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8575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顺义区2017届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

历史试题

2017.1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本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在答题卡上涂黑。

1.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认为:

“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

”他这样说的依据是(  )

A.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B.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中西文化基础

C.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非常频繁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周实行君主制度,古希腊实行民主制度,故A项错误;通过“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可得出古代中国的周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而古代希腊则奠定了欧洲文明的基础,故B项正确;古代西方文明与古代中国文化在形成时间上有一定的差异性,故C项错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地理环境限制了古代中西方的交流,故D项错误。

【答案】B

2.图1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地图,其中在③所示位置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商鞅变法B.焚书坑儒C.迁都洛邑D.陈桥兵变

【解析】根据材料,地图显示了韩赵魏三个国家,可以推测所反应的时空为战国时期,故A项正确;焚书坑儒发生在秦统一后的秦朝,故B项错误;迁都洛邑发生在东周开始春秋时期,故C项错误;历史事件陈桥兵变发生在北宋之初,故D项错误。

【答案】A

3.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史实、解释、观点等。

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是(  )

A.商朝甲骨文出土于殷墟B.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

C.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D.中古史证明国家合则利分则弊

【解析】史实即历史事实,历史解释即是指后人对历史资料的解释,史观即是指某人或者某类人对历史的一些看法等,“商朝甲骨文出土于殷墟”是叙述一件事情,属于史实,故A项错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属于历史叙述,故B项错误;“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历史史实,故C项错误;“国家合则利分则弊”属于对历史发展的一种认识,属于史观,故D项正确。

【答案】D

4.根据下列文本材料所示内容,可以推断出的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出现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文体”可知应是汉朝,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设置位卑权重机构进行监察”为汉武时期的刺史制度,“出现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文化”为汉赋,可知应为汉朝,故B项正确;唐朝已经完整使用造纸术,没有重大改进一说,故C项错误;宋朝时期采用机构相互制约的办法来强化君主专制,造成大量冗官,故D项错误。

【答案】B

5.近年来,土地流转成为热门话题,土地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制度之一。

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

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

”这主要说明(  )

A.土地买卖相当的频繁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确立

C.体现了“耕者有其田”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

【解析】材料指出“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可以推测当时已经有了土地买卖,但不能说明其频繁,故A项错误;材料“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可以得出古代已经有了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故B项正确;耕者有其田强调按劳动力分配土地,材料只有土地所有权的证明,不能证明劳动力均有土地,故C项错误;地契是个人所有土地的依据,故D项错误。

【答案】B

6.下列中所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开始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B

唐太宗说“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

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C

行省掌管辖境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国重事

元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

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

明朝禁绝了中外通商贸易

【解析】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后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学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政治和文化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关系,故A项错误;唐太宗说“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主要是指唐太宗在民族关系上的开明政策,故B项错误;行省掌管辖境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国重事,可见行省制度加强了对方的有效管理,故C项正确;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明朝多次实行海禁,但始终没有完全中断中外贸易,故D项错误。

【答案】C

7.图2是青海都兰县唐代吐蕃贵族墓葬中出土的纹锦。

图案中,驾车出行的太阳神题材来自欧洲,驾车的有翼神马源自希腊神话,联珠纹是波斯的特征,太阳神的手印和坐姿是弥勒菩萨的形象,织入的汉字“吉”和织造技术来自中原。

该文物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青海是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   B.中国丝织技术已传往世界各地

C.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D.欧亚各地区宗教文化不断融合

【解析】唐代欧亚文化的中心唐都长安,故A错误;唐代的丝织技术通过丝绸之路向西传播,没有到“世界各地”,故B项错误,从“纹锦”图案中,驾车出行的太阳神题材来自欧洲,驾车的有翼神马源自希腊神话,联珠纹是波斯的特征,太阳神的手印和坐姿是弥勒菩萨的形象,织入的汉字“吉”和织造技术来自中原中外文化的素材都在实物上体现出来,故C项正确;纹锦上内容不全是宗教内容,故D项错误。

【答案】C

8.下列王安石变法内容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有(  )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农田水利法④整顿太学⑤将兵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

【解析】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与民生相关,故①正确;募役法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为农民赢得农时,故②项正确;农田水利法保障农田水利,减少天灾损失,故③项正确;整顿太学主要涉及读书人,故④项错误;将兵法用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故⑤项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9.永乐九年(1411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

“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

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这一禁令说明(  )

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B.弘扬传统文化来稳定统治秩序

C.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D.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的基础

【解析】根据“永乐九年(1411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可见影响的是艺术创作,故A项错误;通过“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

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此内容可以看出强调对三纲五常的遵守,以及弘扬符合传统文化的内容,故B项正确;通过内容可判断其弘扬是传统儒家文化,可以体现君主专制加强,不能证明其反动性,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市民文化的危害性,强调政府对价值观的控制性,故D项错误。

【答案】B

10.康熙皇帝非常注重对周边地区的防卫和管辖,经过①两次雅克萨之战②平定噶尔丹叛乱③收复台湾④册封达赖、班禅。

以上措施按地理方位排列正确的是(  )

【解析】②平定噶尔丹叛乱发生在中国的西北方向,故A项错误;③收复台湾发生在中国的东南方向,故B项错误;①两次雅克萨之战在东北,②平定噶尔丹叛乱在西北,③收复台湾在东南,④册封达赖、班禅在西南,故C项正确;②平定噶尔丹叛乱在西北,故D项错误。

【答案】C

11.1793年英使来华觐见乾隆,两国互赠礼品,清单如下:

国家

礼    单

英国

天体运行仪、望远镜;座钟一架、奇巧椅一对;毛瑟枪、连珠枪、铜炮、榴弹炮数门、军舰模型;英国的土特产若干 

中国

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 

两份礼单反映了英、中两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差异是(  )

①中国市民生活丰富 ②中国的手工业繁荣

③英国产生了近代科技④英国军事工业发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根据中国赠送的物品,主要来自官方生活,无法反应市民的情况,故①错误;所赠物品种类繁多,可以体现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繁荣,故②正确;通过英国的物品“望远镜;座钟一架、毛瑟枪、连珠枪、铜炮、榴弹炮数门、军舰模型”可以推测近代科技已经产生,故③正确;英国的物品中,用于军事的物品占大多数,可以推测英国非常注重军事工业,其物品是当时世界上领先的武器,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12.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说:

“过去的中西关系,一切操之于中国,今后是几乎事事由人;过去是中国不以平等待人,……现在及今后反以不平等对待中国了。

”造成这一转折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造成近代中西关系变化的原因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只是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使半殖半封的程度大大加深,故C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结果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不是中西关系的转折,故D项错误。

【答案】A

13.某条约中规定: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它的主要影响是(  )

A.扰乱了地方的社会秩序B.控制清政府的财政

C.压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D.限制中国商品出口

【解析】根据“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可知是《马关条约》规定的允许外国开工设厂的决定,对地方社会秩序的影响不是主要的,故A项错误;这种行为对清政府的财政没有直接影响,故B项错误;由于允许外国办厂,具有特权,对国民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阻碍作用,故C项正确;此规定对中国商品的出口没有限制,故D项错误。

【答案】C

14.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说,“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直达天听。

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哺乃罢。

”这段材料可以看出(  )

A.充分肯定赞扬戊戌变法B.变法的影响非常深远

C.变法内容符合现实需要D.变法有广泛群众基础

【解析】根据“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直达天听”可见如果成功了,将会是一种政通人和的景象,故A项正确;材料描述了理想的政治变法后情形,没有论述其影响,故B项错误;从政治运行的情况无法判断与现实是否吻合,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群众广泛参与的情况,材料中的“人人”主要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不是全体人民大众,故D项错误。

【答案】A

15.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叫《平民政治》,但是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

《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材料可以验证(  )

A.政治观念被人们所接受B.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认识逐渐深入D.民主宪政理念基本实现

【解析】根据材料《平民》变《共和》,《国粹》变《共和》后得到大家认可,可理解为共和政治为大众所认可,故A项正确;共和强调政体,无法体现自由平等,故B项错误;共和不能体现科学,故C项错误;共和观念得到认同不能证明民主宪政理念已经完全实现,在现实中这一过程最终没有达成,故D项错误。

【答案】A

16.近代实业救国的领袖张謇指出:

“无工商则农困塞……本对末而言,犹言原委,义有先后而无轻重。

”“鄙人但望发展中国地利物产,供实业之用耳。

”这一认识(  )

A.从新视角肯定了农业的作用B.认为工商先行才能活跃经济

C.体现了其传统重农抑商思想D.主张牺牲农业以发展工商业

【解析】根据“鄙人但望发展中国地利物产,供实业之用耳”可见其对农业的重视其主要目的是为工业提供原料,这是一种全新的发展农业的角度,故A项正确;根据“无工商则农困塞……本对末而言,犹言原委,义有先后而无轻重”可知他主张农工商应同并重,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已经被完全抛弃,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全新的农工商发展模式,故C项错误;材料里强调的是农工商并重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A

17.图3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中国近代史过程中根据学者观点绘制的结构图。

按此理解属于“组织反应”的是(  )

A.兴办开平煤矿B.提出三民主义

C.宣传民主与科学D.共产党成立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开矿办厂属于技术层面,故A项错误;三民主义的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属于制度层面的内容,故B项错误;民主与科学属于意识形态层面的内容,故C项错误;共产党的成立属于政党组织形式,故属于组织层面的内容,故D项正确。

【答案】D

18.“中国大地从南到北,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上述“革命的火焰”是指(  )

A.五四运动B.中共一大C.国民党一大D.北伐战争

【解析】根据“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孙中山的革命任务应是反帝反封建,而且成效显著,五四运动主要体现在反对外国不平等签约上,没有发生明显的革命,故A项错误;中共一大是共产党的成立,没有提出反帝反封的任务,故B项错误;国民党一大是国共合作的标志,不能代表革命已经取得成果,故C项错误;北伐战争打倒军阀,打倒列强,而且进展非常迅速,符合材料叙述,故D项正确。

【答案】D

19.下表是摘录于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部分),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

目录

第三章

南昌起义的参谋长

第六章

长征

第七章

到敌人后方去

第十三章

第十六章

决战淮海

A.北伐胜利进军   B.三次反“围剿”

C.千里跃进大别山D.挥师渡过长江

【解析】根据材料判断,表格所缺历史事件应该在抗战之后,在解放战争大决战前,然后根据此来判断,北伐战争是在20年代,故A项错误;“围剿”则属于全面抗战之前,故B项错误;跃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初期,粉碎敌人重点进攻后的一次战略决策,为后来的大决战奠基,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渡江战役发生于大决战之后,故D项错误。

【答案】C

20.1949年的《组织法草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四个阶级联盟为基础人民民主专政,四个阶级的共存赋予了新政权民主的特性……,1953年进行了人口普查,颁布了选举法,授予年满19岁以上公民以投票权。

1954年初举行了选举,在此基础上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含有四章106条的新宪法……。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新中国的民主制度是(  )

①确立于20世纪的50年代②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

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根据“1949年的《组织法草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四个阶级联盟为基础人民民主专政,四个阶级的共存赋予了新政权民主的特性……,1953年进行了人口普查,颁布了选举法,授予年满19岁以上公民以投票权。

1954年初举行了选举,在此基础上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含有四章106条的新宪法”可以判断在建国初期,已经确立了民主制度,故①项正确;由“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四个阶级联盟为基础人民民主专政,四个阶级的共存赋予了新政权民主的特性”可以看出民主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故②项正确;法律明确说明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故③项正确,“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新时期共产党与各民主党之间关系的原则,不属于建国初期的内容,故④项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21.据学者统计,1953年到1956年《人民日报》使用“和平共处”一词每年都成倍地增长,尤其是1954年后使用频率增长更快。

此现象(  )

A.直接推动了日内瓦会议召开B.说明“和平共处”的理念深入人心

C.有利于调整并缓和中美关系D.反映建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准侧

【解析】日内瓦会议的召开是帝国主义解决越南问题的推动下召开的,故A项错误;材料《人民日报》的多次使用反了国家对此的重视,故B项错误;建国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包围,故C项错误;和平共处是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准则,所以官方媒体反复强调,故D项正确。

【答案】D

22.下表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经济运行方式在四个年份中的变化情况。

该表反映了我国(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B.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逐渐的转变

C.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加大市场引导D.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退出历史舞台

【解析】材料表格里反应了农产口价格的变化趋势,从1978年到1993年,国家定价所占份额逐渐减小,市场调节价逐渐上升的趋势,这种趋势无法确定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故A项错误;由国家定价向市场定价转变体现了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故B项正确;这种趋势无法体现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市场的必然性,故C项错误;表格的数据中,国家定价始终占有一定比例,说明国家的控制依然存在,故D项错误。

【答案】B

23.1977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批评“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

这说明(  )

A.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巨大的解放B.文革的错误得到了彻底纠正

C.拨乱反正引起了思想上的争论D.教育领域里完成了观念变革

【解析】根据“直接批评‘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可知当时思想并未完全解放,故A项错误;对考卷观点的争议说明文革错误没有得到完全纠正,故B项错误;学生也写出这样文章,说明已经有拨乱反正的举措,但人们的思想尚未完全解放,所以争论不休,故C项正确;教育制度已经改变,但观念还没有完全改变,故D项错误。

【答案】C

24.1979年初在《天津日报》刊登了牙膏广告,它是文革结束后中国内地在报纸上出现的第一条商业广告。

与此事件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①改革开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已经确定

③天津成为沿海港口开放城市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根据“1979年初在《天津日报》刊登了牙膏广告”可以从时间上推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故①项正确;在十一届三中国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②项正确;天津成为沿海开放城市为80年代开放的举措,故③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20世纪末,与题中时间不相符,故④项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25.《希腊人与希腊文明》中写道:

“我们会盲目地给祖国送上赞歌,但我们都负载着一个沉重的责任——把自己教育成有理解力的人类,进而从这种知识中探知我们作为公民的真正责任。

”这一论述(  )

A.体现个人主义倾向   B.强调人应具理性思维

C.忽略了道德的作用   D.深刻批判了民主政治

【解析】根据“探知我们作为公民的真正责任”可知强调对国家的责任,故A项错误;根据“把自己教育成有理解力的人类”可知强调用知识来理性地决断事物,故B项正确;通过知识来加强理解力可以推测他强调对道德的重用,故C项错误;材料“给祖国送上赞歌,但我们都负载着一个沉重的责任”可知对民主的肯定,故D项错误。

【答案】B

26.1609年,伽利略发明了能放大30倍的望远镜,第一次发现了月球表面高低不平,覆盖着山脉并有火山口的裂痕。

与其属于同一世纪的中国科技成就是(  )

A.《九章算术》B.《齐民要术》C.《授时历》D.《农政全书》

【解析】根据材料1609年,可知对应中国的明清时期,以此为依据进行判断,《九章算术》成书于汉朝,故A项错误;《齐民要术》成书于魏晋,故B项错误;《授时历》成书于元朝,故C项错误;《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清时期,与题意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

27.图4是18世纪末期英国铜版画漫画作品《英国“快乐”与法国“惨况”》,该漫画(  )

A.宣传对法国革命思想的向往B.强调英国生活水平高于法国

C.表达对英国议会改革的期望D.提醒英国对革命要保持警醒

【解析】根据材料“18世纪末期”可知法国正在大革命,题目用“惨况”可见对法国是不向往的,故A项错误;图片没有两国生活水平的的写照,故B项错误;18世纪英国代议制已经比较完善,工业革命正在进行,工业资产阶级对议会改革的要求不够强烈,故C项错误;通过材料对“英国快乐与法国“惨况的比较,可以推测是防止英国沦为法国,即防止英国走向革命的境地,故D项正确。

【答案】D

28.浪漫主义(Romanticism)一词源于欧洲中世纪的Romance,“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转化而来。

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在西方文艺中也一直有着重大影响,下列西方文艺创作中具有“罗曼蒂克”风格的是(  )

①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②拜伦的《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③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④雪莱的《西风颂》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所叙述的文学是浪漫主义文学,主要形成18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以前的欧洲,《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文学,故①项错误;拜伦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故②项正确,《战争与和平》是现实主义作品的代表,故③项错误;雪莱的《西风颂》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故④项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29.“在17世纪,(英国)煤的运输方面的困难,曾是其作为燃料的一大缺陷,但到19世纪30年代后,煤就可以自己运输自己了。

”材料现象反映(  )

A.煤炭已成为工业主要能源B.英国急需煤炭的大量进口

C.铁路是煤的主要运输方式D.近代的电力工业发展迅速

【解析】根据“在17世纪,(英国)煤的运输方面的困难,曾是其作为燃料的一大缺陷,但到19世纪30年代后,煤就可以自己运输自己了”强调煤在运输问题得到解决的事实,没有说明其是否成为主要的工业能源,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英国煤的来源,故B项错误;用煤来运煤,可以推测为用蒸汽机的火车来运输,故C项正确;电气化铁路运输是20世纪以后的事情,故D项错误。

【答案】C

30.有学者认为,杰斐逊的名言“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它奠定了美国民主和宪法的基础。

基于此,美国建国之初的政治精英们 (  )

A.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B.建立两党轮流的统治

C.建立了中央集权政治D.设计分权制衡的原则

【解析】根据“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可以判断其不信任主要是对权力的不信任,因此不会加强联邦的权力,故A项错误;两党轮流制是没有涉及到国家最高权力的强化或削弱,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他反对中央权力的强化,故C项错误;为了防止权力的集中,势必将国家分成几个相互制约的部分,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故D项正确。

【答案】D

31.19世纪60年代,俄、日两国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

A.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封建制度阻碍B.以暴力推翻原有政权后进行改革

C.改革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解析】在19世纪60年代,俄、日两国改革的根本原因就是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项错误;在改革过程中俄国是由皇帝自上而下的改革,而日本则进行了武装倒幕运动,推翻了封建势力,故B项正确;俄日两国通过改革均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故C项错误;俄日在改革的过程中,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故D项错误。

【答案】B

32.19世纪70年代开始,德国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鼓励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科技。

到20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