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丹心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8006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丹心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内丹心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内丹心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内丹心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内丹心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丹心法.docx

《内丹心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丹心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丹心法.docx

内丹心法

内丹心法

【内丹心法教程之周天法】

周天功是道家内丹术的功法。

从唐代钟离权、吕洞宾创立内丹派以来,道家各宗各派都对周天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以宋末北派王重阳和南派张紫阳的成就最大。

从唐宋一直到近代,内丹术成为道家养生法中的主流,同时也是最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养生瑰宝,为学习道家功夫的必修法门。

周天功分为大、小周天功。

简单地说,内气沿任脉督脉运行,称之为小周天功;内气沿十二正经、奇经八脉运行,称之为大周天功。

周天功基本上包括了道家内丹术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各个阶段。

所以它既是道家内丹术的入门功夫,同时又是一种高层次的法门。

如果修炼此功能够达到产小药,打通任督脉,运行小周天,这就到了炼精化气的阶段。

这一过程大约需要一百天左右,也就是古代丹书常提到的“百日筑基”。

再经过一年修炼产大药,三年温养,胎息还丹,就到了炼气化神阶段。

炼气化神是高层次的功夫,这一阶段许多功能都会开发出来。

再经过九年修炼,也就到了炼神还虚的阶段,按照古人的说法,这一阶段能够达到超脱分形,羽化登仙的境界。

“周天”是借用古代天文学的一个名词。

《礼记·月令》孔颖达疏:

“凡二十八宿及诸星,皆循天右行,一日一夜为一周天。

’’古人把天体的运行类比成人体内气的运行,因此称之为周天功。

《大丹问答》:

“运火一昼夜,像一周天。

四时生成,阴阳合度,自然之道。

”现在有些人提倡小周天速成法,也就是意念通周天法,并不是真气的积累已经达到积气冲关的地步。

此法对疏通经络有一定的作用,本章也作了详细介绍。

不过许多气功师不主张这种方法,认为有揠苗助长的弊病,弄不好容易出偏。

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去选择学习,当然还是扎扎实实筑基,积聚真气到产小药的程度,自然冲开三关,沿任督二脉运行周天为最好。

这种周天没有流弊,一旦贯通就说明功夫达到了较高的层次。

【一、丹田内气功】为了通周天,必须积聚一定的丹田内气,如果内气不足,通周天不仅不可能,而且是有害的。

揠苗助长,适得其反。

一般丹田内气功分静功和动功两类,现分述如下:

●静功心法练功者采取一般的坐姿,放松入静,排除杂念,呼吸自然。

(1)寂照法。

口眼轻闭,头身中正,含胸沉腹,默运脑中先天性光,凝注丹田虚空境地。

也就是把丹田看成一个空间,意念双目神光朗照这个空间,达到“万念俱寂,一灵独觉”。

先天真一之气自虚无中来,丹田真阳自然萌生。

(2)扩容法。

练功时充分放松入静,意念与呼吸密切配合,把丹田、命门、会阴、尾阊这一区域看作一个容积,使之逐渐扩大容量。

呼气时使脐部、小腹部及腰腹部往外扩张,吸气时气收丹田。

这样持续练功,就会加大丹田的活动能量,起到快速积聚丹田内气酌作用。

(3)压气法。

呼气时用意念将内气向丹田、尾闾部催压、贯冲,使整个下腹部的气机都活跃起来。

尾间—‘定要充分放松。

当真气向上冲时,呼气往下压,腹部压力增高,真气自然溢注脏腑经络、四肢百骸。

凡有疾病之处,均经元气疏通修补。

(4)转圈法。

放松入静后,两手在腹前意想抱着一个红色的火球向左右、上下轻轻旋转,意想火球在两手的带动下转动,待两掌之间的气球实感形成之后,再用意念将火球送入脐内,两掌配合动作,然后两手轻贴于脐部。

稍停再作丹田内气的转圈运动。

(5)聚散法。

在呼气时,意想气由丹田向周围空间成圆形幅射状扩散.同时身体也放大;吸气时,意想气由周围空间向丹田收聚。

也可以意想丹田为宽阔无边的大海,呼气时如石击水,波浪由丹田中心向周围成圆形扩散,吸气时收聚丹田。

吸气时宜配合轻微的提肛动作。

(6)景观法。

练功入静后,意想丹田有一个红色的太阳,或一朵金黄色的莲花,或—个发亮的电灯泡,照亮照透整个腹部及全身,温煦着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通过内景生辉,意念的高度积聚,丹田可以在短期内凝聚真阳元气。

(7)微动法。

放松入静后,丹田、尾闾部或振动,或摆动,或蛹动,或转动,并使振波逐渐延伸到命门、脊柱、头部及全身。

然后,缓缓放松意念,逐步调整振动幅度,同时凝神内照,静守丹田。

(8)点火法。

入静后,意想丹田有一团火按照点火、起火、养火的过程,养到丹田逐渐产生发热之景,这就是丹田内气萌生之时。

(9)归元法。

把全身毛窍孔穴都打开,呼气时意想内气通过周身毛孔放射到空间宇宙,放射得越远越好,吸气时意想自然宇宙清气归于丹田;或吸气时把意念放射到天际宇宙,呼气时向丹田催压。

或者不用意念,通过全身毛孔的一张一合、一出一纳,与宇宙交换各种物质、能量和信息,达到内外混元归一,天人一体。

【二、小周天功】●动功法

(1)聚气法。

这种功法主要是借助天地间的浑元气帮助丹田内气集聚。

练功者取站姿,全身放松,观想自己在浑浑沌沌的宇宙真气之中,并默念口诀“我在气中,气在我中,天人合一,气为我用。

”然后用手掌在下丹田处划圈,男左女右(见图5、图6),由小到大,大至把全身都划在内,再从大划至小。

划圈时意想宇宙的真气、光能都被调集过来,向划圈的中心点小腹处聚集,进入下丹田。

划圈时,意念用手把周围的气场搅动,好像把一盆水搅动一般,形成一个气场的旋涡,使真气集聚到下丹田。

这种功法关键是意念,意念用到了,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丹田拍打功。

此功是强壮内气的有效功法。

练功时取站姿,两脚分开同肩宽,两膝微屈,两手握空心拳。

首先嘴中发出“唔”声,然后甩开膀子,一前一后照着丹田和命门打,同时鼻中发出“哼”声,并且双膝微微一屈。

注意,此功应循序渐进、由轻到重、有节奏地打。

声音一定要配合好击打,因为发出“哼”声是气贯丹田,丹田无气必会伤身。

一般打八八六十四下即可,也可以根据身体情况多打或少打。

此功练一段时间会有上火现象,应配合多练静功或者马步站桩功,内火自然消失。

●真气运行法.这是一种分阶段逐步打通任督脉的功法。

这个功法的最大优点是每个阶段都有具体方法可循,一步有一步功,一步有一步理,好学易记。

真气运行法共五步:

(1)呼气注意心窝部。

入坐后,缩小视野,心不外驰,注意鼻尖少时,即可闭目内视心窝部。

接着,用耳细听呼气,使不发出粗糙的声音,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吸气时任其自然,不要加任何意念。

久久行之,真气即在心窝部集中起来。

此步每日早中晚各练1次,每次20分钟。

·练到3~5天,即感到心窝部沉重,10天左右每呼气即感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

第一步功即告完成。

(2)意息相随丹田趋。

第一步完成后,就可以意息相随,在呼气时延伸下沉的功夫,慢慢地自然向小腹(丹田)推进。

但不可用力过·度,操之过急。

每日3次,每次25分钟或半小时,10天左右可气沉丹田。

真气到达小腹时,往往感觉小腹汩汩作响,肠蠕动增强,矢气增多。

由于脾胃、大小肠、膀胱、肾等功能都随之改善,一般都能增进食欲,使大小便异常现象得以改善。

(3)调息凝神守丹田。

当下丹田有明显气感时,就可以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

不要再过分注意呼气往下送,以免发热太过,耗伤阴液,犯“壮火食气”之弊,呼吸自然,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温养,即“少火生气”。

这一阶段是在丹田培养实力,需用时间较长,一般每日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

开始小腹内形成气丘,40天左右可感小腹充实有力,并向下游动,有时阴部作痒,会阴跳动,四肢腰部发热。

此时由于任脉通畅,心肾相交,真气旺盛,因此心神安泰,睡眠安静。

凡心火上炎、失眠多梦以及心脏不健康的疾患都应有好转,女子月经不调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肾水旺盛,肝得滋荣,患慢性肝炎者,肝功能也会有明显好转。

(4)通督忽忘复勿助。

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有了足够的力量时,即沿脊柱上行。

在上行的时候,意识随之上行(勿忘)。

若行到某处停下来,不要用意识向上导引(勿助)+上行的快慢取决于丹田的力量。

若实力不足,它就停下来,待丹田力量再充实,自然继续上行。

若急于通关,努力导引,会和丹田力量脱节,无异于揠苗助长。

练此步功时每日可酌情增加坐功次数,每次时间也应延长到40—60分钟。

通督时间一般在1周左右(因人而异)。

’通督脉是一个飞跃,也是加深功夫的关键性进步。

过去把这一段叫“积气冲关”(即尾阊、夹脊、玉枕三关),也称“后天返先天”,在第三步的基础上丹田充实,小腹饱满,会阴跳动,后腰发热,命门处感觉真气活跃,即“肾间动气”。

未通之前,常感背部向上拔状,头部周围拘紧,有时沉闷不适,这皆是必有的现象。

督脉通畅后,一呼真气入丹田,一吸真气入脑海,形成任督循环,即所谓“小周天”。

这时就能体会到“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的感觉了。

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酸腿软、月经不调、精神恍惚、易喜易怒、心慌气短、性欲减退等神经官能症状都可以得到明显改善;有的因经络不通而多年不愈的顽症也可霍然而愈;一般人则表现为精力充沛,身体轻捷,判若两人。

(5)元神蓄力育生机。

丹田是长期意守的部位,而在通督以后,各个经脉都相继开通。

如头顶百会穴处出现有活动力量,也可意守头顶。

每日3次,每次]小时或更长一些.越长越好。

1月左右,各种触动现象才能逐渐消失,只有下丹田与上丹田的力量更加集中旺盛。

这期间,浑身常有似电流窜动,皮肤发麻发痒,有似虫爬行,眉心鼻骨紧张,嘴唇麻紧,身体时热时凉,皮肤随呼吸而开合,呼则放,有时轻浮飘渺,有时重如泰山,有时无限高大,有时极度缩小,有时身躯自发运动。

这些感觉都是经络畅通、内呼吸旺盛、真气活跃的表现。

坐到极静时,以上诸象消失,鼻息微微,若存若无,而内行的真气越加集中旺盛,灵动活泼,明朗愉悦,非常爽快。

在丹田则如水涵珠,在百会则如月华涌现。

这种境界都是真气充足,生物电集中的表现。

至此境界,原有的沉疗痼疾也可得到改善或痊愈,并能益寿延年。

以上五步应循序渐进,但又是互相联系不能分割的统一体。

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础,后一步是前一步的必然趋势。

不管哪一步,都以集中真气,贯通经络,实现真气运行为目的。

整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二、三步主要是调整呼吸推运真气,使之集中于下丹田,叫做“炼精化气”,为初级阶殴;第四步是把下丹田积足的真气,冲通督脉逆运而上,直达脑海,恢复和增强大脑的功能,称为“炼气化神”,为中级阶段;第五步以后,功夫纯熟精炼,经络畅通无阻,练功中产生的各种触动现象也逐渐平静,入静更深,表现为清清静静,心如止水的样子』匕阶段称为“炼神还虚”,属于真气运行的高级阶段。

●武火周天功武火,即为一种猛烈的呼吸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蒸熏、冲击、贯通任督脉,使之在较快的时间内通周天。

武火周天一般是筑基过百日,小药产生。

也就是在练功中出现阳根初起时采用的,初学者不要采用这种方法,因为容易出偏差。

第一步要熟悉十二时位。

就是运周天时意念运行所经过的有一定呼吸和数数讲究的部位。

这些部位共有十二个,象征一天的十二时辰,所以用时辰的名称来表示。

从起到止的部位名称分别是:

子位(腹腔底部中心)、丑位(尾闾稍上)、寅位(腰部稍上)、卯位(后心)、辰位(大椎上一节)、巳位(枕位)、午位%26lt;百会)、未位(眉中)、申位(喉窝)、酉位%26lt;心窝)、戍位(上腹中)、亥位(脐下二寸)十二时辰相应于身体任督二脉上的十二个部位,这些部位称为“窍”,只有在运周天时才有时位意义,而不运周天时,作为时位的“窍”则是不存在的。

第二步要掌握呼吸的方法,呼吸在周天功中被称为“火”,相应的轻重则叫“文武”。

运周天过程中,分布于督脉的六个时辰部位与分布于任脉的六个时辰部位其呼吸的轻重程度有不同的侧重。

前六个时辰部位(子丑寅卯辰巳),一般吸气较重,呼气校轻,吸气时自己能听见声,呼气时则轻柔无声;后六个时位(午未申酉戍亥)则是吸气时轻,呼气时重,吸气轻柔无声,呼气则重而有声。

意念在每个时位停留时,都要数数。

前六个时位,一般是默数四个九,即吸气时数一至九,共重复四遍,呼气时不数数。

后六个时位一般是数四个六,即呼气时数一至六,共重复四遍,吸气不数数。

十二时位中有两个特殊的时位,意念在该部位停留时,呼吸也随之停止,默数四次九(卯位,后心位置),或默数四次六(酉位,心窝位置),然后定位(神念仍在原处停留一段时间)。

由于卯酉二位不用呼吸,即所谓不用“火”,所以叫“沐浴时位”。

熟悉以上两个步骤以后,取坐式,放松入静后,从子位开始,在子位(即会阴穴)做“吸四九”,即做四次呼吸,每次呼吸时,吸气时重而有声,意念随气直达头顶,同时默数一至九,呼气时轻柔无声,不用数数,连做四次。

子位做完后,将意念移至丑位,做“吸四九”,要求上同,接着做寅位,卯位,辰位,已位,意念移到牛位时,稍作停留,不呼吸,紧接着做“呼四六”,即呼气时重有力,意念随气直达下丹田。

同时默数一至六,吸气时轻柔无声,不用数数。

这样一直呼到亥位,就是转了一个周天。

注意到卯酉位时,不吸不呼,但照样数数。

【三、大周天功】大周天是在小周天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目的是炼气化神。

大周天形成后十二经脉俱通,五脏六腑之经气旺盛了,原有的体虚之疾患随之而愈。

每日练功通达一次大周天,一般来说,人体不易生病。

五脏六腑之精气旺盛了,则上主于脑的精气增加了,脑细胞的营养丰富了,脑细胞的代谢旺盛了,则大脑的记忆力增强了,甚至出现特异功能。

●大周天的运行路线大周天是真气循头身手足转一周,叫大周天,由于各种功法有差别,真气具体运转路线略有差异,但循头足一周是无疑的。

大约有几种运转路线:

第一种是真气循十二正经一周。

即由下丹田以意领至膻中,沿手三阴由胸走手,接着沿手三阳从手背到头,再沿足三阳从头、背而下经足三里至足,然后,从足心沿是三阴太溪、三阴交至腹,再腹到胸,如此循行。

第二种是真气沿着奇经八脉一周,即真气从足跟沿阴跷脉、阴维脉上行至腰部,再经阳跷脉、阳维脉下至足跟。

第三种是真气从涌泉穴开始,沿着冲脉下肢端上行至会阴,再经中脉上达头顶,真气冲出头顶,循三阴三阳经、奇经八脉,徐徐下降至足跟。

●大周天的练功方法练功者高度入静后,以意引气在上述路线循行。

关键是要熟习大周天的运行路线,行功之前定好运行模式,运功时意气一动,内气就会自动沿上述路线循行。

大周天通后,继续练功,慢慢形成丹。

男子成丹位置在下丹田。

继续练功丹上升一级至中丹田,再继续练功,丹又上升一级至上丹田,最后从百会出窍,即古书所说的元神出窍。

女子第一次成丹的位置与男子不同,初起在中丹,继则下丹田,再继则上丹田,最后元神出窍。

性功修炼好的人,在成丹时,可以在下丹田的位置上看到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坐在莲花座上的婴儿,称之为“圣婴”,随着丹而升级,最后出窍,并且还能收回。

【四、通周辅助功】●以音助气通周法通过声音推动真气运行,也是——种快速的通周天法。

这种方法又分为两类,一是自发声通周法,二是师傅带功发声通周法。

先介绍第一种,练功者取站、坐姿势,全身放松,自然呼吸。

入静后,以意引气从下丹田沿督脉上行,同时自鼻中发出(EN)音,推动真气上行,经由会阴、尾闾、命门、大椎、玉枕、百会、上丹田、中丹田、复降下丹田。

第二种是师傅带功的方法。

练功者先要熟悉任督脉上的九个穴位:

会阴、尾闾、命门、大椎、玉枕、百会、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然后,先由师傅发出声波:

下丹田一一会阴——尾闾——命门一一大椎一一—玉枕——百会——上丹田——中丹田—一,声音拖长。

师傅的功能以语言为载体发射出去。

学功者全身放松,呼吸自然,两脚踏地,站、坐、卧均可顺着师傅的声波信号以意引气,沿着任督脉九个穴位运行。

●帮他人开周天法施功者用剑指在对方的任督二脉上下用力划动几次,使对方任督二脉部位的血液循环加快,同时也是用生物电刺激对方。

会阴和尾闾部位由对方自己意守开。

施功者站于被开者的左侧,让对方全身放松,眼帘下垂,用余光注意施功者的手掌。

施功者用右手劳宫从被开者的尾闾起势,循督脉上行,在百会处换成左手劳宫(见图15),循被开者任脉下行至下丹田,如此反复进行。

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尾问注意当手行到下丹田、中丹田、上丹田、百会、玉枕、大椎、命门、尾阊、会阴等九个穴位时,应稍稍停下,发发内气,这样效果更好。

手与对方身体的距离要在20公分以外。

被开者用眼的余光和意念跟着循行,注意体会自己体内气动的感觉。

●通周站桩功

(1)小周天站桩功马步站桩,桩架稍高,沉肩垂肘,两手举于胸前,手心向外,大指与食指微微相接成圆形,其余三指微曲。

意想内气从下丹田开始运行,下至会阴,然后上升至尾闾,再沿督脉而上升至顶门百会,再从百会沿任脉而下,至下丹田。

沿督脉而上就是沿脊椎而上。

共重复9次。

在练功时,意想外界是个大宇宙,自身是个小宇宙,天人合一,效果更佳。

(2)大周天站桩功马步站桩,桩架稍高,两手举起高于胸,与耳平,仍要沉肩坠肘,手心向外,大指食指微微接成圆形,其余三指稍曲。

使周身之气团聚心上,结成一球,再意想此球由膻中起,下行神阙、关元,至会阴,分成两球下行至脚心涌泉,然后上行至会阴处仍合为一球,行至尾阊、背部、玉枕、脑后、脑顶、天庭、鼻端、人中、上腭、咽喉,再回到心部。

重复9次。

在练大周天功时,大指与食指微微相接,不能接得太紧,意想外界大宇宙与自身小宇宙相合,效果更好。

●通周俯撑功采取高撑位的体态,在沙发扶手、桌子、床头等两尺高以上的地方练习。

开始只做简单的机械运动,不管呼吸,不加意念,待两臂感到微酸的时候,开始加意念并配合呼吸。

身体向下时吸气,用全身的毛孔往里吸满气,起身时,双手支住身体,放松,休息一会儿再起身,同时呼气,意想体内的真气顺着督脉往上走,经尾闾、命门、百会降入下丹田、会阴,一呼呼一圈。

连续撑一阵后,站立,自然放松一会,双手劳宫捂住下丹田收稳气,便可以收功。

经常练此功,会感到内气沿着背后一片片地往上走,平时坐、站的时候,也经常出现真气从尾阊往上升,而且面积很大,这都是真气,充是的表现。

【内丹心法教程之入静法】

入静,是修炼内功的第一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关。

随着入静程度的加深,功夫也在不断精进。

入静也就是进入了我们平常所说的气功态。

在这种状态中,练功者以一念代万念,浑浑沌沌,恍恍惚惚,没有区分,没有差别。

道家称之为守一,佛家称之为入空。

老子的哎道德经》中有一段活描述了这种状态:

“道之为物,惟恍为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惚这两个字,非常有学问,历来许多学者都在解释它。

南怀瑾先生认为:

“恍惚是指心性光明的境界,我们姑且不用繁琐的训诂学来解释这两个字,单就字形,便可以看出恍是竖心旁加一个光字,惚是竖心旁加一个忽字,意谓心地光明,飘然自在,活活泼泼,根本不是颠三倒四,昏头昏脑。

”这里要注意两点,首先是入静的状态就是恍兮惚兮,没有区分,没有差别,也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不需要任何逻辑思维。

其次,在恍恍惚惚的状态中,JL地自然光明,自然活活泼泼,这也就是说其中有象,其中有物。

这种内景是练功到一定的程度,天地自然之气作用于人之内气的结果。

入静的状态有什么作用呢?

首先它对身体机能进行非常有益的调理,以致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更重要的是在入静状态下,气机才能发动,真气才能勃勃生发。

人的下丹田就像一个熔炉,只有入静才能点起熊熊火焰:

又像一个蒸锅,只有入静才能引起沸腾。

对于初学者来说,达到入静的目标必须克服各种杂念。

相传唐代一位得道的神仙吕洞宾曾说:

“世言吾卖墨,飞剑取人头。

吾闻哂之。

实有三剑:

一断烦恼,二断贪嗔,三断色欲,是吾之剑。

”他说的不是实有的刀剑,而是心剑、慧剑,意志和智慧的力量。

在世俗的社会中。

每个人难免不为各种烦恼、贪嗔、色欲所累,为七情六欲所苦,这就是种种的杂念。

平常生活中不觉得,而一旦坐下宋闭上眼睛时,杂念就像奔腾的野马难以架驭。

那么,修炼者就必须运用意志的力量,不断地排除杂念,最终驯服这匹野马。

驯服这匹野马的过程也就是功夫长进的过程和身体健康的过程。

许多修炼者慨叹入静之难,实际上这就说明他的心镜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灰尘,必须运用意志的力量去拭擦,用慧剑斩心魔。

第二章清心法着重谈了清净身心的重要,读者可以参考。

一、入静的征象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算得上入静呢?

要清楚地说明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态、功夫深浅不一样,所以各人的体验必然不一样,但一般来说,都有——些共同的征象。

神志方面练功者处于似睡非睡的状态,但决不是昏睡,正常的思维处于停止状态,唯一线灵明独耀。

换句话说思维处于感觉阶段,虽然对外物有所感觉甚至连绣花针掉地的声音也能听见,但只是感觉,没有逻辑思维,水平如镜,不起波澜。

如果练功者感觉到自身消失,与天台一,那就是入静的较高阶段。

呼吸方面练功者几乎忘却呼吸.这时的呼吸较平常呼吸更深,更缓、更匀、更细,好像一根丝线,不松不紧,不折不断。

有时练功者感觉凡息停止,出现胎息,也就是人的肚脐呼吸;或者出现皮肤呼吸,皮肤吸气时有凉感,呼气时有热感。

不管哪种情况,都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

一切顺其自然。

体感方面体感方面最重要的是气场感。

练功者能够感觉全身周围形成一个气场,真气与天地之气浑然一体,浑浑沌炖,恍恍惚惚,也就算初步进入了入静之门。

继续练下去,练功者感觉身体无限扩大,直至消失。

有的感到气血蒸腾,丹田部位真气跳动,滚动、流动,身体发热,发光。

或者感到身体发轻发飘升入天空,或者身体发沉深入地下千丈。

深层意识方面入静到比较深的层次时,天目穴往往还会出现各种景象。

如见神灵,如闻虫鸣、鸟叫,异香扑鼻,佳人如画,多种山川美景、亭台楼阁历历如在眼前。

这些都称之为魔景;练功者必须稳住心神,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保持心镜不起波浪。

二、入静的姿式静功主要以坐姿为主,当然也包括卧姿。

但卧姿只是在练功者身体太弱,实在坐不住的情况下采用,一般人尽可能采用坐的姿式练功。

坐的方式有平坐式、散盘式、单盘式和双盘式(见图l、2、3、4)。

这些姿式也反映了功夫的深浅不同。

初学者以平坐式为宜,这样四肢舒畅不受压迫,有利于入静。

随着功夫的加深,修炼者必须逐渐过渡到盘腿式,特别是进入高层次的法门时.必须以双盘才能出功夫。

因为这种姿式最大的优点就是收慑心神,而且下盘稳固有利于气机在躯千部位发动,而且一旦真气充盈寸,下盘坚固的阻力也有利于锻炼内气的力量,不管哪种姿式,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自然放松,放松全身才有利于入静。

放松不是松松垮垮,而是要求脊柱竖直的情况下,全身的叽肉放松,既凝静而又不僵。

太极拳有一名词叫“虚灵顶劲”,头住上顶,脊椎自然就竖直了绍过。

不过一个初学者是不可能注意得太多的,否则反而会引起紧张。

其实只要牢记放松,再随时注意调整身体的紧张部位,保持全身舒适就行了。

图3三、入静的方法呼吸人静法呼吸入静法又称随息法,也就是意念集中在呼吸上,随呼吸上下出入,以达到一念代万念的方法。

对初学者来说,呼吸入静法是一个方便法门。

呼吸入静可以只注意吸气,而呼气不着意随之而出,也可以只注意呼气,不注意吸气,或随呼吸上下出入。

练功者有了一定基础,全身经络已经畅通的情况下,可以着意于全身皮肤上,用皮肤的毛细孔吸进天地宇宙间的清灵之气,呼出全身的病气,浊气,用这种意念配合呼吸一段时间善,然后放松,什么都不想,呼吸自然,保持头脑空白和身体松弛舒适的状态,一旦杂念上来,再用皮肤呼吸法排出杂念,这样一念代万念,就能逐步进入入静的深层次。

意守人静法这是最常用的入静法,意守的穴位主要有上中下丹田、会阴、命门、涌泉(穴位见图5)。

意守法的优点是容易聚气,得气较快,但缺点是火候不容易掌握。

所谓火候就是指神意于穴位的轻重程度。

一般要求似守非守,轻轻着意,勿忘勿助,或者呼气时放开,或者吸气时放开。

千万不可死死守住,否则就会出现阳气上亢、气滞的现象,引起全身各方面的不适,特别是头昏脑胀。

意守穴位,一般以意守下丹田为普遍(肚脐下一寸五分),因为下丹田为真气生发之海,一般练周天功多以意守下丹田为主。

意守穴位最好配合观想,具体做法请读者参看第四章周天法和第九章观想法。

体感人静法练功一段时间以后,全身经络都已通气,这时体内出现各种感触。

佛家有“八触”之说,即动、痒、轻、重、凉、热、涩、滑。

这种感觉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看第十二章禅定法。

实际上,体内的感觉不止“八触”。

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会完全相同。

归纳起来,最重要的感觉是真气在体内发动的感觉,如真气的流动、窜动、跳动感,还有全身通气时真气的颤动感(类似通电的感觉)和气场感,还有真气生发时的热感。

总之,练功者可以细细地体会这些感觉,仔细地在全身搜寻这些感觉,不知不觉也就把各种杂念排除了,从而达到入静的目的。

以笔者的体验,体感入静法的效果比较好,——方面这种入静法比较轻松,不会带来任何流弊,或者引起紧张,一方面这种方法能提高内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