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769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化学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北京市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

化学试题

(解析版)

一、选择题~

1.用自来水养金鱼时,通常先将自来水经日晒一段时间后,再注入鱼缸,其目的是()

A.利用紫外线杀死水中的细菌B.提高水温,有利于金鱼生长

C.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D.促使水中的次氯酸分解

【答案】D

【解析】

【详解】自来水一般用氯气消毒,氯气溶于水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氧化性,不利于金鱼的生存,所以晒一段时间的目的是促使水中的次氯酸分解,答案选D。

2.在下列反应中,二氧化碳作氧化剂的是(  )

A.Ca(OH)2+CO2=CaCO3↓+H2O

B.CO2+C

2CO

C.2Fe2O3+3C

4Fe+3CO2↑

D.C+2H2O(g)

2H2+C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Ca(OH)2+CO2=CaCO3↓+H2O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CO2+C

2CO反应,CO2中C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CO2为氧化剂,B正确;

C.2Fe2O3+3C

4Fe+3CO2↑中C元素

化合价升高,则C为还原剂,CO2为氧化产物,C.错误;

D.C+2H2O(g)

2H2+CO2反应中,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C为还原剂,CO2为氧化产物,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3.“绿色化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列物质可以看作绿色氧化剂的是(  )

A.浓硫酸B.浓盐酸C.双氧水D.氯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它的主要特点是:

一、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二、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三、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吸收,实现“零排放”;四、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根据绿色化学的特点选取原料从而判断选项。

【详解】浓硫酸、浓盐酸具有酸性、腐蚀性,氯水有强氧化性,对环境有一定的危害,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双氧水虽然有氧化性但能转化为无害物质水,对环境无影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了解绿色化学的特点是解本题的关键,选取的原料要无害、无毒,反应要在无毒无害的条件进行,且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4.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硝酸反应:

OH-+H+=H2O

B.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

Ca(OH)2+2H+=Ca2++2H2O

C.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H++OH-=H2O

D.碳酸钡溶于稀盐酸中:

CO32-+2H+=H2O+C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反应符合事实,符合离子方程式的物质拆分原则,A正确;

B.澄清的石灰水中Ca(OH)2电离出自由移动的Ca2+、OH-离子,不能写化学式,B错误;

C.醋酸是弱酸,主要以电解质分子存在,不能写离子形式,C错误;

D.BaCO3难溶于水,不能写成离子形式,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5.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电导率,横坐标表示所加溶液的量,以下各组反应符合该图的是(不考虑溶液混合体积的变化)(  )

A.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H2SO4

B.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HCl

C向纯水中加入NaCl溶液

D.向KCl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图示:

随着溶液加入量的增加,导电能力逐渐减小为0,说明此时溶液中几乎无自由移动的离子,再加入溶液,溶液的导电能力又会逐渐增大,根据选项中物质间的反应情况来回答。

【详解】A.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H2SO4,会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离子浓度逐渐减小,当二者恰好反应时,溶液中几乎无自由移动的离子,此时导电能力为0,此后再加硫酸,导电的物质是硫酸,会逐渐增强,符合图示内容,A正确;

B.NaOH溶液中滴加稀HCl,二者反应后产生NaCl和H2O,NaCl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离子浓度变化不大,则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不出现导电能力是0的状态,不符合图示内容,B错误;

C.向纯水中加入NaCl溶液,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会逐渐增大,所以开始阶段导电能力逐渐增强,不符合图示内容,C错误;

D.向KCl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二者不能反应,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开始是逐渐增大的,不符合图示内容,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变化知识,导电能力和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大小有关,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数目越多,溶液的导电性就越强。

6.下列关于钠、铝、铁、铜和氧气的反应,不正确的是()

A.铁在氧气中燃烧,产物为四氧化三铁

B.铝表面很容易被氧气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C.钠常温下和氧气反应,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

D.铜可以在加热的条件下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答案】C

【解析】

A.铁在氧气中燃烧,产物为四氧化三铁,A正确;B.铝表面很容易被氧气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B正确;C.钠在常温下和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钠,C不正确;D.铜可以在加热的条件下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D正确。

本题选C。

7.金属单质四兄弟W、X、Y、Z不小心掉到稀盐酸池中,反应如图所示,则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W>Z>YB.Z>X>W>Y

C.W>X>Y>ZD.Y>Z>X>W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活动性。

【详解】Y没有发生反应,所以Y是活动性最弱的。

其他三个可以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Z最剧烈,所以是最活泼的;X比W反应剧烈些,所以X的活动性大于W,所以活动性Z>X>W>Y,故选B。

8.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

Cl-、K+、SO42-、CO32-

B.含有大量H+的溶液中:

Mg2+、Na+、SO42-、HCO3-

C.含有大量OH-的溶液中:

Mg2+、NO3-、SO42-、CO32-

D.含有大量Na+

溶液中:

H+、K+、NO3-、SO42-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SO42-、CO32-均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含有大量H+的溶液中HCO3-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含有大量OH-的溶液中Mg2+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含有大量Na+的溶液中H+、K+、SO42-、NO3-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正确,

答案选D。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失电子越多,还原性越强,得电子越多,氧化性越强

B.2Fe3++Cu=2Fe2++Cu2+,此反应中氧化性:

Cu>Fe2+

C.SO42-中的硫原子化合价是+6价,处于硫的最高价,因此SO42-氧化性一定很强

D.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Z2>A3+,则溶液中可发生:

Z2+2A2+=2A3++2Z-

【答案】D

【解析】

A、还原性、氧化性强弱与电子转移数目无关,不能利用失去电子数目分析还原性、氧化性,选项A错误;B、2Fe3++Cu=2Fe2++Cu2+中铜是还原剂,Fe2+是还原产物,所以还原性Cu>Fe2+,则氧化性Fe2+>Cu,选项B错误;C.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高价具有氧化性,但是不一定有强氧化性,如稀硫酸没有强氧化性,则SO42-氧化性不一定很强,选项C错误;D.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Z2>A3+,则溶液中可发生:

Z2+2A2+=2A3++2Z-,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0.如图是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硫酸 化学纯(CP)

(500mL)

品名:

硫酸

化学式:

H2SO4

相对分子质量:

98

密度:

1.84g·cm-3

质量分数:

98%

 

A.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g

B.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mol·L-1

C.配制250mL4.6mol·L-1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62.5mL

D.若不小心将该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NaOH溶液冲洗

【答案】C

【解析】

【详解】A.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g/mol,A错误;

B.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

mol/L=18.4mol/L,B错误;

C.由于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根据稀释后溶液的浓度及体积可知溶质的物质的量n(H2SO4)=4.6mol/L×0.25L=1.15mol,则需要浓硫酸的体积V=1.15mol÷18.4mol/L=0.0625L=62.5mL,C正确;

D.若不小心将该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抹稀的NaHCO3溶液,D错误;

故合理选项

C。

11.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锂(Li)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剧烈

B.砹(At)为有色固体,AgAt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C.在氧气中,铷(Rb)的燃烧产物比钠的燃烧产物更复杂

D.HBrO4的酸性比HIO4的酸性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A、锂金属性比钠弱,锂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慢,故A错误;

B、砹与碘同族,碘为紫色固体,AgI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所以砹(At)为有色固体,AgAt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故B正确;

C、铷(Rb)比钠活泼,铷的燃烧产物比钠的燃烧产物更复杂,故C正确;

D、溴非金属性大于碘,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HBrO4的酸性比HIO4的酸性强,故D正确。

答案选A。

12.几种不同周期的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

X

Y

Z

W

原子半径/pm

186

143

99

66

主要化合价

+1

+3

+7、-1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Y元素的金属性:

X

B.Y的单质只能与强酸反应

C.四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

Z->X+>Y3+>W2-

D.Z的单质与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产物之一具有漂白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W化合价为-2价,没有最高正化合价+6价,则W为氧元素;Z元素化合价为+7、-1,Z处于ⅦA族,原子半径比氧元素大,则Z为氯元素;X化合价为+2价,应为周期表第ⅡA族,Y的化合价为+3价,应为第三周期表第ⅢA族元素铝元素,X原子半径比Y大,最高为+1价,则X为钠元素。

A.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金属性越弱,所以金属性X>Y,A错误;

B.Al处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区,Al单质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溶液反应,B错误;

C.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当离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时,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就越小,X、Y、W的离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Z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所以离子半径:

Z->W2->X+>Y3+,C错误;

D.Cl2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的NaCl和NaClO,NaClO具有强氧化性,会将有色物质氧化变为无色,处于具有漂白性,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二、非选择题

13.下图是某儿童微量元素体检报告单的部分数据:

根据上表

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儿童元素含量偏低。

(2)报告单中“μmol/L”是(填“质量”、“体积”或“浓度”)的单位。

(3)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转化为Fe2+。

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维生素C的(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4)缺铁性贫血患者应补充Fe2+。

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