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语文 四年级下册 说课稿 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63310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 四年级下册 说课稿 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 四年级下册 说课稿 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 四年级下册 说课稿 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 四年级下册 说课稿 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 四年级下册 说课稿 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 四年级下册 说课稿 第二单元.docx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 四年级下册 说课稿 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人教版语文 四年级下册 说课稿 第二单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 四年级下册 说课稿 第二单元.docx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第二单元

《琥珀》说课稿

一、说教材

 《琥珀》是第二单元展现科学世界的第一课。

本课属于科普小品,从琥珀的形成、被发现、科学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全文语言生动易懂,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感受生命的突变和渐变,还能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想象的准确以及作者推测琥珀形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4.能根据琥珀的形成过程,说说课文推测的依据。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能根据琥珀的形成过程,说说课文推测的依据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

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画面,引导入境,促进朗读,帮助理解。

2.朗读法和小组讨论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理解文意,达到以读促悟;通过小组讨论法,给学生创造各抒己见的表达机会,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思维能力。

《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年级学生思维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学习能力和独立性增强,且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等方式,努力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课堂,让学生能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多媒体展示琥珀图片,让学生描绘琥珀。

同学们见过琥珀吗?

你会用哪些词语来描绘琥珀?

这么美丽、珍贵的琥珀是怎么来的呢?

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难理解的词语。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考察学生认读情况。

指导正音,学生自主交流识字方法,怎样更好地记住这个字?

怎么把这个字写得工整好看?

学生交流、讨论写字的发现,我再根据情况做写字指导。

(三)了解文章内容

1.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说说课文大意。

2.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12自然段)写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第13——17自然段)写这块琥珀被发现。

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和价值。

(四)默读课文,交流疑问

1.学生默读课文,提出疑问

2.总结疑问,交流解决。

引导思考:

(1)这块琥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2)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

xxyw100

(五)感知琥珀的形成

1.体会松脂球的形成。

(炎热天气,松树渗出松脂;苍蝇、蜘蛛相遇被松脂包裹;松脂不断下滴,形成松脂球。

2.体会化石的形成。

(地壳变化,漫长的时间演化,松脂球变为化石。

(六)感知推测,体会珍贵

1.学生齐读第18自然段,引导了解科学家们知道的是什么?

不知道的又是什么?

2.结合前文对琥珀形成的推测,体会科学家想象和推测的合理性。

3.体会琥珀的价值。

(琥珀对历史的完好保存、对科学家研究的意义)

(七)拓展实践

1.实践演说: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2.拓展阅读:

课下读一读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感受更多的自然奥秘。

(八)课文小结

这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合理的想象,从一块琥珀的发现,推测到几千万年前的故事和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使我们进一步增加了有关化石的科学知识,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五、说板书设计

本次板书按行文顺序,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让学生能一目了然,了解科学家推测的琥珀的形成过程,知道琥珀的价值。

《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

一、说教材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科普性说明文。

课文用生动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丰富的想象,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

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以及由此推想的恐龙飞向蓝天、变为鸟类的演化过程。

文中第四自然段讲了恐龙变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是本文的重点段。

文章既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又唤起了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钝、仅”等13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字。

能正确读写“恐龙、笨重”等词语。

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

xxyw100

2.默读课文,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能找出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5.能仿照课文中对比的写法写一段话。

 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教学的重点,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并能仿照课文中对比的写法写一段话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解决,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以自读感悟、合作探究、词句品读等学习方式,努力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的理念。

四、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以恐龙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探究,解决生字词,疏通内容。

接着我再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认读,检查学生的识字和课文朗读。

对易错字学生相互间监督,交流识字方法。

生字书写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要注意的地方,相互补充,加深印象。

对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让学生交流讨论,理解词义。

(三)读文质疑

1.默读课文,写下不懂的问题。

2.小组交流,探究解决。

3.班级汇报,释疑解难。

(四)自读自悟第一、二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自读自悟,教师巡视引导。

小组讨论,交流理解。

教师补充小结。

(五)阅读第三、四自然段,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1.教师读,学生圈画相关语句。

抓住动作,演示变化。

2.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完成表格。

庞大的恐龙家族

繁衍生息情况

特点

第一代恐龙

数千万年后的庞大家族

其中的猎食性恐龙

3.理解词句,概括阶段,复述演化过程。

第一种恐龙庞大家族猎食性恐龙学习飞行

(六)理解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

1.自读理解,圈画批注。

2.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说出自己的理由)

3.具体分析,领悟语言。

(结合课后小练笔,学习运用)

4.感情朗读,积累语言。

(七)把握文章主题思想

1.引导学生补充完整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身体逐渐变小——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转移到树上生存——在树木间跳跃、降落——具备滑翔能力——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2.体会科学家的美好心愿,领会科学工作者的执着与艰辛。

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全面揭示”,体会科学家的远大抱负。

(八)课文小结

课文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的假说,以及由此推想出的恐龙飞向蓝天,变为鸟类的演化过程。

向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我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

xxyw100

五、说板书设计

本次板书把握两点,一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恐龙飞向蓝天,变为鸟类的演变过程。

将课文思路明晰地呈现在板书中,从而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其中,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作为重点,引导学生共同完成,从而形成本次板书。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说课稿

一、说教材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向我们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及纳米技术在身边的应用,阐明了纳米技术造福人类、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乒、乓”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率”,会写“纳、拥”等15个字,会写“纳米、拥有”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把文中的科技术语读正确。

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交流解决。

3.能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说出对“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的理解。

4.能结合对纳米技术的认识,发挥想象,说说自己对它的运用。

 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交流解决;能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说出对“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的理解是教学的重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是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基本特点的课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课程。

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思考,在一定语境中品味读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性和语言的简洁性,在读书中揣摩课文的说明方法。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图片,补充资料,尽可能把抽象的文字变得直观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通过品词析句法、以读代讲法、质疑讨论法、读写迁移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养成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板书课题导入,以“纳米技术”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解决生字词。

我再随堂检查,明确读音。

让学生观察生字,自主发现、交流书写应注意的地方,我视情况补充,学生随指导练习,我随堂指导。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朗读(抽读、举手读),指导把科技术语读正确。

(碳纳米管、碳纳米管天梯、纳米缓释技术等)

3.学生交流:

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

(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读一、二自然段,理解“纳米”“纳米技术”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从这两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结合句子,理解填空,引导学生认识纳米和纳米技术。

2.研读第三自然段,理解“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文中举了哪些例子说明这句话?

结合生活实际,联系相关资料,说说纳米技术在身边的运用。

3.研读第四自然段,理解“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学生自由朗读,交流:

①纳米技术可以从哪些方面让人们更加健康?

②结合自己的了解,说说纳米技术还在哪些方面让人们更加健康。

(五)总结课文,理解内容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结合全文,理解感悟。

2.回顾交流:

再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如果说20世纪是微米的世纪,21世纪必将是纳米的世纪”。

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

xxyw100

3.总结课文。

(六)拓展延伸

1.补充资料,展示运用。

(美国研制成功的“自净”玻璃、中国研制成功的纳米材料陶瓷、纳米汽车坐垫等)。

2.大胆想象,理解应用。

引导学生想象、交流自己对纳米技术的运用,加深对纳米技术改变人类生活、为人类造福的认识。

(七)课文小结

课文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的特点,描述了纳米技术在人们身边的运用,以及对人们健康的有益作用,让我们感受到了新奇的纳米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激励我们要学科学、爱科学。

五、说板书设计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授课,因此,这次的板书是边授课边完成的。

在授课时,挑选合适的内容让学生探究,将答案呈现在黑板上。

这样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

一、说教材

《千年梦圆在今朝》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尝试和追求,重点记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揽、焰”等9个生字,能够正确认读词语。

2.能默读课文,理解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

3.查找资料,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认识“揽、焰”等9个生字,能够正确认读词语是教学的重点,联系课文及资料,理解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为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三维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文相结合的特点。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以“嫦娥四号”登月引入,让学生初步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激发探究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探究,解决生字词,疏通内容。

接着我再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认读,检查学生的识字和课文朗读。

对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让学生交流讨论,理解词义。

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

xxyw100

(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默读课文,理清我国“飞天梦”的实现过程。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探月工程启动——新的征程“嫦娥四号”月背软着陆——人类航天史的壮举

2.感悟成就,升华情感。

(1)探究:

千年的飞天梦为什么能在今朝实现?

①中华民族勇于实践、锲而不舍精神;②广大航天人的不懈努力、团结合作、默默奉献;③国家的独立、强盛、发展。

(2)课下延伸:

查查资料,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和同学交流,说说你的感受。

(四)课文小结

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丽梦想进行不断尝试和努力,终于把千年梦想变成现实的过程。

表达了为我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而无限自豪的心情。

五、说板书设计

本次板书紧紧围绕课题,展示了千年飞天梦的实现过程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能帮助学生清晰明了地把握本课的主要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