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综合修订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8674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综合修订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完整word版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综合修订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完整word版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综合修订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完整word版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综合修订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完整word版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综合修订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综合修订版.docx

《完整word版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综合修订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综合修订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word版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综合修订版.docx

完整word版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综合修订版

中国史学史

一、名词解释:

(1)《世本》:

原本15篇,记事从黄帝开始,讫于战国末年。

有《帝系》、《王侯谱》、《卿大夫谱》、《记》、《世家》、《传》、《氏姓》、《居》、《作》、《谥法》等。

其中《帝系》记帝王传授的系统;《王侯谱》、《卿大夫谱》记诸侯、卿大夫世系;《氏姓》记录当时所有的姓氏;《居》讲建都情况;《作》记录一些事物的发明情况及其历史;《谥法》记谥号的含义。

其中《世家》、《传》等对《史记》体例的形成具有启迪的作用。

(2)《竹书纪年》:

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

西晋武帝太康年间,汲郡人不准盗掘魏襄王墓,得竹简数十车,后经荀勖等人整理、研究,得书16种75篇。

其中《纪年》13篇,记载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至周宣王后,则特记晋国历史,晋被三家瓜分后,又特记魏国历史,记至魏襄王二十年(前299年)。

由于司马迁写《史记》时没有看到该书,所以该书可以帮助我们订正《史记》的某些错误。

(3)“三礼”:

即儒家经典中的《周礼》、《仪礼》、《礼记》:

其中《周礼》又名《周官》,是有关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的汇编。

一方面反映了西周现实的政治制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头脑中理想的政治制度。

《仪礼》是春秋、战国时流传下来的十七篇仪节单,其中有包括《士婚礼》、《士丧礼》、《士冠礼》等,反映了当时的典礼活动、伦理关系、吉凶婚丧等社会生活。

《礼记》主要是论述礼的作用和意义。

(4)荀悦:

字仲豫,东汉颖川人。

汉献帝时任黄门侍郎、秘书监。

献帝以《汉书》“文烦难省”,建安初年命荀悦按编年体改编《汉书》,前后三年,成《汉纪》30卷。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荀悦以《汉书》中的本纪为纲,将其书中传、志、表的内容加以概括,按时间的顺序,散放于帝纪各年之下。

将80万字的《汉书》精简为18万字的《汉纪》,为用编年史体撰述断代历史创立了典范。

(5)裴松之:

字世期,河东闻喜人。

曾任东晋殿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

南朝宋文帝时任中书侍郎。

文帝以《三国志》过于简略,乃命裴松之作注。

裴氏花了三年时间完成此注。

裴注重点不在训诂名物,而在史料的补缺与纠谬,引用的书达200多种,搜集资料十分广博,其注文近于原著数倍。

裴注被誉为南北朝三大名注之一。

(6)《华阳国志》:

东晋常璩所著,共12卷。

卷1至卷4,主要记载巴、蜀、汉中、南中的历史,详述各地的山川、交通、风土、特产、民俗、文化等;卷5至卷7记叙公孙述、刘焉、刘璋、刘备、刘禅事迹;卷8记载晋平蜀以后的蜀事。

卷9记李氏成汉政权的历史;卷10至卷11,记载西汉以来贤人的生平事迹。

卷12为本书的序言。

是一部著名的地方史志。

(7)《洛阳伽蓝记》:

作者杨(阳)衒之,北魏北平人。

该书共5卷,以记洛阳伽蓝(梵语佛寺)兴废沿革为线索,记载了洛阳城内外55所寺庙的情况、内容涉及到洛阳城市规模、外商来京贸易及各国风土人情,道里远近等情况。

可算作是一部中国古代城市地理史。

作者写洛阳佛寺的兴废,实际上反映了北魏王朝的兴衰。

其中记载了高祖迁洛、女主临朝、胡太后佞佛、王公贪暴、官吏枉法、沙门侵渔民财以及外国商人的活动等,可补《魏书》、《北史》之缺。

(8)“五代史志”:

唐贞观年间,梁、陈、北齐、周、隋五朝的史书修成后,均没设“志”,贞观十五年,诏令于志宁、李淳风等修撰“五代史志”,历时十五年,到高宗显庆元年(656)完成。

“五代史志”共包括:

礼仪、音乐、律历、天文、五行、食货、刑法、百官、地理、经籍等十志,原为单行本,后合入《隋书》。

十志所述的典章制度,并不限于梁、陈、北齐、北周、隋,如魏及南朝宋、齐都涉及到了。

因此可以弥补“五代史”无志之缺憾。

(9)“史才三长论”:

是唐代著名史学理论家刘知几提出的著名史学观点。

所谓“史才三长”,包括:

史才、史学、史识。

所谓“史才”,是指写史的能力;“史学”是指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掌握丰富的历史资料;“史识”是指对历史是非曲直的观察、鉴别和判断能力。

他认为,作为史官,三者不可缺一,三者中间以“史识”最为重要。

(10)“三通”:

泛指唐代杜佑《通典》、南宋郑樵《通志》、宋末元初马端临《文献通考〉。

《通典》是我国古代保留至今的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

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历代典章制度。

全书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

每一制度皆条贯古今,溯源明流。

《通志》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三皇,下迄唐朝的历史。

纪传部分全部抄写旧史,无甚创新。

惟有“二十略”记载的名物、典章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文献通考》记载了从上古到南宋宁宗嘉定年间的历朝典章制度。

全书分成《田赋考》、《钱币考》、《户口考》等二十四门,所载内容范围,远比《通典》广泛,所分节目比《通典》更加精密。

(11)胡三省:

胡三省是宋末元初著名的《通鉴》学专家,浙江宁海人,南宋理宗时与文天祥等一同中进士,做过县尉、县令、府学教授等职。

在任寿春府学教授期间,开始为《资治通鉴》作注。

元军攻下临安时,因战乱他以多年心血撰写的《通鉴注》全部散失。

南宋灭亡后,他隐居不仕,全力投入《通鉴》注释,先后耗时30年才完成《通鉴音注》的撰写。

《通鉴音注》在注重字音、字意、名物、典故、地理等方面注释的同时,还注意订正前人注释的错误,考证史书记载的错误,同时对历史事件、人物发表评论,在评论中抒发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12)编年体:

是我国最早的史书编纂体裁之一。

孔子删定的《春秋》采用编年体,初步将人物、地点、时间、事件四个因素结合起来记叙历史,它已有了明确的时间顺序,把事件有系统地按年代先后加以编排,上下连贯,从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发展过程。

这种体例经过《左传》作者做了进一步的完善。

(13)纪传体:

是以记载历史人物事迹为主的史体。

创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该书以本纪记载历代帝王的事迹和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以表的形式谱列年爵;以书的形式记历代典章制度;以世家的形式记载诸侯公卿的事迹;以列传的形式记社会各阶层人氏的事迹。

以后历代正史均沿用这种史体。

(14)纪事本末体:

纪事本末体是南宋袁枢在编撰《通鉴纪事本末》过程中创立的。

该书的编纂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读《通鉴》的困难,详明历史事件的始末。

袁枢将《通鉴》分年叙述之事统一集中起来,分为239个标题,不动一字的加以抄录。

每事各详起讫、自为首尾,详细记载事件的来龙去脉。

(15)袁枢:

袁枢字机仲,建安(闽建瓯)人。

南宋著名史学家。

孝宗隆兴元年(1163)登进士,历官温州、严州教授、国史院编修官、工部侍郎兼国子祭酒。

袁枢在读《通鉴》的过程中,决定对这部历史巨著进行改编。

他把《通鉴》全书内容,区分门类,以类排纂,综括1362年史事,分为239条目,另有附录66事,总计大小305件重要事情,始自“三家分晋”,终于“周世宗征淮南”,每事一篇,自为起讫,故名“纪事本末”。

(16)《通典》:

唐代著名史学家杜佑所著。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

该书所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也涉及到代宗以后的变革)历代的典章制度。

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等九门,对每一种制度,都能综惯古今,溯源明流。

该书为编写制度通史开创了先例。

(17)郑樵:

字渔仲,号夹漈。

南宋兴化军莆田人。

16岁时,其父病逝。

从此谢绝人事,在夹漈山中住了三十年,专心读书。

对各种学问做了有计划、有系统的研究。

他的代表作是《通志》,该书是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部分无甚史料价值,惟“二十略”是全书的精华。

(18)《文献通考》:

作者为宋末元初的著名的史学家马端临。

《文献通考》记载了从上古到南宋宁宗嘉定年间的历朝典章制度。

全书分成《田赋考》、《钱币考》、《户口考》等二十四门,所载内容范围,远比《通典》广泛,所分节目比《通典》更加精密。

(19)《明实录》:

是明朝官修的编年体史料长编。

明朝共修成太祖至熹宗十三朝实录,记载十五帝(建文附太祖,景泰附英宗),其中《崇祯实录》为后人所补辑。

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自然灾祥以及帝王婚丧、生子命名、祭祀等。

史料价值颇高。

(20)谈迁:

原名以训,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浙江海宁枣林人。

他耗时三十余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撰成了500多万字的《国榷》。

《国榷》是记载明代历史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它所依据的是历朝实录、邸报和私人著述。

谈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明实录》的曲笔讳饰进行了揭露和批评。

其中对万历以后及后金史实的记载,多为他书所无。

(21)《弇山堂别集》:

明代王世贞所著,它不是一部文集,而是一部历史著作。

全书100卷,是其编撰纪传体史书的素材,分“述”、“考”、“表”三大类。

“述”记载明朝有关重大事件;“考”主要记载明代典章制度;“表”大约相当于纪传史中的“表”。

是研究明代历史的重要史料集。

(22)《日知录》:

明末清初顾炎武所著的读书笔记。

他自著此书的目的在于“明道”、“救世”为宗旨。

书中论述涉及到经义、政事、世风、科举、礼制等,内容非常广泛。

此书资料丰富,每论一事,必详其始末,参以考证。

是一部包含其学术思想、政治见解等内容的重要著作,书中表现了他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

(23)《明儒学案》:

清黄宗羲撰。

是我国第一部学术思想史专著。

本书将搜集到的有关明朝三百年学术流派的材料进行分类排比,将200多个学者分成19个学案。

每介绍一个流派,先叙述它的渊源流别,概括要旨,然后列举该派的代表人物,各立小传,略叙一生经历,摘录重要言论,提示学术思想特点,而加以评论。

是研究明朝学术思想的一部最重要的史著。

(24)《读通鉴论》:

明末清初王夫之所著,三十卷。

这是一部根据《通鉴》所载史事,用评论历史的形式来发表自己政治主张和历史哲学的史论专著。

作此书之目的是从史书中寻找“经世之大略”。

他所选择的评论、批判的历史实例,大都是针对明末清初各种社会政治问题的。

比如鉴于明末党争误国,因此书中涉及前代党争,都反复予以贬斥。

(25)《廿二史考异》:

清乾嘉三大史学考据代表作之一,钱大昕所著。

主要内容包括:

①考校年代、地名之异同。

②厘正史书所载史实之失误。

③考辨后人妄改与伪托。

④补阙及训释。

⑤阐发史家作史之旨意等。

(26)《十七史商榷》:

清乾嘉三大史学考据代表作之一,王鸣盛所著。

十七史,包括《史记》以下十三种史著,加上《南史》《北史》、《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实共19部。

主要内容包括:

(1)文字校勘。

(2)典制考证:

考证以地理、官制居多。

(3)对史书及其作者进行评论。

(4)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

(27)《廿二史札记》:

清乾嘉三大史学考据代表作之一,赵翼所著。

名为廿二史,实考论24史,只是当时《旧唐书》、《旧五代史》尚未被清官方批准为正史。

内容包括:

(1)评论各史体例之得失。

(2)指出各史材料的来源。

(3)评论历史事件和人物。

他评论的重点是“古今风会之递变,政事之屡更,有关治乱兴衰之故者”。

他的评论往往能针对某一时期主要政治问题而发。

(28)章学诚:

字实斋,浙江绍兴人。

生活于“乾嘉盛世”,出身于中小地主家庭。

乾隆七年中进士,任湖北应城知县,以疑狱失轻免官。

后以为人幕僚、讲学、编志为生。

一生穷困潦倒。

其代表作为《文史通义》,是一部纵论文史,品评古今学术的著作。

书中阐发了“六经皆史”的观点。

主张史家要有“史德”,要求史家“善恶褒贬,务求公正”。

提倡编写通史,主张将史籍区分为撰述和记注两类。

主张把国史建筑在方志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撰修方志的主张和意见。

 

二、简答题:

(1)简述中国史学史主要的研究内容:

(a)研究关于史学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性的特点;(b)研究史官、史家与史学思想;(c)研究史学与社会的关系;(d)研究史学发展与相互学术文化领域的关系;(e)研究史学发展的规律性等。

(2)古史传说与神话在本质上有何差异?

  神话和传说反映了人类在跨入文明门槛以前的最早的历史记忆和原始的历史意识。

它们之间有许多相同之处,往往是某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象征性反映。

同时它们又有本质上的差异:

神话所叙述的,是神或半神的人及其所行之事;传说所叙述的是人(这些人往往具有奇才异能,或一般人所不具备的大智大勇),是古代先祖或古代英雄所行之事。

神话往往反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