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广东省南雄市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模拟考试物理试题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7109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9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联盟广东省南雄市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模拟考试物理试题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学联盟广东省南雄市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模拟考试物理试题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学联盟广东省南雄市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模拟考试物理试题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学联盟广东省南雄市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模拟考试物理试题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学联盟广东省南雄市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模拟考试物理试题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联盟广东省南雄市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模拟考试物理试题3.docx

《中学联盟广东省南雄市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模拟考试物理试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联盟广东省南雄市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模拟考试物理试题3.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联盟广东省南雄市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模拟考试物理试题3.docx

中学联盟广东省南雄市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模拟考试物理试题3

绝密★启用前

[中学联盟]广东省南雄市第二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模拟考试物理试题3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66分钟;命题人:

xxx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电控调光玻璃能根据光照强度自动调节玻璃的透明度。

其原理是:

光照增强,光敏电阻Rx阻值变小,施加于玻璃两端的电压降低,玻璃透明度下降,反之则玻璃透明度上升。

若电源电压不变,R0是定值电阻,如图所示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具有根据光照强度自动调节玻璃透明度的功能.且光照增强,通过电路中的电流降低玻璃两端的电压,从而降低玻璃透明度;所以应与一电阻并联,这一电阻应是在光照增强时,它两端的电压减小.

解:

A、B选项中的电路图,光敏电阻Rx与定值电阻R0串联连接,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知:

阻值变小,分得的电压也变小,而光敏电阻Rx的阻值随光照的增强会变小,所以在光照增强时,电路中的光敏电阻Rx两端的电压变小,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变大;而光照增强时,应使玻璃透明度下降;玻璃透明度在玻璃两端的电压降低时会下降;所以玻璃应与两端电压变小的电阻并联,即玻璃应与光敏电阻Rx并联;所以A选项符合要求;

C、D选项中,玻璃与电源并联,它两端的电压不变,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故选A.

2、

A.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大

B.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

C.甲容器中物块排开液体的重力较大

D.乙容器中物块受到液体的浮力较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由于两个物体是相同的,所以可知两个容器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是相等的,从图中可以看出排开甲液体的体积大,所以可知甲液体的密度较小,所以A错;由于两个容器中液面相平,而甲液体的密度较小,所以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所以B正确;由于两次所受的浮力相等,所以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所以C错;两次所受的浮力相等,所以D错;应选B。

考点:

浮力;压强

3、数码录音笔是数字录音器的一种,造型如笔,携带方便。

在录音时,声音使话筒中产生随声音而变化的音频电流,音频电流经放大电路放大后,转变为模拟信号,再通过对模拟信号的采样、编码将模拟信号通过数模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进行一定的压缩后进行存储,如图-3中能反映声音录入原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电磁感应

根据题目可知:

录音笔的原理和发电机的原理是相同的。

A图中当ab切割磁感线时,会产生电流,是发电机的原理,故A是正确的;B图是奥斯特实验,证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不符合题意;C图是验证电流的磁效应和线圈的匝数关系的实验,不符合题意;D图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的实验,同时是电动机的制作原理,不符合题意,故选A。

4、“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如图,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手影是影子,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叫影子,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A错误;摄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进行工作的,故B错误;投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故C正确;岸上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错误,故选C。

5、以下选项中,不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解释的是( )

A.乒乓球运动员拉出的“弧圈球”

B.正在漂流的一只“橡皮船”

C.正在空中滑翔的“雄鹰”

D.地面上刮起的“龙卷风”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乒乓球运动员拉出的“弧圈球”就是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正在漂流的一只“橡皮船”,利用了浮力等于重力实现漂浮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雄鹰在空中“滑翔”就是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地面上刮起的“龙卷风”,由于空气流速加快,内部压强变小而上升,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公交车上安装有拉环,避免乘客由于车突然启动或刹车摔倒。

如图是水平向右匀速运动的公交车内一名乘客没有抓住拉环的示意图。

如果在急刹车时,该乘客摔倒方向和拉环摆动方向的示意图应是图中的                                         (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分析图示情景,然后答题.

解:

人、车、拉环一起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紧急刹车,车的速度减小,拉环的上部与人的下部随车一起速度减小,由于惯性,拉环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进,拉环向前摆动,人由于惯性,身体要向前倾倒,由图示可知,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小华尝试比较地沟油和花生油的物理性质,她将这两种油放入冰箱的冷藏室降温,发现当这两种油的温度都降到7℃时,地沟油变为固态而花生油仍为液态,这说明地沟油和花生油具有不同的(   )

A.密度

B.硬度

C.凝固点

D.沸点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液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当温度降到7℃时,地沟油变为固态而花生油仍为液态,这说明地沟油的凝固点比花生油的凝固点高,而与其他选项的内容无关。

考点:

熔点和凝固点

点评:

固体分两类:

晶体和非晶体;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成为凝固点,但要放出热量;液体凝固成非晶体的过程也要放热,但温度在不断降低。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题型注释)

8、气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舌尖上的中国”曾播放过.其做法是:

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气    (选填“吸热”或“放热”)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蒸熟后,闻到鸡肉的浓香味,这是一种    现象.

【答案】放热;液化;扩散

【解析】试题分析:

解决此题需要知道: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在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中需要吸热,在液化、凝固和凝华过程中需要放热.扩散现象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解:

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气放热后液化而形成的.蒸熟后,闻到鸡肉的浓香味,这是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

故答案为:

放热;液化;扩散.

点评:

本题考查液化现象的特点及扩散现象,理解解答即可.

9、如图甲是一种电热暖手宝,其主要参数如图乙所示.袋内通常用水来当吸热或放热的物质,因为水的    较大;使用前要先给其通电加热,如果在额定电压下加热10min,暖手宝内水的温度由原来的5℃上升至65℃,指示灯熄灭,则此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   J,电热暖手宝的发热效率为    .(c水=4.2×103J/(kg·℃)

【答案】比热容2.52×10584%

【解析】试题分析:

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情况下,放出的热量较多;

此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Q吸=cm△t=4.2×103J/(kg·℃)×1kg·×(65℃5℃)=2.52×105J,

电热暖手宝加热10min放出的热量为Q放=Pt=500W×600s=3×105J,

电热暖手宝的发热效率为η=(Q吸/Q放)×100%=(2.52×105J/3×105J)×100%=84%.

考点:

比热容;热量的计算

10、某物理科技小组设计了汽车有害尾气排放检测电路,如图甲所示,R为气敏电阻,其阻值随有害尾气浓度β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R0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恒定不变。

当有害尾气浓度β增大时,气敏电阻R的阻值将_________,电流表的示数将__________,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变小     变大 变小

【解析】由甲电路图可知,R与R0串联,电压表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图乙可知,当有害尾气浓度β增大时,气敏电阻R的阻值变小,电路的总电阻变小,由I=U/R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由U=IR可知,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变大,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气敏电阻R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11、简单机械、机械功及机械能的知识与人体很多的活动联系紧密。

(1)冬天天冷时,我们通过双手相互摩擦、跺脚等动作使身体发热,这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2)人通过曲臂使手臂转动来拿起重物,此时人的手臂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__________(选填“省力杠杆”或“费力杠杆”)。

(3)初中生安静思考问题时,心脏推动血液流动的功率约为1.5W,则你在考试的80min内,心脏做功约为_______J。

【答案】 做功     费力杠杆 7200

【解析】冬天在室外用双手互相摩擦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2)人通过曲臂使手臂转动来拿起重物,是在力的作用下绕肘点转动的,所以人的手臂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费力杠杆;

(3)80分钟内内心脏做的功:

W=Pt=1.5W×80×60s=7200J

12、超大规模的地基上,钢结构从柱高约30m处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呈拱斗型,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

其超大的地基是通过增大__________,减小建筑主体对地面的__________。

若施工安装中起重机一次将质量为2×103kg的钢板在30s内匀速吊起30m,起重机的功率为__________W。

【答案】 受力面积     压强 2×104W

【解析】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功率的计算

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超大的地基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式减小对地面的压强,不致使建筑物下陷;起重机所做的功:

因为钢板匀速吊起,所以F=G,W=Fs=Gs=mgs=2×103kg×10N/kg×30m=6.0×105J;

起重机做功的功率P=W/t=6.0×105J/30s=2×104W

13、录音机喇叭里放出悠扬的钢琴乐曲时,喇叭是模仿钢琴的__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当把手放到喇叭前方的金属网上,就会发现金属网轻微颤动,这说明了声音是由于_________而产生的;当他旋转音量开关,使电位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从而使声音变大。

【答案】 音色     振动 变小

【解析】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音的产生;变阻器

录音机喇叭里放出悠扬的钢琴乐曲时,喇叭是模仿钢琴的音色;当把手放到喇叭的前方的金属网上,就会发现金属网轻微颤动,这说明了声音是由于振动而产生的;“电位器”的实质是一个滑动变阻器,与用电器串联,当旋转音量开关,使电位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从而使声音变大。

14、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的两个冲程,甲图显示的是汽油机的     冲程,乙图中是     能转化为     能.

【答案】压缩;内;机械

【解析】

试题分析:

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四个冲程组成:

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有两个冲程发生能量转化,一是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二是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判断出是哪个冲程,再判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解:

(1)由图甲可知,进气门、排气门关闭,活塞上行,所以是压缩冲程;

(2)乙图中进气门、排气门关闭,活塞下行,所以是做功冲程,在该冲程中将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

故答案为:

压缩;内;机械.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看气门的开关情况和活塞运动情况,结合规律总结进行判断内燃机的冲程;并熟练掌握做功冲程和压缩冲程中的能量转化.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题(题型注释)

15、

(1)小明首先用手指按了按探头的橡皮膜,发现U型管内液柱几乎无变化,其原因是    ,然后小明重新调整好器材,继续实验;

(2)比较图A、图B、图C,得出结论:

同种液体,同一深度,         ;

(3)将图A中的探头逐渐下移,可观观察到U型管内液柱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得出结论:

液体密度一定,  ;

(4)向图B中的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浓盐水,为使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与加盐水前的深度相同,应将探头位置   (选填“上移”、“下移”或“不变”),并且观察到U型管内液柱的高度差变大,可得出结论:

深度相同,液体密度越大,       ;

(5)小明又想探究一下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于是他找来了一个木块,分别放入了装有水和装有盐水的容器中,发现两次木块都漂浮在液面上,浮力都等于木块的重力,浮力相等,所以他得出结论:

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无关,他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原因是        .

【答案】

(1)液体压强计漏气;

(2)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不变;液体压强越大;(5)不正确;没有控制木块排开水和盐水的体积相等

【解析】试题分析:

(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就会有漏气现象,导致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小;

(2)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因此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在乙图中把探头慢慢下移,控制液体的密度不变,改变深度,可以观察到U型管两边液体的高度差增大,得到:

在同一种液体里,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为使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与加盐水前的深度相同,应将探头位置上移,并且观察到U型管内液柱的高度差变大,可得出结论:

深度相同,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5)不论木块浮在水面上,还是悬浮在盐水中,木块都处于平衡状态,木块受到的浮力都等于木块的重力,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木块浮在水表面时,木块排开水的体积较大,浮在盐水中时,木块排开盐水的体积小,由于没有控制木块排开水和盐水的体积相等,根据实验现象得出:

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无关的结论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1)压强计漏气;

(2)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上移;液体压强越大;

(5)不正确;没有控制排开水和盐水的体积相等.

16、小宇骑车时发现,不踩踏脚板,车也能滑行一段距离,他在不同的路面上多次尝试后猜想:

车滑行的距离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和速度有关。

为探究其中的奥秘,他在水平桌面上搭成一斜面,用小球做实验,并用毛巾、棉布、木板等改变水平桌面的粗糙程度。

(1)为了探究小球在水平面上的滑行距离与速度的关系,小宇应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的__________高度处释放,比较小球在__________粗糙面上滑行的路程。

(选填“同一”或“不同”)

(2)为探究小球滑行距离与水平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小宇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处释放,三次实验结果如图-20甲所示,由此得到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宇认为,通过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结论:

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阻力作用,将______________。

(3)在上述

(2)的三次实验中,若小球克服毛巾的摩擦力做的功为W1,小球克服木板的摩擦力做的功为W2,则W1__________W2(选填“>”、“<”或“=”)。

(4)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李斌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探究实验:

将A、B两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分别为hA、hB的位置滚下(mA<mB,hA>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同组的小红认为他这样设计实验得出的结论有问题,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

在如图乙所示的甲、乙两次实验中,木块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甲、f乙,则f甲_____f乙(选填“>”、“<”或“=”)。

【答案】 不同 同一 当速度相同时,水平面粗糙程度越小,小球滑行距离越远 做匀速直线运动 = 没有控制两个小球的质量相等 =

【解析】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1)为了探究小球在水平面上的滑行距离与速度的关系,小球的速度不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所以应让小球从相同高度处释放,比较小球在相同粗糙面上滑行的路程;

(2)在探究过程中,采用控制变量法,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小球速度减小的越快;若水平面光滑无摩擦,则小球不受摩擦力,小球的速度和方向不变,即做匀速直线运动.

(3)在本实验中,小球的动能都用来克服摩擦力做功了,由于小球质量和速度相同,所以三次的动能相同,做的功也相同;

(4)要模拟研究汽车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应使速度不同但质量相同的小球撞击木块,由图乙知,小球的质量不同,这种设计不合理;在图乙所示的甲、乙两次实验中,木块移动过程中对接触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变,受到的摩擦力不变,则f甲=f乙

17、小明探究物质熔化和沸腾的实验如图甲所示。

把20g某种固体碾碎后放入试管中,放入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根据图象回答问题:

(1)这种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你判断的依据:

__________。

(2)这种物质的沸点是__________℃。

(3)实验中,热从火焰传递给水,却不会反过来传递,说明能量的转移具有__________性。

(4)这种物质的液态比热容c=3×103J/(kg·℃),从熔点升高到沸点吸热__________J。

实验结束时,小明发现从开始加热到实验结束的10min内消耗酒精约5g。

请估算出这种装置能量的转化效率约为_________%。

(酒精的热值3.0×107J/kg,估算结果保留整数)

(5)小明还发现,液体沸腾的过程中如果撤去酒精灯,试管中液体会继续沸腾片刻。

其原因是_______。

【答案】 晶体 熔化过程温度不变 90 方向 2.4×103  16 烧杯中的水继续给它加热

【解析】

(1)这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

(2)DE段是物质的沸腾过程,沸点为90℃。

(3)实验中,热从火焰传递给水,却不会反过来传递,说明能量的转移具有方向性。

(4)由图知,t0=50℃,t=90℃,∴Q=cm(t-t0)=3×103J/(kg•℃)×0.02kg×(90℃-50℃)=2400J;由图可知该物质从熔点升高到沸点用了2min,从开始加热到实验结束共用10min,所以从开始加热到实验结束该物质吸收的热量Q吸=10min/2min×2400J=12000J,5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mq=0.005kg×3.0×107J/kg=150000J,这种装置能量的转化效率η=Q吸/Q放×100%=12000J/150000J×100%=8%

(5)液体沸腾的过程中如果撤去酒精灯,试管中液体会继续沸腾片刻,其原因是烧杯中的水继续给它加热。

18、以如图是某牌子的电暖炉和它的部分参数,该电暖炉有两个开关(键1和键2),当按下其中一个键时,只有一个发热管工作,功率为440W;当两个键同时按下时,两个发热管同时工作,功率为880W。

(1)该电暖炉的两支发热管的应该是_________(选填“串”或“并”)联的,请在虚线框中画出电暖炉的工作电路图,发热管用电阻符号“

”表示_________;

(2)当只按下一个键时,电暖炉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和电阻分别是多少_________?

(3)当两个键同时按下时,电暖炉正常工作1h消耗多少电能_________?

【答案】 并 

  110Ω 0.88kW·h

【解析】

(1)根据题意可知,当按下其中一个键时功率为440W,当两个键同时按下时功率为880W,则两电热管的发热功率相同,且为并联;两键分别控制两只电热管,电暖炉的工作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2)当只按下一个键时,电路中只有一只电热管,由P=UI可得,电暖炉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I=P1/U=440W/220V=2A,由I=U/R可得,电热管的电阻:

R=U/I=220V/2A=110Ω;

(3)当两个键同时按下时,电暖炉处于加热功率,正常工作1h消耗的电能:

W=P2t=880×10-3kW×1h=0.88kW•h

19、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阻中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乙是小明未完成连接的实验电路,用两节干电池作电源。

(1)若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增大。

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乙中实验电路的连接_________。

(2)小明按要求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位置。

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写出一个)

(3)小明在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测出通过电阻R的不同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如下表所示。

①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中画出电阻R的U﹣I关系图象________。

②小明在实验中所用电阻R的阻值为______Ω;当通过的电流为0.5A时,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为________W。

(4)小明在测得第5组数据后,未做其他操作就直接将电阻R换成10Ω的定值电阻,准备探究“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接通电路后电流表的示数可能是_____

A.0.5A

B.0.25A

C.0.28A

D.0.15A

(5)如果将实验电路中的电阻R更换成一个额定电压为3.8V、阻值约为10Ω的小灯泡后,要进行“测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的实验,则对实验电路还必须进行怎样的改动:

______、_____。

【答案】 

  电阻R处断路 

  5 1.25 C 增加一节干电池(换一个电压高于3.8V的学生电源) 电压表换接0~15V的量程

【解析】电源是由两节干电池串联组成的,电压为3V,则电压表的量程为0~3V,且与R并联;滑动变阻器的左下方接线柱与电阻R串联时,滑片左移,电流表的示数增大,如下图所示:

(2)电压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位置说明电压表并联在电源的两端测电源的电压,可能是电压表并联的部分断路即电阻R断路,也可能是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0;

(3)①找出每组数据对应的点,然后用平滑的线把点连起来,如图所示;

②由图知,当U=0.5V时,I=0.1A,则定值电阻的阻值R=U/I=0.5V/0.1A=5Ω;当通过的电流I=0.5A时,两端的电压U=2.5V,则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P=UI=2.5V×0.5A=1.25W;

(4)将电阻R=5Ω换成10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