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854370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7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一.docx

《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一.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一.docx

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一

2021年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一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1.“富硒猕猴桃”中的“硒”是指(  )

A.硒原子

B.硒元素

C.硒单质

D.硒分子

2.目前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的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稀有气体

D.可吸入颗粒物

3.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在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白醋

B.味精

C.蔗糖

D.橄榄油

4.属于有机物的是(  )

A.石墨

B.碳酸

C.酒精

D.二氧化碳

5.不能跟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是(  )

A.锌

B.银

C.铝

D.镁

6.人体中一些体液的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呈酸性的是(  )

A.血浆7.35-7.45

B.胃液0.8-1.5

C.胆液6.8-7.4

D.胰液7.5-8.0

7.物质俗称正确的是(  )

A.Na2CO3:

烧碱

B.Ag:

水银。

C.Ca(OH)2:

熟石灰

D.CuSO4:

胆矾

8.属于钾肥的是(  )

A.NH4Cl

B.CO(NH2)2

C.K2CO3

D.Ca(H2PO4)2

9.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木炭B.铁丝C.硫粉D.红磷

10.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该反应中,没有涉及到的物质类别是(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11.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边的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

B.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氧气

C.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

1

D.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12.下列各图中“

”、“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13.存放药品时所选择的仪器及方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14.闪电时空气中有臭氧(O3)生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O3与O2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

B.O3和O2混合得到的是纯净物

C.O3和O2中所含原子种类不同

D.等质量的O3和O2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15.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16.常温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1:

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实验2:

甲、乙中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

C.实验2:

甲中所含溶质质量小于乙

D.实验2:

甲中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17.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H2和CO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B

比较Fe、Ag、Cu金属活动性

将Fe和Cu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

C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D

鉴别H2SO4溶液和NaCl溶液

分别滴加酚酞试液

 

A.AB.BC.CD.D

18.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某个量y随稀硫酸的加入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y表示(  )

A.沉淀的质量B.氢氧化钡的质量

C.溶液的pHD.溶质的质量

19.关于酸、碱、盐组成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酸和碱一定含氢元素

B.酸和盐一定含氧元素

C.碱和盐一定含金属元素

D.酸、碱、盐一定都含原子团

20.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有关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处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消耗的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

B.丙装置的作用是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

C.丁处氢氧化钠溶液改为澄清石灰水,可检验乙处生成的二氧化碳

D.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未进行尾气处理

21.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

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除去色素和异味用到_____,其作用是吸附作用:

②家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③炒菜时,不小心将食盐洒落在火焰上,会发出_____颜色。

④复课后,学校每天会在教室喷撒二氧化氯(ClO2)溶液等消毒液,喷洒后,室内充满消毒液气味,这说明_____(从微观角度分析),ClO2由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1molClO2中约含_____个Cl原子。

22.下表是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数据。

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C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100g水)

Ca(OH)2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

 

①依据上表数据,绘制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曲线,下图中表示NaOH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填A或B)。

②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_____。

(填一种)

③20℃时,191g饱和NaOH溶液,恒温蒸发10g水后,可析出NaOH晶体_____g。

④现有60°C时含Ca(OH)2和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_____。

⑤20℃时,欲测定NaOH溶液的pH,若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进行测定,则所测溶液的pH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23.海水通过晒制可得粗盐,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

以下是实验室模拟粗盐制备精盐的过程。

①步骤一:

去除粗盐中的泥沙

I、称取粗盐样品10.0g,用蒸馏水充分溶解;

Ⅱ、过滤去除泥沙得溶液A;

以上两步操作中均需要使用到玻璃棒,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②步骤二:

去除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I、加入“过量Na2CO3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II、理论上用过量的_____溶液(填一种物质)代替NaOH和BaCl2两种溶液,也可以达到相同实验目的。

Ⅲ、为了证明所加的盐酸已过量,某同学取少量溶液B,向其中加入_____(填一种试剂),若产生_____(填实验现象),则证明盐酸已过量。

④步骤三:

获得产品

将溶液B注入_____(填仪器名称)中,在不断搅拌下加热,观察到_____,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最终得到精盐9.4g。

④步骤四:

数据处理

该粗盐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4%。

[结果与反思]实验操作、试剂和装置均不存在问题,老师却指出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是94%,原因是_____。

24.以下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实验过程中发现试管口有水珠出现,此现象是_____变化引起的(填写“物理”或“化学)。

②下图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过程,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填序号)。

若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序号)。

a、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b、在加热前将导管放入集气瓶

C、收集时集气瓶没有装满水

d、集气瓶中的水没有完全排尽

③某同学用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欲使反应平稳进行,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选填“A一D”)。

④研究装置D的工作原理,在装置D左侧连接压强传感器(图一),测定制取二氧化碳过程中的压强变化,如图二所示。

请描述ab时间段装置内出现的现象_____,cd时间段对应的操作是_____。

⑤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0.2mol二氧化碳气体,求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_____。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25.资料表明,许多金属的盐溶液对H2O2分解具有催化作用。

小刘同学欲对此进行研究。

①[查阅资料]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实验一]小刘将CuCl2溶液滴入双氧水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且该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③小刘认为上述过程中CuCl2溶液作了H2O2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小刘想起盐由两部分组成,为了进一步探究溶液中哪种组成起催化作用,他做了下图所示的对比实验。

若要证明CuCl2液中的Cu对H2O2分解起催化作用,除观察到试管c中无明显现象外,还需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

③小王同学则认为由此得出“CuCl2溶液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的结论不严谨,还需要补充实验来进一步探究,他们又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三]

X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

[得出结论]要证明CuCl2溶液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须满足以两个方面的条件:

④从定性角度需观察到_____(填写字母)的现象。

A实验一

B实验二

C实验三

⑤从定量角度需得到的关系式为m1=_____(用m2和m3表示)。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详解】

“富硒猕猴桃”中的“硒”通常指的是硒元素。

故选B。

2.C

【解析】

【详解】

A、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有害气体,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氮是一种常见的有害气体,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是空气的成分之一,对空气无污染,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符合题意;

D、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污染物,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白醋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不符合题意;

B、味精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不符合题意;

C、蔗糖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不符合题意;

D、橄榄油不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大于100纳米不溶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乳浊液是指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石墨是碳单质,属于无机物,不符合题意;

B、碳酸虽然含碳元素,但是属于无机物,不符合题意;

C、酒精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虽然含碳元素,但是属于无机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锌、铝、镁,位于氢之前,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银位于氢之后,不与稀盐酸反应。

故选B。

【点睛】

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6.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血浆7.35-7.45,pH>7,呈碱性,不符合题意;

B、胃液0.8-1.5,pH<7,呈酸性,符合题意;

C、胆液6.8-7.4,偏碱性,不符合题意;

D、胰液7.5-8.0,pH>7,呈碱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不符合题意;

B、水银是汞的俗称,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消石灰,符合题意;

D、五水硫酸铜的俗称是胆矾,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解析】

【分析】

【详解】

A、NH4Cl含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B、CO(NH2)2含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C、K2CO3含钾元素,属于钾肥,符合题意;

D、Ca(H2PO4)2含磷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B

【解析】

试题分析:

木炭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气体;铁丝燃烧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硫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气体;红磷燃烧生成的白色的五氧化二磷固体。

故选B。

考点: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0.C

【解析】

【分析】

【详解】

亚硫酸钠、硫酸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硫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水、二氧化硫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故没有涉及到的物质类别是碱。

故选C。

11.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故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两边的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符合题意;

B、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不符合题意;

C、在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

1,不是质量比,不符合题意;

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C

【解析】

A、图中的物质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属于单质;B、图中的物质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C、图中的物质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属于化合物;D、图中的物质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三种分子,属于混合物。

故选C。

13.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玻璃片磨砂面朝下,这样密封性好,防止气体逸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集气瓶应倒放在桌面上,不符合题意;

B、稀硫酸可以存放在滴瓶内,方便使用,正确,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溶液应存放在细口瓶内,用木塞或橡胶塞,错误,不符合题意;

D、大理石是固体,应存放在广口瓶中,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D

【解析】

【分析】

【详解】

A、O3与O2的相互转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O3由臭氧分子组成,O2由氧分子组成,是不同种物质,混合后,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臭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所含原子种类相同,不符合题意;

D、臭氧分子和氧分子都是由氧原子构成,故等质量的O3和O2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符合题意。

故选D。

15.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选C。

16.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故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不符合题意;

B、温度不变,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故甲、乙中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不符合题意;

C、实验1:

甲、乙为饱和溶液,实验2:

甲加入5g水,溶质质量不变,乙加入5g氯化钠,乙已经达到饱和,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故乙中溶质质量不变,故实验2:

甲中所含溶质质量等于乙,符合题意;

D、实验1:

甲为饱和溶液,实验2:

甲加入5g水,溶剂质量增加,甲变为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气燃烧生成水,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烧杯内壁上没有水雾,可以达到目的,符合题意;

B、将Fe和Cu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铁和铜均与硝酸银反应,将银置换出来,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铜位于银之前,但是无法验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但是氮气等也不支持燃烧,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确定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酚酞试液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均不变色,无法用酚酞试液鉴别H2SO4溶液和NaCl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D

【解析】

A、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时,沉淀质量不断增大,当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完后,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因此y不能表示沉淀的质量,错误;B、随着反应进行,氢氧化钡质量不断减小,直至为0,但不会增大,因此y不能表示氢氧化钡质量,错误;C、随着反应进行,氢氧化钡不断减少,溶液碱性减弱,pH降低,但不会为0,也不会重新升高,因此y不能表示溶液的pH,错误;D、随着反应进行,氢氧化钡不断减少,溶质质量不断减少,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质量为零,继续加入稀硫酸时,溶质质量增大,因此y可以表示溶质的质量。

故选D。

19.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所以从组成上看,酸和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符合题意;

B、酸和盐不一定含氧元素,如HCl、NaCl不含氧元素,不符合题意;

C、碱和盐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氨水、氯化铵等,不含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D、碱一定含原子团,因为碱含有氢氧根离子,但是酸、盐不一定含原子团,如HCl、NaCl不含原子团,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A

【解析】

【分析】

【详解】

A、乙处: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乙处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消耗的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符合题意;

B、丙装置的作用是防止倒吸,因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容易发生倒吸,不是收集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中通入了二氧化碳,有可能是甲处未反应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用于检验乙处生成的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丁装置可以起到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活性炭

黄分子不断运动2+46.02×1023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填:

活性炭;

②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氯化钠中含钠离子,钠离子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故填:

黄;

④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二氧化氯分子四处扩散,因此教室里充满消毒液气味,故填:

分子不断运动;

ClO2由Cl、O两种元素组成,故填:

2;

氧元素通常为-2价,设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

x+(-2)×2=0,x=+4;

1molClO2中约含:

1mol×6.02×1023=6.02×1023个氯原子,故填:

6.02×1023。

22.A升高温度或蒸发溶剂或加入氢氧化钙固体9.1降温结晶偏小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由表中数据可知,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表示NaOH溶解度曲线的是:

A;

②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

升高温度、蒸发溶剂、加入氢氧化钙固体;

③由表可知,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是91g,即100g最多能溶解91g,故20℃时,191g饱和NaOH溶液,恒温蒸发10g水后,可析出NaOH晶体9.1g;

④由表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影响较大,故现有60°C时含Ca(OH)2和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降温结晶;

⑤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会把氢氧化钠溶液稀释,使所测溶液的pH值偏小。

23.引流

氢氧化钡紫色石蕊试液(合理即可)溶液变红蒸发皿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粗盐精制过程中,反应生成了氯化钠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②Ⅰ、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除去氯化镁,加入过量氯化钡,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除去硫酸钠,加入过量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碳酸钠与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Ⅱ、氢氧化钡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钡,氢氧化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钠,然后用碳酸钠除去氢氧化钡和氯化钡,故理论上用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代替NaOH和BaCl2两种溶液,也可以达到相同实验目的;

Ⅲ、盐酸呈酸性,若盐酸过量,则溶液呈酸性,紫色石蕊试液在酸性溶液中变红,故可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若溶液变红,则盐酸过量(方案合理即可);

④溶液B为氯化钠溶液(含过量盐酸),可将溶液B注入蒸发皿中,在不断搅拌下加热,使氯化氢和水分挥发除去,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故填:

蒸发皿、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

结果与反思:

粗盐精制过程中,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故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是94%,应小于94%,故填:

粗盐精制过程中,反应生成了氯化钠。

24.

分解反应物理bacabcC有气泡产生,稀盐酸被压入长颈漏斗中打开弹簧夹20g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装置A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氧气,且试管口无棉花,故适用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试管口有水珠出现,可能是氯酸钾、二氧化锰中含有水分,水分受热蒸发,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水,该过程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②排水法收集氧气,一开始,集气瓶中充满水,倒放在水槽中,随着氧气的收集,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出,当集气瓶中的水被全部排出,且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说明已经集满,故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

b、a、c;

a、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导致收集不到氧气或使收集的氧气不纯,符合题意;

b、在加热前将导管放入集气瓶,会使收集的氧气中混有空气,使氧气不纯,符合题意;

c、收集时集气瓶没有装满水,集气瓶中含有空气,会使收集的氧气不纯,符合题意;

d、集气瓶中的水没有完全排尽,会使收集的氧气不满,不会使收集的氧气不纯,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③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欲使反应平稳进行,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该装置可以通过分液漏斗控制药品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使反应平稳进行,故填:

C;

④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装置内压强增大,将稀盐酸压入长颈漏斗中,故ab时间段装置内出现的现象为:

有气泡产生,稀盐酸被压入长颈漏斗中;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装置内压强增大,打开弹簧夹,压强恢复至大气压,故填:

打开弹簧夹;

⑤解: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x=20g

25.试管a中反应速率加快,试管b中无明显现象AgNO3BC2(m2+m3)

【解析】

【分析】

【详解】

实验二:

若要证明CuCl2液中的Cu对H2O2分解起催化作用,除观察到试管c中无明显现象外,还需观察到的现象为试管a中反应速率加快,试管b中无明显现象,这样可以说明氯离子、水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无作用,而Cu对H2O2分解起催化作用,故填:

试管a中反应速率加快,试管b中无明显现象;

实验三:

由图可以看出,该实验是要通过将铜元素和氯元素转化为沉淀,然后通过形成沉淀的质量计算得出铜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氯离子能与银离子结合成硝酸银沉淀,故加入的X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AgNO3;

得出结论:

要证明CuCl2溶液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须满足以两个方面的条件,首先是氯化铜能改变过氧化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