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沥青面层施工技术交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77353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沥青面层施工技术交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2沥青面层施工技术交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2沥青面层施工技术交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2沥青面层施工技术交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2沥青面层施工技术交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沥青面层施工技术交底.docx

《12沥青面层施工技术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沥青面层施工技术交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沥青面层施工技术交底.docx

12沥青面层施工技术交底

沥青砼下面层、中面层和上面层施工技术交底

1技术交底范围

KX+XXX~KX+XXX左右幅底沥青砼下面层、中面层和上面层。

2施工准备

(1)对基层顶面的平整度、路拱横坡、路基宽度、高程、压实度、强度等进行验收检测,各项指标必须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同时检查并保证基层顶面无任何松散材料和软弱地点。

浇洒透层沥青,待透层沥青完全下透后,喷洒封层沥青,然后进行沥青面层施工。

(2)对各种材料进行调查试验,选择确定,施工过程中应保持不变,不得随意变更;对各种施工机具全面检查,调试使其处于性能良好状态,对预期施工目标配备相应的机械,重要机械配备备用设备。

3材料准备

3.1原材料技术要求

沥青混合料由沥青拌和站统一拌制,施工前对各种集料各项技术指标进行调查试验,并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经选择确定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将保持稳定,未经批准不得变更。

沥青分标号分品种密封储存,各种矿料分别堆放,不得混杂。

为了防止泥土混入集料中,堆料场地先进行硬化。

集料场地设置防雨棚,防止矿粉等填料受潮。

3.2沥青选择

(1)本XXX施工段所采用的道路沥青均为道路石油沥青70号A级沥青,中、上面层渗加PE聚合物改性剂。

道路石油沥青要求如下表:

表3.2.1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序号

指标

单位

技术要求

1

针入度(25℃,100g,5s)

0.1mm

60~80

2

针入度指数PI

-1.5~1.0

3

软化点(R&B),不小于

46

4

动力粘度(60℃),不小于

Pa.s

180

5

10℃延度,不小于

cm

15

6

15℃延度,不小于

cm

100

7

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

%

2.2

8

闪点,不小于

260

9

溶解度,不小于

%

99.5

10

密度(15℃)

g/mm3

实测记录

11

TFOT后质量变化,不大于

%

±0.8

12

残留针入度(25℃),不小于

%

61

13

残留延度(10℃),不小于

cm

6

14

残留延度(15℃),不小于

cm

15

(2)沥青混合料拌合站配备有足够的沥青存储能力。

对不同来源、不同标号的成品改性沥青和普通沥青分开存放。

成品贮存应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同时避免长时间存放,存放时间超过15天的沥青应在使用前抽样检验,不符合要求者不得使用。

沥青使用期间,储罐中的贮存温度不宜低于130℃,并不得高于170℃。

特别地,在沥青的贮运、使用及存放过程中要做好防水措施,并避免雨水或加热管道蒸气进入沥青罐中。

表3.2.2对PE聚合物改性沥青应满足下表:

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1

针入度(25℃,100g,5s)(0.1mm)

30~40

T0604

2

针入度指数PI最小

-0.4

T0604

3

延度5℃,5cm/min(cm)最小

--

T0605

4

软化点R&B(℃)最小

60

T0605

5

运动粘度135℃(Pa.s)最大

3

T0625T0619

6

闪点(℃)最小

230

T0611

7

储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不大于

无改性剂明显析出、凝聚

T0661

(3)上面层和中面层采用SBS改性沥青,拟采用成品改性沥青,在使用前先取样融化检验是否有离析现象,确认无明显的分离、凝聚等现象,且各项性能指标符合《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及设计中的有关规定方可使用。

施工中,改性沥青不得长期贮存,贮存时间超过5天需按工地指标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超过15天需经全套指标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3集料技术质量要求

3.3.1粗集料

(1)本段沥青上面层所采用的粗集料必须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并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

其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

表3.3.1-1沥青上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序号

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1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26

T0316

2

洛杉机磨耗损失,不大于(%)

28

T0317

3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2.6

T0304

4

吸水率,不大于(%)

2.0

T0304

5

坚固性,不大于(%)

12

T0314

6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

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

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

15

T0312

7

12

8

18

9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

1

T0310

10

软石含量,不大于(%)

3

T0320

(2)中、下面层粗集料采用石灰岩或花岗岩,必须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

其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

表3.3.1-2沥青中、下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序号

指标

技术要求

中面层

下面层

1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24

24

2

洛杉机磨耗损失(%)不大于

28

28

3

视密度(T/m3)不小于

2.60

2.60

4

吸水率(%)不大于

2.0

2.0

5

对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

4级

4级

6

坚固性(%)不大于

12

12

7

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不大于

15

15

8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

1

1

9

软石含量(%)不大于

3

3

3.3.2细集料

(1)细集料采用与沥青有良好的粘结能力的优质的机制砂。

细集料必须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采用由石灰岩加工而成,并有适当的颗粒组成。

细集料的质量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表3.3.2沥青混合料细集料的质量技术要求

序号

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1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3)

2.5

T0328

2

坚固性(>0.3mm部分),不大于(%)

12

T0340

3

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

3

T0333

4

砂当量,不小于(%)

60

T0334

5

亚甲蓝值,不大于(g/kg)

25

T0349

6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

30

T0345

(2)本段所采用的各档集料必须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物理力学性能要求,并满足粒径规格要求。

其中0~4.75mm集料为机制砂,由制砂机加工设备加工。

(3)集料堆放场地必须硬化,集料分层堆放,并特别做好防水措施。

3.4矿粉

(1)沥青混合料的矿粉采用石灰岩磨制的石灰石粉,其亲水系数应小于1,含水量不大于1%,表观密度不小于2.5t/m3,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小于75%。

(2)施工中采用干燥、洁净的矿粉。

同时保证热料仓中小于0.075mm的粉尘含量不超过配合比设计中0.075mm以下颗粒用量的25%。

矿粉堆放场地做好防潮、防水措施,结团结块的矿粉禁止使用。

3.5抗剥落剂

(1)施工中根据使用的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确定是否掺入沥青抗剥落剂,以及确定掺入沥青抗剥落剂比例,掺加量一般为沥青含量的0.4%,用于改善石料与沥青粘附性差的缺点,使其粘附等级达5级。

4沥青砼配合比设计

4.1目标配合比设计

(1)用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计算各种材料的用量比例,配合成符合设计要求的矿料级配,进行马歇尔实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并以此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作为目标配合比,供拌和机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

(2)为了保证现场取样的代表性,应自现场料堆不同位置多次(50-100次)抽取集料样品,以其平均值作为代表值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

4.2生产配合比设计

(1)根据目标配合比确定的冷料仓配料比例,将矿料输入间歇式拌和机,进行二次筛分,从二次筛分后进入各热料仓的材料取样进行筛分,以确定各热仓的材料比例及矿料合成级配,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均衡,并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最佳沥青用量的±0.3%等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

(2)生产配合比验证:

拌和机采用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并用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及路上钻取的芯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

标准配合比作为生产上控制的依据和质量检验的标准。

标准配合比的矿料级配至少应包括0.075mm、2.36mm、4.75mm三档的筛孔通过率接近要求级配的中值。

5施工工艺

5.1测量放样

(1)用全站仪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隔5m设一桩,同时将两侧边桩放出,并打好导向控制线支架,根据试验段确定的松铺系数算出松铺厚度,决定导向控制线高度,挂好导向控制线。

在施工过程中,标桩如有丢失或移动,及时补桩抄平。

5.2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5.2.1一般规定

(1)沥青混合料由沥青拌和站统一拌制。

拌和站做好环保、消防、安全等方面要求。

沥青分品种分标号密闭储存,各种矿料分别堆放,矿粉等填料做好防水防潮措施;堆料场具有良好的排水设施;

(2)拌和站配备有以下设施:

1)可靠的电力供应;

2)试验室,配备有足够的仪器设备;

3)拌和机,采用自动控制的间歇式拌和楼,可自动调整配和比,定时拌和及卸出混合料,混

4)合料产量为400吨/小时;

5)集尘器,防止有害粉尘逸散至空气中;

6)矿料称重,冷矿料能可靠地称重,以便能调节送料门和自动校正递料误差;

7)矿料和沥青材料同步迸料设备;

8)检测拌和温度设备。

在拌和过程中应逐盘打印沥青及各种矿料的用量、拌和温度。

(3)沥青材料采用导热油加热,将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调节到规定的要求,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以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混合料为度,并经试拌确定,不少于45S(其中干拌时间不少于5-10s)。

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粗细集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

表5.2.1面层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

级配类型

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比(%)

31.5

26.5

19

16

13.2

9.5

4.75

AC-13C

100

90-100

68-85

38-68

AC-20C

100

90-100

78-92

62-80

50-72

26-56

AC-25C

100

90-100

75-90

65-83

57-76

45-65

24-52

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比(%)

沥青含量(%)

2.36

1.18

0.6

0.3

0.15

0.075

AC-13C

24-50

15-38

10-28

7-20

5-15

4-8

4.0-6.0

AC-20C

16-44

12-33

8-24

5-17

4-13

3-7

4.0

AC-25C

16-42

12-33

8-24

5-17

4-13

3-7

4.0

5.3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1)沥青混合料运输采用载重量15T以上自卸汽车,运输车辆每小时运力必须大于拌和楼生产能力。

为保证摊铺机连续摊铺,根据计算路面工区共配备50辆自卸运输车。

(2)运输车辆应具备光滑的金属板,底板涂抹薄层导热油与水的混合液(油:

水=1:

3)。

不得将残液积留车厢底部,箱板应留有测温孔。

(3)加强对运输车辆的保养,避免运料途中汽车抛锚,导致混合料冷却受损。

(4)运输车辆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km/h。

运料汽车应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汽车应分2~3次完全起顶,汽车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以确保摊铺层的平整度。

(5)混合料到场后应及时测试温度,如发现温度过高、混合料烧焦失粘现象应予废弃。

(6)开始摊铺时在施工现场等侯卸料的运料车不少于5辆,摊铺机前应有运料车在等候卸料,以保证连续摊铺。

施工现场设专人指挥运输车辆倒车等作业。

5.4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1)沥青混合料的摊铺采用自动式摊铺设备,安装有可调的活动突平或整平组件,具有自动调节摊铺厚度和找平装置;其受料斗具有足够的容量;有可加热的振动熨平或振动夯等初步压实装置;摊铺宽度可以调整。

(2)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每个工作面采用两台摊铺机成梯队作业,进行联合摊铺,相邻两幅之间应有重叠,重叠宽度宜为10~20cm。

相邻两台摊铺机相距10~20m左右,且不得造成前面摊铺的混合料冷却。

沥青混凝土面层采用单幅全断面摊铺,在摊铺作业中除了下面层采用挂线法外,中面层及上面层的摊铺过程为提高沥青路面平整度,在摊铺过程中将均采用摊铺机非接触平衡梁来控制摊铺,用保证厚度的方法来保证高程,在摊铺桥梁、通道等构造物时,为保证路面的平顺仍采用钢丝基准线法控制高程。

(3)沥青混合料摊铺前,先对基层和下封层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铺筑沥青混合料。

摊铺时应均匀、缓慢、连续不间断地进行,并在摊铺面层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层面之间被污染。

(4)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工气温不宜低于10℃。

摊铺前通过试铺确定集料的松铺系数,确定松铺厚度;摊铺不得中途停顿,摊铺好的沥青混合料应及时碾压。

摊铺遇雨时,应停止摊铺,并清除未压实成型的混合料,遭受雨淋的混合料不得卸入摊铺机摊铺。

(5)首次摊铺时,先准备一块标准木板,宽为20cm,长为摊铺机熨平板的长度,厚度为混合料的松铺厚度。

将摊铺机熨平板坐在标准木板上,并调整传感器,使厚薄指示灯熄灭,然后上料摊铺。

每次摊铺结束时,先关闭仰角。

下次摊铺前将前次摊铺的端部切掉,并在接缝处刷涂一层粘层沥青,然后将熨平板坐在清理好的端部,垫上松铺厚度的木块,然后调整料位器进行摊铺。

沥青混合料应缓慢均匀连续地摊铺,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

摊铺机螺旋送料器在全范围内物料分布均匀,并保证螺旋送料器两侧保持不少于送料器高度2/3的混合料,同时保证摊铺机在全宽度断面上不发生离析。

(6)沥青混合料的摊铺速度控制在2-6m/min为宜,改性沥青混合料宜放慢至2-4m/min为宜,以使其摊铺用料量和拌合机的产量相适应,同时为保证连续摊铺,摊铺机前至少应保证有5辆以上料车在等候卸料。

(7)先在构造物的接触面上均匀地刷上一薄层粘层沥青,然后紧靠这些接触面摊铺沥青混合料。

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不应用人工反复修理。

人工找补或更换混合料应在现场主管人员指导下进行。

缺陷较严重时,应予以铲除,并调整摊铺机或改进摊铺工艺。

当属机械原因引起严重缺陷时,应立即停止摊铺。

人工修补时,工人不宜站在热混合料层面上操作。

5.5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及成型

(1)通过试验段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施工工艺,其主要内容包括碾压机械的选型与组合,压实温度、速度、遍数,压实的方式以及特殊路段的压实(弯道与陡坡等)。

沥青混合料摊铺整平之后立即进行压实,但应先由专人测量混合料温度以决定是否可以压实。

(2)压实按初压、复压、终压三阶段进行,碾压温度应先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试验路段确定钢筒式静态压路机与振动压路机的碾压遍数,指导以后

的施工。

压路机碾压时速度保持均匀而缓慢,并满足碾压速度的有关规定。

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并冷却的路段上调头、刹车、转弯,碾压时主动轮在前,从动轮在后,不得随意停顿。

振动压路机在已成型的路面上行驶时应关闭振动。

(3)初压应在混合料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并不得产生推移、发裂。

初压的目的是使混合料得到初步稳定。

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5cm~20cm轮宽,最后碾压路中心部分。

碾压时压路机的驱动轮朝向摊铺方向进行碾压,最好使每次往返的轮迹完全重叠,待压路机退到已压实的路段后,再转向侧移。

(4)复压的目的是使铺层迅速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使用重型轮胎压路机,碾压遍数经试验段试压确定,一般4~6遍,是碾压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复压作业应本着“先边后中,先慢后快”的原则进行,碾压到无轮迹为止。

其中改性沥青不宜使用轮胎式压路机。

(5)终压的目的是消除路面表面的碾压轮迹并提高表层的密实度和平整度。

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使用双钢筒式压路机静压2~4遍,碾压时压路机开进的方向应平行于路中心线,并由一侧路缘压向路中心。

碾压中保持均匀速度行驶,不得在新铺混合料上停留、转弯。

(6)压路机在构造物接头处、拐角、加宽部分无法压实,应采用振动夯饭压实。

压实后的沥青混合料应符合压实度和平整度的要求。

5.6接缝、修边和清场

(1)施工缝及构造物两端的连接处必须仔细操作,保证紧密、平顺。

(2)摊铺时采用梯队作业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

施工时应将已铺混合部分留下10~2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在最后作跨缝碾压以消除缝迹。

纵向施工缝应顺直,且应留在车道区画线位置上。

相邻两层位置应错开15cm以上。

(3)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施工缝错位1m以上。

上面层采用垂直的平接缝,中下面层的横向接缝采用平接缝。

平接缝应粘结紧密,压实充分,连接平顺。

可采用下列施工方法:

(4)在施工结束时,摊铺机在接近端部前约1m处将熨平板稍稍抬起驶离现场,用人工将端部混合料铲齐后再予碾压,然后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趁尚未冷透时垂直铲除端部层厚不足的部分,使下次施工时成直角连接。

铺筑接缝时,可在已压实部分上面(从端部往内30cm-50cm)铺设层高20cm的热混合料使之预热软化,以加强新旧混合料的粘接,但在开始碾压前应将预热的混合料铲除。

(5)沥青面层应避免纵向冷接缝,因此应采用两台摊铺机一前一后成梯队

摊铺混合料,当必须设置纵向冷接缝时,先在摊铺带中间一侧设置挡板,以便压实边部形成一垂直面,在铺邻面之前采用切齐、预热、涂布热沥青的方法进行。

碾压接缝时,压路机顺缝而行,任何情况下不得与缝垂直。

(6)做完的摊铺层外露边缘应准确地切到要求的位置。

修边切下的材料和任何其他的废弃沥青混合料均应从路上清除。

5.7开放交通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在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方可开放交通。

热拌改性沥青混合料必须在面层施工完后24小时以上后方可开放交通。

6质量检验

(1)沥青混合料面层压实度,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应小于96%;对次干路及以下道路不应小于95%。

1)检查数量:

每1000m2测1点。

2)检验方法:

查试验记录(马歇尔击实试件密度,试验室标准密度)。

(2)面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为+10~-5mm。

1)检查数量:

每1000m2测1点。

2)检验方法:

钻孔或刨挖,用钢尺量。

(3)弯沉值,不应大于设计规定。

1)检查数量:

每车道、每20m,测1点。

2)检验方法:

弯沉仪检测。

(4)表面应平整、坚实,接缝紧密,无枯焦;不应有明显轮迹、推挤裂缝、脱落、烂边、油斑、掉渣等现象,不得污染其他构筑物。

面层与路缘石、平石及其他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1)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2)检验方法:

观察。

7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技术措施

7.1安全保证措施 

(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规、条例、规范、标准和安全管理制度,保证职工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健康。

(2)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组织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确定安全目标,将责任分解到人并细化到每道工序,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把好安全质量关。

(3)施工生产现场,设置明显的标牌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保持好安全、文明的施工条件。

(4)起点和终点两侧100m处设置警告牌,提醒过往行人和司机,注意施工路段安全行车。

(5)项目部配置专职安全员,施工中安全员跟班巡查,发现安全隐患和违规操作,及时进行纠正排除。

(6)夜间施工加强照明,凡运输车辆照明发生破损的禁止夜间上路施工,所有施工人员都着反光衣。

7.2环境保护措施

(1)成立环境保护领导机构,项目部设环境保护委员会,项目部经理任主任,项目书记任副主任,各科室及施工队长任成员,全面负责工程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

(2)广泛深入地进行环境保护和环境法制教育,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使每个职工自觉地保护环境。

(3)认真安排夜间施工,尽量减少机械噪音和禁止施工人员大声喧哗。

(4)采用合理措施,降低粉尘,避免污染施工生活区,居民生活区和周围的农田等。

(5)取土场的开挖应具有规则的形状,避免乱挖进行取土而破坏环境。

(6)施工人员在日常生活和施工中,要爱护一草一木一花一水,做环境保护的忠实卫士。

7.3文明施工措施

7.3.1施工人员管理

(1)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一律要求戴安全帽穿工作服;进入施工现场作业的电工、焊工等特殊工种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施工人员不得赤膊、穿拖鞋进入施工现场。

(2)严格按技术规范、安全生产要求施工,坚决杜绝违章施工、野蛮施工的事故发生。

(3)加强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严禁打架、斗殴、赌博、偷窃等不文明现象出现。

7.3.2施工现场环境管理

(1)施工现场主要出入口设置“工程施工告示牌”,其他主要施工点、道路交叉口,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必要指路牌、限速牌等标志牌。

(2)施工废料倒在指定地点,严禁乱倒,并采取措施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3)保持道路通畅,避免占道、阻车等现象发生。

(4)加强路面养生及交通管制工作,保持施工路面的干净、整洁。

(5)施工材料运输车辆应采取有效的封闭措施,防止材料沿途泄漏,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6)合理控制作业时间,减少施工噪音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8成品及半成品保护措施

(1)专人维护碾压成型的沥青混凝土面层,必要时设置围挡,完全冷却后(一般不小于24h)才能开放交通。

(2)施工人员不得在未碾压成型的沥青混凝土面层上行走。

(3)当天完成的沥青混凝土面层上,不得停放任何施工机械设备。

以免发生沥青混凝土面层变形的现象发生

9紧急情况应对措施

9.1重大机械事故

(1)立即向项目部领导报告。

适用时,立即切断电源。

(2)有人员伤亡时立即通知医院组织求援。

(3)召集抢险小组进入应急状态,对险情区域进行隔离。

根据险情制定抢修方案,各小组按职责实施方案。

保护事故现场。

(4)查明事故原因,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9.2重大质量事故

(1)发现人员立即离开现场并向项目部领导报告。

(2)指挥长统一指挥,及时、有序地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区,重要物资撤离危险区,将危险区与隔离,并做明显警示。

(3)项目部领导现场勘查,查明险情,对抢修所需的资源进行估计。

根据分析判断的结果,副指挥长定出抢修技术方案,明确抢修各小组的任务。

各抢修组组长履行职责,组织抢修组成员,使用必要的机具、设备、材料,按抢修方案实施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