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电梯施工工艺标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88637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99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升电梯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直升电梯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直升电梯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直升电梯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直升电梯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直升电梯施工工艺标准.docx

《直升电梯施工工艺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升电梯施工工艺标准.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直升电梯施工工艺标准.docx

直升电梯施工工艺标准

曳引电梯施工工艺标准

目录

1.井道测量及放线施工工艺标准放线

2.导轨支架和导轨的安装

3.轿厢及对重安装

4.厅门安装

5.机房曳引装置及限速器的安装

6.井道机械设备安装

7.钢丝绳安装

8.电气装置安装

9.电梯调试,试验运行

曳引电梯井道测量及放线施工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载重量不大于5000Kg,额定速度不大于3.5m/s的各类电力驱动曳引电梯的井道测量及放线工程。

2施工准备

2.1材料

2.1.1样板采用50×50角钢

2.1.2M16膨胀螺栓、琴钢丝、8#铅丝等

2.2机具设备

常用工具及机具:

电焊机、电锤、榔头、錾子、扳子、水平尺、直角尺、钢板尺、线坠、木工锯、钢锯、墨斗、铅笔、线号笔、激光准直定位仪等。

2.3作业条件

2.3.1井道内脚手架搭设完毕,并符合安装部门提供的图纸要求。

2.3.2脚手架立管最高点位于井道顶板下1.0~1.5mm处为宜,以便稳放样板。

顶层脚手架立管应用4根短管,拆除此短管后,拿下的立管顶点应在最高层牛腿下面500mm处以便于轿厢安装,见图2.3.2

图2.3.2

2.3.3脚手架排管档距以1.8m以下为宜。

为便于安装作业,每层厅门牛腿下面200~400mm处应设一档横管,两档横管之间应加装一档横管,便于上下攀登,脚手架每层最小铺2/3面积的脚手板,板厚不应小于50mm,板与板之间空隙应不大于50mm,各层交错排列,以减小坠落危险。

见图2.3.3

图2.3.3

2.3.4脚手板两端探出排管150~200mm,用8#铅丝将其与排管绑牢。

见图2.3.4

图2.3.4

2.3.5脚手架在井道内的平面布置尺寸应结合轿厢、轿厢导轨、对重、对重导轨、厅门等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电线槽管、接线盒等的位置,在这些位置前面留出适当的空隙,供吊挂铅垂线之用。

见图2.3.5

图2.3.5

2.3.6脚手架必须经过安全技术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3.7实际测量顶层高度、底坑深度应与图纸相符,并核算是否能满足该梯越程的要求。

2.4技术准备

技术人员应会同施工人员进行现场技术交底,对电梯型号、规格等各技术参数深入了解,并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和机械、电气、安全交底以及电梯土建布置图对安装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3.2操作方法

3.2.1搭设样板架

在井道顶板下面1m左右处用M16膨胀螺栓将50×50角钢支架水平固定于井道壁上,水平度误差不大于2/1000,(见图3.2.1)。

样板架宜采用不小于50×50角钢制作,所用材料应经过挑选与调直,锈蚀严重或变形扭曲的角钢不应使用。

样板与支架端部应垫实找平,水平度误差不大于2/1000,为防止位移,在井道测量与放线结束后,应将样板与支架点焊。

图3.2.1

3.2.2测量井道,确定基准线

3.2.2.1预放两根厅门口线测量井道,一般两线间距为门口净宽。

3.2.2.2根据井道测量法来确定基线时应注意的问题:

井道内安装的部件对轿厢运行有无妨碍,同时必须考虑到门上滑道及地坎等与井壁距离、对重与井壁距离,必须保证在轿厢及对重上下运行时其运动部分与井道内静止的部件及建筑结构净距离不小于50mm。

3.2.2.3确定轿厢轨道线位置时,要根据道架高度要求,考虑安装位置有无问题。

道架高度计算方法如下:

如图3.2.2.3

H=L-A-B-C

式中H——道架高(左)

L——轿厢中心至墙面(左)距离

A——轿厢中心至安全钳内表面距离

B——安全钳内表面与导轨面距离(3~4mm)

C——导轨高度及垫片厚度之和

3.2.2.4对重导轨中心线确定时应考虑对重宽度(包括对重块,最突出部分),距墙壁及轿厢应有不小于50mm的间隙。

3.2.2.5对于贯通门电梯,井道深度≥厅门地坎宽度×2+厅门地坎与轿厢地坎间隙×2+轿厢深度,并考虑井壁垂直度是否满足安装要求。

3.2.2.6各层厅门地坎位置确定,应根据厅门线测出每层牛腿与该线距离,做到既要少剔牛腿或墙面,又要做到离墙最远的地坎稳装后,门立柱与墙面间隙小于30mm。

3.2.2.7对于厅门建筑上装有大理石门套以及装饰墙的电梯,确定厅门基准线时,除考虑以上5项外,还应参阅建筑施工图,考虑利于门套及装饰墙的施工。

3.2.2.8对两台或多台并列电梯安装时注意各梯中心距与建筑图是否相符,应根据井道、候梯厅等情况,对所有厅门指示灯、按钮盒位置、进行通盘考虑,使其高低一致,并与建筑物协调,保证美观。

还应根据建筑及门套施工尺寸考虑做到电梯候梯厅两边宽度一致,以保证门套建筑施工的美观要求。

见图3.2.2.8

图3.2.2.8

3.2.2.9确定基准线时,还应复核机房平面布置。

保证曳引机、限速器等设备布局无问题,以方便今后维修。

3.2.3样板就位,挂基准线

3.2.3.1基准线共计10根,其中:

a.轿厢导轨基准线4根;

b.对重导轨基准线4根;

c.厅门地坎基准线2根(贯通门4根)。

3.2.3.2按前面所述注意事项通盘考虑后,确定出梯井中心线、轿厢架中心线、对重中心线,进而确定出各基准垂线的放线点,划线时使用细铅笔,核对无误后再复核各对角线尺寸是否相等,偏差不应大于0.3mm。

样板的水平度在平面内不大于3mm。

3.2.3.3从样板处将琴钢丝一端悬一较轻物体,缓缓放下至底坑。

垂线中间不能与脚手架或其他物体接触,并不能使钢丝有死结。

3.2.3.4在放线点处用锯条垂直锯V型小槽,使V型槽顶点为放线点,将线放入,以防基准线移位造成误差,并在放线处注明此线名称,把尾线固定在角钢上绑牢。

3.2.3.5线放到底坑后用5~8㎏的线坠替换悬挂物,再以桶盛水,将线坠置于其中以使其快速静止。

3.2.3.6在底坑上800~1000㎜处用M16膨胀螺栓将50×50角钢支架固定于井道壁上,下样板与支架端垫实,待基准线静止后用V形卡钉将线固定于样板上,然后复核各尺寸无误后可进行下道工序。

3.2.4机房放线

3.2.4.1通过机房放线,可核对机房设备各预留孔洞的位置。

用线坠通过机房预留孔洞,将井道样板上的轿厢导轨轴线、轨距中心线(门中线)等引至机房地面。

3.2.4.2以各轴线、中心线及其垂直交叉点为基准,按图纸尺寸要求弹划出各绳孔的准确位置。

3.2.4.3根据划线的准确位置,修正各预留孔洞,并确定承重钢梁(墩)及曳引机的位置。

3.2.5使用激光准直定位仪确定基准线

3.2.5.1井道测量

使用激光仪进行井道定位时,首先将激光仪利用三角架架设在井道顶端的机房地面上并进行水平、垂直调整,按照需要,先后在几个控制点上,通过地面的孔洞向下打出激光束,逐层对井道进行测量。

对测量数据综合分析后按实际净空尺寸在最合理的位置安置稳固上样板。

3.2.5.2确定基准线

当上样板位置确定后,在其上方约500mm两根轿厢导轨安装位置处的墙面上,临时安装两个支架用于放置激光仪。

首先固定好激光仪,调整检查仪器顶部圆水泡上的气泡在刻度范围内,调整仪器使光斑与孔的十字刻线对正,将光斑中心在下样板作标记。

在其他支架处重复上述步骤,再按传统工艺进行检验无误后,基准线确定。

4质量标准

4.1主控项目

4.1.1基准线尺寸必须符合图纸要求,各线偏差不大于0.3mm。

4.1.2基准线必须保证垂直。

4.2一般项目

4.2.1样板架水平偏差不大于3/1000。

4.2.2并列电梯、厅门中心距偏差不大于20mm。

4.2.3相对电梯、厅门中心线偏差不大于20mm。

5成品保护

5.1各层门防护栏保持良好,以免非工作人员误入

5.2作业时各层门、机房孔洞防止物体坠落,避免砸坏样板

5.3作业时进出井道时,注意不碰门口线

5.4井道内作业时,特别是电气焊作业时,注意保护基准线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每次作业前,均应复查一次基准线,确认无移位,与其它物体不接触后方可作业,并应注意复查导轨间距、主付轨之间及主轨与厅门线间的大、小对角线尺寸。

6.2在剔凿井道内壁及厅门处层显示盒、呼梯盒孔洞时,采取防护措施并及时清扫,防止砸坏样板。

7质量记录

7.1电梯机房、井道预检记录

7.2电梯安装样板放线记录图表

8安全、环保措施

8.1安全操作要求

8.1.1参加安装的技术工人必须是经过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考核,持有电梯安装维修工种“特种作业操作证”人员。

8.1.2施工班组中必须有1~2名有中级以上的电梯技工负责现场安装、调试工作,还必须有1名熟练的机械安装钳工或电工负责安全工作。

8.1.3操作人员必须持相应岗位证书上岗。

8.1.4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佩戴劳动保护用具,如:

安全帽、防滑鞋、安全带等。

安全带高挂低用,高于2m平台需佩带安全带,安全带的连接绳限制在2m以内。

8.1.5在空气中含尘埃较多的地方工作时,必须戴上规定的护目镜和口罩。

8.1.6用手搬动金属材料或从事有伤害手掌皮肤的工作时必须戴上手套。

8.2技术安全措施

8.2.1现场应有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中包括本项目的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交底,吊装方案等。

安全技术交底要落实到施工小组每一个成员。

8.2.2作业时防止物体坠落伤人。

8.2.3各层门的防护栏保持良好。

8.2.4进入井道施工应作好防护,防止坠落。

8.2.5现场施工用电,照明用电必须符合国标《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8.2.6每部电梯井道照明应采用36V的安全电压单独供电,且应在底层井道入口处设有电源开关,并有过载及短路保护。

8.2.7每层应装有护罩的照明灯,并应有3m的可移动距离,或在适当位置设置手灯插座。

底坑与顶层应有较强的照明,机房须有适当的照明。

8.2.8各层厅门口必须设有良好的防护栏,并且各层厅门口及每块脚手板上应保持干净无杂物。

防护栏要求:

最少应有上部横杆和中间横杆,上部横杆高度一般1100mm;横杆应承受900N的冲击力量;防护栏任何部位距井道任何部位空间至少有100mm距离。

8.3环保措施

8.3.1及时清除脚手架上渣土,并存放到指定地点。

8.3.2定期测量施工噪音,严禁夜间用电锤施工。

曳引电梯导轨支架和导轨安装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载重量不大于5000Kg,额定速度不大于3.5m/s的各类电力驱动曳引电梯的导轨支架和导轨安装工程。

2施工准备

2.1材料

2.1.1设备:

电梯导轨、导轨支架、压道板、接道板、导轨座及相应的连接螺丝等规格、数量要和装箱单相符。

2.1.2凡使用的材料应有检验合格证或检验资料。

2.2机具设备

常用工具及机具:

小型卷扬机、电气焊工具、电锤、滑轮、榔头、錾子、钢板尺、盒尺、水平尺、塞尺、导轨尺、活扳手、梅花扳手、油石、钢锉、刀口尺、刨刀、对讲机等。

2.3作业条件

2.3.1电梯井道放线施工完毕,其宽度、进深、垂直度符合施工要求,底坑已按设计标高打好地面。

2.3.2井道内已按要求搭设好脚手架,符合有关的施工、安全要求。

2.3.3井道施工要用36V以下的低压电照明,保证足够的照明亮度。

2.3.4厅门口、机房脚手架上、井道壁上无杂物,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人、物坠落。

2.3.5预埋铁牢固可靠,无遗漏,位置尺寸正确,预留孔洞的位置及几何尺寸正确。

2.3.6吊装导轨时应有良好的通讯联络设备。

2.3.7应在无风和无其它干扰情况下作业。

2.3.8导轨支架等设备运到各层。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3.2操作方法

3.2.1确定导轨支架位置

没有导轨支架预埋铁的电梯井道,要按照图纸要求的导轨支架间距尺寸及安装导轨支架的垂线来确定导轨支架在井道壁上的位置。

当图纸上没有明确规定最下、最上一排导轨支架的位置时应按以下方法确定:

最下一排导轨支架安装在底坑地面以上1000mm的位置;最上一排导轨支架安装在井顶板以下不大于500mm的位置。

在确定导轨支架位置的同时,还应考虑导轨连接板(接道板)与导轨支架不能相碰,错开的净距离不小于30mm。

若图纸没有明确规定,则以最下层导轨支架为基点,往上每隔2000mm设一排支架,如遇到接道板可适当放大间距,但最大不应大于2500mm。

导轨支架的布置应满足每根导轨两个支架,或按厂方图纸要求施工。

3.2.2安装导轨支架

根据井道壁不同建筑结构确定不同的安装方法。

3.2.2.1电梯井壁有预埋铁:

按安装导轨支架的垂线检查预埋铁位置,并清除预埋铁表面混凝土,若其位置有偏移,达不到安装位置要求,可在预埋铁上补焊钢板。

钢板厚度δ≥16mm,长度一般不超过300mm。

当长度超过200mm时,端部用不小于φ16的膨胀螺栓固定于井壁,加装钢板与预埋铁搭接长度不小于50mm,要求三面满焊。

3.2.2.2若电梯井道壁无预埋铁,又为混凝土现浇结构,则采用膨胀螺栓直接固定导轨支架。

使用的膨胀螺栓规格要符合电梯厂图纸要求,若厂家无要求,膨胀螺栓的规格不小于φ16mm,打膨胀螺栓孔时位置要准确且要垂直于墙面,深度要适当。

遇到墙内钢筋时,可适当调整打孔位置。

一般以膨胀螺栓被固定后,护套外端面和墙壁表面相平为宜。

若墙面垂直误差较大,可局部剔凿,使之和导轨支架接触面间隙不大于1mm,然后用薄垫片垫实。

待导轨支架就位,并找平找正,将膨胀螺栓紧固。

3.2.2.3若电梯井道壁为砖墙结构,不宜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导轨支架,一般采用剔凿孔洞,用混凝土灌注导轨支架的办法;或采用穿钉螺栓在井道壁内外侧固定钢板(δ≥16mm),将导轨支架焊接在钢板上。

3.2.3安装导轨

3.2.3.1从样板上放基准线至底坑,基准线距导轨端面中心2~3mm,并进行固定。

3.2.3.2底坑固定好导轨底座,并找平垫实,其水平误差不大于1/1000。

采用油润滑的导轨,需在立基础导轨前将接油盘放置好。

3.2.3.3检查导轨的直线度应不大于1/6000,且单根导轨全长偏差不大于0.6mm,不符要求的导轨可用导轨校正器校正或更换,对不能校正的导轨可用于上下端站处,但不应影响电梯运行舒适感。

3.2.3.4导轨端部的榫头连接部位加工面的油污毛刺、尘渣等均应清除干净后,才能用于安装。

3.2.3.5在梯井顶层楼板下挂一滑轮并固定牢固,在顶层厅门口安装并固定一台0.5t的卷扬机。

在每根符合要求的导轨榫头端上装好连接板,吊装导轨时要采用U型卡或双钩勾住导轨连接板。

若导轨较轻且提升高度不大,可采用人力,采用直径≥φ16的尼龙绳代替卷扬机吊装导轨。

若采用人力提升导轨,须由下而上逐根立直。

若采用小型卷扬机提升,可将导轨提升到一定高度,与另一根导轨连接,安装导轨时应注意,每节导轨的凸榫头应朝上,并清洁干净,以保证导轨接头处的缝隙符合规范的要求。

导轨吊运时应扶正导轨,避免与脚手架碰撞。

3.2.3.6导轨在逐根立起时,用导轨压板将其与导轨支架略加压紧,待调轨校正后再紧固。

3.2.4调校导轨

3.2.4.1用钢板尺检查导轨端面与基准线的间距和中心距离,如不符合要求,应调整导轨前后距离和中心距离,然后再用导轨尺进行调整。

将导轨尺端平,并使两指针尾部侧面和导轨侧工作面贴平、贴严,两端指针尖端指在同一水平线上,说明无扭曲现象。

见图3.2.4.1

图3.2.4.1

3.2.4.2如贴不严或指针偏离相对水平线,说明导轨存在扭曲现象,则用专用垫片调整导轨支架与导轨之间的缝隙,使之符合要求。

导轨支架和导轨背面间的衬垫以3mm以下为宜,且垫片数量不超过3片;超过3~7mm时,要在衬垫间点焊;当超过7mm要垫入与导轨支架宽度相等的钢板垫片后,再用较薄的衬垫调整。

调整导轨使其端面中心与基准线相对,并保持规定间隙,同时也要调整两导轨间距。

两导轨端面间距偏差在导轨整个高度上应符合轿厢导轨0~+2mm,对重导轨0~+3mm的要求。

修正导轨接头处的工作面,可用钢板尺或刀口尺靠在导轨接头处工作面,用塞尺检查a.b.c.d处不平度,见图3.2.4.2。

图3.2.4.2图3.2.4.3

3.2.4.3要求导轨接头处的全长不应有连续缝隙,局部缝隙不大于0.5mm,见图3.2.4.3

3.2.4.4两导轨的侧工作面和端面接头处的台阶应不大于0.05mm,对台阶应沿斜面用刨刀或油石进行磨平,修光长度应大于300mm的要求。

见图3.2.4.4。

3.2.4.5导轨调整完毕经检验合格后,各导轨支架联接部位、垫片、螺栓、螺丝处应点焊并刷防锈漆。

图3.2.4.4

4质量标准

4.1主控项目

导轨安装位置必须符合土建布置图要求。

4.2一般项目

4.2.1两列导轨顶面间的距离偏差为:

见表4.2.1

导轨顶面间距偏差(mm)表4.2.1

允许偏差项目

国家标准

企业标准

轿厢导轨

0~+2

0~+1

对重导轨

0~+3

0~+2

4.2.2导轨支架在井道壁上的安装应固定可靠。

预埋件应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锚栓(如膨胀螺栓等)固定应在井道壁的混凝土构件上使用,其连接强度与承受振动的能力满足电梯产品设计要求。

4.2.3每列导轨工作面(包括侧面与顶面)与安装基线每5m的偏差均不应大于下列数值:

见表4.2.3

 

导轨工作面与安装基线每5m的偏差(mm)表4.2.3

允许偏差项目

国家标准

企业标准

轿厢导轨和设有安全钳的对重导轨

0.6

0.5

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

1.0

0.8

4.2.4轿厢导轨和设有安全钳的对重导轨工作面接头处不应有连续缝隙,局部缝隙不大于0.5mm,导轨接头处台阶不应大于0.05mm。

如超过应修平,修平长度应大于300mm。

4.2.5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平衡重)导轨接头处缝隙不应大于1.0mm,导轨工作面接头处台阶不应大于0.15mm。

5成品保护

5.1运输导轨时防止碰撞,不可拖动或撬动。

5.2剔凿呼梯盒、按钮盒时,应注意不要砸伤已立好的导轨。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焊接的导轨支架要一次焊接成功,不可在调整导轨后再补焊,以防影响调整精度。

6.2调整导轨时,为了保证调整精度,要在导轨支架处及相邻的两导轨支架中间的导轨处设置测量点。

7质量记录

7.1轿厢导轨安装检查记录

7.2对重导轨安装检查记录

8安全、环保措施

8.1安全操作要求

8.1.1井道施工特别是吊运导轨时,应仔细检查吊具、卷扬机等设备,防止意外发生。

8.1.2井道中施工人员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

8.1.3吊运导轨及调整导轨时因安全网、脚手板已拆除,需特别注意安全,防止人员坠落及物体打击。

8.1.4电动工具应定期检查,使用单相三线接头,禁止使用改装的、外皮破损的电线。

8.1.5要保证使用正确尺寸、型号和容量的保险,不得改装保险或用其它电线替代保险丝。

8.1.6所有电动工具必须使用漏电保护器,所有用于人员保护的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应为6mA。

8.1.7轻便或固定电器设备的不带电金属部分应接地,

8.1.8厅门口处必须设立警告牌:

“井道危险,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井道施工,严禁落物”

8.1.9电焊施工人员应佩带手套,防护镜、口罩等防护用品。

8.2环保措施

8.2.1定期测量环境噪音,严禁超标。

曳引电梯轿厢及对重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载重量不大于5000Kg,额定速度不大于3.5m/s的各类电力驱动曳引电梯的轿厢及对重安装工程。

2施工准备

2.1材料

2.1.1轿厢及对重零部件完好齐全,规格符合图纸要求。

2.1.2根据轿厢自重选用方木(200×200)或工字钢(20#),M16膨胀螺栓,100×100角钢,直径为Φ75×4钢管。

2.2机具设备

常用工具及机具:

电锤、倒链、撬棍、钢丝绳卡、克丝钳、活扳手、手电钻、梅花扳手、榔头、水平尺、盒尺、钢板尺、线坠等。

2.3作业条件

2.3.1导轨已安装调整完毕,顶层脚手架已拆除,保证有足够的作业空间。

2.3.2顶层厅门口地面不应堆积杂物,有足够搬运大型部件的通道,并应在地面垫上防护材料。

2.3.3机房门窗都应封闭,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机房地面无杂物,预留孔洞暂时覆盖。

2.3.4井道内施工照明应满足作业要求,必要时使用手把灯和碘钨灯。

2.3.5最低层操作平台已完成。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3.2操作方法

3.2.1准备工作

3.2.1.1在顶层门口对面的混凝土井道壁相应位置上安装两个角钢托架,每个托架用三个φ16膨胀螺栓固定,在厅门口牛腿处横放一根方木,在角钢托架和横木上架设两根200×200木方或20#工字钢。

两横梁的水平度偏差不大于2/1000,然后把方木端部固定。

见图3.2.1.1

图3.2.1.1

3.2.1.2若井道壁为砖结构,又赶不上水泥圈梁,则在厅门门口对面的井壁相应的位置上剔出两个与方木大小相适应,深度超过墙体中心20mm且不小于75mm的洞,用以支撑方木的另一端。

见图3.2.1.2

图3.2.1.2

3.2.1.3在机房承重钢梁上相应位置横向固定一根直径不小于φ50的圆钢或规格为φ75×4的钢管,由轿厢中心绳孔处放下钢丝绳扣(不小于φ13)并挂一个3t的倒链,以备安装轿厢使用。

3.2.2安装底梁

3.2.2.1将底梁放在架设好的木方或工字钢上,调整安全钳口与导轨面间隙,如电梯厂图纸有具体规定尺寸,按图纸要求;同时调整底梁的水平度,使其横、纵向不水平度均≤1/1000。

见图3.2.2.1

图3.2.2.1

3.2.2.2安装安全钳楔块,楔齿距导轨侧工作面的距离调整到3~4mm,(安装说明书有明确规定者按产品要求执行),且四个楔块距导轨侧工作面间隙应一致,然后用厚垫片塞于导轨侧面与楔块之间,使其固定。

见图3.2.2.2

图3.2.2.2

3.2.3安装轿厢立柱

将轿厢立柱与底梁连接,连接后使立柱垂直,其不垂度在总高上≤1.5mm,不得有扭曲,若达不到要求用垫片进行调整,也可在安装上梁后调整。

3.2.4安装上梁

用倒链将上梁吊起与立柱相连接,装上所有的连接螺柱。

调整上梁的横、纵向水平度,使不水平度≤2/1000,同时再次校正立柱,保证不垂度不大于1.5mm。

装配完的轿厢框架不应有扭曲应力存在,然后分别紧固螺栓。

3.2.5安装轿底

3.2.5.1用倒链将轿厢底盘吊起,然后放于相应位置。

将轿底与立柱、底梁用螺栓连接但不用把螺栓拧紧。

安装上斜拉杆,并进行调整,使轿底不水平度≤2/1000,然后将斜拉杆用双螺母锁紧,把各连接螺栓紧固。

见图3.2.5.1

图3.2.5.1

3.2.5.2若轿底为活动结构时,先按上述要求将轿厢底盘托架安装调好,并将减震器及称重装置安装在轿厢底盘托架上,用倒链将轿厢底盘吊起,缓缓就位,使减震器上的螺栓逐个插入轿底盘相应的螺栓孔中,然后调整轿底的水平度,使其不水平度≤2/1000。

3.2.5.3安装调整安全钳拉杆,拉起安全钳拉杆,使安全钳楔块轻轻接触导轨时,限位螺栓应略有间隙,以保证电梯正常运行时,安全钳楔块与导轨不致相互摩擦或误动作。

同时,应进行模拟动作试验,保证左右安全钳拉杆动作同步,其动作应灵活无阻。

达到要求后,拉杆顶部用双螺母紧固。

3.2.6安装导靴

3.2.6.1安装导靴要求上下导靴中心与安全钳中心三点在同一条垂线上,不能有歪斜偏扭现象。

见图3.2.6.1

图3.2.6.1

3.2.6.2固定式导靴要调整其间隙一致,内衬与导轨两工作侧面间隙各为0.5~1mm,与导轨端面间隙两侧之和为2.5~4mm。

弹性导靴应随电梯的额定载重量不同而调整,使其内部弹簧受力相同,保持轿厢平衡。

滚轮导靴安装平正,两侧滚轮对导轨的初压力应相同,压缩尺寸按制造厂规定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