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优质课《中国地形》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8387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优质课《中国地形》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理优质课《中国地形》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理优质课《中国地形》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理优质课《中国地形》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理优质课《中国地形》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优质课《中国地形》教学设计.docx

《地理优质课《中国地形》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优质课《中国地形》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优质课《中国地形》教学设计.docx

第二章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

作者及单位

胡久伟河南省商城县站鱼山中学

设计思想

本教学设计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的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通过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获取知识的能力、综合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学习,掌握地理学习方式,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1、 课标要求:

本节课在课标中的内容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 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

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同时一个国家的地势和地形对这个国家的气候、河流乃至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节课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其它章节的基础,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3、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

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读图析图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

1、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势特征,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初步说明中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

2、 培养读图析图能力和自学、合作、探究能力;

3、 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课标要求中,把地势特征分布落实在地图上,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很重要,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我把中国的地势特征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人地关系”的研究是地理学科的主要内容,加上八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不能很好的把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现象与书本知识相连接,因此我把中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结合学校条件和自身特质,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多媒体教学法”和“小组合作积分法”,采用的学法是“读图分析法”、“三步提问法”和“列表比较法”。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准备“三个一”:

一本书,一图册、一学案(通常10秒钟时间准备完毕)

3.学生准备中国空白轮廓图

4.按固定程序小组内复习提问(1分钟时间)

5.教师随机提问检查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并给每组加分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流程一:

激趣导入

出示目标

(3分钟)

一、 激趣导入:

1.播放“中国地形的概况录像”短片,教师根据视频提问,引导学生直观了解中国的地形概况,激发学生兴趣。

在放视频文件过程中,引出课题《中国的地形》,板书课题。

2,教师引导学生用诗词、歌曲或故事等多种不同的形式说出对中国地形、地势的大概印象。

二、 出示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在一分钟内熟记学习目标,并告知学生本节课会随时检查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

学习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势特征。

2.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能在地图上找出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3.分析中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经济、交通等的影响。

看图片(视频)。

学生思考

学生记忆学习目标

1.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我国地形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

2.对中国的地形有所解。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有目的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流程二:

自学探究

合作交流

三、自学探究(10分钟)

(1)展示中国地势模型。

(2)依据提纲自主探究。

让学生自学课本30页,依据自学提纲进行自主探究,自行解决本节课重点知识。

【自学提纲】A、在古诗词“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中,你能发现哪些地理信息?

B、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C、自学课本30页,完成以下问题:

我国地势可分为几级阶梯?

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小游平原分别位于哪一级阶梯上?

(3)读图析图完成活动。

通过读图析图完成课本31页中的活动题1:

读图2-1、2-8、2-19,在图2-21中勾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并标注界线上的主要山脉及界线两侧的主要地形区,最后教师出示歌诀帮助学生记忆我国的地势特点,适当进行点拨。

学生按照自学提纲进行学习,自学提纲按照学习目标设计。

分析诗词所包含的地理信息。

巧计地势学地形,西高东低阶梯成;一二分界昆祁横,二三大太巫雪峰;一高二盆三丘平;海洋气流内陆行;河流东西沟交通,阶梯之间蕴水能。

【设计意图】展示模型,让学生由抽象变直观,对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这一特点一目了然。

【设计意图】设计从古诗词中发现地理信息这一题,引导学生学会从身边的知识中发现地理信息;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自学提纲,可以让学生一步一步突破重点。

【设计意图】自学探究环节的设计,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解决本节课重点。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流程二:

自学探究

合作交流

四、合作交流(15分钟)

(1)科学分组。

由于班上的学生人数较多,为了科学有效的进行合作学习,我采用了大组套小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

本册教材共有4章,我把全班同学分为4个大组,每个大组按照人数分3到4个小组,每小组6名学生,分别以各个章节命名,分管各个章节的地理知识。

(2)组内学习。

组内学习时,我先教会学生运用三步提问法进行合作学习,解决自学环节中没掌握好的问题。

【三步提问法】第一步:

单号提问双号,提问者在提出问题时不能给予太多的解释。

第二步:

调换角色,双号提问单号。

第三步:

综合三个小组的问题和观点,六人达成共识。

(3)小组合作。

接着小组合作探究以下三个问题,分析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突破本节课难点。

问题1:

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样的地势对河流流向会产生什么影响?

问题2:

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

有什么利用价值?

问题3:

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利弊分析)

(4)展示动画。

学生讨论后,我展示动画,进行点拨。

(5)组外学习。

组外学习时要求小组成员各司其责,监督全班同学掌握本组分管的内容。

从课前提问到当堂检测,从课后复习到学期末的总复习,都可以互相监督,互相检查,形成地理知识人人管的氛围。

学期末结合小组的课堂积分和期末成绩评出地理明星组,给予奖励。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用多媒体展示讨论结果,和同学们一起分析。

这样的设计体现了

“关注学困生,人人参与课堂,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课改新理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学会自学方法,学会提问技巧,学会合作探究,学会有效学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设计意图】

合作交流环节的设计教会学生合作技巧,提高学生分析、表达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养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突破本节课难点。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流程三:

分层检测

总结提升

五、 分层检测(15分钟)

根据学习目标我设计了5道分层检测题。

1、 游戏检测:

把教室当做全国的地图,按照学生座位的走向,让学生分别当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4名学生)、祁连山(3名学生),横断山(2名学生)。

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3名学生)、太行山(2名学生),巫山(1名学生),雪峰山(1名学生),在以后的地理课堂上他们就代表这些山脉。

游戏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

教师说山脉名称,山脉代表站起来;

第二层:

教师说阶梯分界线,分界线的所有代表都迅速站起来;

第三层:

教师提问界线两侧的地形区,各地形区的代表迅速站起来。

训练熟练后,可以让同学们互相提问,加强记忆。

游戏检测能让学生当堂记住各阶梯的分界线。

因为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山脉纵横交织和地形复杂多样,他们分别代表了18条山脉和14种地形,在游戏检测中让学生当“阶梯分界线的山脉代表“和“界线两侧的主要地形区代表”对于学生来说就轻而易举了。

2、 练习检测。

3、填图检测。

4、填表检测。

5、拓展检测。

6、自评互评。

批改后可自评,也可组间顶针式互评,可点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可点评小组合作的情况,还可点评同学们的进步或亮点等。

六、 总结提升(2分钟)

在总结环节中,让学生从“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方法,明白了什么道理”三方面来系统的梳理所学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

在提升环节中,结合我县地势现状,分析我县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思考地理学习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学生记忆自己所代表的山脉名称和其他同学代表的山脉名称。

分层练习说明:

各小组的学困生1、2号同学只做1、2题,中等生3、4号同学做1 4题,

学优生5、6号同学全做。

五分钟时间做完,接着随机抽查每组的学生,1号、2号学生抽查的几率比较大,1、2号学生做对了加5分,3、4号学生做对了加3分,5、6号学生作对加1分。

也可小组内自行选出展示的学生。

【设计意图】游戏检测能让学生当堂记住各阶梯的分界线。

用游戏的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当堂掌握各阶梯的分界线的名称。

【设计意图】当堂知识当堂检测,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检测,能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让课堂更饱满,更有效。

分层检测,不仅能把更多的机会给学困生,还能激发学优生帮助学困生的兴趣,从而互帮互助,人人提升。

【设计意图】总结环节的设计,学生明白了学习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勤动脑多思考,掌握方法和技巧。

提升环节的设计,教会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现身边的地理信息。

板书设计:

本节课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板书。

思维导图是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快速掌握知识,系统构建框架。

-4-

附件L板书设计

海拔

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分界线:

第二级阶梯

分界线:

第三级阶梯

分界线:

附件2:

各阶梯的地形及分界山脉表

附件3:

课堂积分表(大组套小组中的小组积分表)

“中国地理”课堂小组积分表

组名

课前复习

10分

自学探究

5分

讨论解疑

5分

当堂检测

10分

课堂提问

10分

倾听

10分

总分

50分

1.疆域区划组

2.人口民族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