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质量抽测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6697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质量抽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质量抽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质量抽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质量抽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质量抽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质量抽测试题.docx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质量抽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质量抽测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质量抽测试题.docx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质量抽测试题

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

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完卷时间120分钟)

一阅读6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第1—5题(14分)

教养指数和文明的疾病

①中国人的礼貌,似乎已成民族自我整容的重大议题。

据媒体报道,最近一项在1500名欧洲酒店经理中进行的调查显示,日本人当选世界最佳游客,中国人则在世界最差游客中名列第三。

②关于中国人教养的海外指责,正在演变为一种喜剧式的笑声。

在阿姆斯特丹最大的钻石专卖店盥洗室里,贴有唯一的中文告示是:

“请不要站在马桶上!

”这与其说是对中国游客的讽刺,不如说是对整个民族的劝谕。

尽管法国人在上述排名中被列为世界最差游客,但只是因为他们拒绝说英语而已,法国人和英国人的教养,依然是全球公民的榜样。

这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伟大成果。

欧洲耗费了三百年的时间,完成了关于国民教养的塑造。

而后俄罗斯,耗费一百多年向法国学习礼仪和音乐,日本人则先后向中国和欧洲学习技术、制度和教养,于是,这两个民族最终都“脱胎换骨”,摇身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

③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个号称“礼仪之邦”的文明古国,却逐渐丧失文明优势,成为教养指数低下的负面样板。

问题的要害在于,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把粗鄙当豪情,把无知当朴素,把暴力当革命,把失礼当率真,把低俗当可爱,把仇恨当爱国,又把无耻当成了反叛?

④作为种族文明的个人表达,教养是礼貌、风度、修养、德行和健康心理的混合体。

教养要求我们展开内省,明辨自身的社会角色,在捍卫主体自由的同时,尊重他人(其他生物)的权利和感受。

教养是所有财富中最昂贵的一种。

做一个有教养的中国人,比做一个有钱的中国人远为重要。

教养应当与独立、自由、民主、正义、诚信和个人尊严一起,成为国民的核心价值。

⑤毫无疑问,教养不是西方民族的文化专利,更与所谓“资产阶级思想”无关,而是人类文明的普适标准。

教养和国家发达程度呈正比关系。

它是文明的旗帜,并据此展示民族的精神高度。

只有教养指数高涨的民族,才具备区域和全球领导力,并承担维系国际秩序的使命。

而对于无教养的国度,任何华丽的“盛世叙事”,都只能是自我陶醉的幻梦而已。

⑥作为一种优美的意识形态,教养不是政治规训和德育美育课程的结果。

早在80年代,就已出现了“五讲四美”的口号,此后,展开的“精神文明”教育,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结果却收效甚微,相反,由于互联网的无名氏效应,粗鄙化正在变本加厉。

近年以来,第三代儒家崇尚恢复礼教,民俗学家号召保卫民俗,企图用磕头之类的礼仪来改造国民,提升国民的文明礼貌程度,却还是缘木求鱼,舍本逐末之举。

政治灌输方式,易于引发民众的逆反心理,而恢复磕头礼节,则只能滋养新的奴性。

此外,举止谈吐固然是灵魂的显现,但终究是教养的表皮,犹如那些华丽的衣物,可以脱卸和伪饰。

只有教养本身才能直达灵魂,从内部解决文明的危机。

⑦在GDP指数保持高位、奢侈品被大肆哄抬的今天,全民教养指数却在继续跌落,而我们竟然对此毫无警觉。

应当感谢西方人,他们发现并警告了我们的疾病。

但没有任何一种现成药方,能够挽救这濒死的教养。

西方人费了三百年才养成的事物,我们要耗费更多的年份去重构。

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事实。

1.文章开头第一句中“自我整容”的含义是:

(2分)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民族教养整体的低下严重影响了我国公民的国际形象。

B.日本俄罗斯能迅速“脱胎换骨”,主要是因为善于学习。

C.要具备区域和全球领导力,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教养。

D.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一定能带动全民教养指数的同步上升。

3.第④段作者认为“教养是所有财富中最昂贵的一种”,联系全文,说说教养“昂贵”的理由。

(4分)

4.第⑥段作者认为时下对教养的培养之所以效果不佳,主要是因为:

(3分)

(1)

(2)

5.《一碗阳春面》中的老板夫妇,虽然普通,确是很有教养的人,具体表现在: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14分)

炊烟小记

①小时候有一种奇怪的爱好——看炊烟。

就是到现在,还是很留恋,老是想把那种飘飘渺渺,如入仙境的感觉写出来。

老婆说,你去年写了一篇蹬在茅坑上看日出的文章,害得同志们至今想起来还觉得臭烘烘。

炊烟有什么好看的,灰蒙蒙、黑湫湫,远看似一条恶龙,近看如一方破布,还玷污空气,破坏风景,十足的坏蛋一个!

否则,不会挨家挨户都去买一只脱排油烟机,把它毫不留情地消灭。

 ②可我总是忘不了那美丽的炊烟,尤其是晚炊。

那时候红日西下,天边山脚一片绯红,黄昏悄悄地降临了,各家的屋顶上几乎同时飘起了炊烟,烟是乳白色的,很轻盈、很温柔,似翩翩舞起的长袖,如一路狂奔的马尾,又像点头哈腰的芦花。

倘是无风的天气,那烟便如初学步走路的孩子,好容易摇摇晃晃地站直了,说不定一个惊吓又会仆地倒下,……。

唉,那烟的轻柔无骨,万种风情,确实是很迷人的啊。

③不过,那时候倒并不欣赏它的婀娜多姿,而最关注的是它们的存在,是它的升起和降落。

孩子们在山坡上,牛背上、树丫枝上尽情玩耍的时候,眼睛总是瞟着远方的炊烟。

他们能在此起彼伏、互相交错的烟雾中,毫不费力地辨认出属于自家的那一缕,还能从它悠悠飘扬的时间和疏密浓淡上,准确算计出那灶上熬着的夜粥的稠稀,并不失时机地赶回去哧溜哧溜地喝个满头大汗。

那个时候,炊烟是大家的希望,炊烟飘扬,心中不慌;炊烟不灭,生命不息!

要是哪一家的烟囱忽然像烂泥菩萨一般静静地蹬着,不冒烟了,你想想,那份惊慌,那份悲哀,有多严重!

啊,爹亲娘亲不如炊烟亲!

④炊烟慢慢地飘呀飘,晃晃悠悠,晃晃悠悠,它是收工的号子放学的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老了,炊烟也老了,最近几年,它的喘息变得愈来愈短,愈来愈没了力气。

⑤炊烟老于城里,想当年,城里的炊烟也是很活跃的,城里的炊烟像足球一样被一张旧报纸追赶着,在窄窄的胡同里滚来滚去。

城里的炊烟虽然也熬稀粥,但更多的是炖猪爪或是煎中药。

城里的炊烟由于太多的油腻,好像沾了柴油的蝴蝶,永远也飞不高,总是在城里人高高挺起的胸膛上撞来撞去,远没有乡下的站得高看得远。

所以城里人很不喜欢它,在用上煤气灶电饭锅以后,城里人便把炊烟永远地抛弃了。

⑥城里的炊烟难成气候,消灭了更好,没有人会去怀念它。

当城里人把那些丑陋的煤球炉子扔进垃圾车的时候,也许体现的是一种进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开始。

⑦乡下的炊烟实在是田园风光之一景色,它无论是挂在树梢,还是浮在山脚,都有一种变幻莫测的美丽,它的美丽在于朦朦胧胧,任你想象。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茫茫飞雪,滔滔白浪,也可以把它想象成女郎的长发,新娘的婚纱,或是大明星们飘曳不定的裙裾。

可惜的是这种过去每天都有的仙雾飘渺的胜景,如今却真的需要去凭借想象了。

在现时的农村,虽然青山绿水依旧,炊烟却已很不容易看到了。

这倒不是说所有的农民兄弟都已富得流油,都改吃面包夹香肠,喝开翁健胃炊了。

而是他们也同城里人一样,挨家挨户用上了煤气灶和油烟机,而这种“天天做饭没油烟”的玩意儿怎么能将变幻莫测的炊烟送到树梢上去呢。

⑧飘扬了成千上万年的炊烟眼看将要永远地消失了,留恋吗?

当然有一点。

但由于这次炊烟的消失竟不同于困难时期的不举烟火,那份恐慌心情是不会有的。

或许,这将意味着人类将由此进入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世界了呢。

⑨何处再有炊烟?

6.第①段中,作者写老婆以及他人对“炊烟”的厌恶,作用是:

(3分)

7.第②段连用三个比喻写炊烟“似翩翩舞起的长袖,如一路狂奔的马尾,又像点头哈腰的芦花”,意在表现炊烟的和特征(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2分)

8.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语言特色。

(3分)

9.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村的炊烟是田园风光之一景,有着变幻莫测的美丽。

B.“炊烟飘扬,心中不慌”透露出人们衣食无忧的幸福感。

C.“炊烟老于城里”,写出了城市和乡村炊烟的不同特征。

D.在作者的笔下,炊烟深深地打上了时代和生活的烙印。

10.文章最后一段“何处再有炊烟?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三)名句默写(4分)(5选4,多选按前4空计分)

11.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诸子论山水》)

(2),凌万顷之茫然。

(《前赤壁赋》)

(3)念去去,千里烟波,。

(《雨霖铃》)

(4),断桥头卖鱼人散。

(《远浦归帆》)

(5)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渔家傲》)

(四)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12—14题(6分)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①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②,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③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④。

【注释】①星河:

星河即银河。

②门外楼头:

用杜牧“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意。

③六朝:

吴、东晋、宋、齐、梁、陈。

④后庭遗曲:

陈后主游宴后庭,其曲有《玉树后庭花》,见《南史张贵妃传》。

 

12.王安石字。

(1分)

13.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全词从感叹胜景入笔,接着感怀历史,最后落脚于现实。

B.“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写的是登高远眺所见之景。

C.“画图难足”是感叹所见美景如画,但仍觉有不足之处。

D.“念往昔”的“往昔”指的是“如流水”的“六朝旧事”。

14.后人评价划线句子含蓄曲折且富有批判意味,请简要分析。

(3分)

(五)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第15—18题。

(12分)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

(2)火尚足以明也。

()

(3)则或咎其欲出者。

()

(4)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16.选出“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2分)

 A.而余亦悔其随之。

B.其孰能讥之乎?

C.则其至又加少矣。

D.而其见愈奇。

17.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18.“此余之所得也!

”,请简要概括作者的“所得”。

(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19—22题。

(10分)

严光①传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

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

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

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

后齐国上言:

“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

”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②,遣使聘之。

三反而后至。

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

使人因谓光曰:

“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

愿因日暮,自屈语言。

”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

“君房足下:

位至鼎足,甚善。

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

”霸得书,封奏之。

帝笑曰:

“狂奴故态也。

”车驾即日幸其馆。

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

“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

”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

“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

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

”帝曰:

“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

”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

注解:

①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也。

少有高名,与光武同学。

②玄纁:

黑红色两种染料,这里指布帛。

1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A.车驾即日幸其馆()B.我竟不能下汝邪?

()

20.请选出划线句译文最恰当的一项()。

(3分)

A.士人过去就有自己的志向,为什么还要相互逼迫呢?

B.士人先前就有自己的志向,为什么还要逼迫他呢?

C.士人原本就有自己的志向,为什么还要相互逼迫呢?

D.士人本来就有自己的志向,为什么还要逼迫他呢?

21.文中最能体现光武帝胸襟开阔与爱惜人才的细节分别是、

(2分)

22.范仲淹曾在《严先生祠堂记》中盛赞“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先生之风”在上文中的体现。

(3分)

二写作40分

23.作文。

纪录片《深蓝》,详尽地展示了企鹅登陆的过程。

在将要上岸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

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这则材料给你怎样的启示?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浦东新区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

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阅读60分

(一)第1--5题(14分)

1.(2分)“自我整容”是指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不礼貌、不文明的形象(言行举止)。

2.(3分)B

3.(4分)

①教养是礼貌、风度、修养、德行和健康心理的混合体。

②教养是文明的旗帜,据此能展示民族的精神高度。

③一个国家或民族“教养”的提高需要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内修外炼。

(答对1点得2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得4分。

4.(3分)

(1)方法不妥当:

规训、灌输、复古等方式因其强制性或脱离实际,并不能真正使人获得教养。

(2)目标不明确:

举止谈吐是教养的皮相,高尚的灵魂才是教养的本质,而我们追求的往往是皮相而不是本质。

(答对1点得2分,答对2点得3分,大意正确即可。

5.(3分)

(1)善良、富有同情心,在快要打烊的时候依然接待了一家三口;

(2)尊重他人的感受,加面时小心翼翼不让对方察觉,维护他人的自尊;

(3)钦佩并传扬一家三口自强不息的精神,安排了“幸运桌”。

(答对1点得1分。

(二)第6--10题(14分)

6.(3分)

(1)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对乡下炊烟特有的感情;

(2)引出乡间炊烟与城里炊烟的不同特点;

(3)为下文写城里人不喜欢炊烟作铺垫;

(4)暗示“炊烟”即将消亡.

(答对其中任何一点得1分)

7.(2分)轻柔无骨;万种风情

8.(3分)参考角度:

整散结合,琅琅上口,富有抒情意味;使用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炊烟”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质朴中不失幽默,表现了人们的坚韧与乐观。

(每个角度举例1分,分析2分)。

9.(3分)B

10.(3分)“何处再有炊烟?

”,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留恋(1分);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作者对现代文明的审视与思考(2分)。

(三)名句默写(4分)

11.

(1)登泰山而小天下

(2)纵一苇之所如

(3)暮霭沉沉楚天阔

(4)落花水香茅舍晚

(5)长烟落日孤城闭

(四)第12—14题(6分)

12.介甫(1分)

13.C(错在“仍有不足之处”。

“画图难足”的意思是如此美妙的景色,再好的画家也难以把它完备地描绘出来。

)(2分)

14.划线句表面讽刺的是商女(1分),实际上是谴责并告诫当今的统治者:

不吸取历史教训,穷奢极欲,必然导致国家灭亡(2分)。

(五)第15—18题。

(12分)

15.(4分)穷:

走到尽头;明:

照明;咎:

责备;极:

尽情享受

16.(2分)B

17.(3分)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贵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艰险、僻远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

(非常、险远、焉各1分)

18.(3分)作者之“得”是:

雄奇的景观总是在险远之处;要达到理想的境界,必须有“志”、“力”以及外物的帮助;在志、力、物三者之中,“志”(宏伟的理想)是最重要的。

(六)第19—22题。

(10分)

19.(2分)皇帝驾临;使……屈尊,说服。

20.(3分)D

21.(2分)帝笑曰:

“狂奴故态尔。

”;“升舆叹息而去”。

22.(3分)不愿向权贵屈服;淡泊功名利禄;清高狂傲,真诚率性。

参考译文:

严光,字子陵,又名严遵,会稽余姚人。

严光年轻时就有很高的名声,与光武一同游学。

到光武帝即位时,他改换姓名,躲起来不见光武。

光武帝想着他有才德,就叫人画了他的形貌访求他。

后来齐国上书说:

“有一位男子,披着羊皮在泽中垂钓。

”光武帝怀疑是严光,就备了可坐乘的小车、黑色和浅红色的绸帛,派使者礼聘严光。

使者往返了三次严光才来。

光武帝让严光住在北军,供给床褥,由太官朝夕进餐。

    司徒侯霸同严光素来有交情,派人送去书信。

派来的人对严光说:

“侯公听说先生到来,真诚地想立刻就来拜访,迫于主管的事务繁杂,所以没有时间前来。

希望利用天黑的时候,请您受委屈过去说话。

”严光没有回答,就丢过去一片竹简给来人,口授回信说:

“君房足下:

职位做到宰相,很好。

身怀仁爱,辅佐正义,天下就会喜悦,阿谀奉承,顺随旨意,脑袋就要搬家。

”侯霸得到回信,封好呈给皇帝。

皇帝笑着说:

“狂奴还是从前的样子啊!

”皇帝当天就到严光住的客馆。

严光躺着不起来,皇帝到他的卧室,摸着严光的腹部说:

“咳,子陵,不能帮助我治理国家吗?

”严光又睡觉不理睬,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睁开眼睛端详着光武,说:

“从前唐尧道德高尚,但巢父洗耳。

士各有志,为什么要逼他呢?

”皇帝说:

“子陵,我竟然不能使你顺从吗?

”于是登车叹息而去。

二、作文

参考角度:

潜沉与腾飞;压力与浮力(升力);压力与完美。

(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23.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36---40分)基准分38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

二类卷(30---35分)基准分33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22---29分)基准分26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12---21分)基准分18分

偏离题意,立意较浅,选材不够恰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浅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12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卷

(1)完全离题。

(2)文理不通。

(3)全文不足3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