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文言文复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7503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文言文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上文言文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上文言文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七上文言文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七上文言文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上文言文复习.docx

《七上文言文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文言文复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上文言文复习.docx

七上文言文复习

七上复习资料二(文言文篇)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及反(等到)宁信度(宁可)无自信也(不)遂不得履(终于)

2、解释下列通假字

反归取之(同“返”)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1.履①鞋子②践踏,踩③实行,做

郑人买履(鞋子)如履薄冰(踩)处其位而不履其事,则乱也(实行,做)

2.度①量长短②量好的尺码③限度,尺度④制度,法度⑤度量,气度

⑥渡过,越过⑦量词,表次数

先自度其足(量长短)吾忘持度(量好的尺码)荒淫无度(限度,尺度)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限度,尺度)犹度江河亡维楫(渡过)

物换星移几度秋(量词)

3.其①第三人称代词。

他,她,它,他们,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

②指示代词。

那,那些,这,其中的③连词,如果,假如④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期望或命令语气⑤形容词词头。

先自度其足(代词,他的)而置之其坐(代词,他的)欲穷其林(指示代词,那)

其如土石何(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其真无马耶(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语气词,表揣测语气)北风其凉(形容词词头)

4.之①到……去②指示代词。

这,此③代词

④助词:

a的b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定语后置的标志d宾语前置的标志e音节助词

而置之其坐(代词,代量好的尺码)至之市(到……去)

何不试之以足(代词,指鞋子)王之蔽甚矣(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居庙堂之高(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无实意)桑竹之属(这)

5.而①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

②连词。

表示前后两个词或词组、句子之间的并列、转折、承接、修饰、假设等关系。

③语气词。

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连词,表顺承)至之市,而忘操之(连词,表转折)

余知而无罪(你)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连词,表假设;连词,表修饰)

黑质而白章(连词,表并列)已而,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耳。

(语气词)

6.及①赶上,追上。

②到,等到,至。

涉及,牵扯。

③趁着。

④如,比得上。

⑤和,与。

及反(等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趁着)

徐公何能及君也(如,比得上)

7.以①介词。

把,用,拿。

②介词。

凭,凭……身份,靠,按照

③介词。

因为。

是以:

因此。

④原因。

⑤认为。

与“为”连用,解释为a认为(以为且噬己也)b作为(全石以为底),c把……当作(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⑥连词,表目的。

来,用来。

⑦连词,表目的,以致。

⑧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修饰、承接。

⑨同“已”已经。

⑩助词。

和“上”“下”、“东”、“西”、“南”、“北”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何不试之以足(用)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凭)皆以美于徐公(认为)

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必以情(按照)必以分人(把)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以致)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来)

固以怪之矣(同“已”,已经)

8.遂①于是,就。

②终于。

③成就,顺利地做到。

如功成名遂。

引申为,顺利地生长。

例如:

根之茂者其实遂。

④同“邃”,深远。

⑤顺从,如意。

如半身不遂,顺心遂意。

遂不得履(终于)遂迷,不复得路(终于)后遂无问津者(于是,就)

4、重点句翻译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有人问他:

“你为什么不用脚试鞋子呢?

”他说:

“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倒装句)

5、寓意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做事要善于变通,尊重客观实际,因循守旧,迷信教条,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遽契其舟(立即)(雕刻)(那)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儿)

不亦惑乎: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不也……吗。

惑,迷惑,糊涂。

而剑不行(连词,表转折)

二、一词多义

1.于①介词,在,到,从,对,向,给,对于,由于。

②比,胜过。

③被。

如:

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

④同,跟,和。

如: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到)何有于我哉(对于)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从)

皆朝于齐(到)余将告于莅事者(向)苛政猛于虎(比)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吾祖死于是(在)

2.是①这,这个,这样,这儿,这样看来。

②对,正确,认为正确。

③动词,是。

④代词。

放在前置宾语和动词之前,复指前置宾语。

如:

唯才是举,唯马首是瞻。

⑤凡是。

是吾剑之所从坠(这)觉今是而昨非(对,正确)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认为正确)斯是陋室(是)

是药皆谙性(凡是)

3.若①像,好像。

②你,你的。

③及,比得上。

④如果,假如。

求剑若此(像)更若役,复若赋(你的)若为佣耕(你)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若有作奸犯科者(如果)

4.其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代词,他的)遽契其舟(那)

5.之

是吾剑之所从坠(助词,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入水求之(代词,指剑)

三、重点句翻译

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

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四、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懂得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效果。

幼时记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明察秋毫(眼力)(看清)(细毛)见藐小微物(小)心之所向(想象)

项为之强(脖子)(因为)怡然称快(喜悦的样子)以从草为林(把……当作)

拔山倒树而来(连词,表修饰)鹤唳云端(鹤、鸿雁等高亢地鸣叫)

鞭数十(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打)徐喷以烟(慢慢,用)

二、解释下列通假字

项为之强(强,同“僵”,僵硬)土砾凸者为邱(邱,同“丘”,土山)

三、解释加点的字,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一)故①缘故,原因。

②故意。

③因此,所以。

④旧。

旧有的,原先的。

⑤老朋友(非亲非故)

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扶苏以数谏故(缘故)两狼之并驱如故(原先)

广故数言欲亡(故意)温故而知新(旧的,这里指旧的知识)

(二)私①私下,偷偷地。

②偏爱。

③个人的,自己的。

私拟作群鹤舞空(私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不宜偏私(偏爱)

先公后私(个人的,自己的)

(三)向①朝北的窗户,窗户②朝向,对着。

③从前的,原先的。

④赶往,奔向,趋向。

⑤靠近,接近。

⑥如果,假设。

心之所向(朝向)眈眈相向(朝向)便扶向路(从前的,原先的)

秋天漠漠向昏黑(靠近,接近)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从前的)

(四)则①就,那么。

②就是。

③如果,假如。

④连词,用在对比句中,不译,可译为“却”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那么)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就)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如果)

入则无法家拂士(如果)

则素湍绿潭(却)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却)

(五)或①或许,也许,或者。

②有人。

③有时。

④如有。

则或千或百(或者)或凭或立(有人)而或长烟一空(有时)或王命急宣(有)

(六)为①做。

(“为”是一个意义相当广泛的动词,其基本意义是“做”,但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示多个具体的意义。

)②当作,作为。

③以为;认为。

④是,算是。

⑤如果,假如。

⑥替,给。

⑦因为,为了,为着。

⑧对,向。

⑨同“谓”,说。

⑩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或感叹语气。

向吾不为斯役(做)又为活板(发明)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

或异二者之为(心理活动)可以为师矣(做,担任)以丛草为林(作为,当作)

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当作)橘生淮南则为橘(是)则极为神速(算是)

项为之强(因为)今为(为了)宫室之美为(接受)之

二虫尽为所吞(被)不足为外人道也(向)为天下唱(替)

孰为汝多知乎(同“谓”,说)为其来也(相当于“于”)

(七)素①没有染色的丝绢。

②白色的。

③无荤腥的。

如:

素食④向来,一向

又留蚊于素帐中(白色的)吴广素爱人(平素,一向)

(八)观①看,仔细看,观察,考察,学习。

②欣赏,观赏。

③景象。

④认识,看法。

如:

有所改观。

⑤给人看,显示。

如:

以观后世。

作青云白鹤观(看)昂首观之(观赏)以俟夫观人风者得之(考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九)然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②是的,对的,正确。

③表转折,但是,然而。

④这样,那样,如此。

⑤同“燃”,烧。

怡然称快(……的样子)吴广以为然(是的,对的)然往来视之(然而)

然后知生于忧患(这样)

(十)盖①连词,表示原因,可译为“原来是”“是因为”。

②大概,大约。

③句首语气词,不译。

④盖子,车盖。

⑤覆盖,遮盖,掩盖。

⑥胜过,超过。

如:

功高盖世。

力拔山兮气盖世。

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盖追先帝之殊遇(大概)盖大苏泛赤壁云(句首语气词)

日初出大如车盖(盖子)

(十一)方①正,正在。

②将要。

③刚刚,才。

④方圆,周围。

⑤刚正,正直。

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正在)今方来(将要)方两三级(才)

今齐地方千里(方圆)

(十二)之

物外之趣(的)心之所向(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昂首观之(代词,代“群鹤舞空”的景象)项为之强(代“昂首观之”的动作)

驱之别院(代词,它,指癞蛤蟆)

(13)其

必细察其纹理(代词,它的)常蹲其身(代词,自己的)神游其中(代词)

四、重点句子翻译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心中想象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

3.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看作山丘,低洼的地方看成沟谷,想象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略无阙处(完全,全部)不见曦月(太阳)至于夏水襄陵(到)(上,漫上)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或王命急宣(有)其间千二百里(这)

虽乘奔御风(奔驰的快马)不以疾也(如,比得上)则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绝巘多生怪柏(山峰)良多趣味(的确,实在)晴初霜旦(早晨)

林寒涧肃(寂静)属引凄异(连续)(延长)空谷传响(回声)

二、解释下列通假字

略无阙处(同“缺”)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1.自:

①自己,亲自。

②自然。

③另外。

④如果。

⑤在。

⑥从。

陛下亦宜自谋(自己)其印自落(自然)一版已自布字(另外)

自非亭午夜(如果)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李唐来(从)

2.虽:

①即使,纵然。

②虽然。

虽乘奔御风(即使)虽人有百手(即使)虽有千里之能(即使)虽我之死(即使)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虽然)

3.绝:

①断,断绝,阻隔,隔绝。

②停止,停歇。

③到极点,不能超越,绝妙,高超。

④极,最,非常。

⑤横渡。

沿溯阻绝(断绝)遂与外人绝也(隔绝)猿则百叫无绝(停歇)

群响毕绝(停止)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到极点,不能超越)绝巘多生怪柏(极)

佛印绝类弥勒(极,最)因恸绝良久(气息中止)非能水而绝江河(横渡)

四、重点句翻译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3.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梦溪笔谈》二则

以虫治虫

无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方为秋田之害(正)(成为)其喙有钳(虫子的嘴)则以钳搏之(就)

悉为两段(全,都)(成为)旬日子方皆尽(十天)(消灭)

岁以大穰(庄稼大丰收)土人(本地人)谓之“傍不肯”

其(这样)虫旧(过去)曾有之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1.岁①年。

②年龄。

③每年。

④年成,年景,收成。

岁以大穰(年成)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年)岁赋其二(每年)

2.谓①告诉,对……说。

②叫做,称做。

③认为,以为。

④为,是。

⑤说,评论。

谓其妻曰(对……说)土人谓之“傍不肯”(称做,叫做)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认为)太守谓(是)谁

3.以

以钳搏之(用)岁以大穣(因为)

4.之

其虫旧曾有之(助词,无实意)怅恨久之(助词,无实意)秋田之害(的)

土人谓之“傍不肯”(代词,它)

三、翻译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获得大丰收。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

“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钱氏据两浙时:

统治方两三级:

才患其塔动:

嫌,担心

未布瓦:

铺故如此:

所以乃以瓦布之:

于是

密使其妻:

暗中贻以金钗:

赠给此易耳:

容易

但逐层布板讫:

但,只;讫,终了,完毕。

便实钉之:

使……坚实;用钉子钉

匠师如其言:

遵照塔遂定:

于是,就盖钉板上下弥束:

因为;紧密约束

人履其板:

走,踩踏

2、解释下列通假字

伏:

同“服”,佩服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1.患:

①担忧,忧虑。

②忧患,灾祸(毛病;疾病;得……病)

患其塔动:

(担心)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担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灾祸)

2.乃:

①第二人称代词。

你,你的。

②于是,就。

③才。

④竟然。

⑤只,仅仅。

⑥是,就是。

乃以瓦布之(于是)见渔人,乃大惊(竟然)乃不知有汉(竟然)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才)

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只,仅仅)

3.易:

①换②改变③书名《周易》的简称④同“埸”,边界

⑤容易⑥轻视⑦平坦⑧和悦⑨治,整治。

寒暑易节(交换)移风易俗(改变)

此易耳(容易)至于疆易(同“埸”,边界。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宾入大门而奏肆下,示易以敬也(和悦)

羁坚辔,附易路(平坦)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整治)

4.如:

①到……去。

②像,如同(按照)。

③连词。

假如,如果。

④形容词词尾。

表示“……的样子”,如:

突如其来,神色自如。

⑤【如何】怎样;怎么办;怎么;为什么。

公将如齐,与夫人皆行(到……去)风雨不动安如山(像)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假如,如果)匠师如其言(遵照,按照)

如太行王屋何(把……怎么样)见太守,说如此(像)

四、翻译

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

《论语》八则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一、解释加点字

学而时习(按时)人不知而不愠(知道,了解)(恼恨,怨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旧的知识)(可以凭借)(做,担任)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而无所得)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诲人不倦(教导)敏而好学:

表并列举一隅不以三隅反(方角)(反:

类推)

不耻下问:

以……为耻是以谓之“文”也(因此)(称做)

默而识之(记)学而不厌(满足)诲人不倦(教导)(厌倦)择其善者而从之(跟从)不愤不启(心里想弄明白却不能)(启发、开导)

不悱不发(口中想说却不能恰当地表达出来的样子)何有于我哉(对于)

二、通假字

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高兴诲女知之乎:

同“汝”,你

三、一字多义

1.从①跟从,跟随。

②顺从,听从。

③自,由。

④堂房亲属。

择其善者而从之(跟从)民弗从也(听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其印为予群从所得(堂房亲属)

2.焉①兼词,于之,在这里,在那里。

②哪里,怎么。

③代词,他,它。

④语气词,相当于了,呢,吗,啊。

⑤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

如:

穆穆焉,皇皇焉,济济焉

必有我师焉(于之,在那里)且焉置土石(哪里)

虽鸡狗不得宁焉(语气词,啊)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它)

3.而

学而时习之(连词,表顺承)温故而知新(连词,表顺承)

择其善者而从之(连词,表顺承).默而识之(连词,表修饰)

敏而好学(连词,表并列)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

学而不思则罔(连词,表转折)

4.以

可以为师矣(凭)何以谓之“文”也(凭)是以谓之“文”也(因为)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用)

四、重要句子翻译: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

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快乐吗?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

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

聪敏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赐给他‘文’的谥号。

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

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

三个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里面;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

(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缀行甚远(连接,紧跟)(很)2.投以骨(把)

3.两狼之并(一起)驱(追赶)如故(原来)

4.顾野有麦场(回头看,看见)5.苫(盖上)蔽(遮蔽)成丘

6.弛(卸下)担持刀(拿)7.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朝着)

8.少时(一会儿)9.一狼径去(径直)(离开)

10.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在)11.久之(音节助词,无义)

12.目似瞑(闭眼)14.意暇甚(神情)(空闲)

15.一狼洞其中(打洞)16.意(意图)将隧(从暗道)入以攻其后

17.屠自后断其股(从)(大腿)18.乃悟前狼假寐(才)(领悟)(睡觉)

19.盖(原来)以诱敌20.狼亦黠矣(狡猾)

21而顷刻两毙(连词,表转折)2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欺骗)(多少)

23.止增笑耳(同“只”)(罢了)24.屠大窘(紧张为难)

二、解释下列通假字

1.止有剩骨(同“只”)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1.止:

①只是,仅仅。

②停止。

③禁止,阻止。

止有剩骨(同“只”)止增笑耳(同“只”)一狼得骨止(停止)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阻止)

2.敌:

①敌对。

②抵挡,抵抗。

③相当,匹敌。

恐前后受其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敌国外患(敌对)

寡不敌众(抵挡)势均力敌(相当)

3.顾:

①回头看,看见。

②探望,拜访。

③顾及,念及。

④关心,照顾。

顾野有麦场(回头看,看见)义无反顾(回头看)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

4.去:

①离开。

②距离。

③除去,去掉。

一狼径去(离开)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距离)去死肌(除去,去掉)

5.以

投以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