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专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56395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区域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区域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区域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区域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专题.docx

《区域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专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专题.docx

区域专题

区域专题

安徽蚌埠一中:

周洪霞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

发改经体[2007]3428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

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

报来《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恳请以构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为目标将武汉城市圈列为国家新型城市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函》(鄂政函[2007]129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请以推进新型城市化为标志将长株潭城市群列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函》(湘政函[2007]74号)收悉。

经报请国务院同意,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沙、株洲、湘潭(简称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00七年十二月十四日

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成渝综合改革试验区之后,哪块宝地将成神州大地第四批“试验田”?

这个中国经济版图的命题,终于有了历史性的答案———那就是正致力于中部崛起的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

如今,位于中部的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相关链接】

武汉"1+8"城市圈

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城市构成的区域经济联合体。

面积不到全省三分之一的武汉城市圈,集中了湖北省一半的人口、六成以上的GDP总量,不仅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长株潭城市群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

面积2.8万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1300万,经济总量2818亿元,分别占湖南全省的13.3%、19.2%、37.6%,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长株潭城市群是我国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接合部,区位和交通条件优越。

为什么国家要在两湖搞“两型”社会实验区?

1、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是为了落实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针和中部崛起战略,推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

“简而言之,就是从以往单纯的‘经济特区’走向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特区’

改革开放30年来以深圳为首的经济特区书写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诸多“神话”。

创造了经济增长速度的神话。

发展似乎是把双刃剑。

在经济改善的同时,资源高消耗、生态环境被破坏。

“我国每年能源消耗占全世界15%,钢铁消耗占30%,水泥占52%,但是我们的GDP只占世界5.5%。

中国经济必须重新定位,改变比较低级的经济结构。

 很多人质疑,东部发达地区搞“两型”社会,应该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两湖”更容易,“两湖”发展“两型”社会是否会徒有虚名?

3、中央选定“两湖”率先实验,与两地资源受破坏程度较轻有关。

粗放型发展的沿海地区,如今是被迫转变发展模式;而中西部地区是在未破坏之前主动转向。

两湖历史知识点

古代历史:

1、西周分封的诸侯国楚(今湖北秭归)

2、春秋战国时期:

楚曾是春秋五霸之一,史有“楚王问鼎”之典故;也曾是战国七雄之一。

3、战国吴起在楚国变法

4、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促成“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

5、元朝曾设置河南江北行省及湖广行省管辖

6、清朝设置湖南、湖北行政区进行管辖

1、战国时期:

长沙楚墓出土的战国麻布残片纤维相当细密

2、春秋战国时期:

楚都城郢是当时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

3、西汉时期: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等大量丝织品,同时出土的漆器是汉代漆器中的精品

4、魏晋南北朝时期:

北方流民南迁主要集中在荆州扬州等地为江南农业的开发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随着江南农业的开发东晋南朝时期洞庭湖流域是重要的产粮区。

5、五代十国时期:

楚国的商业贸易收入为主要的财政来源

6、南宋时期:

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当时

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1、春秋战国时期: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他采用楚国方言利用南方民歌的形式,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称为“楚辞”

2、春秋战国时期:

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妇女风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全套青铜编钟和其他乐器说明了当时音乐的发展

3、战国时期:

楚人甘德和魏人石申各写出一部天文学专著后人合称《甘石星经》

4、秦汉时期:

楚歌楚舞在汉代盛行一时

近代史

屈辱史

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和清政府签定了《天津条约》增开汉口、九江为商埠,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开始伸向内地

2、鸦片战争后,外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其中在早期外国资本主义企业中有1863年俄商在汉口创办的顺丰砖茶厂等

3、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开放沙市等一些地方为通商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4、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他们纷纷抢夺修筑铁路权其中争夺最激烈的是穿越中国心脏地带的几条铁路包括卢汉铁路、粤汉铁路等

5、武昌起义爆发后帝国主义国家立即调集军队干涉中国革命,聚集在武汉江面上的外国军舰越来越多

6、军阀统治时期湖南湖北是军阀吴佩孚控制的地区

7、1927年1月3号英国在汉口英租界制造了“一三惨案”

8、1927年7月15号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之后制造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9、1927年秋,“宁汉合流”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的建立

10、“九一八”事件后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红军“围剿”1932年6月国民党主力向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三个革命根据地进攻以解除红军对武汉的威胁。

11、抗战爆发后,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12、抗战相持阶段,1944年初日本发动了豫湘桂战役

探索史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这里是其活动的重要地区,1953年西征军夺取湖北重镇后进入湖南,在湖南,西征军同汉族地主武装曾国藩的湘军交战

2、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在湖北设立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其中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个近代钢铁工业并且在1889年他在湖北进行“新政”

3、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在长沙设立时务学堂,百日维新期间除湖南巡抚陈宝箴支持变法外其他各省官员对新政犹豫观望

4、在20世纪初收回权利运动中湖南湖北人民收回了粤汉铁路的路权

5、1906年12月同盟会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反清起义——萍浏醴起义

6、1911年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

7、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中心

8、1920年长沙、武汉等地相继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有计划有组织的宣传马克思主义。

9、中共成立后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把第一次工人运动推向顶点

10、国民大革命期间北伐主战场是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11、1927年湖北人民收回汉口英租界

12、国民大革命高潮时期湘鄂赣成立农民协会尤以湖南最迅猛,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热情歌颂农民运动

13、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8月7号中共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之后毛泽东回到湖南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逐步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14、抗战期间1940年5月在国民党正面抗战中组织了枣宜会战

现代史

1、“一五”计划期间建成武汉长江大桥

2、1956——1966年十年探索期间建成武汉钢铁公司

3、文革时期建成湘黔铁路及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场

4、新时期建成了葛州坝水利工程等

 

问题探究:

古代:

一、关注这里的楚文化。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中国爱国士大夫的典范。

他的巨大影响,已经超越了时代与国界,播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春秋时楚庄王成就了霸业,留下了“三年不蜚,蜚将冲天。

三年不鸣,鸣将惊人”的千秋传奇。

楚文物是楚文化的物质载体,通过楚地的出土文物以全面展示楚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辉煌。

楚国青铜器是中国青铜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全套青铜编钟)说明楚国当时在开采、冶铸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典雅华丽的楚图漆器是楚文化最鲜明的特色之一,它以奇妙的造型,繁缛的纹样,丰富的色调,深厚的精神内涵,显示出楚文化的别致风韵。

    中国是世界最早养蚕缫丝,纺织丝织品的国家。

考古发现证实,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丝织技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例如长沙楚墓出土的《妇女风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最古老的帛画。

楚国丝织刺绣品种类繁多纹样图案以珍禽异兽为主,龙凤形象最为丰富,姿态优美舒展,极具神秘意味。

先秦的楚文化的发展实际上是先秦文化整体发展的一部分,与楚文化发展的同时还有齐鲁文化、中原文化、陕甘文化,所以同学们要注意能从楚文化为切入点考察春秋战国文化繁荣的原因。

二、经济上关注魏晋时期、明清时期湖广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中介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洞庭湖流域成为主要的产粮区,但是南方各地经济的发展还是很不平衡的,南朝时,湘广地区“务是民天,敦其分地,火耕水,弥亘原野”。

之后的五代十国及宋元时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到明清时期在湖广地区进入大开发时期,湖荡洲滩大面积围垦为农田,农业生产技术和水平明显提高……江汉平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地,以至有了“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流传。

思考: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洞庭湖流域成为主要的产粮区到明清的“湖广熟,天下足”的原因是什么?

(1)北方长期战乱,破坏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则相对和平稳定;

(2)北方农民大批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3)南方统治者从维护自身统治出发,重视发展生产。

(4)南方具有优越的自然气候、土壤地理等条件。

(5)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以湖广地区经济的发展探讨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

1.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①三国时,吴国开发江南,南方农业有所发展,但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

②十六国时期,北方经济破坏严重;东晋南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南方开始赶上北方,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③唐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④南宋时期,人民的抗金斗争阻止了金军南进,北方劳动人民纷纷南迁,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通过分析这个问题同学门得到什么启示:

社会的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

社会的发展需要正确的统治政策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近现代史部分:

一、、近代史上的中部是中国近代工业和近代革命运动的中心区域。

(学生举例说明)

从以上史实我们不难看出:

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开近代工业先河;在戊戌变法时期,谭嗣同在长沙主持时务学堂,湖南巡抚陈宝箴支持变法,湖南的维新运动开全国风气之先;辛亥革命打响起第一枪“敢为人先”的武昌首义;“八七会议”后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时第一次打出工农革命军的红色旗号。

1、两个世纪以来,这里风云际会,大潮迭涌,屡开风气之先,是我国工业化的先行地、政治变革的发源地、

这里能得风气之先,应该有这几个因素在起作用:

一是深刻的社会原因和鲜明的时代背景;

例如武昌起义为何首义成功?

(学生回答)

二是;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积淀

“人文湘楚”这句话一点也不虚夸,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山川秀丽、人杰地灵,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积淀。

近四百年湖湘文化的道统脉络非常清楚,前后大家相望,从王船山的旁证博引、评述宏论,到魏源的洋为中用,到曾国藩的“中体西用”,到毛泽东的《实践论》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他们身上体现的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学风,百折不饶、敢于献身的奋斗精神,博采众长、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独创精神,前后相继的,他们开风气之先,为人所不敢为,

三是有适宜于养育高层次军政人才的地理环境;

四是得益于两湖传统文化教育和外来文化的冲击。

2、经济近代化焦点落在湖北武汉地区

近代工业的摇篮:

(1)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汉治萍公司。

思考1:

成为近代工业摇篮的历史原因。

材料:

三国时孙权在今鄂城建都,名武昌……汉口,四大名镇之首,汉口的发展始于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以后,其主要是利用长江,汉水的水运之便,作为码头和商业市镇发展起来的。

古代有“九省通衢”之称,后铁路运输发展,水陆并举,因处于我国南北中间位置,与其他省市联系方便。

……史料记载:

汉水改道以后,汉口兴起,“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

……近代汉口开埠,商业大都会的地位得到加强;洋务运动后汉阳兴起现代工业,武昌则成为教育重镇,由此,武汉三在镇的城市功能格局基本成型。

分析:

(1)、三国时孙权在此建都,武昌历史悠久。

(2)、明朝时期商品经济发达,促进了汉口城镇的发展。

(3)、汉口水陆交通发达

(4)、近代汉口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商业地位得到加强

(5)、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带动了其城市的发展。

探讨:

工业近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关系:

近代以来,以张之洞为代表的近代工业化先驱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创办新式工业、新式军事、新式教育,使湖北武汉一度成为全国洋务活动中心,近代工业、近代教育、近代军事中心,为埋葬2000多年封建帝制准备了物质文化基础。

特别是20世纪初年,以武昌起义革命党人为代表的湖北武汉军民发扬“敢为天下先”的勇敢革命精神,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埋葬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使湖北武汉一度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心,成为举世瞩目的地方。

材料一:

1889年8月8日,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在湖北开始新政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其新政的部分成果

 

 

(1)读以上四幅图片,概括张之洞“湖北新政”主要措施并简要训简析、(1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之洞“湖北新政”与武昌起义爆发之间的关系。

(10分)

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了人才;创办军事工业,提高军事实力;创办民用工业,一定程度抵御了外国经济侵略;编练新军,一定程度抵御外侮。

兴办近代工业为革命爆发奠定了物质基础;新式教育使革命思想得到传播;编练新军为革命积蓄了武装力量。

材料二、

包括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天瑜在内的众多与会学者指出,晚清武汉的现代化水平一度位巨全国内陆城市之首,张之洞功不可没,在督鄂18年间,创办汉阳铁厂、督办粤汉铁路,创设自强方言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从工商业、军事、文教乃至市镇建设等诸多方面全面奠定了武汉地区现代化的基础。

——《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关系研讨会》

思考:

晚清武汉的现代化水平一度位居全国内陆城市之首对该地区20世纪初的政治民主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影响:

经济近代化决定政治的民主化:

在武汉地区现代化基础上武汉成为辛亥革命的摇篮;五四运动后董必武在武汉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有计划有组织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工人第一次罢工运动以京汉铁路工人运动为顶点;汉阳铁厂工人在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断绝敌人的军火来源;湖北人民收回汉口英租界等

改革三十年是中国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三十年,同样也是中国城市化的三十年

二、建国后以武汉城市化来探讨建国后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武汉市城市化发展的研究报告》

 

(1)、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1949-1957年)。

  这一阶段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相适应的协调发展时期。

我市非农业人口由105万增加到213万,城市化率由28%上升到50%,年均递增2.8个百分点。

这一时期国民经济发展处于经济恢复阶段,工业化处于发展初期,工业化率(限于数据原因这里指非农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年平均增长1.7个百分点……城市化发展与国民经济恢复及工业化建设大体同步。

  

(2)、城市化发展波动时期(1957-1978年)。

这一时期我市的城市化发展受国家宏观政策失误的影响,经历了较大的起伏,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大跃进”导致的过热阶段(1958-1960年)。

三年内城市人口增加27万,城市化水平由1957年的50%上升到53.4%,年均递增1.1个百分点。

此时国民经济的增长无力支撑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特别是农业的掠夺式经营已严重地损害了农业生产条件。

从1961年开始,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恶化,导致了国民经济的严重衰退,使城市人口明显下降。

限制城乡人口流动后以停滞和衰退为主的波动阶段(1960-1978年)。

为了应付国内的严重经济危机,动员城市人口回乡参加农业劳动,强制性地减少城市人口,同时减少市镇设置。

从1960年到1962年,我市城市人口净减少25万,城市化率由53.4%下降到49.5%,年均下降2个百分点。

随着1964-1965年的国民经济调整,适度放松了人口管制,到1965年,城市化水平回升到50%。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造成经济濒临崩溃,大量城市居民被遣返农村,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批干部举家下放农村,到1969年城市化率下降到45.8%,之后城市化水平徘徊在46%-47%之间。

(3)“文革”后的政策调整造成的城市化水平恢复阶段(1978-1985年)。

大量下乡知青、下放干部回城及大学招生等,使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水平由1978年的46.4%上升到1985年55.4%,年均提高1.1个百分点。

……

(4)、城市化水平缓慢增长时期(1985-2001年)。

改革开放后,稳定的政策环境使全市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80年代中期以来,乡镇企业高速增长,使农村非农就业大幅增加。

再加上这一时期出台的降低设镇设市标准、放宽农民进镇落户条件等政策,提供了加快城市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但是由于户籍管理体制仍然限制着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尤其是受“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的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我市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率仅由55.4%提高到59.2%,年均增长0.24个百分点。

通过考察武汉城市化进程,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949--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时期;

(2)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3)1966--1978年,是城市化停滞发展时期;(4)1978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刚才我们分析了近代史上这里屡开风气之先,是我国工业化的先行地、政治变革的发源地、

然而,漫长的农耕史、早期工业化的中心、新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并没使这里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先声夺人,改革开放在首先沿海地区展开,西部大开发也使西部享受政策的支持,还有东北老工业基地也趁改革的春风而振兴;至使中部呈现塌陷的状况。

今天,国家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两型社会”作为具体的标准,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道路,这也是中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历程之后,对于发展道路、指导思想的提升和提高,使这里成为中部经济充满创新活力的区域,成为中部发展现重要平台,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改革创新等方面走在中部地区前列。

那么我们就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这两个实验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

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2、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丰富

3、经济基础较好,是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是中国近代企业的发源地,是新中国工业重点建设地区

4、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奠定了相当的经济基础

5、国家政策的倾斜等

三、从目前时政热点看:

十七大报告新提法:

中共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代会政治报告 。

十七大报告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人们注意到,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根据国家发改委要求,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的试验方向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

“简而言之,就是从以往单纯的‘经济特区’走向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特区’。

”所以从历史上我们要关注这里的生态文明进而探讨历史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

例如:

材料一、鄱阳湖东部,至清末已有21行①,长江中游湖区坑田②集中分布于洞庭湖区,长江荆州段和汉水下游沿岸,康熙年间,两湖坑田有较大发展:

清廷特旨鼓励垦荒,无力之家由官瘫捐给牛种.清末,湖北荆州府各县坑田数量也明显增多.注:

①扦:

即杆田,在江湖岸边浅水处,筑堤排水,形成田地.②坑田:

与扦田相似.―摘编自孟昭华编著《中国灾荒史记》

材料二、1931年,长江全流域发生大水.从6月下旬到9月中旬,连续的大雨下了将近3个月.川,鄂,湘,赣,皖,苏,浙,像等8省"290余县遭受洪水破坏,损失惨重.仅长江中,下游就淹没农田5000多万亩,灾民达2500多万人.湖北,湖南灾情最重.

―摘编自孟昭编著《中国灾荒史记》,《海关十年报告(1922-1931)》》

(3)分析材料二,三,试从历史因素和当时国内外形势两方面,简要说明1931年长江大水导致8省灾情严重以致于"湖北,湖南灾情最重"的主要原因.这场长江大水,暴露出当时的中国政府什么问题?

(2)明清封建政府鼓励垦荒;长江中游湖区(江汉平原等地)大量辟田;农民辛勤劳作.

(3)历史因素:

长江流域尤其是湘,鄂沿江沿湖地区过度垦殖,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当时国内

外形势:

日本加紧侵华,蓄谋和制造"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全力对根据地连续发动反革命"围

剿";对长江水患失于防治和善后救济;暴露问题:

国民政府反动,腐败.

年初湖南遭受了百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灾害,这是一场历史罕见的极端气候异常事件。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湖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夺取了抗冰救灾的重大胜利。

这场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是巨大的。

灾害也凸显出中部地区在全国的重要战略地位

自古我国的哲人和科学家就对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许多理论和成果还对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例如战国时期荀子“制天命而用之”主张用自然规律造福人类;东汉王充反对“天人感应”主张自然现象都有一定的规律并非天降灾祸,等等。

同时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善于发现和发明的民族,历史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为预防自然灾害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和发明例如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之外的地震方向;唐朝憎一行制定《大衍历》系统周密的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北宋科学家沈括制定的“十二气历”使人们可以根据气象安排农事;宋代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帮助船只在隐晦天气里能准确辨别方向,躲避灾祸。

等等

历史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破坏生态的例子:

(学生举例)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虽然生产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但是社会的发展要注重生态文明,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