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病例分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8794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学病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医内科学病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医内科学病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医内科学病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医内科学病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病例分析.docx

《中医内科学病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病例分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内科学病例分析.docx

中医内科学病例分析

中医内科学病例分析

[填空题]

1张某,男,66岁,1月8日急诊入院。

主诉:

(代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2小时。

病史:

患者素有高血压病病史10年,上午9时在活动中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出现右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面红气粗,两手握固,鼻鼾痰鸣,肢体强痉拘急,身热汗出,躁扰不宁,体温38.5℃,血压180/110mmHg,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要求:

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参考答案:

诊断:

中风—痰火淤闭证

分析:

肝阳暴张,阳亢风动,气血上逆,痰火壅盛,清窍闭塞,神明不用,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

痰火内闭,故牙关紧闭,面红气粗,两手握固。

风阳痰火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肝风窜犯络道,则肢体拘急。

身热汗出,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数为肝阳痰火内盛之征。

治法:

熄风清热,豁痰开窍。

方药:

(1)安宫牛黄丸1丸,温开水溶化后鼻饲。

(2)羚羊角汤加减:

羚羊角粉1g(冲服)生石决明20g夏枯草10g菊花10g龟板15g生地15g白芍12g天竺黄10g胆南星10g栝蒌10g每日1剂,水煎分次鼻饲。

[填空题]

2主诉:

腹痛,便下赤白粘液3天。

病史:

3天前外出进餐后次日早上出现发热恶寒,头痛,腹部疼痛,以脐周为主频频临厕,日行十多次,大便量少,伴有赤白粘液,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干口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浮滑数,检查血白细胞升高,大便有脓细胞等。

要求:

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参考答案:

诊断:

痢疾(湿热痢)

分析:

饮食不洁,胃肠受损,湿热之邪由表入里,故见发热恶寒,头痛;湿热壅滞肠间,与肠中气血搏结,肠道传化失司,脂膜血络受损,腐败化为脓血则出现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粘液;口干口苦,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蕴结肠中之象。

治法:

清肠化湿,调气和血。

方药:

芍药汤加减:

黄芩10g芍药15g炙甘草6g黄连10g大黄10g槟榔10g当归10g木香5g(后下)每日1剂,水煎服。

[填空题]

3梁某,男,43岁,工人。

2000年2月6日初诊。

主诉:

大便干结反复一月余。

病史:

一月前因工作关系情绪低落,继而出现大便干结难解,3~5天解一次。

曾服用西药“果导”等治疗未见效而来诊。

刻下见:

大便干燥,欲便不得出,腹中胀痛,胸胁满闷,嗳气,饮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

要求:

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参考答案:

诊断:

便秘(气机郁滞)

分析:

根据患者大便干结,难解,欲便不得出,每3~5天解一次大便等表现,可诊断为便秘。

由于病人因情志失调而大便干燥,腹中胀痛,胸胁满闷,嗳气,饮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等证候表现,此乃属气机郁滞证。

因情志失调,肝脾气机郁结,导致肠腑气滞,失于通降,传导失常,糟粕停久则大便干燥,欲便不得出;肠腑气滞,则腹中胀痛;肝脾气郁故胸胁满闷;肝气犯胃,腑气不降,胃气上逆则嗳气、饮食减少;肝脾不和,脾运失职,湿停则舌苔薄腻,脉弦主肝郁气滞之象。

治法:

顺气导滞。

方药:

六磨汤加减。

沉香(后下)10g木香(后下)5g槟榔10g乌药10g枳实10g大黄10g(后下)代赭石15g柴胡10g水煎服。

[填空题]

4胡某,女,50岁,工人。

2001年8月10日初诊。

主诉:

呕吐反复发作3月余。

症状加重2天。

病史:

3月前因高热一周,热退后即出现恶心呕吐,到某医院就诊,经胃镜检查,诊为“萎缩性胃炎”,经服西药(具体药物不详)治疗,呕吐稍缓解,但未能根治。

时作干呕,2天前因睡眠不佳而又出现呕吐而来院就诊。

现症见:

时作干呕,或仅唾涎沫,口燥咽干,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舌红少津,脉细数。

一剂,水煎服。

要求:

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参考答案:

诊断:

呕吐(胃阴不足)

分析:

根据患者呕吐反复发作3月余,症状加重2天的临床表现,故诊断为呕吐。

由于出现时作干呕,舌红少津、脉细数等证候表现,此乃属胃阴不足证。

因患者热病伤阴,胃阴不足,不得润降,故时作干呕,或仅唾涎沫。

胃阴亏虚,津液不能上承,故口燥咽干。

胃失濡养,故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

舌红少津,脉细数均为胃阴不足之象。

治法:

滋养胃阴,止吐降逆。

方药:

麦门冬汤加减。

沙参20g人参10g(另炖)大枣12g麦冬15g粳米15g制半夏10g玉竹15g竹茹10g甘草6g日一剂,水煎服。

[填空题]

5王某,女,48岁,农民。

2001年8月5日初诊。

主诉:

目黄、身黄、尿黄3月余。

病史:

有慢性胃炎病史。

3月前由于劳累过度,而自觉全身乏力,逐渐出现身黄、尿黄,曾在当地医院检查,诊为“慢性肝炎”曾服药(药物不详)未见好转,而来我院要求中医药治疗。

就诊时证见:

身目俱黄,黄色晦暗,如烟熏,脘痞食少,腹胀便溏,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要求:

写出疾病诊断、证候诊断与分析、治法、代表方名、药物与用量、煎服法。

参考答案:

诊断:

黄疸(阴黄——寒湿阻遏)

分析:

根据患者目黄、身黄、尿黄2月余的临床特征,故诊断为黄疸。

由于患者平素有慢性胃炎病史,加上本次发病为劳累过度而发病,患者有身目俱黄,黄色晦暗,如烟熏,脘闷食少,腹胀便溏,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苔白腻,脉濡缓的临床表现,此乃属阴黄中的寒湿阻遏证。

由于有“慢性胃炎”而脾胃虚弱,中阳不振,寒湿阻滞,肝胆失于疏泄,胆汁外溢而发黄。

“阴主晦”阳虚寒重,故黄色晦暗如烟熏。

脾虚不运寒湿困阻,则脘痞食少,腹胀便溏。

阳虚失于温养,则神疲畏寒。

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濡缓者,主寒湿。

治法:

温中化湿,健脾退黄。

方药:

茵陈术附汤加减:

茵陈30g白术15g附子10g干姜6g甘草6g日一剂,水煎服。

[填空题]

6刘某,男,77岁,退休干部。

2000年7月8日初诊。

主诉:

大便溏烂反复9年余,症状加重一周。

病史:

9年前因吃隔夜置于冰箱中之冷盘食物后,出现大便溏烂,日解3~6次,无粘液血便,后经某医院诊为“肠炎”而服“氟哌酸”“藿香正气水”等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但未能根治,稍因饮食油腻而常反复出现上症。

一周前因进食油条半截后又出现解稀烂便,日解3次,为了要求中医药治疗而来就诊。

现症见:

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腹胀,乏力气短,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

要求:

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参考答案:

诊断:

泄泻(脾胃虚弱证)

分析:

根据患者解稀烂便,日解3次,无粘液脓血的临床表现,故诊断为泄泻病证。

因患者有解稀烂便反复11年的病史,此次又因稍进油腻品而出现解稀烂便,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腹胀,乏力气短,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

此乃属脾虚之证。

由于脾气虚弱,清气不升,运化无权,水谷水湿不化,故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

进食油腻之品或饮食不慎,难以运化,复受其伤,故大便次数增多。

病本于虚,故迁延反复,日久不愈。

脾胃亏虚,化源不充,故食少腹胀,面色萎黄,乏力气短。

舌淡苔薄,脉细弱均为脾胃虚弱之征。

治法:

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方药:

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30g茯苓15g炒白术12g扁豆15g陈皮6g莲子肉15g山药15g砂仁6g(打)薏苡仁15g桔梗10g麦芽12g甘草6g日一剂,水煎服。

[填空题]

7禾某,男,50岁,农民。

1998年12月13日入院。

主诉:

胃脘部隐痛反复发作16年,加重1周。

病史:

16年前由于工作关系,经常不能按时进餐,而出现胃脘部隐痛,曾在当地医院经胃镜检查,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经用中西药治疗(药物不详),未能根治。

一周前因劳累后上症复作而来院就诊,要求中医治疗。

入院时症见:

胃痛隐隐不止,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神疲纳呆,四肢倦怠,四肢不温,泛吐清水,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要求:

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参考答案:

诊断:

胃痛(脾胃虚寒)

分析:

根据:

(1)以胃脘部隐痛为主症。

(2)有胃脘部隐痛反复发作16年的病史,发病与饮食不节和劳倦过度有关:

16年前由于工作关系,经常不能按时进餐;同时本次一周前因劳累后上症复发。

(3)胃镜检查诊为“12指肠球部溃疡。

”故诊断为胃痛。

胃痛呈隐痛,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神疲纳呆,四肢倦怠,四肢不温,泛吐清水,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者,此乃属脾胃虚寒证。

由于脾胃虚寒,胃失温养,故胃痛隐隐不止,喜温喜按。

胃络借饮食之温养以通血脉,故空腹痛甚,得食则缓。

劳则耗气,故劳累后胃痛复发。

脾胃阳气亏虚,形体失于温养,故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

脾胃运化失职,水饮内停,故大便溏薄,泛吐清水。

舌淡苔白,脉虚弱均为阳气亏虚之证。

治法:

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

黄芪建中汤加减:

黄芪30g白芍15g桂枝10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15g饴糖10g(冲服)党参30g干姜3g日一剂,水煎服。

[填空题]

8周某,女,50岁,干部。

病史:

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平时喜辛辣煎炒之品味及甜食,不爱运动。

自诉四月前初因咳嗽,高烧,半个月,经治疗后咳嗽,发烧基本痊愈,但却逐渐出现烦渴多饮,日饮水量达4000ml左右,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干,脉洪数。

要求:

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参考答案:

诊断:

消渴(上消—肺热津伤)

分析:

因嗜食辛辣甜食,体内燥热偏盛,复感热邪后燥热愈盛,肺受燥热所伤,津液不能敷布而直趋下行,故尿频量多;肺不布津,加之燥热伤津,故烦渴多饮,口干舌燥;舌边尖红,苔薄黄干,脉洪数为上焦燥热内盛之象。

治法:

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方药:

消渴方加减:

花粉15g黄连3g生地15g葛根15g麦冬15g乌梅10g天冬15g知母12g甘草5g水煎服每日一剂

[填空题]

9李某,男,56岁,干部。

病史:

诉心前区闷痛反复发作三年余。

每逢劳累则诱发,但自服“消心痛”等药可缓解。

近周来因工作繁忙而觉胸部阵阵隐痛,胸闷气短,心中动悸,神疲懒言,倦怠乏力,易汗出,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

要求:

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参考答案:

诊断:

胸痹(气阴两虚)

分析:

年过半百,肾气渐虚,肾阳虚衰不能鼓动五脏之阳,引起心气不足,血脉失于温煦,鼓动无力而痹阻不通,发为胸部阵阵隐痛,胸闷气短,心中动悸;心气不足,机能活动衰减,故神疲懒言,倦怠乏力;卫外不固,则易汗出;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脉虚细为气虚,气血不充之象。

治法: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方药:

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人参10g黄芪30g炙甘草10g桂枝9g

丹参12g大枣10g当归9g麦冬15g五味子6g陈皮10g川芎10g熟地15g茯苓10g赤芍10g水煎服每日一剂

[填空题]

10成某,男,42岁,技术员。

病史:

平素情绪易怒。

二月前因教育孩子问题与妻子吵架后,每次夫妻同房就出现阳事不举,伴心情抑郁,胸脘不适,胁肋胀闷,食少便溏,苔薄,脉弦。

要求:

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参考答案:

诊断:

阳痿(肝郁不舒)

分析:

肝主筋,阴器为宗筋之汇,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条达,宗筋所聚无能,而出现阳事不举;肝郁气滞,故烦躁易怒,胸脘不适,胁肋胀闷;肝木乘犯脾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