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变电工我的大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64466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变电工我的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特变电工我的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特变电工我的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特变电工我的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特变电工我的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变电工我的大学.docx

《特变电工我的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变电工我的大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变电工我的大学.docx

特变电工我的大学

特变电工——我的大学

文/张新

近日,繁忙的工作之余,我一直在认真阅读公司创业20年专刊中的每一篇文章,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谈出了自己在特变电工成长的心得与收获的喜悦,在分享大家成果的同时,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恍然间回到了二十年前……

1988年2月21日,大年初五,我紧握着乌鲁木齐市化工厂的调令,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走在昌吉市空旷泥泞的街道上。

就在春节前,乌鲁木齐市化工厂的厂长来到昌吉城郊我租住的宿舍找到我,提出让我到他们厂去做电气工程师。

看我还有些犹豫,厂长二话没说就把我推上车,带我来到他们的工厂。

说实在的,这是我在当时见过最大的一家工厂,我坐着车看了半天也没有到头,厂长把我带到比我当时工作的整个工厂还要大上几倍的电气车间,指着一些崭新的电气设备对我说:

“张技术员,以后你就负责这些电气设备了。

我知道你现在的工资是元,我们给你涨二级,每月工资100元。

”说着,他又领着我来到厂区外的职工宿舍,拉着我上了一幢新宿舍的三楼,二室一厅60多平方米的房子还能闻到新白灰的气息,对我说:

“这房间今后就是你的了,比你现在租的都下不去脚,仅有20多平米,还与别人合住的房子宽敞多了吧?

到时候可以把父母接来同住。

”我想着厂长的话,想着明天就要去首府乌鲁木齐,要去国有大型企业当干部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我得回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的入党介绍人——开关厂的老书记刘德田,我的师傅绕线工王秀芝拜年,顺便与他们告别。

刘德田老书记是抗美援朝的老革命,是昌吉市里资格较老的干部,他的家里整洁、温暖,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听说我要去大型国有企业工作,老书记高兴极了,他说:

“小张,你们厂有点能力的人都走光了,昨天的大雪把你们年久失修的厂房都压塌了,设备都埋在了里面。

听说年后市上就要对它进行破产清算。

你能在市变压器厂呆这么多年很不容易了,你能有这么好的归宿,我真的替你感到高兴!

”说完极力挽留我一起吃了顿丰硕的午餐,老书记还把珍藏多年的好酒拿出来为我饯行。

午餐后,我和老书记告别,带着酒意向我的师傅王秀芝家中走去。

我深一脚浅一脚在泥泞的道路上穿行,在别人的指点下,来到了化满雪水的大坑旁边一间低矮茅草房前,王师傅热情地迎出来,拉着我走进了黑咕隆咚的房间,屋外是午后灿烂的阳光,进屋后我却好半天才看清楚屋里的一切。

一张旧的桌子,几把破旧破椅子是家中的全部家具,房顶上挂了张塑料布,地上摆着几个盆子嘀嗒嘀嗒地接着屋外融化的雪水。

拜过年后,我提出来向她告别,告诉她我明天要去乌鲁木齐上班了!

本以为师傅会祝福我有个好的归宿,可她听后哭着说:

“你们有能力,都走完了,我们这些人怎么吃饭呀,你看看我们家。

”我一下子难住了,酒也醒了一大半。

是啊,我们都走了剩下的老同志怎么办,这是我第一次走到同事家中,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

我无助地看着哭泣的师傅,不知如何是好。

我起身想告辞,但她说什么也不肯,非要留我吃晚饭。

她给我煮了碗面条,切了碟咸菜,这是她家春节最好的食物了,我坐在寒冷还透着风的屋子,心酸地默默吃着,不知道该说什么,王师傅用期待的眼神望着我说:

“张技术员,如果你留下来,带着我们干,兴许我们还能有口饭吃。

”我低下了头,什么也说不出,逃跑似地走出了王师傅的家,我想也没想就来到了我们的工厂,在那堆已经倒塌的废墟前,我驻足了很久很久……看着手里拿着的调令,我头一次认真地思考起工厂剩下的人的出路问题。

我一夜没有睡着,第二天一早我又去找老书记说起我昨天在王秀芝家中的情景,老书记对我说,厂里的情况他都知道,有些人家里他都去过,不仅是王师傅一家,几乎所有的家都是这个样子,厂里已经半年多没有发工资了,大家都靠在街上贩卖羊皮艰难度日,因为供不起,孩子没有上学的。

我听后不相信,就自己又跑去看了几家,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

我到过的每家都非常寒冷,很多家门都关不上,大家围着火盆在烤火取暖,过年了家中几乎没有什么吃的东西。

我从来没有体会到城里人的生活会这么艰辛。

虽然我家在农村,但不缺吃的、穿的和用的,生活状况不知道比他们好多少倍呀。

我辗转反侧,一夜无眠。

第三天一早再次去找老书记,告诉他我看到的情况比您说的还严重,我看了好心酸,我是个单身汉无牵无挂的,如果能帮助他们有饭吃多好呀!

老书记说:

“你可要考虑好,这可是你自己选择的。

你要去的那个厂非常好,不去多可惜呀!

你要做的是非常困苦的事儿,很可能失败,你都知道的,你们厂都换过好几任厂长了,也没有把它搞好。

去年一年之内换了两任厂长,还每况愈下。

现在厂房都倒塌了,你哪里有条件做好呢?

”我说:

“确实如此,但是如果我去做,也许还能把它救过来,如果我走了,剩下的人怎么办呢?

哪怕努力一次也算是我给王师傅他们一个交待呀!

”老书记听了我的话,说:

“小伙子,好样的,你要是干,我这把老骨头都扔给大伙了。

我去和政府讲,这个厂不能破产,这个厂的技术员自己要干,设备不能拉走,我也从开关厂调过来,和你一起干!

在老书记的四处奔走下,政府终于同意不让市变压器厂破产,但提出采取全疆首家租赁承包的方法,民选厂长。

3月3日,在凛冽的寒风里,在倒塌的废墟前,在众多债权人的注视下,市经贸委的同志主持和见证了民选的全过程。

当时我在想,如果大家不选我,我努力了,也把诺言对现了,就可以无牵挂地走了!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53名职工,除了我没给自己投票外,我竟然以51票高票当选。

在大家充满期盼的目光中,我发表了我的就职演讲,我说:

“大家对我都很熟悉,我是这个厂的技术员,说句实在的,我也不知道这个厂长怎么当。

但我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从来也没有什么救世主,我们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

我也没有什么存款,我是国家干部,原来大家半年多都没有工资了,每个月我还照常能拿到元。

但从今天开始和大家一样,我也不要工资了,我每月和父母去借生活费。

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把厂房建起来,尽快恢复生产自救,我相信只要我们勤奋努力,就一定能够挣到饭吃!

我们现在就去捡砖头,捡钢筋,把厂房再建起来,我们就有了发展的条件。

”我对员工说:

“我是个单身汉,什么也没有,大家今天回家,把家中能用得上的劳动工具都找来,无论是扳手,钳子,铁锨,哪怕是块擦桌布明天都拿到工厂来,我们可以用它把设备擦干净,我们一定要争取早日恢复生产。

”顿了顿后,我又接着说:

“市里的相关领导说租赁承包只有3年的合同期,我要求签了5年,因为我们这个企业恢复生产是需要周期的,三年很难搞好,但我要用5年的时间和大家一起把它搞好。

当我们的员工走在昌吉大街上,敢说自己是变压器厂的人,大伙都有饭吃,子女都上得起学,姑娘小伙都能找上对象时,我就会离开了,我就尽责了。

面对跃跃欲试想拉走设备抵债的债主,我对大家说:

“这些设备不能拉走,我们得靠它来恢复生产。

如果大家相信我,给我三年的时间,我会逐一把每个人的欠款还掉。

如果不相信我,不给时间,我们除了欠你们50万元外,还欠银行23万元,要拉设备也得先还银行的,这些设备还不够呢,哪里有你们的?

”债主们用疑惑的目光看着我,在员工誓死保护下,看拉设备无望,不得不离去。

这就是我上任的第一天,在全体员工的信任和期盼中上任,在家人和朋友不解、疑惑的目光中上任,为了实现让大家有口饭吃的诺言中上任了……

盼生存、求发展的强烈愿望把我们凝结在一起,我们就从废品收购站买来了塑料布,搭起简单的棚户,不到一周的时间,在数九寒天里,大家伙儿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我们就恢复生产了。

由于变压器产品都是铁制部件,非常重,恢复生产之初,没有劳动工具,没有起吊工具,只能靠人拉肩扛,付出的体力和劳动强度非常之大。

没有厂房终归不行,当务之急,我们必须用最短的时间把厂房修建起来。

我们利用业余时间清理废墟,因为没有钱租汽车和拖拉机,而当时工厂的唯一运输工具就是一个破旧手推平板车,一次只能拉200公斤,我们就一车一车地把土和烂石块运出去,再把捡来的好一点的砖头和钢筋拉回来。

为了改变人拉肩扛的局面,我们决定在新修的厂房里埋轨道。

当时成品钢材要1000元/吨,而废品收购站只要100元/吨就能够买到。

为了能够买到便宜的铁轨,我们到乌鲁木齐市铁路局,到乌市和昌吉的废品收购站都去询问后,在乌市废品收购站看上了几根,价格也便宜,但由于运费高而只能放弃了。

几天后,最终在位于头屯河的昌吉州金属公司废品站我们又看上了两根十几米的钢轨。

同时也选好了水泥、钢材等必要的建筑材料,但当时工厂帐面上已经一分钱都没有了,哪里有钱买这些原材料呢?

事实上,从我上任的第一天起,我每天早晨第一项工作就是跑银行。

连续一个多月了,我每天一早跑到银行门口,等着信贷员,向银行申请3万元的贷款。

信贷员一开始对我理都不理,黑着脸对我说:

“你们工厂欠银行都23万元了,把你们那些破设备全拉来也还不上了,谁还敢给你贷款呀,想都不要想!

”我就一遍一遍地跟他讲,我们欠银行23万元不假,我要求贷这3万元的款,就是为了早日把厂房修建起来,恢复生产后好来还欠银行和债主的钱呀!

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加上对我的同情,4月初我终于见到了他们的科长。

我对科长说:

“再贷给我3万元,银行的23万元就有了生的希望。

我们现在连工资都不要。

如果想发工资,我们可以把设备卖掉。

但我们没有这么做,而是每天起早贪黑捡砖头,就为了想把厂房修起来早日恢复正常的生产。

”科长疑惑地对我说:

“3万元怎么建房子呀?

”见此状,我掰着手指头给他详细地算了一笔帐,房梁自己做,砖和钢筋是捡来的,劳动力不发工资,3万元钱用来买些水泥、钢材和钢轨等足够了。

科长也被我干实事的诚意感动了,向行长做了汇报。

行长汇同主管工业的市长和经贸委主任专门开会研究了我们贷款的事儿,经过二个多月的努力,3万元的贷款终于有了着落。

5月初,我们拿着贷来的款,欢欢喜喜地拿着支票去买材料,但任何一个单位都不相信我们,不接受我们的支票,因为过去开的都是空头支票,无法兑现,现在要求现付现金才能卖给我们东西。

没有办法,我们只能再去银行申请现金。

当时现金是管制的,加上银行对我们不信任,根本不同意把现金交给我们,连我这个厂长也不信任。

银行决定派专人和我们的会计一起把贷款送到供应商手中,采用专款专用方式进行结算。

我清楚地记得5月初,一大清早刘书记就带上几个壮劳力拉上平板车去了废品收购站。

我去银行把现金贷款的事儿对接好,就从银行返回公司。

走到北京路上,我大老远地就看到刘书记五花大绑地把自己系在平板车上,奋力向前拉着车,后面的工人一起喊着口号推着车,十几米长的钢轨和螺纹钢摆在车上,车轮已被压瘪,再看老书记,满脸都是汗水,绳子已透过厚厚的工作服在他的后背上印出两条深深的血印子,我赶紧上前帮忙,心疼地对刘书记说:

“老书记,您怎么不租个车呀,这5公里的路,都是你们一路拉回来的吗?

”书记笑着对我说:

“租车要十几块钱呢,拉回来就是了,再说银行借给我们的所有的钱不是都给废品收购站买材料了吗?

想租车也没有钱了!

”我哽咽地对老书记说:

“你可是国家干部呀,路上没有熟人看到您吗?

”刘书记笑呵呵地说:

“咱昌吉街头有几个不认识我的呀,一路上净碰着熟人了,他们问我干什么呢?

给自己家盖房子呀,那也可以租车拉呀。

我就说不是,这是给我们盖工厂用的,我们要恢复生产,每一分钱都非常珍贵……”老书记离开我们已四年多了,但他奋力拉车的身影一直铭刻在我的脑中,久久不能忘记……

就这样我们用贷来的钱仅用了2万元就把厂房盖好了。

剩下的一万元用来购买了主要的原材料。

到6月中旬,在没有发放一分钱工资的情况下,我们仅用3个月时间奇迹般地完成了当年的承包任务,从7月份起,大家终于可以领上工资,吃顿饱饭了。

88年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员工被人为地划分为国家干部,国有职工,集体职工,大集体工人,小集体工人,个体经营,临时工等不同种类的人,不同的人工资和福利待遇都不相同。

在这样的社会地位划分制度下,人性被极大的扭曲,报酬不平等,福利不平等,受到的尊重不平等。

这样就导致了同工不同酬,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长久下去就严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经过与老书记等班子成员协商,我们决定从改变分配体制入手来推动改革。

当时我们提出在特变电工无论是国有干部、国有职工、集体职工还是临时工等,我们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收入多少看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和对企业的贡献。

奖勤罚懒,临时工做的好也可以当干部,干部做不好降级当工人。

工资、福利随着贡献走,地位随着业绩走。

这一界限的打破和砸三铁的举动,在当时是冒着违反法规的风险,但却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员工与企业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看着公司的经营越来越红火,大家的干劲无比高涨,为了能以较低成本落实第二年的原材料,那年11月初我与昌吉市经贸委的科长一起做上南下的火车,踏上了通往内地的采购之路。

有政府的介绍信,和经贸委领导的帮忙,我们去郑州电磁线厂和南京套管厂的采购非常顺利,但到了第五天,我突然接到刘书记从工厂打来的电话,问我到哪里了,希望我能够尽快做飞机回去。

当时我非常纳闷,做飞机多贵呀?

当时出来时,为了节约成本,我给科长买了卧铺,自己做的是硬坐,我一直追问老书记家中有什么事吗,他都不肯说,只是希望我快快回来。

我预感到工厂可能发生什么事情了,第七天早晨赶紧坐飞机赶回新疆。

刘书记和王主席已经在机场等我,一见到我就哭了起来,哽咽地告诉我,由于没有妥善管理,在我出差的第三天绕线车间就着了一场大火,厂房、设备、工具和原材料等大部分都烧毁了。

我听了以后非常难过,一边安慰他们,一边坚持到工厂看看。

等我赶到工厂一看,一切都挺好的,被大火烧倒塌的房子已经都盖好了,墙壁熏黑的地方都用涂料刷好了。

由于天气太冷外面结着冰茬。

老书记沉痛地对我说:

“你走以后,我没有管好厂子,下晚班以后着火了,把绕线车间都烧落架了。

员工发现后,全部赶来救火,有的为抢救火中的设备,烧伤了腿;还有的人为了多抢几个线圈裤子都烧掉了;有的人为了多从火中抢出一个零部件,眉毛都燎了,为了扑灭房顶的火;有的人冒着生命危险爬上房顶,随着烧落架的屋顶一起掉下来,好险呀!

为了抢出熊熊燃烧的变压器油,大家奋力把油桶推到外面洒了一地。

为了能够多抢一些油出来,大家不顾高油温,用手一捧一捧地捧起了地上的变压器油,很多人的手都烧伤了……”我低头看去,书记的手上都是黑一块紫一块的烧伤痕迹,书记接着说:

“这厂房是着火的第二天,我们去买了点木头,大家一起没日没夜地抢修起来的,能够用的设备都已经修好,昨天就已经恢复生产了。

我和大家一起议了一下,大家说到年底之前都不要再发工资了,把工资捐出来用于工厂的建设和再生产。

”我听了以后,感动地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的职工大会上,我首先做了检讨,厂房着火作为法人我应当负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表扬了大家。

火灾的确很大,经济损失高达17万元,这对于刚刚恢复元气的工厂来说是很大的打击。

大灾有大爱,火灾锻炼了我们的干部职工团队,大家忘我工作,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救设备,减少损失,在大家的身上,让我看到了我们工厂的希望。

有这样的团队,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困难是不能战胜的呢,还有什么难关是不能度过的呢?

只要我们大家抱成团,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我们一定能用辛勤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明天……我也不是天生就有吃苦精神、不怕困难的人。

但我的同事,我的团队教育了我,帮助了我。

多少年过去了,我的眼前还时常浮现起员工们置生死于不顾,奋力救火的情景。

是大家感动了我,教育了我,鞭策了我,使我不得不做好工作,为大家做好服务……

1992年第一个承包期结束的时候,我们艰苦创业结出了累累的硕果。

根据租赁承包方案,当时我们可以兑现承包奖金197万元。

当时全昌吉人都知道我们有钱了,如果分掉这笔钱,工厂将培养出一批万元户,我们将成为昌吉最有钱的群体,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儿呀!

可是如果这些钱全部分发,未来企业的发展在哪里呀?

我召开员工大会,对大家说比起咱们过去的一穷二白,我们现在是有钱了,可是我们不能同自己比,我们要同电机厂比,同国内优秀企业比,我们还太小了,现在要厂房没有厂房,要作业面积没有作业面积,要设备没有设备,工厂发展急需资金。

从我做起,从大家做起,我建议把钱都投入到企业的再发展之中,用于购买土地,盖现代化的工厂。

我个人带头一分钱都不要,都作为企业的资本金,投入到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之中。

正因为有了员工们的奉献,才有了之后与昌吉市电气修造厂的强强联合,才有了北京北路98号——特变电工有史以来第一个现代化的工厂,才有了特变电工后来的腾飞和发展……

岁月如梭,转眼之间我们迎来了特变电工创业20年的纪念。

在特变电工创业20年的发展征途中,有过太多的艰辛和磨难,有过太多的曲折和考验,也有过辛勤耕耘后的喜悦,收获沉甸甸果实的陶醉……随着岁月的流逝,发展压力的加剧,这些过去的记忆都慢慢在我的脑海里淡去,唯有老书记拉车和员工们救火的画面,永远清晰地定格在我的记忆里,每每想起,都给了我百折不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的无尽勇气……

随着公司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国内外影响力的扩大,时常会有朋友和新闻界的老师问我,特变电工这些年跨越式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在我看来,首先要感恩于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祖国才春回大地,中国从此步入了改革开放,我们才有了实践和创新的平台,才有个人的成长机会。

我时常与父亲交流,父辈当初创业的条件和环境比我们现在更为艰苦,他们的付出比我们还要多,但是却没有我们今天的收获,除了当初国家经济基础条件匮乏以外,更主要是那个时代的环境、条件和实践的平台都不具备当时那样的发展条件。

是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提出工业强国的梦想,才有了我们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体系,逐渐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的机会。

是胡锦涛同志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自主创新,科学发展的伟大决策,才有了我们重大装备制造业和民族工业的振兴,才有了我们承揽国内首台(套)的机会,才有了我们以自主创新体系研制世界首台(套)特高压产品,改写世界节能发电新纪元的机会。

如果没有伟大祖国的发展,没有国富民强作为最基本的后盾,就没有我们创新求变的平台,就不会有特变电工的发展,所以特变电工20年的发展变化,首先应感恩于伟大的祖国,伟大的时代。

其次我要感恩于各级领导、广大客户、股东和社会各界的无私支持和帮助。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不同时期都来到过特变电工总部及相关企业,中央领导的关怀,给奋进在创业路上的特变电工人极大的鼓舞和莫大的鞭策。

从自治区到各省的领导都亲临特变电工各大工业园视察和指导工作,及时解决公司发展中的难题,使特变电工轻装上阵,一路向前;广大客户朋友更是对特变电工寄予了充分的理解和信任,从第一份我们靠真诚赢取的万元定单,到现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五大发电公司给予我们数亿元的特高压交直流、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等的定单,无不饱含着你们对特变电工的巨大信任和支持,你们的信任是我们加快创新,提高质量,提升效率,超值服务的最强进的动力;广大股东朋友们,把你们宝贵的资金投入到特变电工的发展之中,对特变电工的未来充满着殷殷期望,我们唯有创造卓越业绩,规范经营、持续发展,创造价值才是对你们最好的回报;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多年来,为特变电工的改革、创新、发展摇旗呐喊,传播友谊,特变电工的发展有你们最无私,最公平的奉献。

还有金融界、教育界、特变电工上下游的供应商、合作伙伴以及社会各界那些曾经关心过,帮助过、关注过特变电工发展的朋友们,让我真挚地说声谢谢你们!

没有你们在特变电工发展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无私的援助之手,没有你们在特变电工发展最危机的时候挺身而出,哪里会有特变电工的发展,哪里会有特变电工的今天?

第三,我要感恩于我们曾经经历的苦难。

大家觉得贫穷是可怕的,都在追求美好生活,都在渴望拥有舒适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

我们特变电工人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创造这样的环境。

为了这样的环境,有的人依靠家庭,或者从有钱的父母那里继承遗产,可以不劳而获;有的人通过个人勤奋学习,考上好大学,先天可以选择较好的环境。

而我们特变电工诞生在西部新疆——国家最贫瘠的地区,无论是自然环境、工业基础、人才、市场、资源条件等等都无法与发达地区相比。

出身的不足,让我们的团队产生了求生存、盼发展的强烈愿望,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我们才能艰苦创业、不畏艰难,我们才会用汗水来改变命运,用创业来改变环境、创造环境、建设好的环境。

认识到了先天的不足,才会吸引、吸收全社会的各类优秀人才,共同创业发展,共同推动理想的实现。

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念,出身在艰苦的环境下,我们付出艰辛汗水浇灌的事业之花才会比正常环境更有生命力。

大家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不畏惧困难,不再惧怕挑战。

我们这个在大漠深处、边缘城镇恶劣环境中生长的幼芽,在大漠中经风雨、经沙暴、经炎热、经饥渴下茁壮成长,当它从新疆走向全国,走到了更好的自然环境,更好的市场环境,更好的资源环境中去的时候,它的成长和发展就有了更好更快实现的可能。

叶总、种总、刘总等无数个从我们新疆走出去的核心管理团队成员与内地重组企业结合后,这些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证明了这一点。

因为他们在最艰苦环境下生长,他们知道来之不易的创业奋斗,在新的环境中即使遇到新的困难、矛盾和问题,他们都会认为是暂时的,都不会怨天尤人,埋怨社会,埋怨企业自身;都会不再等待,不再彷徨,不再观望,想方设法通过形成共同奋斗的价值观去改变它、战胜它、克服它,试想一下,如果是温室里的花朵来到大沙漠,很快就会枯萎,凋谢死掉,无数来疆创业又离开的人,就证明了这一点,因为他们已适应了阳光雨露,难以适应艰苦环境。

他们不会把这种环境当成他们自己的家园,更何谈用双手去创建?

正如《谁动了我的奶酪》中写到的面对变革,抱怨、等待和变革三种人不同的命运一样,只有大家都开始主动求变、主动创造、主动创新,社会才会有发展和进步。

有了这样的一种文化,就可以增强团队凝聚力。

改变自我,就可以改变企业。

先有自我的改变,才会有企业的改变,最后才会有整个社会的进步。

第四,我要感恩于创造。

创造是分享的源泉。

没有创造就没有分享。

这是古今中外无数个企业都证明的不争事实。

我们常说日本东京发展条件好,美国纽约发展条件好,可是我们中国最优秀的留学生去了那里还得洗碗,不受别人的尊重。

这是因为它的“好”不曾融入你的创造,你去的时候,优秀的企业已经人才聚集,创业的征程已经完成,没有理由把成果与你分享。

我经常听到大家报怨合资企业的外籍老总一个人拿了数百万的工资,比国内全部雇员的工资还要高,大家认为不公平,他的本事再大也大不到超过所有人的程度吧。

我想告诉报怨者的是,你看的太狭隘了,如果说直接贡献,他的确没有这么大,但因为他是当初的建功立业者,现在的成果就应当与他分享。

而我们国内的员工你不曾为这个企业创造过,所以这个成果不会拿来分享给你。

只有你向外企的总经理一样几十年如一日的创造,未来才会有你分享的机会。

可是人家的创业已经完成了,机会不多了,即使你像他一样的努力,几十年后你可能仍然没有分享的机会。

那么,哪里是你的创业沃土,哪里有你今天创造、明天分享的机会呢?

我认为西部是中国发展的最后一块热土,正在崛起的新疆有着无数机遇。

新疆已成为我国的资源基地,能源基地,成为我国面向中亚、南亚发展的战略基地,把新疆建设成为这一区域的国际化大都市,牵引这一经济圈崛起的各项战略已全面铺开。

这一国家战略,为我们在新疆的输变电、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特变电工20年创造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借助这一平台腾飞的翅膀。

今天的特变电工人已拥有了最好的发展平台,如果你不去珍惜它,不去创造和发展它,你还想跳到什么样的发展的环境中去呢?

北京好,上海美,与你有什么关系呢?

没有创造它的昨天,有理由分享它的未来吗?

如果我们不去奋斗,不去创造,不去用双手建设我们的家园,再过10年、20年,乌鲁木齐的繁花似锦,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我们又如何分享它的发展呢?

没有创造的人生之路,只能越走越窄,最后只会因为没有把握好自己的命运,葬送自己的人生。

满口埋怨社会的不公平、不平等,其实这是我们没有去创造的结果,在当前这个社会没有创造又哪里有机会去体验公平、分享收获?

不仅中国不存在,西方同样也是不存在的。

西方也在分析个人的创造,创造价值才会分享。

哪里有更大创造的平台,更好创造的舞台,哪里就应当成为广大优秀人才追逐事业的起点。

特变电工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