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5201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docx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docx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思维导图】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一、基督教的兴起

时间

1世纪

地点

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

发展

(1)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

传道者宣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

这种信仰耶稣基督的宗教后来被称为“基督教”

(2)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基督教被确定为国教原因:

罗马帝国不少有地位的人改信了基督教。

罗马统治者认为基督教可以用来维护统治,对基督教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基督教诞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古代犹太人,多次反抗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起义遭到血腥镇压。

人们把希望寄托于宗教,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二、法兰克王国

建立时间

481年

建立者

克洛维

巩固统治的措施

(1)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

(2)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

作用

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

扩张

到克洛维去世时,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已经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

三、封君与封臣

改革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

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地的人则为封臣

扩展

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权利与义务

封臣要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特征

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西欧封建贵族等级制度的特点。

(1)封君和封臣之间,逐级相互承担义务和负有责任。

(2)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

四、查理曼帝国

继位

8世纪,查理称为法兰克王国国王

扩张

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

政策

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

加冕

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

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

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分裂

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的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1,如何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法兰克王国采用封建分封制度,即国王将领土分封给属下(大封建主),属下再将领土分封给他们的属下(小封建主)。

但领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即所谓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而农民则依赖着小封建主,没有人身自由。

2,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的地位及影响。

地位:

在西欧封建社会,罗马教廷在政治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经济上,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思想上,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影响:

在整个中世纪,教会对西欧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深远,基督教主宰了西欧人的精神生活,成为最重要的经济与政治势力之一。

第8课西欧庄园

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庄园

出现

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

发展

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生产特征

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2.经营形态

庄园

直领地

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

份地

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他们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种植“直领地”

共用地

指庄园周围的林地、荒地等;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规定共同使用

自由农民

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

二、庄园法庭

概述

庄园还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管辖范围

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的租税等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会受到起诉和处罚。

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也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

特征

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法庭开庭的地点也不固定

惩罚手段

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

司法依据

习惯法或村法

作用

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1,佃户中的自由农民和农奴有什么区别?

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

自由农民的土地权利受到法庭保护。

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属领主所有,不得随意离开庄园,而且身份世代承袭。

2,谈谈你对庄园法庭的理解

庄园法庭维护了庄园的公共秩序。

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

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权利。

3,欧洲庄园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经济特征上: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阶级关系上:

农奴制,领主对农奴的剥削压迫,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

(3)耕作方式上:

土地交替耕作和休耕,保持土壤肥力。

(4)最基本特点: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西欧封建庄园与中国的封建庄园有什么区别?

封建庄园制构成西欧封建经济的基础;我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层层依附的统治结构;西欧封建统治顶层是代表神权的教会,不是世俗权力的国王;城市经济及文化构成封建时代的主体架构。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中世纪】5—14世纪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兴起背景

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起来,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发展特点

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

代表国家

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

居民的反抗手段

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城市的自由与特权

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

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

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以一种证书,这种证书就是“特许状”

颁发“特许状”的作用

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城市的拥护

※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原因:

(1)农业技术的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手工业的独立和发展为城市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2)商业贸易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形成、出现。

※中世纪城市争取自治权的原因:

城市建立在封建领主的统治区域之内。

领主为了增加收入,竭力加强对城市居民的剥削。

城市居民不能忍受,日益开展争取自治权的斗争。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基本居民

手工工匠和商人

城市居民增加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

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三、大学的兴起

背景

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

兴起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过程

(1)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

教师私人办校也必须从教会那里得到授课许可证。

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和经济利益,巴黎的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

(2)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

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本国的教育和文化中心,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

课程设置

基础课程:

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专业课程:

法学、医学和神学

特征

课程设置一方面扔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1,封建时代的西欧城市与中国城市的差异

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不像中国的城市是作为政治中心而出现的。

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大多位于封建领主的领地上。

西欧城市的兴起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手工业者、商人聚在一起,最终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古代的城市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上的,资本主义发展非常缓慢。

西欧的城市通过金钱赎买与武力斗争的方式取得了自治权,而中国的城市一直是处于中央集权管理下的。

西欧中世纪的城市规模较小,生产水平不高。

我国古代的城市规模大、人口多,商品经济发达,如同期的宋朝东京、临安等。

2,西欧封建城市的兴起有何意义?

(1)经济方面,城市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

(2)政治方面,那些拥有自由和自治权的城市,成为新的政治实体,它们与王权联合,共同对付大贵族。

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3)思想文化方面,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3.分析“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的缘由。

中世纪欧洲城市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通过斗争取得自治权,成为拥有一定特权的地区。

当时,农奴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获得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重新变成农奴。

另外,城市工商业还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4,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是宋朝的城市更先进还是西欧的更先进?

与东方城市相比,西欧城市的特点就是从产生起,即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并取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拥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等职能。

中国城市一般首先是政治统治中心,城市与专制统治同心,而西欧城市对封建制度起离心作用。

在西欧封建化的进程中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了新的生产力,而中国尽管经济发达,但只是原地踏步,在已经腐朽的封建关系中循环往复。

5,中世纪庄园与城市经济形态及农民与市民的不同。

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农民依附封建主,受其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城市主要从事商品生产,经济繁荣,市民身份自由,且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受封建主控制较少。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拜占庭帝国

帝国版图

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

帝国盛况

这些地区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

因此,东罗马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2.《罗马民法大全》

制定者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

目的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组成

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时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

后来,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

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内容

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