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纲要总复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62608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纲要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纲要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纲要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纲要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纲要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纲要总复习.docx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纲要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纲要总复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纲要总复习.docx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纲要总复习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纲要——六年级上册

一、地球和地图(P1)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P2)

1、地球是一个()。

2、()航海家()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地球一圈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

3、地球表面积()平方千米,最大周长()千米,平均半径()千米。

4、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

(二)纬线和经线(P5)

1、纬度: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

纬线的特点是:

纬线是();所有的纬线长度();()是最大的纬线圈。

纬线指示()方向。

2、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

经线的特点是:

经线是();所有的经线长度();指示()方向。

(三)纬度和经度(P5)

1、纬度的变化规律:

由赤道(度纬线)向南、北两极(),最大的纬度是(),在()上。

2、(赤道以北)的纬度叫();用()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用()表示。

3、以O度纬线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4、经度的变化规律:

由本初子午线(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

5、()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表示;()以西的经度叫(西经),(“”)表示。

6、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半球(大于20°W或小于160°E)

(四)地球的运动(P9)

1、自转——地球绕()不停的旋转,叫自转,方向是()转。

周期为(),也是()。

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2、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不停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公转的周期是(),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1、2、3、)。

*示意图参看课本第11页,会填图。

3、北半球与南半球的(相反)。

(春——秋,夏——冬)

4、地球表面五带是根据()在地球分布状况划分的:

①(66.5°N——90°N)为()带。

②(23.5°N----66.5°N)为()带。

③(23.5°N----23.5°S)为()带。

④(23.5°N---66.5°S)为()带。

⑤(66.5°S---90°S)为()带。

寒带:

有()现象,但无()现象。

热带:

有()现象,无()现象。

温带:

既无()现象,又无()现象,但()明显。

*示意图参考课本第12页,要会填图。

5、低中高纬的划分:

低纬:

();中纬:

();高纬:

()。

6、(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方向转)。

7、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中掌握二分二至的时间。

春分时间()月()日(),太阳直射在(),全球昼夜()。

秋分时间()月()日(),太阳直射在(),全球昼夜()。

夏至时间()月()日(),太阳直射在(),全球昼夜()。

冬至时间()月()日(),太阳直射在(),全球昼夜()。

8、太阳一年直射南北回归线()次;直射赤道()次。

9、春季是()三个月;夏季是()三个月;

秋季是()三个月;冬季是()三个月。

(五)地图(P13)

1、地图的三要素:

()、()、()。

2、比例尺类型:

()、()、().

3、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4、大比例尺,表示范围(),表示内容()(如中国地图);小比例尺,表示范围(),表示内容()(如黑龙江省地图)。

5、地面某个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称为()。

*示意图参看课本第16页。

6、某个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称为()。

*示意图参看课本第16页。

7、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

8、将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线)。

9、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起伏。

10、能最直观反映地面高低起伏的是(图)。

1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地缓的地方,等高线()。

12、辨别方向的三种方法:

(1、2、3、)。

13、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方)。

14、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定方向,经线指示(),纬线指示()。

15、去公园找景点,看()图;外出旅行,看()图,了解国际时事,看()图。

二、大洲和大洋(P25)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大陆)。

2、地球表面()是海洋,()是陆地。

3、()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

()洲、()洲、()洲、()洲、()洲、()洲、()洲。

四大洋:

()洋、()洋、()洋、()洋。

(这事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

*示意图参看课本第26也2.6图。

要会填图。

5、海陆变迁的原因:

(的变动和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前苏联的()。

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他乘坐的宇宙飞船是()。

7、世界第一大岛是()洲(你)岛,它现在是()国的属地。

8、亚欧分界线是();亚非分界线是();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是();南北美洲分界线是()。

9、亚洲临()洋、()洋、()洋。

10、南极洲被()洋、()洋、()洋锁环抱。

11、印度洋所临的大洲有,按顺时针方向有(非洲)、()、()、()。

12、北冰洋所临的大洲有()、()、()。

13、被赤道穿过的大洲有()、()、()、()。

14、被赤道穿过的大陆有()、()。

15、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

16、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

17、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有()。

18、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19、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家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引起的。

20、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2.19图。

21、一般来说,板块()地壳比较(稳定);()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和)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P42)

(一)天气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

天气反映一个地方()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图。

3、卫星云图参见课本第46页图3.5图。

蓝色的表示();绿色表示();白色表示()。

4、常见的天气符号参见课本第46页3.6图。

****一定要看。

5、要会填写天气变化情况如参见课本第47页3.7图。

6、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的数量有关,用()表示。

空气质量的高低受()和()影响。

看生活中的例子P49.

7、污染指数:

1—50();51——100():

101——200();201——300();≥300()。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路上(月)最高;(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月)最低,(月)最高。

3、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

4、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5、用(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6、北半球等温线(),南半球等温线()。

为什么?

()。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从大其中降落的()等,统称为降水。

()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不是降水)。

2、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岸降水多),大陆(岸降水少)。

4、在温带地区,大陆(降水较少),(降水较多)。

5、用(等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6、世界“雨极”——();世界“干极”——()。

7、通常情况下,山地的(降水多),(降水少)。

这种降雨叫()。

(四)世界的气候

1、气候是一个地方(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

2、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及表格题。

3、赤道附近(气候);两极地区(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气候)。

4、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及分布();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分布();地中海气候特点及分布();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分布();温带大陆气候特点及分布()。

5、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也是影响()的主要因素。

四、居民与聚落

(一)人口与人种

1、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决定)的。

2、自然增长率=(-)。

3、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的程度)。

人口密度一般指(住的人口数)。

公式: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除以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4、人口稠密地区:

亚洲()和()、()洲及()洲()等()纬度近海的()地区。

5、人口稀疏地区:

极端干旱的()地区、气候()地区、中年()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6、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是(1、家里人多地少,生活困难,去城里打工;2、城里有好学校,去读书;3、城里发展机会多,去工作;4、城里生活条件好,搬去住)

7、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分为(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三大人种。

8、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

(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

(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

(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9、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3、(基督教)是世界上(信阳人数最多)的宗教。

4、(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5、教堂与建筑:

在书中看P77。

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三)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2、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3、(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不予、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4、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5、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屋或竹屋)、(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6、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山西平遥古城”、“云南省丽江古城”、“安徽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

五、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过节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成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11、(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12、跨两大洲的国家:

(埃及——亚非、土耳其——亚欧、俄罗斯——亚欧)。

13、记住这些缩写:

WTO——世贸、EU——欧盟、UN——联合国、NATO——北大西洋公约、

OPEC——石油输出组织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纲要——七年级上册

(全体学生必须要背会)

第一章共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1、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中国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东部濒临(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5、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与(欧)洲面积差不多,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6、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

7、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过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韩国、日本、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8、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最南端在(),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

9、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其中(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内海。

10、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

11、我国领土东西相距(5000)千米,南北相距(5500)千米。

12、黑空降与帕米尔高原的晨昏差异是因为我国(经度位置不同)。

海南与黑龙江的季节差异是因为我国(纬度位置不同)。

13、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4、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

(2)个特别行政区。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1、2010年,我国总人口为(13.7)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2、目前,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超过500万)人左右。

3、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童(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5、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县)。

6、我国人口最多的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省)。

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1、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2、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地区。

3、各民族分不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4、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等。

5、连线题一定要背:

西藏——集体舞、锅庄舞;傣族——泼水节

蒙古族——摔跤、马头琴;朝鲜——长鼓舞;回族——伊斯兰教

新疆维吾尔族——冬不拉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1、我国西部地区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2、地势的特征:

(西部高,东部低,呈阶梯状分布)。

3、地形特点是: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4、我国五种地形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5、主要山脉走向:

(一定要背)

东西走向:

(1)天山——阴山——燕山

(2)昆仑山脉——秦岭(3)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

(1)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长白山脉——武夷山(3)台湾山脉

西北走向:

贺兰山——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6、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踞(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7、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一阶梯地形以(高原)为主,二阶梯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三阶梯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以下必须背,选择题要考:

8、四大高原及特点是:

黄土高原(丘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内蒙古高原(最平坦)、青藏高原(最高、最大)、云贵高原(地形崎岖)。

9、四大盆地及特点是:

四川盆地(不是绿洲的盆地、“紫色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矿产资源丰富,有“聚宝盆”之城)、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的盆地)、准噶尔盆地(纬度最高的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

10、三大平原及特点是:

东北平原(面积最大的黑土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鱼米之乡”)。

11、恍如高原的特征:

(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

(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

12、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防治措施要会)

13、在开发利用山区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14、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15、要看书中P24页的2.4图。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

2、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800mm等降水量线即(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也在秦岭——淮河一线;(湿润和半湿润)的分界线也在秦岭——淮河一线;(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也在秦岭——淮河一线。

3、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

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4、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10℃)。

5、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6、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7、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8、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9、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10、湿润地区的植被是(森林)、半湿润地区的植被是(森林草原)、半干旱地区的植被是(草原)、干旱地区的植被是(荒漠)。

11、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

12、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对比:

名称

源地

风向

性质

冬季风

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

西北、东北风(偏北风),陆地吹向海洋

寒冷干燥

夏季风

太平洋和印度洋

东南、西南风(偏南风),海洋吹向陆地

温暖湿润

1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

特点:

夏季降水丰富)

非季风区——(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

特点:

降水稀少,全年干旱)

**注意:

非季风区是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但受到冬季风的影响,因此仍然会收到季风影响。

14、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是(雨热同期),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汉朝、水旱灾害、台风)。

15、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类型主要是(锋面雨)。

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形成(梅雨季节),7、8月份,又会出现(伏旱)。

16、青藏高原居民独有的服饰是(藏袍)。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1、特殊河流(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一条注入(北冰洋)的河流<外流河>。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也是最长的内流河。

汛期最长的河流是(珠江)。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黄河),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黑龙江)。

2、我国最大的内河流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于昆仑山、天山的(冰雪融水)。

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

3、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4、我国的湖泊:

(1)内流湖——多为(咸水湖),以(蒸发)为主要输出形式。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淡水湖)。

(纳木错)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湖。

(2)外流湖——多为(淡水湖),以径流为主要输出形式。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黄河(要看书中P48页的2.35图)。

5、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呈“几”字形。

6、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

7、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内蒙古>),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河南>)。

8、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9、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10、黄河由西往东依次经过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11、黄河支流——汾河(山西与渭河(陕西)的位置:

主要水电站(三门峡、小浪底)。

12、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中游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

13、黄河的忧患:

上游:

荒漠化严重、凌汛;中游:

水土流失严重;下游:

地上河、凌汛、断流、水污染。

14、黄河的治理:

在上游建设大型的水库;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在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长江(要看书中P53页的2.36图)

15、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

是V=W形。

(带状形)

16、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湖北),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糊口(江西)。

17、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宜宾)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18、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荆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

19、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

(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

20、由西往东依次经过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21、主要水电站——(三峡和葛洲坝);四个沿江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22、三峡自西向东有(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可再生资源有(土地、阳光、森林、水和水能),非可再生资源有(矿产)。

2、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病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3、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第二节土地资源

1、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

2、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