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考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8811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卓越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考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卓越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考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卓越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考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卓越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考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卓越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考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卓越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考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卓越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考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卓越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考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卓越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考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卓越联盟届高三毕业班联考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卓越联盟2021届高三毕业班上学期联考质量检测

理综-生物试题

(解析版)

2020年12月

1.下列有关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中,内质网合成的磷脂不会转移至细胞核

B.肝脏细胞中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包裹的蛋白质都具有生物活性

C.胞吐作用分泌的抗体、神经递质、胰岛素都属于生物大分子

D.支气管细胞中某种蛋白质结构异常,影响某些离子跨膜运输

【答案】D

【解析】

【分析】

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

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包裹的蛋白质还需要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才能成为成熟的蛋白质。

【详解】A、细胞核由两层生物膜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磷脂,故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中内质网合成的磷脂可转移至细胞核,A错误;

B、肝脏细胞中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包裹的蛋白质还需要高尔基体的加工才具有生物活性,B错误;

C、神经递质不一定属于生物大分子,如一氧化氮,C错误;

D、支气管细胞中某种蛋白质结构异常,会影响某些离子跨膜运输,如由于基因突变导致CFTR(跨膜蛋白)蛋白质结构改变,使跨膜蛋白运输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功能异常可导致囊性纤维病,D正确。

故选D。

2.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增加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B.细胞内高Na+、细胞外高K+有利于神经细胞产生兴奋

C.正常情况下抗体、激素、神经递质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

D.葡萄糖在内环境中彻底氧化分解

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

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

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

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详解】A、内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增加,机体重吸收水分增加,血浆渗透压下降,A错误;

B、细胞内高K+、细胞外高Na+有利于神经细胞产生兴奋,B错误;

C、正常情况下抗体、激素、神经递质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C正确;

D、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生理意义,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将同一部位

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分别浸在甲、乙、丙3种溶液中,测得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开始时,甲、乙溶液的浓度均大于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

B.与t0时相比,t2时乙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未发生变化

C.实验过程中,丙溶液中有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

D.实验结束时,甲、乙溶液的浓度有所下降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曲线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明确细胞发生吸水与失水的条件及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前提。

【详解】实验开始后,甲、乙溶液中

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说明甲、乙溶液的浓度均大于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A正确;实验开始后,乙溶液中的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先逐渐增大,而后又逐渐减小,说明乙溶液中的部分溶质可被细胞吸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与t0时相比,t2时乙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发生了变化,B错误;实验过程中,丙溶液中的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处于动态平衡,C正确;实验结束时,甲溶液中的水分增多,乙溶液中的溶质有所减少,二者的浓度均有所下降,D正确。

【点睛】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导致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反之则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导致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当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时,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不变。

据此,从曲线的变化趋势中提取有效信息,对各选项做出判断。

4.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它们位于X染色体上,Y上没有。

在遗传实验中,一只白眼雌果蝇(甲)与红眼雄果蝇(乙)交配后,产生的后代如下:

670只红眼雌,658只白眼雄,1只白眼雌。

对后代中出现白眼雌果蝇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XRXr个体中的R基因突变成为r

B.甲减数分裂产生了XrXr的卵细胞

C.XRXr染色体中含R基因的片段缺失

D.乙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干可知,白眼雌果蝇基因型为XrXr,红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RY,正常情况下,后代中只可能有红眼雌果蝇XRXr和白眼雄果蝇XrY,出现白眼雌果蝇,若是XrXr可能是雄果蝇在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若基因型是XrXrY,则可能是雌果蝇在产生配子时,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可能是减I也可能是减II);也可能是XXr的白眼雌果蝇,这种情况是由于染色体发生片段缺失导致的。

【详解】XRXr个体中的R基因突变成为r,根本原因是父本在产生配子时发生的基因突变,然后,通过生殖过程遗传给子代,A正确;若是XrXr可能是雄果蝇在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若基因型是XrXrY,则可能是雌果蝇在产生配子时,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可能是减I也可能是减II),B正确;XRXr染色体中含R基因的片段缺失,即XXr的白眼雌果蝇,C正确;雄果蝇的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一般不发生交叉互换,D错误;综上所述,选D项。

【点睛】很多动物如鸡、小鼠、猫、人等,连锁的基因的重组值在雌雄中大致上是一样的。

但也有极少数的动物的交换值在雌雄间不同,例如雄果蝇和雌家蚕中通常不发生交换,连锁基因完全连锁,不发生重组。

本题若不知道以上知识也不会影响解题。

5.下列有关变异及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因受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

B.乳酸菌内染色体复制时,可

其进化提供选择材料

C.自然界中,某些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生物具有可育性

D.生物体细胞发生的染色体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发生在体细胞内的可遗传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子代,对于植物体,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将体细胞中的变异遗传给后代。

【详解】A、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一般是不能遗传的,但若遗传物质也发生了改变,则也能遗传给后代,A错误;

B、乳酸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B错误;

C、自然界中,某些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生物具有可育性,如蜜蜂中的雄峰,C正确;

D、生物体细胞发生的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D错误。

故选C。

6.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果园、人工林等的人工栽培种群由于人为因素常呈随机分布

B.集群分布不利于个体之间进行基因交流,降低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C.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定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年龄结构相对稳定的人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一般较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

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

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1、随机分布:

比较少见,随机分布指的是每一个个体在种群分布领域中各个点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分布。

随机分布比较少见,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时才容易产生。

2、均匀分布:

极其罕见,均匀分布指的是种群的个体是等距分布,或个体间保持一定的均匀的间距。

均匀分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种群内个体之间的竞争。

3、集群分布:

最广泛存在的分布。

集群分布指的是种群个体的分布很不均匀,常成群、成簇、成块或成斑块地密集分布,各群的大小、群间的距离、群内个体的密度等都不相等,但各群大都是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是对自然的长期选择和适应的结果,它有许多有利的方面:

具有保护作用;利于繁殖;增加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流,丰富遗传多样性;有益的种内竞争。

【详解】A、农田、果园、人工林等地区的人工栽培种群由于人为因素常呈均匀分布,A错误;

B、集群分布有利于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流,增加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B错误;

C、若通过引入外来物种来增加生物的种类可能会导致生态入侵,这反而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

D、年龄结构稳定型的人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较小,几乎为0,D正确。

故选D。

7.科研人员在一晴朗的白天,检测了自然环境中某种绿色开花植物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的变化,结果如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段限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

(2)C点时叶绿体内五碳化合物的合成速率应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E点。

(3)在光照强度为800μE·m-2·s-l时,上午测得光合速率数值高于下午测得的数值,据此可推断叶片中_____________对光合速率有抑制作用。

为验证这一推断,科研人员以该植物长出幼果的枝条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已知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果实等器官并被利用)

①将长势相似,幼果数量相同的两年生树枝均分成甲、乙两组;

②甲组进行_____________处理,乙组不做处理;

③一段时间后,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对两组枝条上相同位置叶片的光合速率进行测定和比较,预期结果:

_________。

【答案】

(1).光照强度

(2).大于(3).光合产物的积累(4).疏果(5).甲组枝条上叶片的光合效率低于乙组

【解析】

【分析】

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但超过一定范围后,光合速率的增加变慢,当达到某一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就不再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

【详解】

(1)A→B段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逐渐增加,因此限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2)C点与E点相比,光照强度相同,光反应阶段产物量相同,但C点光合速率较高,说明CO2的还原过程生成的有机物的速率大于E点,即C点生成五碳化合物的速率大。

(3)在光照强度为800μE·m-2·s-1时,上午测得光合速率数值高于下午测得的数值,据此可推断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对光合速率起抑制作用。

实验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是验证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对光合速率有抑制作用。

所以可通过对甲组疏果处理增加叶片中有机物的积累,而乙组不做处理;

③由于甲组进行了疏果处理,叶片产生的有机物运输会发生障碍,故预期结果为甲组枝条上叶片的光合效率低于乙组。

【点睛】明确实验设计的变量与对照原则,并能结合题干信息中的光合作用影响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应激是指各种紧张性刺激物(应激原)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

应激时人体代谢明显加快,如大面积烧伤病人每日能量需求是正常人的2.5倍。

下图表示人体在应激时部分物质代谢变化调节过程,图中“↑”表示过程加强,“↓”表示过程减弱。

请回答:

(1)图示应激反应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应激过程中,激素A的含量将会________。

激素B与糖皮质激素在血糖调节中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2)交感神经细胞与肾上腺髓质细胞之间交流的信号分子是__________,这种分子必须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结合,才能发挥调节作用。

(3)人体全身应激反应一般分为警觉期、抵抗期和衰竭期三个阶段。

警觉期是人体防御机制的快速动员期,这一时期以途径④→⑤(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为主,主要原因是_______。

警觉期使机体处于“应战状态”,但持续时间短。

(4)大面积烧伤时,应激反应可持续数周,临床上会发现病人出现创伤性糖尿病。

根据图示过程,试从激素角度分析创伤性糖尿病产生的主要机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增加(3).拮抗作用(4).神经递质(5).特异受体(6).这一调节途径中有神经参与,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速度快(7).在应激状态下,病人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导致病人出现高血糖症状,形成糖尿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

机体受应激源刺激后,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含量会升高,最终使蛋白质分解加快,脂肪转为糖的速率加快;同时脑干的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于肾上腺髓质,进而引发机体的一系列反应,此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详解】

(1)据图分析可知,图示既有下丘脑和脑干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多种激素参与的调节,故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据图分析可知,激素A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根据作用结果为肝糖原分解加快,可判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为增加;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是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糖,激素B(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故两者血糖调节中的作用是拮抗作用。

(2)交感神经细胞与肾上腺髓质细胞(靶细胞)通过信号分子神经递质进行交流;神经递质必须与靶细胞(肾上腺髓质)细胞膜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才能发挥调节作用。

(3)警觉期以途径④—⑤神经调节(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为主,是因为与体液调节相比,这一调节途径中有神经参与,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速度快,但该调节方式持续时间短。

(4)据图分析可知:

在应激状态下,病人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导致病人出现高血糖症状,形成糖尿,故若应激反应可持续数周,临床病人会出现创伤性糖尿病。

【点睛】清楚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能明确各种激素的作用,熟悉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联系与区别,进而结合题图作答。

9.森林中的枯枝落叶是森林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

枯枝落叶的分解,对于提高森林生产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1)枯枝落叶分解后为森林树木提供了CO2和______等物质,促进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了森林的生产力。

枯枝落叶的分解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

参与枯枝落叶分解的分解者主要包括细菌、_____等微生物。

(2)微生物种类、环境温度、湿度及pH等均会对枯叶的分解速率产生影响,不同地块的微生物种类存在差异。

现欲证明不同地块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速率不同,请以碘液作为检验试剂,不同地块的土制成的土壤浸出液,淀粉溶液等为材料,设计实验,并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

_______。

预期结果:

____________。

【答案】

(1).无机盐

(2).物质循环(或能量流动)(3).真菌(4).实验思路:

用不同地块的土制成的等量土壤浸出液分别与等量淀粉溶液混合,在相同并适宜的温度、湿度及pH下作用相同时间,用碘液检测并观察变蓝的程度(5).预期结果:

可见不同的组别变蓝的程度存在差异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功能可分为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而在这些功能的实现中,离不开生产者和分解者的重要作用,其中枯枝败叶等有机物的分解就是依靠分解者来实现的,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和微生物等。

【详解】

(1)枯枝落叶分解后可形成CO2、H2O及无机盐等物质,CO2、H2O可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而无机盐与光合作用的酶、ATP、NADPH及叶绿素等合成有关;枯枝落叶分解后将物质归还无机环境再度被植物利用,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同时伴随能量流动;参与枯枝落叶分解的分解者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2)实验目的为证明不同地块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速率不同,因此,要注意排除无关变量干扰,使实验结果是由不同地块的微生物不同导致;用碘液检测并观察变蓝的程度可检验实验结果,体现在不同组别变蓝的程度存在差异。

故实验思路为:

用不同地块的土制成的等量土壤浸出液分别与等量淀粉溶液混合,在相同并适宜的温度、湿度及pH下作用相同时间,用碘液检测并观察变蓝的程度;预期结果:

可见不同的组别变蓝的程度存在差异。

【点睛】该题的难点为第二小问的实验设计,一般在设计实验的时候,首先是通过实验目的确定该实验的自变量设置情况、因变量的检测手段和无关变量的控制等因素,然后将各个变量联系起来,这是解决实验问题的常规方法。

10.鸡的羽色芦花和非芦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受Z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B、b控制;鸡的羽形雄羽和母羽是另一对相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H、h控制。

母鸡只能表现为母羽,公鸡既可以是雄羽也可以是母羽。

现用两只芦花母羽鸡杂交,F1表现型为芦花母羽母鸡:

非芦花母羽母鸡:

芦花母羽公鸡:

非芦花雄羽公鸡=2:

2:

3:

1。

请回答:

(1)鸡的羽色和羽形遗传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

(2)禽类养殖中要识别刚孵出的小鸡性别是很困难的,但是很易区别它们的羽毛是芦花的还是非芦花的。

试提出一个能在孵化后立即鉴别出性别的实验方案。

__________。

(3)若让F1代母羽母鸡与雄羽公鸡随机交配,则后代出现雄羽鸡的比例为__________。

(4)若想更多获得非芦花雄羽公鸡,应选择F1中____________母鸡和____________公鸡相互交配。

其后代公鸡中出现非芦花雄羽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遵循

(2).控制羽色和羽形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3).用芦花母鸡和非芦花公鸡交配,子代中公鸡都是芦花的,母鸡都是非芦花的(4).1/4(5).非芦花母羽(6).芦花雄羽(7).1/8

【解析】

【分析】

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B、b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H、h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由“两只芦花母羽鸡杂交,F1既有芦花,又有非芦花,母羽公鸡:

雄羽公鸡=3:

1”可推断出,芦花为显性(B),非芦花为隐性(b),母羽为显性(H),雄羽为隐性(h),亲体基因型为HhZBZb×HhZBW,单看羽色,F1基因型及比例为ZBZB:

ZBZb:

ZBW:

ZbW=1:

1:

1:

1,单看羽形,F1基因型及比例为HH:

Hh:

hh=1:

2:

1。

【详解】

(1)根据题意可知,控制羽色和羽形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因而鸡的羽色和羽形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禽类养殖中要识别刚孵出的小鸡性别是很困难的,但是很易区别它们的羽毛是芦花的还是非芦花的。

由于控制羽色的基因位Z染色体上,表现型与性别相关联,若想法让子代雌雄个体分别为羽色的两种表现型(非芦花斑均为母鸡,芦花鸡均为公鸡),即可在孵化后通过羽色立即鉴别出性别。

具体实验方案如下:

用芦花母鸡(ZBW)和非芦花公鸡(ZbZb)交配,子代中公鸡都是芦花的,母鸡都是非芦花的。

(3)两只母羽鸡杂交,子代中出现了雄羽,由此可见雄羽对母羽是隐性。

若用H、h表示相关基因,根据后代公鸡中母羽︰雄羽=3︰1,可知亲代的雄鸡和雌鸡的基因型分别为Hh和Hh,子一代的母鸡基因型为HH、Hh、hh,比值为1:

2:

1,全部表现为母羽,所以交配时母鸡所产生的配子中H:

h=1:

1。

子一代的公鸡基因型为HH、Hh、hh,比值为1:

2:

1,其中公鸡基因型为hh时表现为雄羽。

故让母羽母鸡与雄羽公鸡,后代雄羽鸡(即基因型hh的公鸡)的比例为1/2×1/2=1/4。

(4)结合分析,若想更多获得非芦花雄羽公鸡hhZbZb,应选择F1中非芦花母羽母鸡(1/4HHZbW,1/2HhZbW,1/4hhZbW)和芦花雄羽公鸡(1/2hhZBZb,1/2hhZBZB)相互交配。

其后代公鸡中出现非芦花雄羽的比例是1/2×1/4=1/8。

【点睛】掌握伴性遗传的概念及伴性遗传的类型和应用、基因组合定律定律的应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11.胡萝卜素和花青素都是植物体内重要的色素。

请回答有关问题:

(1)胡萝卜素具有易溶于______________的特点,是_______(填“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

(2)现有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应选用其中的_______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3)花青素是构成很多植物花瓣和果实颜色的主要色素之一,花青素主要存在于______(填细胞器名称)中。

(4)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如下:

①75%酒精的作所是:

_________;若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则对金属离子的要求是________。

②兴趣小组分别对水浴温度、某金属离子的添加浓度进行了探究实验。

结果显示,水浴温度在69~71°C范围内,提取率较高;某金属离子的添加浓度在0.1~0.3g/L范围内,提取率较高。

他们认为要达到最高提取率,还必须对水浴温度和某金属离子的添加浓度进行进一步优化,并确定以此为探究课题。

请拟定该课题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机溶剂

(2).非挥发性(3).乙酸乙酯(4).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不与水混溶,而乙醇为水溶性有机溶剂(5).液泡(6).作为花青素的提取液(溶解提取花青素)(7).金属离子要对人无害(或有益)(8).探究水浴温度和某金属离子添加浓度对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

【解析】

分析】

提取植物中的有效成分的基本方法有三种:

蒸馏、压榨法和萃取。

蒸馏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适用于提取挥发性强的芳香油;压榨法,是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适用于易焦糊原料的提取;萃取适用范围广,要求原料的颗粒要尽可能细小,能充分浸泡在有机溶液中,不同的原料应用不同的方法来提取。

【详解】

(1)胡萝卜素是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易溶于水的非挥发性物质,常用萃取的方法提取。

(2)现有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不与水混溶,而乙醇为水溶性有机溶剂,因此应选用其中的乙酸乙酯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

(3)由分析可知,花青素主要存在于液泡。

(4)①在花青素的提取工艺中,75%酒精的作用是作为花青素的提取液(溶解提取花青素);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添加的金属离子要对人无害(或有益)。

②由题干分析可知,此探究活动应是:

探究水浴温度和某金属离子添加浓度对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

【点睛】掌握植物细胞色素的存在场所、色素的提取,能准确审题,完成相关实验。

[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通过基因工程将抗生素基因转入植物体内,可以增强植物抗病菌的能力。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抗生素能选择性地作用于细菌的DNA、RNA和_____合成系统的特定环节,干扰细胞的代谢作用,妨碍生命活动或使其停止生长,甚至死亡。

抗生素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工程中常需要使用的DNA连接酶有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两种,这两种连接酶在作用底物方面的主要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

(3)若要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需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基因表达载体包含目的基因、________启动子、____复制原点。

(4)将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