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50五十南美洲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6720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2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50五十南美洲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50五十南美洲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50五十南美洲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50五十南美洲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50五十南美洲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50五十南美洲②.docx

《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50五十南美洲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50五十南美洲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50五十南美洲②.docx

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50五十南美洲②

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五十):

南美洲②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巴拉那河是巴西南部重要的河流,流域年均降水量1240毫米。

下图为巴西地形示意图和萨尔瓦多、里约热内卢气候统计图。

(1)指出萨尔瓦多的自然带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2)描述里约热内卢的气候特征。

(3)分析巴拉那河的水文特征。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阿拉瓜利河位于巴西亚马孙河流域的北部,注入大西洋,全长只有220km,但下游河道宽约2km,且河床较浅。

流域内人烟稀少,热带雨林茂密,沿河多沼泽。

每年4月,当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中心在一直线上时,亚马孙河河口附近的众多支流都会出现涌潮,但最壮观、最野性的涌潮在阿拉瓜利河,其浩浩荡荡的潮水从河口沿河道逆流而上近60km,时速达30km,潮高可达2~4m。

下图示意阿拉瓜利河的中下游位置。

(1)说明阿拉瓜利河上游建设水电站有利的水文条件。

(2)分析阿拉瓜利河河口附近每年4月涌潮最壮观的原因。

(3)分析阿拉瓜利河下游河道宽阔但河床较浅的原因。

(4)为抵御涌潮,有人提出在阿拉瓜利河河口附近修建沿河堤坝的措施,请分析其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盐沼是地表过湿或季节性积水、土壤盐渍化并有盐生植物的地区。

下图中的波利维利亚乌尤尼盐沼富含锂、钾、硼、镁等资源。

由于特殊地理条件的制约,该国出口初级产品为其主要经济来源,目前为南美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1)说明图中M城气温日变化特点及原因。

(2)简析乌尤尼盐沼形成的主要条件。

(3)结合材料说明玻利维亚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8年9月15日,委内瑞拉总统到访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下图为委内瑞拉地理位置及相关资料,阅读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拉开波湖,是南美洲最大的湖泊。

湖水原本仅通过一条狭窄的水道同加勒比海连接,海水很难进入湖区内。

但为了发展湖内的采油业,50多年前人们开始将连接外海的水道拓宽、挖深,并定期清淤,湖水含盐度为15‰~38‰。

材料二:

马拉开波湖被誉为世界上最富饶的湖泊。

放眼望去,湖上井架林立。

马拉开波湖的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盛产鱼虾。

湖边的许多地方还搞起了水产养殖。

湖岸四周有大片牧场,是委内瑞拉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近几年,湖内许多地方由于污染已不能游泳,污染的湖水甚至都不能用来灌溉周围的农田。

材料三:

下图为图中两城市:

马拉开波市(海拔65米)和加拉加斯市(海拔835米)的气温(单位:

℃)和降水(单位:

mm)统计图。

材料四:

马拉开波市原为出口咖啡和农牧产品小型港口,1918年因马拉开波湖发现大量石油而飞速发展,10年内成为著名的石油城,湖区原油产量最高时占全国总产量2/3。

(1)结合材料一,描述马拉开波湖的水文特征。

(2)分析马拉开波湖污染严重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马拉开波市和加拉加斯市气候特征的异同。

(4)结合材料四,说出石油大量开采后影响马拉开波市发展的区位因素的变化。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中部,被太平洋和安第斯山脉夹峙,被称为世界“旱极”,当地气温较低,最高气温仅24℃,成群的企鹅在这里生活,形成独特的“热带冷沙漠”景观。

沙漠靠海岸附近时常会笼罩着一层浓厚的云雾,当地人称为“卡门却加雾”,这种浓雾永远徘徊在低空,既不能变成降雨落到地面,也很难跨过距海1000米左右的海岸山脉,进入阿塔卡马沙漠腹地。

智利的研究员从沙漠仙人掌的生存方式获得灵感,发明一种以网捕雾的方法,即在一张大网上布置许多极为细小的网眼,雾穿过网眼时可以凝结成水滴,再通过大网下面的水槽和输水管流到蓄水桶中。

(1)根据图中信息推测阿塔卡马盐湖的形成过程。

(2)分析阿塔卡马沙漠形成独特的“热带冷沙漠”的原因。

(3)分析沙漠滨海地区多“卡门却加雾”,但难以形成降水的原因。

(4)说明阿塔卡马沿海沙漠村庄采用“以网捕雾”对当地居民的主要意义。

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是传统的农矿国,矿产资源丰富,同时渔业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粉生产国和出口国。

材料二:

下图为秘鲁矿产、人口分布简图。

(1)分析秘鲁东西部人口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

(2)简述秘鲁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粉出口国的原因。

(3)我国欲加大对秘鲁矿产开发的投资力度,你是否赞成?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7.玻利维亚是南美洲中西部的内陆国,矿产资源丰富,经济相对落后。

阅读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玻利维亚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玻利维亚A、B两地气候资料图。

(1)玻利维亚地处          地区(热量带),该国以_________和_________地形为主,

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成A、B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B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

(3)玻利维亚西部地区是世界重要的驼羊养殖区,驼羊被喻为“吃草不拔根,产绒价如金”的畜种。

简要分析玻利维亚大力发展驼羊养殖业的主要原因。

(4)玻利维亚是世界上锂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政府提出了“初期阶段开发由本国自有资金全面控制,技术力量强的外资公司只能参加最后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投资项目”的开发指导方针。

试从地理角度分析该方针政策对该国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影响。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1)类型:

热带雨林带。

成因:

纬度较低,全年高温;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2)终年高温;年降雨量多,干湿季分明。

(3)全年高温,无结冰期;全年降水较多,河流水量大;干湿季节分明,河流水位变化大,有夏汛。

【解析】

(1)读图根据萨尔瓦多所在海陆位置及经纬度位置以及气候资料统计图来看,萨尔瓦多位于巴西东南部沿海地区,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

该地气候类型分布为非地带性因素,是由于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加之沿岸有巴西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而形成。

(2)气候特征的描述主要结合气候资料统计图,从气温及降水两个角度描述。

读里约热内卢气候资料来看,全年气温高(最冷月均温在15°C以上);从降水来看,总量较大,有较为明显的干湿季节。

(3)巴拉那河的水文特征的主要从结冰期、流量大小及季节变化、汛期等角度分析。

巴拉那河流经地区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量大,且季节变化明显,导致河流流量大且有明显的夏汛,季节变化大。

从结冰期来看,由于地处低纬度地区,全年高温,最冷月均温在0°C以上,所以河流没有结冰期。

【点睛】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1.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

2.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3.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4.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2.

(1)阿拉瓜利河流域全年多雨,河流径流量大且稳定;水位季节变化小,汛期长;流经亚马孙平原,流速缓慢;热带雨林茂密,含沙量小。

(2)每年4月,当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中心在一直线上时,引力叠加,形成天文大潮;河口为喇叭形,潮水涌入由宽变窄,潮位被推高;河口受东北信风(或信风)影响,信风顺潮流方向推高潮位(或风助潮势);该河流年径流量大,入海口河水逆潮流顶托抬高潮位。

(3)河道宽阔:

下游流量大,流水以向两侧河岸侵蚀为主;每年涌潮流速快,潮水高,对两侧河岸侵蚀力强。

河床较浅:

下游流速缓慢,河流以堆积作用为主;涌潮逆流而上,带来的泥沙淤积,河床较浅。

(4)破坏河流沿岸沼泽和热带雨林自然环境;修建沿河堤坝使得河流空间固定,导致涌潮浪高更高,破坏力更强。

【解析】

(1)影响水电站建设的水文条件可从径流量、水位季节变化、流速、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进行分析。

由图知该流域位于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河流径流量大且稳定,水位季节变化小,汛期长。

该河位于巴西亚马孙河流域的北部,地形以平原为主,流速缓慢,沿岸热带雨林茂密,含沙量小。

(2)首先分析引潮力,再联系当地的河床特征、风力的影响、河流的流量等方面进行分析。

由材料知,每年4月,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中心在一直线上,引力叠加,形成天文大潮;图中河口为喇叭形,潮水涌入由宽变窄,潮位被推高;河口位于1°N附近,受东北信风影响,信风顺潮流方向推高潮位;该河流受热带雨林气候影响,年径流量大,入海口河水逆潮流顶托抬高潮位。

(3)河道宽阔主要是因为水流的侧蚀作用强,原因考虑河流流量大以及潮水对河岸的侵蚀;河床浅说明水流沉积作用强,原因考虑河流下游地形平坦,流速慢,以及潮水的顶托促使泥沙淤积。

(4)河口附近修建沿河堤坝第一是破坏自然环境,影响附近的生态系统;第二使河道变小,潮浪会更高,破坏力会更大。

3.

(1)特点:

气温日变化大或气温日较差大。

原因:

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

(2)地势中间低四周高,排水不畅,易积水;地势高气温低,蒸发弱,地表湿润;多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地处内陆,地形封闭,降水少河水汇入少,稀释弱,长期蒸发导致河流带来的盐分积累,形成盐沼。

(3)地处内陆,对外联系不便;地形以高山高原为主,海拔高,气候恶劣,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资金不足,技术落后,劳动力素质低;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解析】

M城的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

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

沼泽形成条件主要从地形、排水、下渗、蒸发等因素分析。

(1)根据图示中海拔高度表,M城的海拔高,在2000米以上,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气温较高。

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

所以M城气温日变化特点是气温日变化大或气温日较差大。

(2)结合高度表,图示乌尤尼盐沼分布区,地势中间低四周高,排水不畅,易积水。

地势高,气温低,蒸发弱,地表湿润。

多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

地处内陆,地形封闭,水汽难以进入,降水少,河水汇入水量少,稀释弱。

没有外泄河道,长期蒸发导致河流带来的盐分积累,形成盐沼。

(3)读图,玻利维亚地处内陆,对外联系不便。

地形以高山高原为主,海拔高,气候恶劣,自然条件差。

经济基础薄弱,资金不足,技术落后,劳动力素质低。

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

根据材料,由于特殊地理条件的制约,该国出口初级产品为其主要经济来源,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4.

(1)湖泊的水量大,湖泊的水位(面积)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盐度北高南低。

(2)石油的开采和运输量大,产生严重的石油污染;沿岸的水产养殖和农牧业的发展,产生较多的农业废水;沿线城市人口众多,排污量大;马拉开波湖与海洋交流少,自净能力较差。

(3)相同:

地处低纬,全年高温,气温年较差小;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

因为海拔较高,加拉斯加市年均温比马拉开波市低;加拉斯加市海拔较高,对来自海洋的水汽有明显的阻挡作用,降水总量较马拉开波市大。

(4)矿产资源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交通条件逐渐改善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力增强;科技发展水平对资源利用率影响大,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提高了城市的品牌和等级。

【解析】

(1)湖泊的水文特征包括:

水量大小、水位(面积)变化情况、含沙量大小、结冰期有无长短、汛期季节长短、补给方式、含盐量高低、内流湖(外流湖)。

由图可知马拉开波湖纬度低,北部通过一条狭窄的水道同加勒比海连接,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年降水量较大,所以马拉开波湖的水量大,湖泊的水位(面积)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盐度北高南低。

(2)从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和湖水自净能力角度思考。

由材料二可知,随着采油业的发展,大量石油的开采和运输带来严重的石油污染,马拉开波湖成为名符其实的“油湖”;湖边许多地方的水产养殖和湖岸四周农牧业的发展,带来大量的农业废水污染湖水;马拉开波市等沿线城市的飞速发展,人口众多,生活排污量大,污染湖水;马拉开波湖只有北部有狭窄的水道同加勒比海连接,与海洋交流少,湖水自净能力有限。

(3)马拉开波市和加拉加斯市同为热带草原气候,但由于二者海陆位置、海拔等自然条件存在差异,导致两个城市的气候特征不完全相同。

相同之处有,由于同地处低纬,全年高温,气温年较差小;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半年,受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控制,降水充沛,夏半年受东北信风控制,降水少。

不同之处有:

因为海拔较高,加拉斯加市年均气温比马拉开波市低;加拉斯加市海拔较高,对来自海洋的水汽有明显的阻挡作用,降水总量比马拉开波市大。

(4)由材料四可知,石油开采前,马拉开波市原为出口咖啡和农牧产品小型港口,随着石油大规模开采,马拉开波市十年之间成为著名的石油城,可知矿产资源成为马拉开波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连接外海的水道逐渐被拓宽、挖深,交通条件逐渐改善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力增强;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使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不断发展,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提高了城市的品牌和等级。

【点睛】

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的影响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其中自然资源、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始终保持强大影响,科技、旅游因素的影响力越来越强,政治、军事、宗教因素的影响力在弱化。

5.

(1)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挤压碰撞导致地壳抬升,在断裂地带形成注地;山地冰雪融水和少量降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湖泊;湖泊形成后由于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盐度增大,形成盐湖

(2)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沿岸秘鲁寒流影响,降温减湿(3)沿海太平洋水汽蒸发,受秘鲁寒流影响形成冷湿空气,多浓雾;沿岸冷湿空气遇到从安第斯山脉翻越下来的暖干气流,形成稳定的逆温,阻止了下层冷湿气流的上升;地处南回归线附近,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水汽难以上升;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一侧,降水少(4)为村庄提供生活用水,缓解水源短缺问题;提供农业用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解析】

整体分析:

该题以南美洲西岸的“热带冷沙漠”为背景,考查高山盐湖形成过程、“冷沙漠”成因;大雾难成降水成因;“以网捕雾”的意义等。

题目虽然出现较多的生冷词汇和地理现象,但旨在考查基本地理原理:

地貌成因、非地带性、雾和降水的形成条件等。

具体分析:

(1)读右图可知阿塔卡马盐湖位于安第斯山脉西侧,1000米以上位置。

“盐湖”形成包含三层意思:

海拔高;有水汇集;水体盐度高,然后针对这三点一一分析形成过程。

安第斯山脉整体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挤压碰撞导致地壳抬升(海拔高);在断裂地带形成洼地,山地冰雪融水和少量降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湖泊(易积水);湖泊形成后由于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盐度增大,形成盐湖(盐分高)。

(2)该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中的“非地带性”,虽地处热带却冷,所以旨在分析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的原因。

影响气温的因素无非纬度、地形、洋流等,结合题目可知该地区海拔较高,所以气温相对较低;结合所学知识知道南美洲西海岸有秘鲁寒流流经,可以降温减湿。

所以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形成“热带冷沙漠”。

(3)该题需要解释“成雾却未致雨”的原因。

雾的形成离不开冷暖干湿气流的相遇;雨的形成必须有上升气流。

已经成雾,说明前一个条件具备,没有致雨,说明多下沉气流。

地处沿海,大洋水汽充足,加上受秘鲁寒流影响形成冷湿空气,多浓雾;沿岸冷湿空气遇到从安第斯山脉翻越下沉的暖干气流(东南信风背风坡多下沉气流),下冷上暖易形成逆温,阻止了下层冷湿气流的上升;地处南回归线附近,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水汽难以上升。

(4)由材料可知“以网捕雾”最后把水汇集到蓄水桶中,在一个有世界“旱极”之称的地区,蓄水的主要目的肯定是缓解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是当地工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水资源问题得以缓解,经济才可能得以发展。

6.

(1)特点:

西部人口密集,东部人口稀少。

原因:

秘鲁西部临海,交通便利,且资源丰富,因此人口密集;东部气候湿热,不适合居住,因此人口稀少

(2)西部沿海有秘鲁渔场,原料丰富;靠近海洋,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产品质量好;市场广阔(4点即可)(3)赞成。

理由:

秘鲁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秘鲁西部临海,交通便利;秘鲁劳动力成本低;我国国家政策的支持(其他回答合理亦可酌情给分)[或不赞成。

理由:

秘鲁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内市场条件差;劳动力素质较低;科技水平较低(其他回答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1)读图,秘鲁人口分布特点是西部人口密集,东部人口稀少。

原因主要从气候、交通、资源等分析。

秘鲁西部临海,交通便利,且资源丰富,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

因此人口密集。

东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不适合居住,因此人口稀少。

(2)秘鲁西部沿海有世界著名渔场,秘鲁渔场,鱼粉生产的原料丰富。

靠近海洋,交通便利,便于产品出口。

劳动力资源丰富,产品质量好,市场广阔。

(3)从资源、交通、政策、劳动力角度分析,秘鲁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秘鲁西部临海,交通便利。

秘鲁劳动力成本低。

两国的国家政策都支持到秘鲁开发。

所以赞成。

从工业基础、市场、劳动力素质、科技等方面分析。

秘鲁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内市场条件差。

劳动力素质较低,科技水平较低,不利于开发,所以不赞成。

7.

(1)热带  山地  平原   西高东低 

(2)地形(2分)   终年高温,一年分为干湿两季(干湿两季明显)

(3)西部山地广布,适合驼羊生长;养殖驼羊对草地破坏较小,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驼羊经济效益高,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4)吸引外资对锂矿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高加工工业的技术水平,减少工业三废的排放;避免外国公司掠夺式地开采锂矿,合理开发资源;减少破坏植被、水土流失、水污染等环境问题的产生。

【解析】结合纬度位置,可以判断玻利维亚地处热带。

材料一的图中,西部的等高线的数值大于1000,分布密集,且有山峰的图示,东部等高线稀疏且数值多在200米左右。

因此该国以山地和平原地形为主,并且西高东低。

气温受海陆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A在平原,B在山地,海拔成为影响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

从B地的气候资料图上看出,最低气温高于15度,干湿两季明显,属于典型的热带草原气候。

西部山地广布,草场资源充足。

吃草不拔根,说明驼羊对草地资源的毁坏力度小。

产绒价如金,说明驼羊经济价值高,能够创造经济收益,因此得到大力发展。

玻利维亚锂资源丰富,但经济相对落后,在开发的过程中,外资参与开采锂矿资源的过程并不是单纯从事开采,而是要通过制定推动锂矿加工业迅速发展的长期规划,通过矿产资源的深加工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特别是引入国际最先进的技术等。

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引进外资,解决本身的资金短缺问题,同时对锂进行深加工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收益;另一方面还可以学习先进技术,提高本国生产力。

另外,先进技术指导下不会盲目发展,当然会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积极的意义。

这种做法不仅可以保护本土锂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够积极与世界接轨,顺应全球化的潮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