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族百科.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59868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女真族百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女真族百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女真族百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女真族百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女真族百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女真族百科.docx

《女真族百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女真族百科.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女真族百科.docx

女真族百科

女真族历史百科

一、概述

女真族,别称女贞与女直,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至唐时期称黑水靺鞨,辽朝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

基本形成民族形态的时期大约是在唐朝时。

“女真”一名最早见于唐初。

11世纪向契丹称臣。

辽朝女真有生女真、熟女真之分。

生女真分为几十个部落,其中完颜部较大。

11世纪初,完颜绥可定居在按出虎水(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南阿什河)其子完颜石鲁作酋长后征服了附近部落,成立了部落联盟。

石鲁之子完颜乌古乃又合并了许多部落。

1113年,乌古乃之孙完颜阿骨打继立,1115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并驱逐契丹的统治,建立金朝。

国号为“大金”。

起先,女真人保持着在现代中国的东北的狩猎的生活方式,兼有渔猎、农耕和畜牧。

除此之外,在都市里保持着军队的生活方式。

最后被准许和其他种族通婚。

而金朝的统治者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

1234年,蒙古人摧毁了金朝。

元朝政府在松花江下游和黑龙江设斡朵里、胡里改、桃温、脱斡怜、孛苦江五万户府,管辖当地女真人和水达达。

女真在明朝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

[4]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

1615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新宾县二道河子畔的赫图阿拉城称汗建国,国号称为“大金”,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为满州族。

1644年,满族建立的清朝入主中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统一的王朝。

女真族简介

中文名

女真族

属    于

通古斯人

外文名

Jurchen

地    域

东北地区

起    源

肃慎、挹娄、勿吉、黑水靺鞨

政    权

金朝、后金

别    称

女直、女贞

人    物

完颜阿骨打、努尔哈赤等

二、族名

《金史·世纪》记载:

“金之先,出靺鞨氏。

靺鞨本号勿吉。

勿吉古肃慎地也。

元魏时,勿吉有七部:

隋称靺鞨;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

”宋朝人说女真族“本名朱里真,番语。

讹为女真”。

可见,朱里真是汉名。

为避辽兴宗耶律真的讳,改称女直,也写作女质。

女真族一名,最早出现在7世纪。

元朝文献中的女真族,有女直、水达达、吾者野人、乞列迷、骨嵬等别称。

蒙古语中称女真为阿勒坛,谓金帝阿勒坛汗,它本是全体女真人的族称。

[5]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明朝皇帝朱棣派人到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招抚女真族。

女真,原作“朱里真”,又作“朱里扯特”、“主儿彻惕”、“主儿扯惕”、“拙尔察歹”,满语称之为“珠申”、“诸申”。

明朝中后期中原人称之为鞑靼、鞑虏、北虏等,其军队被称为虏兵。

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极发布改族名女真为满洲的命令,从此,满洲的名称正式出现。

三、历史

1、女真始祖

莺歌岭是新石器时期古人类生活居地的一处遗址。

早期肃慎的桔矢石弩

东北古民族选择了这片土地繁衍生息。

在莺歌岭遗址发现有陶器、石器和骨器。

石器有石斧、石锄、石镞等,均通过打制、磨制和压制而成;同时还出土有牙刀、牙锥、蚌刀、网坠、桦树皮器等。

从出土的历史文物上看,网坠是肃慎人捕鱼生活的用具,石镞是肃慎人出行狩猎的工具,小陶猪是肃慎人驯养家畜的佐证,鹿角锄是肃慎人原始农业发端的标志。

说明,肃慎人当年是以渔猎为主正逐步向原始农业和畜牧业过渡的特定的历史时期。

汉四郡地区在明朝中叶之前有大量粟末靺鞨及其同族人女真分布。

传说女真族的始祖完颜函普,粟末靺鞨族人,有兄阿古迪、弟保活里。

在唐朝贞观年间,因粟末靺鞨氏族离散,年逾六十的函普,从高丽旧居(实为刚刚为王氏高丽征服的新罗旧地)出走。

他的哥哥信佛,留在了高丽,只有保活里随他出来。

走到完颜部时,正巧碰上人们互争财物,械斗不已,函普出面调停,平息了事态。

作为酬谢,完颜部送给了他一头青牛。

为了在这里站稳脚跟,他又用这头青牛作为聘礼,和完颜部的一个六十岁老妇人的女儿结了婚,婚后生了二男一女,他和他的子女们理所当然地就成了完颜部人。

由于王氏高丽政权创立后,积极北上扩张侵占半岛北部中国领土,长白山东麓的女真故土乙离骨岭(今朝鲜咸镜北道咸镜山)一带,成为兵家交战的多难之乡,居民纷纷迁走避难。

居住在半岛北部的女真部落的三兄弟老大阿古乃迁徙辽东半岛,老三保活里迁徙濒海地区的耶懒,老二函普来到了牡丹江之滨的生女真完颜部卜干水旁居住。

按隋唐时期靺鞨族的南支粟末靺鞨被高句丽征服,高句丽全盛时期统治半岛北部的汉四郡地区,而粟末靺鞨人多为高句丽王国的雇佣军,因此后世多将粟末靺鞨与高句丽、高丽(高句丽简称,与后世王氏高丽不同)混淆。

2、辽朝时期

女真武士

辽朝女真族分布范围较广:

南起鸭绿江、长白山一带,北至黑龙江中游,东抵日本海。

居于咸州(今辽宁开原)东北至束沫江(今松花江)之间,以辉发河流域为中心的称之为“回跋”(回霸);居于松花江以北、宁江州(今吉林夫余石头城子)东北,直至黑龙江中下游的称之为“生女真”;居乌苏里江以东而近东海(日本海)的称之为“东海女真”。

契丹人对女真族的政策,是实行“分而治之”。

他们把强宗大姓骗至辽东半岛,编入契丹国籍,称为“合苏馆”,又作曷苏馆、合苏衮、是女真语“藩篱”的意思。

这些人就是“熟女真”。

另一部分留居粟末水(松花江北流段)之北、宁江州(今吉林扶余县)之东,这些人就是“生女真”。

黑水靺鞨后裔,是生女真的主体。

后来建立了金朝的完颜部,就是生女真的一支,亦是黑水靺鞨的直系后裔。

完颜部居住在鸭绿江上游及图们江流域,女真族是由这一带的朱里真人组成的,与采集珍珠的居民有关。

完颜部作为黑水靺鞨一支,是从蜿蜒河畔辗转游徙,迁移至阿什河之滨的。

完颜氏,是女真族中的王族。

女真族从长白山移居黑龙江中游,而完颜部就定居在完达山。

完达山,相传是完颜部人女真王到过的地方,主峰在黑龙江中游北岸的俄国境内。

辽朝还特别设了一些王府,目的在于以女真治女真。

北女真分布在辽河中游一带,辽设北女真国大王府、北女真兵马司管辖;南女真:

分布在辽东半岛上,辽设南女真国大王府、南女真汤河司管辖;鸭绿江女真:

分布在鸭绿江一带,辽设鸭绿江女真大王府管辖;长白山女真部:

分布在长白山一带,辽设长白山女真大王府管辖;蒲卢毛朵部;分布在海兰江流域,辽设蒲卢毛朵部大王府管辖。

3、金朝建国

完颜阿骨打

在11世纪,在东北亚的土地上生活着从黑水靺鞨遗留下来的通古斯族群的女真族。

并在11世纪向契丹(辽朝)称臣。

狩猎在女真人的社会经济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一些部落中,甚至还是主要的生产方法。

他们在每年春三月至五月,秋七月至十月,在山林里猎取各种野兽,并制作皮张。

马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也是狩猎所必需。

富家养马,千百成群。

一般人户,也有马十余匹。

[9]

生女真分为几十个部落,其中完颜部较大。

完颜函普时女真已进入父权制的氏族社会末期,11世纪初,完颜绥可时又迁居到海古水,社会发生了显著的变革,开始冶铁、耕垦树艺、修筑房屋、造舟,定居在按出虎水(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南阿什河)之侧。

[10]其子石鲁作酋长后征服了附近部落,成立了部落联盟。

石鲁之子完颜乌古乃又合并了许多部落。

女真庞大的军事部落联盟就形成于完颜乌古乃时期,但是联盟内部不是团结和十分巩固的。

此后主要是围绕联盟首长和国相而发生斗争。

女真人从事狩猎和对外作战,都需要弓箭作为工具和武器。

本族的冶铁业,主要用于制造武器和铠甲,甚至输入的农器和铁锅,也加以溶炼改铸。

冶铁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也极大地增强了对外作战的能力。

辽天庆三年(1113年),乌古乃之孙完颜阿骨打继立,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各部,领导当时东北的汉族、渤海族、契丹族、室韦族、铁骊族、兀惹族人民共同反辽。

他生前还和北宋达成协议,南北夹攻辽军,计划协助北宋收回燕云十六州。

宋、金间的海上交通也日益频繁。

收国元年(1115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并驱逐契丹的统治,建立金朝。

国号为“大金”。

国号来源有人说是来自发源地金水(阿什河),也有说是为取金不腐不坏之意。

起先,女真人保持着在现代中国的东北的狩猎的生活方式,兼有渔猎、农耕和畜牧。

除此之外,在都市里保持着军队的生活方式。

最后被准许和其他种族通婚。

而金朝的统治者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

金建国后,就展开以辽五京为战略目标的金灭辽之战,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攻打下了辽朝的北方首都上京。

然后与汉人宋朝建立海上之盟共同对抗辽朝。

天会三年(1125年),灭辽成功后获得辽朝的大部分土地,由于燕云十六州的张觉事件,金朝与宋国的联盟破裂。

金大举攻宋,并在宋朝北部建立了齐,楚等傀儡政权。

稍后,北方这些土地都纳入金的路州制度中。

天会四年(1126年),金人占领了宋朝的首都开封,并且一度把宋朝军队赶到了长江以南。

两国军队经常对峙于淮河一带。

阿骨打在繁忙的战争年代,仍很注意农业生产,对黑龙江流域的手工业和商业也做了不少努力。

他还创制了女真文字。

金朝采用了宋,辽官制。

在地方上,州县制与猛安谋克制并行。

猛安谋克,是女真族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组织。

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之后,金朝面对于北方的蒙古人和南方的宋朝两面作战,在蒙古人的攻击下,在贞祐三年(1215年)不得不把首都金中都(现代北京)迁移到了开封。

天兴三年(1234年),蒙古人摧毁了金朝。

金朝灭亡后,女真人仍是散居于关东,分为建州、海西、野人等部。

4、元朝时期

女真人

在元朝施行“若女直、契丹生西北不通汉语者,同蒙古人;女直生长汉地,同汉人”的政策下把这些约占金朝女真总人口五分之三的女真人不作女真看待。

金亡后,女真成了蒙古汗国的被统治民族。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女真人为元王朝管辖下的居民。

蒙古汗国和元王朝对女真的管理,集中反映了女真与蒙古两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关系。

首先是蒙古贵族在女真地区设置了路、府、所一套行政机构,“设官牧民,随俗而治”。

1235年(即乙未岁,金亡后的第二年),在图门江北一带设开元(治所在今东宁县东)、南京(治所在今吉林省延吉市东)两万户府后,接着在其它女真人居住区设立许多路、府、所,管理诸支女真人。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元改辽东路总管府为开元路,女真人皆被纳入开元路。

在辽阳、沈阳等路相继成立后,开元路只管辖沈阳路以北(今辽宁省铁岭市北)的女真人,南部的女真人由沈阳、辽阳等路分别统领。

为了对分散的、处于后进阶段上的水达达等“随俗而治”。

皇庆元年(1312年)前将开元路东北部地区划设水达达路,与开元路同属辽阳行省管辖。

水达达路是元朝女真的主要分布地区,元王朝在其境内先后设立了许多府所。

见于史籍的除前述桃温等5个军民万户府和水达达、肇州2个屯田万户府外,在黑龙江口奴儿干地方设有征东元帅府,府治在阿姆贡河对岸的特林地方;在黑龙江下游立吾者野人乞列迷等处诸军万户府,治所在阿纽依河与黑龙江汇合处的哈儿分地方;在今乌苏里江流域设阿速古儿(乌苏里江古名)千户所;在今俄罗斯境内滨海地区置有鲸海(今日本海)、木答哈、牙兰千户所。

元朝统治者通过上述机构和职官,在女真地区征收赋税、签军应役、发布禁令等,实施全面政治统治。

元朝向女真征收的赋税是实物,有粮食、布匹、各种野兽皮张和海东青等。

不过由于诸支女真人所从事的主要生产不一,故缴纳的实物也各有侧重。

蒙古贵族在女真人中签军应役,主要在元朝建立前后。

首见于中统四年(1263年)。

是年,元王朝命亦里不花在“女直、水达达及乞列宾地合签镇守军”3000人,调归塔匣来领之。

元朝在女真地区发布过的禁令,有屠杀之禁、酒禁、弓矢(捕猎)之禁、出产金银禁。

这些禁令极大多数是为防止女真反抗而发布的。

这不仅反映在这些禁令都发布在元初,随着元王朝统治在全国的巩固先后解除,尤能说明这一实质的是后两项禁令。

因为狩猎和生产金银本是正常的社会生产,狩猎还是女真人解决衣食之需的传统社会生产部门,所以诏令禁止,显然是因这两种生产与“强兵”和制造兵器有密切联系。

5、明朝时期

女真人

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以冯胜为大将军出征海西。

作为故元在非蒙古地区最后的抵抗势力,纳哈出自觉难以维持,于是选择投降,明朝打开了通往辽东之路。

纳哈出降明后,明军进据松花江南北两岸,处于原元统治下的女真等各部,相继“悉境归附”。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朝收回高丽所据之辽东领土,并与其划界于鸭绿江,还阻止高丽对女真进行管制。

高丽禑王上表抗辩,遭明太祖驳回。

永乐初年,胡里改万户阿哈出、斡朵里万户猛哥帖木儿相继入明朝见。

此事,已经取代高丽的朝鲜王朝上表明廷,希望能够召回猛哥帖木儿,但明朝没有同意。

]明成祖设置建州卫和建州左卫军民指挥使司,分别以二人为指挥使。

后来,猛哥帖木儿等还随明成祖亲征阿鲁台。

[20]随着阿哈出、猛哥帖木儿等人的入明朝见,女真诸首领归附之人也越来越多。

明朝遂以“众建之而分其力”的办法,陆续设置384卫、24所、7地面、7站、1寨。

朝廷还在此之上设立奴儿干都司管辖诸卫所,前期由海西女真人、内官亦失哈担任镇守太监经略该地区,后因长期弃置于宣德九年(1434年)正式裁撤。

永乐以后,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各部被迫南迁。

建州女真几经迁徙,到英宗正统时,逐渐稳定下来,定居于浑河上游。

正统七年(1442年),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在明朝统治下形成一个强大的部落。

“建州三卫”的出现,标志了满族主体部分的形成。

在女真族的旗帜下,不止是女真各部,还有赫哲族、鄂伦春族、锡伯族的先民们,也采用了女真族的名号。

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太师也先对明朝进攻,在土木堡击败明军,俘获亲征的明英宗。

一些建州和海西的卫所趁机向辽东进攻以配合也先的军事行动。

然而,也有为数不少的女真卫所遭到了也先的攻击,许多女真世袭首领因遭到也先所部劫掠,失去了世袭的凭证,他们后来只能以中书舍人的名义进行朝贡,可获得的赏赐比之前少了很多。

自此,明朝对于女真的威信开始衰落,女真诸部逐渐失去控制。

一些首领甚至敢于公然向明朝挑战,劫掠辽东地区。

也大约是在这一时期,女真文彻底失传,女真人主要改用蒙古文为书面语言,一少部分则使用汉语。

]当时女真人已大致形成建州、海西和野人三大部分。

其中建州同海西从牡丹江流域逐渐南迁至辽东一带,并定居于此。

明朝面对女真势力的发展,感到极大的威胁,为了加强对女真的控制,巩固其统治,采取“分其枝,离其势,互合争长仇杀,以贻中国之安”,以致女真各部“各自雄长,不相归一”,彼此互相牵制,陷于分裂、混战不休的状态。

这给女真各部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统一已成为人心所向。

6、后金崛起

努尔哈赤

自元以降,三百多年里,女真人由于涣散分裂,先后隶于元、明君主之下,受尽了压迫剥削。

明朝皇帝及文武官将,贱视女真,称其为“东夷”,任意欺凌,百般盘剥。

万历十一年(1583年),出身建州左卫指挥使世家的努尔哈赤因祖、父被明朝误杀,以先人所留下的“十三副遗甲”起兵,开始了他之后建国称汗的道路。

万历十七年(1589年),明廷授予努尔哈赤都督佥事,寻升左都督,后加授龙虎将军。

与之前一味臣服或选择同明朝直接对抗的诸多女真领袖不同,努尔哈赤起初仍然依靠明廷所授予的官职来发展自己的实力,表面称臣,暗中称雄,很好地利用时局,逐渐在大体上统一女真、降服临近蒙古诸部。

期间努尔哈赤创建了八旗制度以凝聚部众,八旗制的确立,标志着统一女真各部的宏伟事业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还令手下学者额尔德尼和大臣噶盖根据蒙古字母创制新的文字来拼读满文,逐渐解决了当时女真人书面交流只能使用蒙文或汉文所带来的诸多不便。

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建元天命。

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正式誓师伐明,其后接连攻克开原、铁岭、辽阳、沈阳等地,并迁都沈阳。

后金进入辽沈地区之后,一方面下令收养归降汉人,另一方面却推行剃发、大量迁民、清查粮食、征发差役等弊政,激起了辽东汉人的反抗,他们有的逃亡,有的则针对女真人采取投毒、袭杀、暴乱等反抗方式,给后金在辽沈地区的统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对此,努尔哈赤采取了强力镇压的手段,许多汉人被杀,剩余则降为奴仆,编入庄田。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失利后不久去世,继任者皇太极恢复了部分汉人的原有待遇,同时开科取儒,使得汉人地位获得显著提高,缓和了后金内部女真同汉人之间的矛盾。

皇太极还将后金所属汉人和蒙古人等也一同编入八旗制度,创建了汉军和蒙古八旗。

他们同满洲一样,也被称作旗人。

天聪九年(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诸申为满洲。

崇德元年(1636年),又改国号大金为“大清”,去汗号而称帝,并改元“崇德”,追尊其父努尔哈赤为清太祖。

在皇太极统治时期,他曾几次率军绕道蒙古攻打北京等地,但终因明朝关宁锦防线的阻隔,始终无法对关内地区进行有效控制。

7、清朝时期

顺治元年(1644年),吴三桂与李自成的农民军激战于山海关。

吴三桂以“材帛”、“割地”为条件向后金求援,多尔衮率满洲清军入关参战,并正式迁都北京,征服全国,开始了清王朝近三百年的统治。

康熙元年(1662年),世祖福临崩。

圣祖玄烨继位,开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盛世,史称“康乾盛世”。

在维护祖国统一,抗击外国侵略方面,清朝前期的功绩不可否定。

从康熙初年到鸦片战争以前,通过平定“三藩”与准噶尔部贵族分裂集团,以及统一台湾等国内战争,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特别是通过历次制止外国侵略的自卫战争,巩固了中国的边疆;又根据各地区不同情况,进行了一系列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其中包括中经雍正一朝对西南各省进行的大规模“改土归流”和乾隆一朝设制驻藏大臣、伊犁将军,确定了对全国各地区由中央直接派员进行管辖而又适合各地特点的地方行政制度。

因而,在鸦片战争以前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不仅有明确的疆域范围,而且有完整的稳定的地方行政制度,对巩固和确立中国统一和领土主权,起了关键的作用。

这是中国各民族共同树立的伟大历史功绩,同时作为统治民族的满族,处于组织和统帅的历史地位,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同时,由于满族统治阶层出于自身统治的需要,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失去了接触世界的机会,逐步落后于西方各国。

道光二十二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朝开始被列强侵害,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不满情绪增加,国家每况愈下,各民族起义四起,特别是咸丰、同治年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极大的动摇了满族的统治基础。

虽然在咸丰、同治、光绪三朝,部分满族统治阶级和汉族大臣企图通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庚子后新政(俗称清末新政)等手段先后图强,可惜均以失败告终。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推翻,此后满洲族改称“满族”,解放后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满族到了今天仍主要聚居于中国东北、华北一带,散居全国。

四、文化

1、文学

进入中原后,抢劫到大批汉族图书,一批汉族文人前来归附,使女真文化发展起来。

女真贵族自幼学习汉族语文和各种文化知识,朝廷还采用骈体文写诏谕和奏章。

唐、宋诗词,也是金朝宫廷文学的主要形式。

女真贵族完颜踌,能诗善画,他在《思归诗》中有“新诗淡似鹅黄酒,归思浓如鸭绿江”这样颇为风趣的诗句。

2、文字

金朝女真文

女真人起初并无文字,受契丹政权节制初期亦鲜通契丹语文。

从阿骨打祖辈颇剌淑(金肃宗)起始习契丹语,阿骨打本人也懂契丹语。

在破辽后,完颜阿骨打才掌握契丹文及汉文,并令子弟主习契丹文。

金立国后的内外公文几乎全用契丹文,但这与金人女真语毕竟颇有距离,于是,阿骨打便命令曾习契丹字和汉字的臣僚完颜希尹和叶鲁,以契丹大字和汉字为基础试制女真文字,并于天辅三年(1119年)诏令颁行,这就是后来的女真大字。

20年后的天眷元年(1138年),熙宗完颜亶参照契丹字创制颁布了另一种女真文字,即后世所称女真小字。

时颁字诏称:

“百姓诰命,女直、契丹、汉人,各用本字,渤海人同汉人。

这时,女真大字开始用于官方文件,而小字还待修订,直到皇统五年(1145年)才开始使用。

到此时,女真大小字与契丹文、汉文一道并行金国;海陵朝开始有女真、契丹字书写测试。

世宗朝颁行女真字经书并多层级选拔贵族子弟汇集中都(今北京)集中教习,且于大定十三年(1173年)建立女真进士策、诗会试制度,兼设女真国子学及诸路府学。

哀宗时女真小字入传朝鲜半岛,金亡后仅留居东北故地的女真诸部中尚有上层人士精通女真文。

在与明朝政府交通往来时,女真人以女真字作表文酬答。

明廷设四夷馆及后来的会同馆,设专人学习女真字以应付交往需要,现存由两馆所编的《女真译语》便是明证。

15世纪中叶,蒙古文化对女真人影响加剧,女真人渐习蒙古语文,并借以书写自己的语言,女真文终于弛废不传。

金朝创制女真字的主要目的是宣示民族国家的形象,故而在女真字制成后主要用于官方文件的书写,直到金朝中后期的12世纪,才用这两套文字将汉文典籍女真化。

在1234年金国被蒙古灭亡之后,此文字仍然继续使用于今中国东北女真各部,金国文字是东北通古斯诸部的沟通媒介,由此亦可推断女真文字的实际使用时间应该为400多年。

一直到15世纪中叶女真崛起,努尔哈赤创造无圈点满文才逐渐停止使用。

传世至今的女真文字总量不多,且以大字为多(对此亦有不同看法)。

女真文文献形式有图书、碑铭、铜镜、印鉴、题记等。

[41]

3、宗教

①、萨满教

女真族人和世界其它民族相同,经历了其原始宗教的信仰阶段,这就是女真人初期再现出来的对自然力和自然物的崇拜,是为多神教的表达形式萨满教。

活动于东北一带的古代少数民族多信天道,主张万物有灵,在诸种神灵中,尤尊崇天神,凡遇大事必祭天。

祭天前后皆“斋戒”。

还有于月望祭七星的习俗。

此为萨满教产生的由来。

金政权建立以后,萨满教并没有消失,仍然继续在上京一带流传。

由女真风俗而流传下来拜天之礼俗,发展为帝王之礼,更趋完备。

②、佛教

女真武士

金政权建立之后,女真人在流人和契丹人的影响之下,很快地接受了佛教思想,信之甚笃,奉之虔诚,佛教遂发展起来。

在金太宗天会元年(1123年)十月,就已经有了金上京最早的寺庙庆元寺,在不久之后,金太宗即皈依佛门。

到了金熙宗时,佛教逐渐受到女真统治者的重视,金上京城内外广修佛寺,讲经活动日益增多,女真上层贵族以及平民百姓,都信仰佛教,"虽贵戚望族,多舍男女为僧尼"。

金之佛教与汉人同,男方出家谓僧,女子则谓尼。

僧尼的等级森严,从称号、服饰、人从上都有区别,且权力很大。

在京僧,曰国师,帅府曰僧录、僧正,郡曰都纲,县曰维那。

披剃威仪与南宋一样。

在京之国师,威仪如五者,穿红袈裟,升堂问话和讲经,与南朝等;僧录、僧正必择其道行高者,限三年为一任,任满则另选高人;在郡县官府的僧人,则给他们配备从人,和尚或尼姑有犯戒、犯罪等,由他们处理,也是三年一换。

熙宗时期,佛教的势力继续发展。

皇室与寺院的关系依然十分密切。

海陵王的嫡母徒单皇太后,积极支持佛教活动。

[43]

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在建州卫置僧纲司,以女真僧人塔儿马班为都纲。

永乐年间,明还在奴儿干都司所在地建永宁寺,说明东海女真中也有信佛者。

③、道教

金朝时期的道教也很发达,其活动和信徒与佛教基本相等。

许多北方的地主及其知识分子因其失意,遁迹玄门,由之谋求出身,终于演成道教于北方的繁盛,创立了许多新的道教宗派。

金统治者迷信,对道教也如佛教的管理,道观遂于各地陆续兴修。

在金上京地区兴起的教派主要有太一教、大道教。

4、乐舞

金朝女真族的歌舞音乐也受中原影响,常用乐器有的箫、琵琶、笙、鼓之类。

宫廷乐工、歌女也能表演柳永的《望海潮》一类的乐曲。

辽中期公元十一世纪生女真族完颜部徙居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畔)繁衍生息,青年男女行歌于途中对歌求偶,产生《女真恋歌》、《鹧鸪曲》;金建国后(1115年),《臻蓬蓬歌》入主中原,成为汉族官民效仿的流行歌舞,元代称之为倒啦,明清称蹦蹦,碰碰歌,建国后改为“二人转”。

五、经济

1、农业

女真人

女真族在夺取了辽朝政权以后,强令中原人口搬迁到黑龙江流域。

人来多了以后,农业生产技术有所发展,如松花江畔的肇州、冷山一带,不仅种植五谷和蔬菜,还从外地移植回鹘豆、西瓜、红芍药、桃树、李树。

女真在建国之初就确定了发展农业的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