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D.细胞外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内液

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血浆                   E.细胞内液和外液均明显丢失

C.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组织间液

[答案]A

[题解]低渗性脱水时,细胞外液呈低渗,细胞外液中水分向渗透压相对较高的细胞内液转移,故细胞内液并无丢失甚至可超过正常,而仅仅细胞外液量显著减少。

28.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A.低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水中毒

E.低钾血症        

[答案]A

[题解]低渗性脱水时,有大量细胞外液丢失,且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分重吸收减少而导致肾脏排水增多,可使细胞外液容量进一步减少。

同时因细胞外液低渗,细胞外液中水分向渗透压相对较高的细胞内液转移,故细胞外液也进一步明显减少,血容量亦明显减少,患者容易发生休克,这是本型脱水的主要特点。

29.短期内大量丢失小肠液首先常出现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低钠血症

E.高钾血症

[答案]C

[题解]一般情况下,小肠分泌液以及胆汁和胰液的钠浓度都在120~140mmol/L。

因此,小肠液在短期内大量丢失,首先常出现等渗性脱水,但若长时期发生,常因机体继续丢失,而出现高渗性脱水。

30.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易发生(0.424,0.355,03临本)

A、酸中毒B、氮质血症C、周围循环衰竭D、脑出血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答案]C

[题解]见28题

31.下述哪一情况可引起低渗性脱水

A.大量胃肠液丢失

B.经皮肤大量失液

C.髓袢升支功能受损

D.长期使用速尿、利尿酸

E.大量体液丢失后只补水

[答案]E

[题解]低渗性脱水常见的原因是肾内或肾外丢失大量的液体后处理措施不当所致,如只补水而未补电解质平衡液。

35.高渗性脱水时体内出现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A.   ↓              ↑↑

B.  ↓↓              ↓

C.   ↓              正常

D.  ↑↑             ↓↓

E.  正常              ↓    

[答案]B

[题解]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外液因丢失而减少,由于失水大于失盐,细胞外液呈高渗,细胞内液中的水分向细胞外液转移,细胞外液量得不到完全补充而细胞内液量明显减少。

36.尿崩症患者易出现(04护本、检验:

难而无区别,-0.024,-0.019)

A. 高渗性脱水 

B. 低渗性脱水

C. 等渗性脱水 

D. 水中毒

E.  低钠血症   

[答案]A

[题解]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由于下丘脑病变使抗利尿激素产生和释放不足,肾型尿崩症患者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抗利尿激素缺乏反应,肾浓缩功能不良,均可排出大量低渗尿,丢失大量水分,易出现高渗性脱水。

37.代谢性酸中毒时过度通气可产生

A. 水肿

B. 水中毒

C.低渗性脱水 

D.等渗性脱水

E.高渗性脱水

[答案]E

[题解]代谢性酸中毒时,因过度通气,大量水分经呼吸丢失,可产生高渗性脱水。

38.低渗性脱水时体内出现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A.      ↓            ↓↓

B.     ↓↓            ↓

C.     ↓↓           ↓↓

D.      ↑            ↓↓

E.     ↓↓            ↑

[答案]D

[题解]低渗性脱水主要是细胞外液明显减少,细胞外液除直接丧失水分外,还可移向渗透压相对较高的细胞内,使细胞内液不减少且可增多,而使细胞外液进一步明显减少。

39.高渗性脱水患者血清钠浓度是

A.>150mmol/L

B.>160mmol/L

C.>170mmol/L

D.>180mmol/L

E.>190mmol/L

[答案]A

[题解]高渗性脱水时,由于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

41.高渗性脱水患者血浆渗透压是

A.>250mmol/L

B.>270mmol/L

C.>290mmol/L

D.>310mmol/L

E.>330mmol/L

[答案]D

[题解]高渗性脱水时,失水多于失钠,血浆渗透压>310mmol/L。

42.盛暑行军时只大量过多饮水可发生

A.等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高渗性脱水

D.等渗性脱水

E.水中毒

[答案]B

[题解]盛暑行军,大汗淋漓,可伴有钠水明显丢失,若只大量补充水分可造成细胞外液低渗,发生低渗性脱水。

43.等渗性脱水时,体液变化的特点是

 

 

A.           

B.   

C.         

D.

E.

细胞内液

变化不大

细胞外液

变化不大

[答案]E

[题解]等渗性脱水,因为水与钠按正常血浆中的浓度比例丢失,细胞外渗透压仍保持在280~310mmol/L正常范围内,与细胞内渗透压基本相等。

此时,细胞内外没有明显的水分移动,所以细胞内液既不增多,亦不减少,变化不大,而主要丢失细胞外液。

44.等渗性脱水如末经处理可转变为

A.低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低钠血症

D.低钾血症

E.水中毒  

[答案]B

[题解]等渗性脱水如果未经任何处理,则患者可通过不感蒸发、呼吸等途径不断丢失水分,从而因失水多于失盐而转为高渗性脱水。

45.下列哪一种情况的早期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急性水中毒

E.慢性水中毒    

[答案]D

[题解]急性水中毒时,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细胞水肿和颅内压增高,脑脊液压力也增加,故神经精神症状出现最早而且突出,严重病例可发生脑疝而导致呼吸心跳停止。

46.下述有关高渗性、低渗性、等渗性三类脱水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临床上最常见的是高渗性脱水

B.分别由不同的原因引起,其病生变化相同

C.均有明显口渴、尿少症状

D.细胞内、外液量都会减少

E.严重时都可因血容量明显减少而导致循环障碍                                 

[答案]E

[题解]高渗性、低渗性与等渗性三类不同类型脱水,有不同的病因和发病条件,其病生改变是不相同的。

低渗性脱水主要是细胞外液明显减少而细胞内液不但不减少反而可比正常略增多。

低渗性脱水时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早期病人无口渴、尿少症状。

临床上常见的是等渗性脱水。

不管是哪一类脱水,当发展到严重阶段均可出现细胞外液明显减少,血容量明显减少而导致循环衰竭。

47.水肿的概念是指

A.组织间液或体腔中液体过多

B.体内体液含量过多

C.细胞内液含量过多

D.细胞外液含量过多

E.血管内液体过多

[答案]A

[题解]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

49.下述哪一项不是引起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的因素?

(0.241,0.359,03临本)

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

B.微血管壁通透性

C.淋巴回流

D.血浆晶体渗透压

E.血浆胶体渗透压

[答案]D

[题解]血浆中晶体物质可自由出入血管壁,所以对血管内外液体交换无影响,上述其他因素的异常均对血管内外液体交换产生影响,而导致平衡失调。

50.水肿时出现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A.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B.淋巴回流受阻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

E.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高

[答案]D

[题解]肾脏在调节正常机体水、钠的摄入和排出处于动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其调节作用主要依赖于肾脏内的球-管平衡,即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小管重吸收也随之增加;反之,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小管重吸收也随之减少。

如果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正常;或肾小管滤过率正常,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增高,或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增高,均可引起球-管失衡,导致钠水潴留而产生水肿。

53.全身体循环静脉压增高最主要的原因是

A.静脉血栓形成

B.左心衰竭

C.右心衰竭

D.纵隔肿瘤

E.淋巴回流受阻

[答案]C

[题解]右心衰竭时,右心室不能将血液充分搏出,导致右心房淤血和全身体循环静脉淤血,全身静脉压升高。

54.炎性水肿产生的主要机制是

A.局部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C.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D.组织间液流体静压增高

E.淋巴回流障碍                                                     

[答案]C

[题解]炎症时,某些毒性物质可直接损伤微血管壁或通过组胺、激肽等炎症介质的作用而使微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

血浆蛋白从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壁滤出。

于是,毛细血管静脉端和微静脉内的胶体渗透压下降,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上升,促使血管内溶质及水分滤出,而导致炎性水肿的产生。

58.下列哪一种激素病理性分泌增多可导致钠在体内潴留

A.甲状旁腺素

B.甲状腺素

C.醛固酮

D.抗利尿激素

E.肾上腺素

[答案]C

[题解]病理情况下,由于醛固酮分泌增多,可促进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对钠的重吸收增加,从而可导致钠在体内潴留。

60.心性水肿最先出现的部位是

A.四肢

B.面部

C.眼睑

D.下垂部位

E.腹腔      

[答案]D

[题解]右心衰竭时,全身体循环静脉淤血,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因受重力影响,距心脏水平面垂直距离越远的部位的外周静脉压与毛细血管静脉压增高越明显,因此首先在下垂部位出现水肿。

61.肾性水肿首先出现的部位是

A.上肢

B.下肢

C.腹腔  

D.眼睑

E.下垂部位

[答案]D

[题解]肾性水肿患者体内钠水潴留明显,在组织结构疏松,皮肤伸展度大的部位(如眼睑等)容易容纳水肿液,组织结构致密的部位(如手指和足趾等),因皮肤较厚而伸展度小不易发生水肿。

因此,肾性水肿不受重力的影响首先发生在组织疏松的眼睑部。

62.肝性水肿最先出现的部位是

A.上肢

B.下肢

C.下垂部

D.面部

E.腹腔

[答案]E

[题解]肝硬化时由于肝内广泛的结缔组织增生与收缩,以及再生肝细胞结节的压迫,肝静脉回流受阻,进而使静脉压和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由于局部血液动力的因素参与,故肝性水肿常最先出现部位是腹腔而形成腹水。

63.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全身性水肿的主要环节是

A.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B.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C.醛固酮增多

D.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E.肾小管重吸收增多

[答案]A

[题解]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炎性渗出物和内皮细胞增生肿胀以致管腔变窄,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而导致体内钠水潴留而产生全身性水肿。

66.机体对钾平衡的调节主要依靠

A.肠的调节和钾的跨细胞转移                               D.肾的调节和皮肤的调节

B.肾的调节和钾的跨细胞转移                               E.皮肤的调节和钾的跨细胞转移

C.肾的调节和肠的调节

[答案]B

[题解]机体对钾平衡的调节主要依靠两大机制,即肾的调节和钾的跨细胞转移。

67.下述有关钾平衡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体内的钾主要从食盐中摄入

B.肠道不易吸收故肠道中钾浓度高

C.细胞外钾浓度明显高于细胞内钾浓度

D.多吃肾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E.主要靠远曲管集合管对钾的分泌和重吸收来调节     

[答案]E

[题解]体内的钾主要靠食物中提供,肠道中K+很容易吸收。

体内钾90%存在细胞内,其浓度约为140~160mmol/L,而细胞外液钾浓度约为4.2±0.3mmol/L,多吃肾多排钾,不吃也排。

钾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不论机体缺钾或钾过多,在近曲小管和髓袢保持滤过钾的90%~95%被重吸收,因此机体主要依靠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对钾的分泌和重吸收来调节,从而维持体内钾的平衡。

68.调节钾跨细胞转移的基本机制是(0.419,0.347,03临本)

A.各种钾的通道

B.细胞膜上钠-钾泵

C.泵-漏机制

D.钾离子电压门控通道

E.钾离子化学门控通道                                         

[答案]C

[题解]调节钾跨细胞转移的基本机制被称为泵-漏机制。

泵是指钠-钾泵,即Na+-K+-ATP酶,将钾逆浓度差泵入细胞内;漏指钾离子顺浓度差通过各种钾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外液。

73.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

A.1.5mmol/L

B.2.5mmol/L

C.3.5mmol/L

D.4.5mmol/L

E.5.5mmol/L

[答案]C

[题解]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

74.小儿失钾的最重要原因是

A.严重腹泻呕吐

B.利尿药用量过多

C.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多

D.某些肾脏疾病

E.经皮肤失钾

[答案]A

[题解]小儿失钾最重要的原因是经胃肠道失钾,常见于严重腹泻呕吐造成的大量消化液丧失,腹泻时粪便中K+的浓度可达30~50mmol/L。

此时随粪丢失可比正常时多10~20倍。

剧烈呕吐时,胃液的丢失也可失钾,因呕吐所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可使肾排钾增多,大量的钾也可经尿丧失,呕吐引起的血容量减少也可通过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而促使肾排钾。

75.成人失钾最重要的途径是

A.经胃失钾

B.经小肠失钾

C.经结肠失钾

D.经肾失钾

E.经皮肤失钾

[答案]D

[题解]经肾失钾是成人失钾最重要的途径,常见于排钾类利尿药的长期连续使用或用量过多,某些肾脏实质疾病、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或应用过多及远曲小管中不易重吸收的阴离子增多等情况;此外,镁缺失或碱中毒时,也能导致肾排钾增多。

76.过量胰岛素产生低钾血症的机制是(04护本、检验,难而无区别,-0.146,0.166)

A.大量出汗导致钾丧失

B.酮固酮分泌过多

C.肾小管重吸收钾障碍

D.结肠分泌钾加强

E.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

[答案]E

[题解]过量胰岛素(如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发生低钾血症的机制是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

其原因:

一方面是胰岛素可直接刺激骨骼肌细胞膜上Na+-K+-ATP酶,从而使肌细胞内Na+排出增多,同时细胞外K+进入肌细胞也增多,且该作用可不依赖于葡萄糖的摄取;另一方面是胰岛素促进细胞内糖原合成,糖原合成需要钾,血浆钾就随葡萄糖进入细胞内。

 79.急性低钾血症对神经-肌肉组织电生理的影响是

静息电位(负值)  阈值    静息电位与阈电位间差值

A.  ↑             不变          ↑

B.  ↓             不变          ↓

C.  不变            ↑           ↑             

D.  不变            ↓           ↓

E.  ↑              ↑           ↑        

[答案]A

[题解]急性低钾血症时,细胞外液钾急剧降低而细胞内液钾浓度变化不大,故细胞内外钾浓度差值增大,钾流出量增多,导致静息电位负值增大而阈值电位不变,因静息电位与阈值电位间差值增大,使神经-肌肉组织兴奋性降低。

80.某患者消化道手术后禁食3天,仅静脉输入大量5%葡萄糖液,此患者最容易发生的电解质紊乱是

A.低钠血症

B.低钙血症

C.低镁血症

D.低磷血症

E.低钾血症

[答案]E

[题解]手术后禁食患者,没有钾摄入,而肾脏仍排钾,加上输入大量葡萄糖,在合成糖原时,细胞外钾进入细胞内,故患者最容易发生低钾血症。

81.低钾血症患者可出现

A.反常性酸性尿                                                                D.正常性酸性尿

B.反常性碱性尿                                                                 E.正常性碱性尿

C.中性尿

[答案]A

[题解]当血清钾浓度降低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内钾移到细胞外,细胞外液的H+移到细胞内,以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内钾浓度降低,H+浓度升高,故向管腔中排钾减少而排氢增多,HCO3-回收增多,此时,尿液呈酸性,出现酸性尿。

由于低钾血症可产生碱中毒,碱中毒时一般应出现碱性尿,而此时出现的为酸性尿,故称为反常性酸性尿。

82.急性低钾血症时心肌电生理特点是

静息电位与阈电位差值        兴奋性

A.     ↑                        ↑

B.     ↓                        ↑

C.     ↓                        ↓

D.     ↑                        ↓

E.    不变                       ↑

[答案]B

[题解]当急性细胞外钾浓度明显降低时,心肌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降低,K+随化学浓度差移向胞外减少,使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减少,与阈电位的差距减少,兴奋性升高。

83.低钾血症时心电图的特点是

3T波     U波     QRS波

A.  低平     有        增宽

B.  低平     无        增宽

C.  低平     有        变窄

D.  高尖     有        增宽

E.  高尖     有        变窄

[答案]A

[题解]急性低钾血症时,心肌细胞膜的电导(即对钾的通透性)降低,造成钾外流减慢,可使复极化3相延长,心电图T波低平,(因为复极化3相的快慢决定T波的高低)。

U波与浦肯野(Purkinje)纤维的3相复极位有关,一般情况下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