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654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古诗三首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一课时

一、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学种瓜。

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①在田里锄草②犁地

傍()①靠近②并排

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二、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答案】

一、1.夜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桑阴2.①①

3.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二、乡村四月作者:

翁卷(宋)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第二课时

一、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稚子弄冰

宋代: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稚子:

2.钲:

3.磬(qìng):

4.玻璃: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稚子弄冰》前两句的意思。

【答案】

一、1.稚子:

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钲:

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3.磬(qìng):

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击乐器。

4.玻璃:

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二、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取,当做银钲。

 

第三课时

一、把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所填字词的意思。

村晚

宋代: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山衔落日()寒漪。

牧童()横牛背,短笛无腔()吹。

1.。

2.。

3.。

4.。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村晚》后两句的情景。

 

【答案】

一、陂浸归去信口

1.陂(bēi):

池塘。

2.浸:

淹没。

3.归去:

回去。

4.信口:

随口。

二、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爱乡村的傍晚

   6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

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

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大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冈。

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而美丽晚景!

   眺望远处。

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

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依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奶奶在世时说过:

一层山水一层人。

我望着群山在遐想:

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

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音响和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近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

①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的,②使我仿佛置身于一个金色的海洋之中。

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

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③一边唱歌④一边采蜜。

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

瞧,⑤一个个大西瓜⑥像一个个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儿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

三五头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哞哞”地长叫几声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那低沉浑厚的余音在宽阔的田野上回旋,使人听了就兴奋。

   乡村的傍晚多么美呀!

我如果有架照相机,一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那引吭高歌的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它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

我多么喜欢乡村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这乡村恬静的生活!

(1)细读短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判断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乡村傍晚景色的,选择正确答案画“T”。

________然后再摘录最能体现这种顺序的三个词语作为例证,写在下面长框里。

A.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观察

B.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

C.按不同方向转移顺序观察

D.按先整体后局部顺序观察

摘录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一组前后照应的句子。

(3)读文中第三自然段,按要求把语句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写实在事物的有:

________

写联想事物的有:

________

(4)本文通过写乡村傍晚的景色,抒发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答案】

(1)B;远处;近处;身边

(2)“我美美地呼吸着……美丽的晚景”与“我多么喜欢……恬静的生活”相照应。

(3)①④⑤;②③⑥

(4)喜欢乡村晚景,喜爱乡村恬静生活。

【解析】【分析】

(1)考查写作顺序。

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会发现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最能体现这种顺序的三个词语:

远处、近处、身边。

(2)考查照应句。

解题思路引导:

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

(3)考查对实写事物、联想事物的把握能力。

写实在事物的有:

①④⑤。

写联想事物的有:

②③⑥。

(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本题,应根据对短文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点评】

(1)此题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2)此题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

(3)此题考查对实写事物、联想事物的把握能力。

(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春雨中的伞花

   酥油般的春雨牵去了街上的繁华。

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躲起来了,川流不息的车辆稀少了。

这时街上却出现了独特的一幕——开满了五彩缤纷的“伞花”。

   上班了,从千家万户飞出了一朵朵伞花,在十字街头汇成了一股庞大的伞流。

渐渐地,那伞流又分成了许多支流,流向工厂、商店、学校……这伞流是一条条美丽的小河。

这伞花,是一朵朵奇特的花。

瞧,那位年轻姑娘的伞真美啊!

天蓝色的伞布上,花朵簇簇,芳草丛丛。

这“花”配着她那时髦的(装扮 打扮),在伞海里变成了一朵醒目的花朵。

那边,三位女学生各打一把粉红、蕊黄、天蓝色的伞。

她们(饶有兴趣 津津有味)地把伞簇拥在一起,粉红衬蕊黄、映天蓝,竟变成了一朵巨大的鲜花,她们边走边把伞挨在肩上,用红润白嫩的双手轻快地旋转着伞柄。

伞上,一颗颗晶莹的水珠曳着银线飞射出去;伞下,传来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

伞花随着姑娘们的身影在伞海里忽隐忽现(飘动 飘移)而去,还不时传来她们那悦耳的笑声。

幼儿园小朋友的伞花飘来了,伞下是一张张如花的笑脸。

老人们撑着黑色自动伞缓慢地走在伞流里……

   我仿佛置身在无边的荷塘里,又好像站在彩色的小溪边。

我沉思了_____是谁绘就了这雨中奇景_____是谁引来这独特的花朵_____哦_____是滋润人们心田的春雨_____

(1)选择短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词。

时髦的________(装扮 打扮)    (饶有兴趣 津津有味)________地

(飘动 飘移)________而去

(2)根据下面的意思在文章第1自然段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车来车往,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________

②色彩鲜艳,繁多凌乱。

________

(3)短文围绕第一自然段里面的哪一句话写的,用横线画出来。

(4)根据第2自然段内容填空:

在这个自然段里,作者一共写了四种人的伞。

它们是________的伞,________的伞,________的伞,________的伞,其中详写了________的伞。

(5)给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我沉思了________是谁绘就了这雨中奇景________是谁引来这独特的花朵________哦________是滋润人们心田的春雨________

【答案】

(1);;

(2)川流不息;五彩缤纷

(3)

(4);;;;

(5);;;;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词语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要想正确的运用词语,必须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

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2)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

(3)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文章第1自然段句尾。

(4)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5)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故答案为:

(1)时髦、饶有兴趣、飘移

(2)①川流不息、②五彩缤纷(3)这时街上却出现了独特的一幕——开满了五彩缤纷的“伞花”。

(4)一位姑娘、三名女学生、小朋友、老人们、一位姑娘、三名女学生(5):

,,

【点评】

(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5)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

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4.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两个电话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晚都没睡好。

第二天一上班就匆匆给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

“爸,什么事?

”他连忙问:

“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

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

要不然,叫你妈给你寄……”

   儿子只漫不经一心:

“不要紧的,还很暖和(héhuō)呢,到真冷了再说。

”他喋喋不休,儿子不耐烦了:

“知道了,知道了。

”撂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拔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颤巍巍的:

“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

”疾风阵阵,从他忘了关好的窗缝(féng  fèng)里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jiējié)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

“已经感冒了不是?

怎么这么不听话?

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

“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

”老人答:

“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乍起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

老王自己有点发懵(měnɡ mēnɡ)

(1)给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暖和________(héhuō)       窗缝________(féng  fèng)

结结实实________jiējié)      发懵________(měnɡ mēnɡ)

(2)比一比,再组词。

端________          锋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