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秋季科学备考研讨会.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7909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秋季科学备考研讨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秋季科学备考研讨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秋季科学备考研讨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秋季科学备考研讨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秋季科学备考研讨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秋季科学备考研讨会.docx

《高考秋季科学备考研讨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秋季科学备考研讨会.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秋季科学备考研讨会.docx

高考秋季科学备考研讨会

2011年高考秋季科学备考研讨会

(河南分会)

 

地理

 

光明日报考试杂志社

领航教育集团·北京领航教育研究中心

领航教育集团·郑州领航教育研究中心

二零一一年十月河南·郑州

提高二轮复习效率做好冲刺准备

清华大学附中地理特级教师田佩淮

08命题“稳”是基调,会继续着现有的体例、难度和回归教材的特点,延续现在的命题理念和风格的特色。

变化在于主干知识的命题角度,地理原理、分布规律的特殊性,近几年涉及相对少的评论性试题(活动课内容)。

由于从现在往后的2~3年全国卷承担着引领新课改的责任,逐步渗透,顺利过渡是思路。

所以基于新课改精神的命题理念会在试题中体现。

内容上一是区域地理考察,二是现行教材在新课标中为必修的,三是现在是选修而在新课标中变为必修的。

四是走向生活和学生可以体验的地理内容

一是要全面复习,不能够厚此薄彼,梳理学科主干知识,全面、准确是标准。

二是要注意学科主干知识哪些可能稳,哪些可能变,朝什么方向变?

三是近几年主要考查的主干知识有哪些?

还有哪些没有涉及?

四是近几年考察了的主干知识还可以从哪些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考察。

五是近几年别的省区考查的主干知识,命题上有没有新的角度和层面?

一、对一轮复习反思

(一)反思知识体系是否完整

(二)知识是否进行七方面“清理”(以自然地理为例)

1.地理术语

天体黄赤交角热量平衡正午太阳高度角气压梯度热力环流

太阳辐射板块学说专属经济区天气气候洋流肥力

天体系统太阳活动地球运动岩石

地球运动意义大气垂直分层大气热力作用三圈环流风带气压带季风环流天气系统气候类型大气环境问题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水性质地质构造自然资源(宇宙资源、气候资源、陆地资源、海洋资源)褶皱断层内力作用外力作用陆地水循环海洋环境问题海底地形海水运动地下水

2.地理原理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影响一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因素

一地四季更替的原因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的温室效应

热力环流(季风、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三圈环流的形成

天气变化原因

影响气候(气温、降水)的因素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洋流的形成

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渔场形成

滑坡、泥石流成因

3.地理事物分布规律

同一刻全球区时分布规律

同一日期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

气压分布规律

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规律

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洋流分布规律

海洋盐度和温度分布规律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海洋资源分布规律

气象灾害分布规律

地质灾害分布规律

4.地理事物间联系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

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地壳物质循环

水体循环

5.地理事物特征

地球自转特征

地球公转特征

对流层特征

平流层特征

等值线的特征

气旋(反气旋)特征

气候类型特征

土壤的肥力特征

气候资源的特征

陆地资源的特征

潜水和承压水的特征

海洋资源分布特征

6.事物过程

单圈环流-三圈环流-七带六风-季风

太阳对地表加热不均匀-气流升降-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风-风向垂直等压线-风向平行等压线-风向斜穿等压线

地球公转-黄道面-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一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变化-热量变化-四季更替

7.人地关系

人类开发宇宙和保护宇宙环境

人类活动对大气成份的影响

全球变暖的原因、后果、解决措施

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后果、解决措施

酸雨形成、危害、分布、解决措施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影响

人类活动对植被和土壤影响

人类活动与气候

海洋环境问题产生

台风、洪涝、干旱、寒潮带来的灾害,防范措施

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

(三)查”缺”补“漏”措施是否明确

查缺补漏落实实处,要有明细表。

有措施。

二、以区域为载体的二轮复习

1.考点进行归类,查缺补漏落实到实处,

2.原理落实到同类区域

3.区域承载考点

三、以命题八大特色组织专题

1.定位置

例题2:

读图7,回答19-20题。

(海南卷2007)

19.图中甲地位于新加坡(1°16'N,103°50'E)的

A.东北方B.东南方

C.西北方D.西南方

20.该国国土面积约为

A.O.1l万km2B.1.1万km2

C.l1万km2D.l10万km2

 

例题3:

图4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读图回答7-9题。

(江苏卷2007)

7.a位于

A.太平洋B.亚洲大陆C.非洲大陆D.印度洋

8.若箭头还表示洋流流动方向,该处洋流是

A.西风漂流B.日本暖流

C.墨西哥湾暖流D.北太平洋暖流

9.b气压带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B.赤道低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2.抓迁移

图8为某国简图。

读图8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全国卷2)

图8

(1)该国南部海域属于洋。

该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

(6分)

(2)从地理位置看,该国属于          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                        。

(7分)

(3)该国人口稠密,在地形、气候条件下,大部分地区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2分)

(4)说明该国气候、地形对发展该类型农业的不利影响。

(6分)

3.考描述

例题:

39.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对古老运河的有效利用,既体现运河价值,又保护运河景观。

(3)读图12,简述京杭运河北京至长江段河底地势变化对南水北调的影响及其需要采取的措施。

(10分)(2007北京卷)

4.练思维

图1示意某一等高面。

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

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0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回答6-8题。

(海南卷2007)

6.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B.②或⑥C.④或⑧D.③或④

7.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

A.③或④B.②或⑥C.③或⑦D.⑥或⑦

8.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

角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

角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5.用数据

例题:

读表1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表1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地名

年降水量(mm)

春季降水量(%)

夏季降水量(%)

秋季降水量(%)

冬季降水量(%)

广州

1680.5

30.8

44.3

17.7

7.2

南昌

1598.0

43.6

31.2

12.8

12.4

郑州

635.9

19.9

53.2

22.3

4.6

五台山

913.3

13.5

62.3

21.1

3.1

成都

976.0

16.5

62.9

18.3

2.3

乌鲁木齐

194.6

34.2

33.1

24.0

8.7

(1)表中资料显示,我国(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4分)

A.各地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B.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

C.东部季风区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D.华北平原的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2)表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最小的地点是,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

(8分)

(3)表中,夏季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原因是。

(4分)

(4)分析五台山年降水量高于郑州年降水量的原因。

(3分)

图4所示区域在北半球。

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

回答6~8题。

6.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

A.5时B.15时

C.9时D.19时

7.若此时为7月份,图中M点的纬度数可能为

A.55°NB.65°N

C.75°ND.85°N

图4

8.若Q地的经度为0°,此时正是北京日出。

这个季节

A.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B.长江下游枫叶正红

C.长城沿线桃红柳绿D.南极地区科考繁忙

6.开放性

例题:

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表2、表3)。

完成下列要求。

表2 农业用地构成(%)

方案

农耕地

果园

林地

草地

菜地

A

44.1

2.4

12.9

40.5

0.1

B

18.1

11.6

36.8

33.4

0.1

C

10.1

19.6

36.8

33.4

0.1

表3 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

侵蚀量比较*

(%)

径流量比较*

(%)

土地利用总收入(万元/年)

3-8年内

8年以后

A

100

100

57

57

B

64

52

50

88

C

50

40

48

112

      *以方案A为比较的基准。

(1)三种方案的排序:

按环境效益由大到小为        ;按8年以后土地利用总收人由高到低为        。

(填写代表各方案的字母)(4分)

(2)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并说明理由。

(6分)

7.重区域

读图2,回答3~5题。

(全国卷1)

图2

3.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

A.TB.QC.RD.S

4.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

A.TB.QC.RD.S

5.在图3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

 

图3

A.①B.②C.③D.④

8.中国情

从几套试卷可以看出,区域选择多在中国区域,这是由于中国区域在教材中的地位和比重决定的。

四、考前必做几件事情

(一)教会学生运用地理术语

1.地理术语的作用

2.术语的内涵

3.术语的联系和区别

4.术语界定条件(时间、范围、)

5.灵活运用术语答题

(二)教会学生迁移知识

1.高考对知识运用的要求(三个层次)

2.考纲理论基础之一是迁移理论

3.教材中迁移

(1)显性迁移

(2)隐性迁移()

(3)实质迁移

4.生活体验迁移:

5.试题中新知识迁移

6.迁移知识答题需要强调几点

(1)原理运用的界定条件(气温递减率、冷暖流性质分析、试题设问的限定条件)

(2)原始迁移到提升精华

(3)试题界定条件

(三)教会学生描述事物

A准确描述事物需要具备对地理术语和原理的熟练掌握,对事物特征具有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清晰的思路,准确方法和精炼的文字

B理解的未必能够说清楚,说清楚的一定是理解了

C.描述建立在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能力上

1.具体事物特征描述

要抓住该事物主要特征在哪几方面,如某地区地形特征、某类气候特征、农业地域特征、热带草原景观、位置、地表特征

2.事物的分布规律描述

(1)该地理事物哪里值大,哪里值小,变化规律怎样?

如一月份从哈尔滨乘火车去深圳,沿途景色描述

(2)运用归纳法说出事物宏观的分布特征:

如举办奥运会城市的分布特点,某地区聚落分布特点、某个国家如澳大利亚或加拿大人口分布特点

3.曲线图上事物特征描述

曲线图是表示某种地理事物随空间或时间值的变化状况。

(1)空间或时间轴上,该地理事物值的变化总趋势如全球气温从赤道向两极变化,盐度分布特点,正相关还是负相关(气温递减率)

(2)空间或时间轴上,值的阶段变化特征

50年来气温变化特点、水温随深度变化、公转速度、昼夜长短在时间轴的变化,沿20°W从60°S到60°N,水温和盐度变化,一架飞机12月22号从长城站飞到黄河站沿途昼夜长短变化。

①这一类事物描述需要结合量值描述②读值尽可能准确③定性说趋势:

升高还是降低

4.等值线图上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描述

(1)疏密,走向(弯曲凸起方向),量值多少

(2)值变化趋势如中国年降水量分布

(3)等值线走向发生突然变化时,要分段描述

5.地理事物发生、发展过程描述

(1)因果关系:

要求层次清晰。

环节完整,逐步展开,语言精练

地质作用导致地壳运动、地壳运动结果形成地质构造

四季更替,冷热不均到风的形成,乡村到城市

地壳物质循环、三圈环流形成

(2)发展过程特点描述

主要描述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变化、分布变化、性质变化。

功能变化等。

学生要学会看图说话,把图上有什么事物,如何变化,与其他事物有何因果关系说清楚即可。

一个高压脊或低压槽过境天气变化的描述。

人口增长模式变化,地价变化图和运费距城市变化图。

(四)教会学生运用数据的能力

1.计算能力

2.运用数据说明问题

3.绝对数据和比例数据

(五)冲刺前训练

1.学生心态调整

2.答题技巧训练

(1)审题训练

(2)选择题解题思路训练

(3)综合题解题思路训练(开放性试题解题)

3.模拟试题的命制

(1)目的明确

(2)体现前瞻性

(3)渗透新课标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