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盟科技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62923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盟科技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绿盟科技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绿盟科技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绿盟科技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绿盟科技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盟科技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

《绿盟科技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盟科技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绿盟科技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

绿盟科技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

绿盟科技2020年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

第1题:

2,6,30,60,()210,350

A.76

B.120

C.130

D.128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C。

C。

多次方数列变式。

2=13+1,6=23-2,30=33+3,60=43-4,210=63-6,350=73+7,因此空缺项为53+5=130。

故选C项。

第2题:

品牌一词,“品”在前,“牌”在后。

这说明要先有“品”,才有“牌”。

也就是说,要是没有好的产品做支撑,单靠打广告、搞赞助,即使能做出个名牌,也只是__________。

这方面的教训__________。

所谓的“品”,不仅指“产品”、“品质”,还包括企业的“品行”,也就是说企业还要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名实不符 振聋发聩

B.浮光掠影 屡见不鲜

C.昙花一现 不胜枚举

D.掩耳盗铃 比比皆是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C。

“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与“教训”不能搭配,排除A项。

第一空所填的词语应能表示没有产品作支撑的名牌的结局。

“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

印象不深刻。

“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昙花一现”比喻美好事物不持久。

显然,“昙花一现”所表达的不持久的含义与句意最相符。

故可排除B.D项。

本题选C。

第3题:

以下关于生活常识。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英钟的电池耗尽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

B.电炉“燃烧”是电能转化为内能,不需要氧气

C.鸽子可以检验测定地球磁力场

D.冬天室外的铁器和木材温度并不一样,因此触摸的话会感到冷热不一样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D。

铁器和木材的温度其实是一样的,但因为铁器相对于木材是热的良导体,会更快传导身体的热量,所以会感觉铁器更凉。

第4题:

在韦纳的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B。

第5题:

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关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

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B.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

C.反受贿、反贪污、反自由主义

D.反浪费、反行贿、反形式主义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A。

三反运动是指解放初期,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内部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

故选A。

第6题:

下列关于死刑的说法中。

错误的是(  )。

A.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B.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C.判决死刑立即执行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授权的部分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D.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没有故意犯罪,两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C。

《刑法》第48条第1款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

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故A项正确。

该法第49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故B项正确。

该法第50条第1款规定。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

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故D项正确,C项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为C。

第7题:

患者,女,28岁。

近2年月经量渐减,现点滴即止,胸闷呕恶,带下量多,形体肥胖,舌淡苔白腻,脉滑。

其诊断是

A.月经过少血瘀证

B.带下病脾虚证

C.月经过少痰湿证

D.月经过少阴虚证E、月经过少血虚证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C。

C.

第8题:

某数加上5再乘以5再减去5在除以5结果还是5,这个数是多少?

()

A.0

B.1

C.-1

D.5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B。

B。

逆推法。

这个数应该为(5x5+5)÷5—5=1

第9题:

农业和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以下关于税收土地等政策按照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A.两税法一租庸调制一一条鞭法一摊丁入亩

B.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一耕者有其田一《中国土地法大纲》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俄国农奴制改革一林肯颁布《宅地法》一日本明治维新一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

D.《汜胜之书》一《齐民要术》一《农政全书》一《农桑辑要》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C。

两税法在唐代中后期,租庸调制在隋代及唐代前期,一条鞭法在明代实施,摊丁入亩在清代。

故A错误。

“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方针,“耕者有其田”是1949年9月29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提出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是在1947年颁布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以后实施的。

故B错误。

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1861年改革,林肯颁布《宅地法》在1862年,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877年,“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是中国1931年提出的口号。

故C正确。

《汜胜之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农政全书》为明代徐光启所作,《农桑辑要》为元代著作,而《齐民要术》为北魏贾思勰所作。

故D错。

第10题:

某次考试共有9题,做对第1~9题的人数分别占到参加考试总人数的82%、65%、92%、93%、68%、98%、70%、60%、72%,如果做对5道或5道以上为及格,则这次考试的及格率至少为:

  A.60%

  B.70%

  C.80%

  D.90%

【解析】正确答案:

A。

第11题:

民生问题的发生源自人的正当需要难以被满足,而人的需要的满足必须有一定的资源、工具、手段和方式。

在给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用来解决民生问题的这些资源、工具、手段和方式都是特定的,是不以人的愿望为转移的。

如果条件不具备,人们的民生需求就无法得到满足.由此产生的民生问题在给定的社会历史时期内也就难以得到解决。

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

A.民生问题的发生源自人的正当需要难以被满足

B.人的需要的满足是不以人的愿望为转移的

C.民生问题的解决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D.民生问题需要特定的资源、工具、手段和方式来解决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C。

文段首句指出民生问题的发生来源,后两句主要说的是如果不具备给定的社会条件,民生问题就难以得到解决。

由此可知整个文段论述的中心是民生问题的解决受给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本题答案为C。

第12题:

近年来,不少国家纷纷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目的就是为了寻求同一个答案。

为什么人类在享受自己获得和创造的财富时,会不时受到大自然种种惩罚?

因为人类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退化中,逐步意识到自身还没有真正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这段话中“秘密”一词具体指的是()。

A.人类为什么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B.生态系统为什么会退化

C.人类应怎样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来获得发展

D.人类搞经济建设怎样才能适应环境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C。

“人类……逐步意识到自身还没有真正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是回答“为什么人类在享受自己获得和创造的财富时。

会不时受到大自然种种惩罚”这个问题的,这个“秘密”涉及到两个方面,即人要获得发展,同时要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由此可知,只有C项符合要求。

故正确答案是C。

第13题:

有红、蓝、黄、白、紫五种颜色的皮球,分别装在五个盒子里。

甲、乙、丙、丁、戊五人猜测盒子里皮球的颜色。

甲:

第二盒是紫的,第三盒是黄的。

乙:

第二盒是蓝的,第四盒是红的。

丙:

第一盒是红的,第五盒是白的。

丁:

第三盒是蓝的,第四盒是白的。

戊:

第二盒是黄的,第五盒是紫的。

猜完之后打开盒子发现,每人都只猜对了一种,并且每盒都有一个人猜对。

由此可以推测(  )。

A.第一个盒子内的皮球是蓝色的

B.第三个盒子内的皮球不是黄色的

C.第四个盒子内的皮球是白色的

D.第五个盒子内的皮球是红色的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C。

这是一道逻辑运算型题目。

解这道题可以使用图表。

根据题干,可以制作下述图表,其中“√”表示甲、乙、丙、丁、戊的猜测。

第14题:

下列划线成语“一言以蔽之”的用法,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精明的贾母,竞被王熙凤一言以蔽之,不知不觉就上当了。

  B.有个别提案和建议看起来“不接地气”,究其原因,要么缺少充分的科学论证,要么没有相关的数据支撑······一言以蔽之,就是缺乏扎实深入的调查研究。

  C.如果没有第三者,离婚分手的原因往往是很复杂的,是难以一言以蔽之的。

  D.一言以蔽之,就是“中国人始终认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

【解析】正确答案:

A。

第15题: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医疗事故的是()。

A.实习生林某在给一位病人换液体时错把装在葡萄瓶中的煤油当作已加入抗生素的液体给病人换上,导致病人抽搐死亡

B.王某因感冒去某医院看病,在挂号处因故换了三次科室,挂号员不耐烦了,就在挂号单上写了三个字:

老混蛋。

老人候诊时看到这三个字,气得当场心脏病发作,最后因抢救无效死亡

C.刘某因低热在家属陪同下去医院就诊,接诊医师为他静脉输液,2小时后,该病员气喘、抽搐,病员家属呼叫医生、护士,但该医生已不在位(不到下班时间),10分钟后,病员死亡

D.周某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车祸,被大货车挤压到护栏上已经达到两个多小时,120急救医生到达现场后,并没有采取任何救援措施就返回急救车上。

最终,韩某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C。

医疗事故的定义要点是:

①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②在医疗活动中;③过失。

A项实习生非医务人员,不符合①;B项老人是在候诊时死亡的,未进入诊疗护理过程中,不符合②;C项符合要点;D项医生的不作为是间接故意,不符合③。

故答案选C。

第16题:

鲜艳色彩、生动图像,能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相互结合而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去。

如果“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

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

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专心地听,只会注重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

教师应该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地帮助学生消化、吸收音乐。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音乐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视与联想结合

B.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能准确地把握学习对象

C.音乐中“听”的影响力要略高于“视”的影响力

D.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帮助学生学习音乐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D。

选项A,重在说明“视”,表述片面,排除。

选项B过度引申,文段所针对的仅是“音乐”,故排除。

选项C,文段虽然提到了音乐离不开听,说明了听的重要性,但又提到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此并不能推出音乐中“听”的影响力要略高于“视”的影响力。

选项D是对整个文段内容的把握,是作者的意图所在。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第17题:

空调:

风扇

A.电梯:

楼梯

B.橱窗:

天窗

C.领带:

围巾

D.衣柜:

衣架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A。

题干中空调和风扇都有相同的功能。

A项中的电梯和楼梯也具有相同功能,其他几项都没有这种关系.故答案选A。

第18题: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但是,几百年之后呢?

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批判“送去主义”者自诩“丰富”、“大度”的愚昧

B.揭露帝国主义者侵占中国资源的罪行

C.说明中国煤炭资源即使丰富,也会有开采完的一日,所以不能一味“送去”

D.揭示“送去主义”所造成的祸国殃民的严重危害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D。

由原文“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可得,该段文字对“送去主义”是持否定态度的,主要是谈“送去主义”的后果,由此判断,只有D项符合。

第19题:

很多时候,政策及政策建议的基础不过是主观的信念。

所以,究竟是需求管理政策更好,还是供给刺激政策更好,不大容易判断。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好”是指什么?

是从多长的时间尺度考虑的?

凯恩斯当年为自己的政策建议辩护时说过一句名言:

“我们迟早都是要死的”。

这话引人深思。

对本段文字的主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社会科学领域中本不存在绝对的客观真理

B.政策的好坏不过是主观的信念

C.需求管理政策和供给刺激政策的好坏没有定论

D.社会管理政策应该因时、因事而定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A。

文段提出了一个问题:

什么样的政策更好?

最后以凯恩斯的话表达观点,即任何政策都不能长久地站稳脚跟,在社会科学领域不存在绝对的客观真理。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题目中涉及的政策问题属于社会科学领域。

做这类题也可以选用排除法,通过阅读文段能判断主旨句是最后一句话,排除与之无关的表述,剩下的联系最紧密的选项即可入选。

第20题:

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A.实物

B.图形

C.词汇学习

D.事实性知识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C。

第21题:

事物的发展.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内因和外因同时具备才能使事物发生质的飞跃。

因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狗嘴吐不出象牙

B.自己努力,领导培养,才能成功

C.不是做不到,只是没想到

D.只要条件具备,高峡也能出平湖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C。

“内因和外因同时具备”是一个联言命题,相当于“有内因,又有外因”,题干整句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A项否定了外因(狗嘴),否定前件可以否定后件,则不能发生质的飞跃(吐象牙)。

C项否定了外因,只强调内因,则联言命题为假,又推出能做到即前件假后件真,与题干是矛盾命题。

D项条件具备可以包括内外因两种条件。

故答案选C。

第22题: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A.动作技能

B.具体方法

C.复杂方案

D.学习工具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C。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一般而言,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由此可知学习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

第23题:

李清照《声声慢》: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中的“将息”是指()。

A.喘息

B.停止

C.睡眠

D.保养身体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D。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

此处的“将息”是说保养、调理身体。

第24题:

依据《行政处罚法》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应由()。

A.审判机关行使

B.检察机关行使

C.公安机关行使

D.监察机关行使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C。

《行政处罚法》第16条规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故选C

第25题: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

A.促进

B.妨碍

C.适应性

D.创造性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C。

本题考察第二章学习准备的概念。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皮亚杰的四阶段理论。

而儿童认知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是在7-11岁。

第26题:

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物理性资源,比如水、土地等,在某个时间段内,可能会出现供应紧张的问题,然而,人类所消耗的,并不是那些物理性资源,而是经过人创造的资源,归根到底,资源是人类创造的。

资源不是一个城市是否应当扩张、是否将会繁荣、民众是否幸福的决定性因素。

而人们能否及时而有效地开发出新技术,以解决物理性资源可能出现的紧缺,要看这个社会的制度安排,是否鼓励人们的创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造成了经济损失和财富流失

B.合理的社会制度安排可以解决物理性资源的紧缺

C.实际上人类生存所消耗的资源是人类自己创造的资源

D.需要鼓励创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才能解决物理性资源紧缺的现状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B。

主旨概括题。

文段强调了人类所消耗的资源事实上是由人类创造的资源,因此能够通过合理的社会制度安排,创造开发出新技术解决物理性资源可能出现的紧缺。

第三句作为文段结论是该段文字要表达的重点,B项理解正确。

A项的信息无从推知;C项只是作者为论述结论给出的论据;由于文中并没有提到物理性资源紧缺是现实状况,D项表述不正确。

故选B。

第27题:

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主要举措有(  )。

A.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B.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C.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D.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A,B,C,D。

第28题:

下列四个单句,与其他三句的语法结构不相同的一项是()。

A.通讯员打电话请他来参加讨论。

B.我师完全有力量担负解放峰山岛的任务。

C.我求他给我讲解。

D.小风紧紧靠在一棵树上站着。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C。

A项是连谓句,谓语动词“打”和“请”的主语都是“通讯员”。

B项谓语动词“有”和“担负”的主语都是“我师”.也是连谓句。

D项“靠”和“站着”的主语都是“小风”,是连谓句。

C项“他”既是“求”的宾语又是“讲解”的主语.是兼语句。

故本题答案为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