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政治高考模拟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68047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政治高考模拟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三政治高考模拟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三政治高考模拟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三政治高考模拟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三政治高考模拟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政治高考模拟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docx

《届高三政治高考模拟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政治高考模拟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政治高考模拟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docx

届高三政治高考模拟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

2015届最新高考模拟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5.4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66分。

1.北大校长接受记者提问时说:

“我们要求理科专业的学生要重视文科知识的学习,文科专业的学生要重视理科知识的学习。

”这说明

A.哲学是对自然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缺乏文科或理科知识,很难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单一的文科或理科知识都不是独立的完整的知识

C.随着科学的发展,文理科知识的界限正在消失

D.文理知识相互贯通,只有精通理科才能学好文科,反之亦然

2.承办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是南京市委、市政府从南京的实际出发,为全面展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以及现代化都市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加快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

这体现了

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B.物质与意识同等重要

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D.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3.“一个人不过是自然界一株脆弱的芦苇,但这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人因思想而伟大。

”与此观点意义相同的是

A.我思故我在B.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C.物是观念的集合D.人是万物的尺度

4.魔术是一门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艺术,它是魔术表演者依据科学的原理,运用特制的道具,进行的种种奇幻莫测的表演。

关于魔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魔术表演是对规律的利用和改造

B.魔术制造的奇幻现象是不存在的

C.魔术表演的神奇来自对客观条件的利用

D.魔术表演者的创造性思维是奇幻现象的来源

5.世界旅游胜地敦煌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党河、疏勒河下游断流,湿地萎缩,树林锐减,沙化面积平均每年增加近2万亩。

“沙进人退”趋势如得不到遏制,敦煌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楼兰古国,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月牙泉也将不复存在。

上述材料说明

①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②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④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和方式不会发生变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漫画《没有过不去的桥》告诫我们: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A.能够限制或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

B.可能会受到客观条件的阻碍

C.就能办好一切事情

D.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

7.塑料袋,这种既轻便又结实的包装物在当时无异于一场革命,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然而随着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地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各国都在采取对策应对这一“白色污染”。

这表明

A.意识需要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B.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C.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具有一致性

D.意识总是落后于客观事物的发展

8.古城选址都很讲究,一般都依山傍水,城市布局也是依势随形,追求人工与自然的协调。

如扬州的老城,南依长江,北依蜀岗,市内河群广布,汇入长江,形成“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独特景观。

城市布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②城市布局要深刻地把握人与自然的联系

③城市布局要追求各自的个性 ④依山傍水是城市选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基于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式的准确判断,中国人民银行11月30日晚间宣布,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是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这体现了政府在决策中做到了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及时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坚持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近年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绿色GDP已经深入人心,其目的就是要减少资源消耗,加强资源有效回收利用,发展再生资源。

核算GDP时,要考虑环境成本和生态成本。

这是人们在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后作出的选择。

为此,必须强化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

这表明

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②意识的能动作用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④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1.古诗云: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下列选项中与此诗句所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2.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从根本上讲是因为

A.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B.人能认识世界,但认识总是有限的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客观世界与实践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13.《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

“滇王与汉使者言曰:

‘汉孰与我大?

’及夜郎侯亦然。

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日后,人们便用“夜郎自大”来比喻妄自尊大。

“夜郎自大”主要说明了

A.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B.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C.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D.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14.“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我们从自己的后代那里借来的。

”从哲学上看,温家宝总理的这句话启示我们

A.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分析和处理问题B.要重视量变,积极促进质变

C.要充分发挥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D.要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15.鱼对水说:

“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中。

”水对鱼说:

“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中。

”从哲学角度看,下列选项对这段话理解最恰当的是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③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④认识没有是非检验标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6.有一首数字诗是: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假如我们把诗中的数字的位置随意调换,这首诗可能就不再别有情趣了。

这表明我们要

A.抓住主要矛盾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注重量的积累D.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17.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会议上,希拉里用“人心齐,泰山移”表示两国应共同合作应对危机,盖特纳用“风雨同舟”表示双方要共同前行,而国务委员戴秉国则选用奥巴马的竞选口号“Yes.wecan!

”作为回应。

上述官员的言论共同说明

①整体统率着部分 ②部分制约着整体 ③整体功能一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④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会对整体的功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8.在中国文化中,发展的观念由来已久。

下列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古语有

①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②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③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④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9.幸福指数是用来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的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的,即人们的幸福感。

除了幸福指数,我国还将推出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以及社会和谐指数等新的统计内容,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民生方面的要求。

这蕴涵的哲理是

①要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要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成质变 ③要把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④想问题、办事情要立足整体,统筹兼顾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前途漫漫任我闯,幸亏还有你在身旁。

盼了好久终于盼到今天,忍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那些不变的风霜早就无所谓,累也不说累。

”刘德华演唱的励志歌曲《今天》中的歌词,给我们的哲学感悟有

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信念是实现理想的决定力量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④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

21.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首届海峡论坛大会开幕式上引用“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原”来比喻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性。

下列与这句话蕴涵的哲理相同的一项是

A.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B.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C.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D.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22.奥巴马在首轮中美战略对话开幕式上引用了《孟子•尽心下》中的一句话:

“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这段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包含B.事物的发展总是从质变开始的

C.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相互联结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3.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推出的楼市“新国八条”的内容中有这样两句话: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把建制镇纳入住房保障工作范围”和“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这两句话共同包含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B.意识具有主动性与创造性,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C.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要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4.右边漫画《偏听》给我们的启示是

A.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B.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C.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D.要坚持两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

25.行为学中有这样一个公式:

重要+重要+重要……+重要=0。

下列古语与这个公式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A.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D.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26.某校开展创新教育活动,要求同学们以“创新最美丽,创新出辉煌”为主题搜集材料,下列材料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①一万个后来者不如一个开拓者 ②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沟 ③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④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7.漫画《壳》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①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②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③树立环保意识,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④要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8.近两年,高校自主招生备受人们关注,“鼓励中学生不断扩展知识面、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多关注社会和天下大事”成为自主招生的一个方向。

这启示当代中学生应该

①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②坚持扬弃的思想,不断发展进步 ③要培育科学问题意识,探寻科学发展的新思路 ④坚持联系的观点,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9.美国有个著名的植物园,它的各种珍奇名贵的花卉每天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赏,却时有花卉不翼而飞的事情发生。

为此,管理人员在植物园门口树起一块告示牌:

“凡检举偷花卉者奖励200美元。

”从此以后,植物园再也没有丢失过花卉。

作为常规思维,要防止花卉丢失,就是要惩罚盗窃者,而奖励检举者的思维方法和做法,实践证明却更有成效。

这说明

A.创新可以不用从实际出发B.创新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C.创新就是敢想敢做D.在特殊情况下,创新不需要遵循客观规律

30.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魅力,即使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这门古老的艺术仍富有活力。

这说明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3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我国所有制改革的程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程度和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步伐是一致的。

这反映了

①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②事物之间存在着无条件的联系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2.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给人类生活和生产带来极大的挑战。

在我国近年来的多次重大灾害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广大人民群众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创造了一个个自救和救援的奇迹。

这体现了

A.人民群众的认识就是真理B.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人民群众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精神贡献

33.“一起来,更精彩!

”这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服务口号,这一口号是对所有希望参与亚运、服务亚运的志愿者的号召。

近年来,我国参与各项活动的千百万志愿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爱心奉献,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这说明人生价值包括

①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②个人的生命历程 ③个人对社会和他人需要的满足 ④个人受到社会的尊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二.简析题:

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本大题3小题,每题12分,共36分

34.多年来,我国的淡水渔业的养殖普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造成对江河湖泊和水库的过度利用,极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如追求高产而实施的化肥养鱼直接增加了水体氮磷含量,为提高“家鱼”成活率而过量捕捞食鱼性鱼类,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等。

针对这一状况,“以鱼养水”——水利部科学研究院水库渔业研究所运作一年的试验近日获得了成功。

“以鱼养水”打破了传统的“以水养鱼”的思维定势,具体操作是,首先放养一定数量的食鱼性鱼类,让它吃掉水库中的野杂鱼,野杂鱼减少,使浮游动物大幅度增加,浮游动物再吃掉水中大量的浮游植物。

这样一来,水中的主要污染成分——氮和磷也会减少,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以鱼养水”试验的成功意味着我国的常规淡水渔业的养殖将发生根本性转变。

(1)分析说明从“以水养鱼”到“以鱼养水”的转变所体现的辩证法道理。

(2)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道理的?

35.教育部部长袁贵仁2月28日表示,由于教育改革的艰巨性和协调性,所以这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本里面专门设立了十个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主要是想保证改革正确的方向,坚持改革政策的协调性,努力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袁贵仁说,这次规划纲要里面,我们从两个方面设计了改革的推进策略。

一是自下而上,鼓励支持各地各校大胆探索,不断总结推广。

第二是自上而下,有的改革,一个学校、一个地方做不了,它需要整体设计,全国统一考虑。

因此强调了试点先行,逐步推广。

他还说,我们注意到重视教育改革的协调性。

改革需要统筹考虑、分步推进,先行试点,动态调整。

随着这次改革的顺利推进,同时我们还强调加大改革的投入,过去我们投入主要在发展方面,到了现在这种程度,如果按照原来的模式和体制,我们加大投入可能是事倍功半。

我们需要用新的体制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改革也需要加大投入来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道理?

36.《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评选》已经启动。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是活动主办方梳理一年来发生在全国各地的感动事迹,把感动中国、打动人们心灵的人物作为评选对象,并根据活动推选委员会成员意见、合作媒体推荐意见以及观众投票结果综合评定的。

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启动以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积极参与。

众多网友在央视网、新浪网、搜狐网等三大门户网站开设的评选网页上踊跃投票,并为评选活动建言献策。

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活动,每年一度的《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三、探究题:

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本题18分)

37.2011年11月2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德班召开,各国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分歧严重。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菲格雷斯说,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报告表明,温室气体已达到创纪录的浓度,提醒人们采取行动的紧迫性。

某校高三

(2)班同学商定以“气候变化引关注,低碳生活成时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解读生活

同学们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中国政府宣布了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及其以后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1)请你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参与讨论

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同学们进一步发现,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很多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国内企业纷纷开展新能源技术革命,发展低碳经济,不断探索节能减排新途径。

(2)有同学认为,“只要实施节能减排、走低碳经济之路,就能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勇于实践

同学们普遍认为,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注意节能环保,低碳生活。

(3)请你至少列举三个以上的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基本要求或具体措施,并说明其哲学依据。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11

答案ACBCADAADDC

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

答案DAABBDBBCDD

题号2324252627282930313233

答案CCABCDBABBD

34.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水和鱼的联系非常密切,以往人们普遍认为“以水养鱼”,即是水养育了鱼,看到了水对鱼的重要性,没注意鱼对水的作用。

如今条件发生了变化,现代的淡水渔业养殖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鱼和水的联系也发生了变化,所以人们开始探索“以鱼养水”。

(3分)本来鱼和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如果条件发生了变化,两者相互作用的方式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表明联系具有条件性。

(3分)

(2)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水利部渔业研究所积极开展试验,经过一年的努力,“以水养鱼”试验获得成功,使人们对鱼和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体现了上述观点。

(3分)②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作用。

在上述正确认识的指导下,我国淡水养殖将发生根本性转变,不仅会促进淡水养殖业的发展,而且也会保持生态平衡和改善水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体现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的道理。

(3分)

35.

(1)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教育改革需要整体设计,全国统一考虑。

(2)重视教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这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本里面专门设立了十个教育改革试点项目,要试点先行,逐步推广,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所以,我们既要看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前途,又要看到教育改革的艰巨性和协调性。

要保证教育改革正确的方向,坚持改革政策的协调性,努力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4)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教育改革到了现在这种程度,如果按照原来的模式和体制,我们加大投入可能是事倍功半。

因此我们需要用新的体制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也需要加大投入来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每点3分,共12分)

36.

(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感动中国”人物凭借其对社会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2)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感动中国”人物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感动中国”人物能够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的价值标准,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的价值追求。

(4)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感动中国”人物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每点3分,共12分)

37.

(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需要。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

发展低碳经济,培养企业经营者与广大消费者的节能环保意识,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③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发展低碳经济是尊重自然规律、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之举。

(每点2分,共6分)

(2)①目前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环境形势相当严峻,实施节能减排、走低碳经济之路,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上述观点有合理性。

(3分)②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还必须严格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素质,落实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只要实施节能减排、走低碳经济之路,就能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的观点是不全面的。

(3分)

(3)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重视培养节能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重视使用节能环保的灯具:

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每点2分,共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