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第四版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73293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1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会计第四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基础会计第四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基础会计第四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基础会计第四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基础会计第四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会计第四版教案.docx

《基础会计第四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会计第四版教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会计第四版教案.docx

基础会计第四版教案

 

第一章

概述

 

学习目标

了解会计的概念。

能说出会计的对象。

能解释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我国现阶段会计管理体制结构。

能区分集中核算与非集中核算的关系。

能举例说明会计机构的内部牵制制度。

能说出会计岗位的划分。

了解会计法规的组成,能说出会计法的基本内容。

能解释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学习时数

♦讲授:

4学时。

第一节会计的概述

会计

什么是会计

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

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任何社会的经济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管理越要加强,会计就越重要。

会计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它的理论与方法体系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和创新。

会计学科的分类

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管理是通过会计的职能来实现的。

会计的职能就是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固有的、内在的客观功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亦称会计的反映职能。

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0从核算的时间看,它既包括事后的核算,也包括事前、事中的核算;从核算的内容看,它既包括记账、算账、报账,又包括预测、分析和考核。

会计的基本职能可归结为核算和监督两个方面。

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就是会计人员通过会计工作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监督的核心就是要干预经济活动,使之遵守国家法令、法规,保证财经制度的贯彻执行,同时还要从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出发,对每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事前、事中监督,以防止损失浪费。

会计监督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第一,以国家的财经政策、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为准绳,对即将进行或已经进行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进行监督。

第二,从单位内部提高经济效益出发,将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全过程,以评价各项经济活动是否有效,能否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对贪污盗窃、营私舞弊等违法犯罪活动进行监督,以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项职能关系十分密切,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核算是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就无法进行监督,只有正确地核算,监督才有真实可靠的依据。

而监督则是核算的继续,如果只有核算而不进行监督,就不能发挥会计应有的作用,只有严格地进行监督,核算所提供的数据资料,才能在经济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会计的特点

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

会计的特点

2.会计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全面性的特点

会计的特点

3.会计具有一整套科学实用的专门方法

第二节

我国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

为了正确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会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科学实用的专门核算方法,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顺序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和计算,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经济信息。

这些专门核算方法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方法体系,是会计管理区别于其他经济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

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结构

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

财政部的管理职责

1.主要任务在我国,由财政部的会计事务管理司管理全国的会计工作。

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的主要任务是在财政部领导下管理全国会计工作,制定全国性的会计法令、制度、规划和组织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

财政部的管理职责

2.具体职责

(1)制定全国的会计法令、规章、制度,组织贯彻实施国家的有关会计法令、法规,审查各地区、各部门制定的会计制度、办法。

(2)了解、检查全国的会计工作情况,总结、交流会计工作经验,研究、制定改进会计工作的措施。

(3)制定全国会计干部培训规划,推动和协助各地区、各部门做好会计干部的业务培训工作。

(4)管理、监督注册会计事务所的业务工作,组织注册会计师资格的考试,批准注册会计师,颁发注册会计师证书。

(5)同有关部门一起制定有关会计干部专业技术职务制度的办法,并贯彻实施。

(6)管理报批外国会计公司在我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并依法对其业务进行管理、监督。

按国家有关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财政厅、局也设置会计事务管理处,作为管理省、市、自治区会计工作的办事机构。

财政部的管理职责

3.

第三节

企业的经济活动与经济业务

会计管理体制原则

企业的经济活动

在日常经营中,企业沿着供应、生产、销售三个经营过程,会发生一系列与现金、银行存款有关的经济活动。

其中,现金或银行存款都是货币资金,从货币资金开始,又回到货币资金,这是一个资金循环过程0

企业的经济业务

经济业务是指通过会计来核算和监督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具体事项,又

称会计事项。

 

会计对象

第四节

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

通常,凡是特定对象中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对象,它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这些经济活动只要是真实、合法、合理的,就应该对其进行会计处理。

会计机构设置要求

会计机构是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组织处理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

企业、行政事业单位都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

会计机构设置原则

1.根据企业单位的规模大小、会计工作的繁简来确定会计机构的设置形式。

2.会计机构的设置应建立在科学组织、合理分工的基础上。

3.应按“内部牵制”的原则做好会计机构的内部分工。

企业会计工作组织形式

会计从业资格

在我国,各单位都必须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

同时,凡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这是从事会计职业的“准入证”。

会计人员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将会计的主要职责规定为进行会计核算和实行会计监督两个重要方面。

《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中明确了会计人员的具体职责:

(1)会计人员应按照国家财务制度规定,认真编制并严格执行财务计划、预算,遵守各项收支制度、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合理使用资金,正确计算各项税金并保证及时入库。

(2)按《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认真进行会计核算,即记账、算账、报账,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账目清楚,日清月结,按期报账。

(3)按照银行结算制度的规定,合理使用贷款,加强现金管理,做好货款的结算工作。

(4)按照经济管理的要求,定期检查、分析财务计划、各项预算的执行情况,挖掘增收节支的潜力,考核企业资金的使用效果,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向单位领导提出建议。

(5)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的要求,妥善保管会计凭证、账簿及会计报表等档案资料。

(6)遵守、维护国家财经制度及财经纪律,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会计人员的工作权限

《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中明确规定了会计人员具有下列工作权限:

(1)有权参与本单位编制计划,制定定额,签订经济合同,参加有关的生产、经营管理会议。

(2)有权要求本单位有关部门、人员认真执行国家批准的计划、预算,遵守国家财经纪律和各项财务会计制度。

(3)有权监督、检查本单位有关部门的财务收支、资金使用和财产保管、收发、计量、检验等情况。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可供选择的会计工作岗位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

工作岗位。

第五节

会计法律规范体系

开展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相应工作岗位,也可以与其他工作岗位相结合。

我国现行的会计法规体系

根据我国法律规范的构成和层次,现阶段我国会计法律规范体系的构成和层次如下图所示。

会计法律

会计法律,即会计法,是指调整社会经济生活关系中会计关系的法律总规范。

会计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

它是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最高层次,是制定其他会计法律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是会计机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根本大法。

会计法规

会计法规是指调整社会经济生活关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根据我国法规体系的构成,按照制定或批准的机关不同,会计法规也可分为会计行政法规、地方性会计法规和自治会计法规。

其中,会计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发布或者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拟定经国务院批准发布,是会计法律的补充和具体化,法律效力上仅次于会计法,如《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总会计师条例》、《会计职称条例》等。

地方性会计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发布,制定的依据是会计法,并要与会计行政法规不相抵触。

会计规章

1.会计规章的概念会计规章主要是指由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行政机关——财政部就会计工作中的某些方面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其他各部门依据其职责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也属于会计规章,但必须报财政部审核或者备案。

会计规章的制定依据是会计法律和会计行政法规。

2.会计规章的分类

第二章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

学习目标

了解会计要素的概念。

能熟练地说出会计要素的构成。

能解释会计基本等式。

♦能根据会计平衡公式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经济业务类型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能熟练地说出会计各要素的具体内容。

学习时数

讲授:

4学时

第一节

会计要素

实训:

2学时

 

会计要素的概念和组成内容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要素的简称。

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组成部分,归并和概括。

会计要素是指对会计对象的个体内容所做

是会计报表内容的基本框架,也是账户的

企业会计的基本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万面。

资产的概念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的组成内容

负债的概念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的组成内容

所有者权益的概念

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

余权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即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所有者权益的组成内容

所有者权益具体表现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收入的概念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的组成内容

费用的概念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的组成内容

利润的概念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第二节

会计核算方法

利润的组成内容

会计核算方法的内容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所应用的方法,它是整个会计方法体系的基础。

会计核算方法一般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七种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第三节

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

页眉内容

静态等式关系

动态等式关系

 

会计基本等式

会计基本等式的运用

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是复式记账、账户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也是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理论基础。

某公司2011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如下:

200000元。

该公司一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例1】1月5日,公司接受投资单位投入大型设备一台,价值

例2】1月10日,公司以银行存款100000元偿还短期借款。

例3】1月14日,公司以银行存款购入原材料100000元。

例4】1月20日,公司开出商业承兑汇票一张,金额为50000元,以抵付前欠应付账

款。

会计基本等式对经济业务的影响

任何企业发生的任何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产与权益的变化关系无非是这样的四种类型,即:

1.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

2.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

3.资产之间有增有减;

4.权益之间有增有减;

以上四种类型的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第三章账户和复式记账

♦了解会计科目的概念。

♦能说出会计科目的分类。

♦理解账户的概念。

学习目标

能根据账户设置原则,熟练地设置账户。

能正确地识别账户的基本结构。

明确会计科目与账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能解释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

能说出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明确账户的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的含义。

能借助试算平衡原理编制试算平衡表。

能说出账户的平行登记方法的要点。

能熟练地编制简单的会计分录。

 

♦讲授:

6学时

♦实训:

2学时

第一节

学习时数

会计科目与账户

 

 

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照不同的经济内容和管理需要进行分类的项目。

通常,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科目也可简称为科目。

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1)既要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又要适合企业的特点;

(2)既要便于反映会计要素的总括情况,又要便于反映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

(3)既要满足本单位经济管理的需要,又要满足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对会计信息的要求;

(4)既要适应经济业务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持相对稳定。

会计科目的分类

1.会计科目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如下

会计科目的分类

2.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分类如下

设置账户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一种载体。

它由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和账户的结构两部分组成。

会计科目和账户在会计学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的基本结构可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即左右两方,一方登记增加额,一方登记减少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为余额。

账户哪一方登记数额的增加,哪一方登记数额的减少,取决于所记录经济业务和账户的性质。

账户的这种结构也可以用“T”形账户这种简化形式来表示。

账户的正规格式

账户的正规格式一般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经济业务的日

期、记账凭证的编号、经济业务摘要、增加额和减少额及余额等。

 

第二节

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

 

复式记账

借贷记账法的特点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的特点

1.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

2.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

3.对账户不要求固定分类

 

4.以“借方金额等于贷方金额”作为试算平衡公式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其基本

结构如图所示。

资产类账户的账户结构和格式

资产类账户以借方登记资产的增加,贷方登记资产的减少,余额一般在借方,

表示资产的结存额。

资产账户的结构如图所示。

资产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与本期发生额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收入类账户的账户结构和格式

收入类账户的结构与权益类账户基本相同,贷方登记收入的增加额,借方登记收入的减少额和结转额,期末一般没有余额。

收入账户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费用类账户的账户结构和格式

费用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账户基本相同,借方登记费用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费用的减少额和结转额,期末一般没有余额。

费用账户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确定会计分录

为了准确地将经济业务及时地登记到相应账户中去,在经济业务发生后,需要先确定会计分录。

所谓会计分录,就是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规则,确定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

会记分录的三个要素是:

确定账户名称、确定记账方向、确定应记金额。

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所登记的账户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有时是一个账户的借方对另一个账户的贷方;有时是一个账户的借方(或贷方)对几个账户的贷方(或借方)。

账户之间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称为账户对应关系,存在着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登记账户

各项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以后,还应将会计分录的数据记入各有关账户中去,这个记账过程通常称为“过账”。

过账以后,一般要在月末进行结账,即结算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合计和期末余额。

试算平衡

在借贷记账法下,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是用借、贷相等的金额来记录的,因此全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也必然相等,从而全部账户的借方余额与贷方余额也必然相等。

这就形成了账户之间的一系列平衡关系,这种平衡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全部账户的期初借方余额合计数等于全部账户的期初贷方余额合计数;

(2)全部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等于全部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

(3)全部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等于全部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

利用三个方面的平衡关系可进行试算

平衡。

第三节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关

为满足经济管理对会计资料的不同要求,会计上同时设置总分类账户

和明细分类账户。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之间的关系是:

总分类账户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起着控制、统驭的作用;明细分类账户对其归属的总分类账户则起着补

充、具体说明的作用。

二者相辅相成,只是反映经济业务的详细程度不同,但是二者登记的原始依据是相同的,核算的内容也是相同的。

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

登记的要点

通过平行登记,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之间在登记金额上就形成了如下关

系:

以上这种金额上的关系也称为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勾稽关系,这一勾稽关系也是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相互核对的理论依据。

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

记的要点

本月材料收发及应付账款业

务如下:

假设虹宇工厂“原材料”和“应付账款”总分类账户和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初结存额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述资料,进行平行登记:

1.“原材料”总分类账户与所属明细账户的平行登记

(1)在“原材料”总分类账户,先登记期初余额180000元;同时在“甲材料”、“乙材料”明细分类账户,分别按数量、单价和金额登记期初余额。

(2)将本月收入的材料逐笔记入总分类账户的借方;同时将收入的各种材料分别按数量、单价和金额,记入有关明细分类账户的借方。

(3)将本月发出材料的合计数522000元,记入“原材料”总分类账户的贷方;同时将发出的各种材料分别按数量、单价和金额,记入有关明细分类账户的贷方。

(4)月末,对“原材料”总分类账户及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进行结账,结出本期发生额和月末余额,并进行相互核对。

原材料”总账与所属明细账平行登记的结果:

原材料,甲材料、

乙材料、丙材料。

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

登记的方法

假设虹宇工厂“原材料”和“应付账款”总分类账户和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初结存额如下表所示。

本月材料收发及应付账款业务如下:

2.“应付账款”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1)在“应付账款”总分类账户与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先登记期初余额。

(2)将本期发生的新债务和清偿负债,按发生日期先后记入“应付账款”总分类账户和所属明细分类账户。

(3)月末,对“应付账款”总账和所属明细账进行结账,结出本期发生额和月末余额,并进行相互核对。

应付账款”总账与所属明细账平行登记结果:

应付账款,红旗工

厂、兴华工厂、通达工厂。

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

记的方法

从上述平行登记的结果可以看出,“原材料”和“应付账款”总分类账户的期初、期末余额及本期借、贷方发生额,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期初、期末余额之和及本期借、贷方发生额之和都是相等的。

利用这种相等的关系,可以核对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登记是否正确。

如有不同,就表明记账出现差错,即应查明予以更正。

核对的方法,可将各明细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及余额相加,与总分类账直接核对,也可以编制本期发生额及余额明细表与总分类账户核对。

根据本例,编制“原材料”和“应付账款”的本期发生额及余额明细表,如表

5、表6所示。

第四章会计凭证

学习目标

了解会计凭证的概念。

能说出会计凭证的种类。

能熟练地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

知道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和保管方法。

能独立地装订会计凭证。

第一节

会计凭证概述

♦讲授:

4学时

♦实训:

2学时

学习时数

会计凭证的概念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

据。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进行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始环节。

第二节

原始凭证

会计凭证的种类

 

原始凭证的概念

原始凭证是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是进行会计核算、具有法律效力的原始书面证明。

外来原始凭证

外来原始凭证是指本企业在同外单位或个人发生经济业务往来过程中,当经

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从外单

位或个人手中取得的原始凭证。

如购物时收到的普通发票、增值税专

用发票、提货单;企业送交款

时,收到的收款收据;银行开出的收款、付款的结算凭证;各种车票、

船票、机票等。

自制原始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由本单位业务经办部门或个人自行填制的原始凭证。

如购入材料验收入库时,由仓库保管人员按照规定手续填制的收料单;车间或部门向仓库领用材料时,按要求填写的领料单;还有产品验收入库的入库单,出差人员填报的差旅费报

乍肖单,工资结算的工资表等。

一次原始凭证

一次原始凭证是指一次只记录一项经济业务或同时记录若干项同类性质的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

一次原始凭证填制时,一次性完成各项手续,如各种外来原始凭证以及自制原始凭证中的入库单、领料单等。

累计原始凭证

累计原始凭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连续记录若干项同类性质的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

累计原始凭证有效使用多次,陆续完成手续,到期满后,结出累计总额,再

以此作为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

如自制原始凭证中的限额领料单、累计销

售凭证等。

对于平日经济业务繁忙,收发、填写原始凭证数量较大的企业,也可以通过编制汇总原始凭证,来简化核算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也便于对原始凭证的使用和核对。

汇总原始凭证是指定期根据若干项同类性质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依据有关要求整理编制汇总完成的一种原始凭证。

如材料耗用汇总

表、收发料凭证汇总表等。

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的起点和基础,是记账的原始依据。

任何一张原始凭证都必须同时具备一些相同的内容,这些内容被称为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或基本要素。

原始凭证包括的基本内容如图所示。

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为保证会计基础工作和全部会计核算的质量,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和记

录经济业务的内容,在原始凭证填制过程中应遵守的填制要求如图所示。

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原始凭证填制举例:

1.2010年6月5日,新南公司从宏大贸易公司购进办公用品一批,共计2400元,开出转账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