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852082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1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化学试题.docx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化学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化学试题.docx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化学试题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本题可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下雨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燃放烟花爆竹能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石灰石高温煅烧时能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要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  )

 

A.

节日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烟尘

B.

建筑施工导致尘土飞扬

 

C.

生活垃圾的焚烧产生有害气体

D.

死亡生物体的腐烂释放出一氧化碳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

常规题型;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判断物质变化的两种类型.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态、状态等发生了变化,其特征是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有无新物质的生成是判断和区别两种变化的依据.关键是分析引物质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

解答:

解:

选项A、C属于物质的燃烧,释放能量,同时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化学变化.

B、建筑施工导致尘土飞扬,属于一种物质状态的改变的变化,即属于物理变化.

D、生物腐烂放出有毒气体,属于生物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而转变成其它新物质的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一对重要概念,应在理解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判断得出答案.应抓住两概念的区别:

有无新物质生成;来判断变化是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2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

用稀盐酸除热水瓶中的水垢

B.

用木炭烤肉串

 

C.

用石墨制铅笔芯

D.

氧气供给呼吸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判断物质的性质.

解答:

解:

A、用稀盐酸除热水瓶中的水垢是利用了稀盐酸的化学性质﹣﹣能和水垢中的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错误;

B、用木炭烤肉串是利用了木炭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错误;

C、用石墨制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的物理性质﹣﹣质软有深灰色,正确;

D、氧气供给呼吸是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能供给呼吸,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

 

4.(2分)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

10g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

 

B.

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C.

5g蔗糖溶于95g水中,总质量为100g

 

D.

50mL水加入50mL酒精,总体积约为100mL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解答:

解:

A、水变成水蒸气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为物理变化,故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A错误;

B、纸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空气中.留下灰烬只是一些不能燃烧的无机盐,比纸的质量少,纸燃烧是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B正确;

C、5g蔗糖溶解在95g水中,成为100g蔗糖溶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C错误;

D、50ml水加入50ml酒精,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总体积约为100ml.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要求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范围,掌握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

 

5.(2分)(xx•宿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塞紧橡皮塞

B.

加热液体

C.

取用液体

D.

读出液体的体积

考点: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

A、给试管塞橡皮塞时试管不能放在桌面上,这样会损坏试管底部;

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要注意液体的量;

C、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时,滴管不能倒放,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

D、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相平.

解答:

解:

A、按照图示操作会损坏试管底部,故操作错误;

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操作错误;

C、取用液体时:

滴管不能倒放,倒放会腐蚀胶头,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相平,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

了解各种基本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能说出错误操作会造成的后果.

 

6.(2分)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可将混合气体(  )

 

A.

点燃

B.

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C.

通过紫色的石蕊试液

D.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

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

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即可.

解答:

解:

A、虽然一氧化碳能燃烧,但由于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根本就不能点燃一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B、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除去的是二氧化碳;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紫色石蕊试液只会指示酸碱性,不能将一氧化碳除去;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与其反应得到铜和二氧化碳,从而除去了一氧化碳;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项为: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CO、CO2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选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净化提纯,要求同学们要熟练掌握物质的基本物理和化学性质.

 

7.(2分)(xx•重庆)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④CO2不支持燃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本题设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视角新颖,这类题通常起点高,落点低,可用类比的方法寻找与该物质性质相似的课本中的物质.观察图示,大家很容易就回忆起二氧化碳曾做过类似的实验,联想验证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设计思路即可解答.

解答:

解:

①对比试验1、2,无法得到CO2密度比空气密度的比较,故①错误;

②对比试验1、2,干石蕊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变红色,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生成的新物质能使石蕊变红,故②正确;

③由试验1证明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故③正确;

④对比试验1、2,不能得到CO2不支持燃烧,故④错误.

故选:

B.

点评:

二氧化碳本身不会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二氧化碳通到酸碱指示剂中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

 

8.(2分)身边处处有科学,科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科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

因用电器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

森林起火时,设置隔离带

 

C.

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进行呼救

 

D.

化工厂可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废气,防止形成酸雨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电线着火首先断电进行解答;

B、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

C、根据打开所有门窗空气进入,使燃烧更旺进行解答;

D、根据加高烟囱不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电线短路引起电器着火时,首先要断电,水能导电,不能用水浇灭,故A错误;

B、森林起火时,设置隔离带,可以移走可燃物,故B正确;

C、打开所有门窗空气进入,使燃烧更旺,所以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所有门窗,故C错误;

D、加高烟囱不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所以不能防止形成酸雨,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做法的判断,通过该题,对一些操作不当的做法需要引起注意,加以修改.

 

9.(2分)(xx•西藏)“齐二药”假药事件是将“二甘醇”用于药品生产造成的.“二甘醇”在人体内可发生如下反应:

C4H10O3+4O2═2X+3H2O,而导致人中毒.X的化学式为(  )

 

A.

C4H4O8

B.

C2H4O4

C.

C2H2O2

D.

C2H2O4

考点: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式推断十字法.

分析: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的生成物X的分子构成,并选出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

解:

反应C4H10O3+4O2=2X+3H2O,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1个C4H10O3分子和4个O2分子中共含有C、H、O三种原子的原子个数依次为4、10、11;而反应后生成的3个H2O分子中只含有6个H原子、3个O原子,则2个X分子中含4个C原子、4个H原子和8个O原子,则物质X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2H2O4;

故选D.

点评:

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后,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的分子.

 

10.(2分)(xx•西藏)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A.

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

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13g

 

C.

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

4

D.

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压轴实验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X的值,再根据化学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结合表中数据进行分析.

解答:

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18+1+2+32=X+26+2+12,因此x=13g;M、P质量都减少,是反应物;N增加,是生成物;Q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或杂质.M反应掉了18g﹣13g=5g,P的反应质量为32g﹣12g=20g,生成的N的质量为26g﹣1g=25g.数据可以如下处理: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13

26

2

12

质量变化

﹣5

+25

0

﹣20

A、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而不是分解反应,故A错误;

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

18g﹣5g=13g,故B正确;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

25g:

20g=5:

4,故C正确;

D、物质Q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D正确;

故选:

A.

点评:

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3分)

11.(4分)①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碳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6 ,根据碳原子的结构可推知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不活泼 (填活泼或不活泼).

②碳的单质有多种,具有下列结构的碳单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C (填字母);

③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考点:

碳的化学性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1)根据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回答;

(2)根据碳的单质的结构分析回答;

(3)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分析.

解答:

解:

①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碳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最外层电子数是4,不易得到电子也不易失去电子,可推知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②碳的单质有多种,C60是由60个原子的构成的分子构成的物质.

③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故答为:

(1)6,不活泼;

(2)C;(3)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点评: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碳单质的种类、结构是解答本题的基础.

 

12.(7分)如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19.00 ,钙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20 ;

(2)X= 8 ;

(3)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② (填序号,下同);

(4)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BC ;

(5)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B ;

(6)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C .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分析;

(3)根据原子序数判断元素种类;

(4)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6)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

(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9.00,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又核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因此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20.

(2)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此18=2+8+x,解得x=8;

(3)①是氟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②是钙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4)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因为BC的核内质子数相同,所以BC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

(5)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A粒子B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A粒子化学性质与B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6)C中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故答案为:

(1)19.00;20;

(2)8;(3)②;(4)BC;(5)B;(6)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粒子中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是去解题的关键.

 

13.(4分)选择正确答案的化学式填空:

A.活性炭B.水C.干冰D.二氧化硫E.氮气

①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D .

②可以致冷剂,也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C .

③具有吸附性,净水器中常使用的物质是 A .

④常用来填充灯泡以延长灯泡寿命的物质是 E .

考点:

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常见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

①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填:

D.

②干冰是可以致冷剂,也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故填:

C.

③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是净水器中常使用的物质,故填:

A.

④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常用来填充灯泡以延长灯泡寿命的物质,故填:

E.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

 

14.(9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你用所学知识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是 不可 再生能源(填“不可”或“可”).

(2)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

(3)在家中使用天然气时,为安全起见,应在厨房安装天然气泄漏报警器.报警器安装的正确位置应选择图1中的 A .如果报警器显示漏气,下列应急措施可行的有 ①② (填序号).

①关闭气源阀门②打开门窗③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4)使用天然气热水器应注意安全,如果使用不当容易造成CO中毒.CO虽然有毒,但有很多重要用途,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用途:

①作气体燃料 2CO+O22CO2 ;②用于冶炼金属 CO+CuOCu+CO2 .

(5)充分燃烧1kg不同化石燃料所产生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2所示,则 煤 燃烧最易导致酸雨 天然气 燃烧对环境影响最小.

(6)“蜂窝煤”被加工成多孔形状的原因是 增大煤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 .

考点: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燃烧与燃烧的条件;防范爆炸的措施;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1)从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属于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去分析;

(2)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

CH4;甲烷和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去分析;

(3)从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天然气一旦泄露,我们要关闭气源阀门(清除可燃物的来源),打开门窗,通过通风把房间内的天然气清除,如果立即打开抽油烟机,由于在打开油烟机开关时,会产生明火,会点燃天然气,就可能引起爆炸去分析;

(4)①从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去分析;②从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还可用于冶炼金属去分析;

(5)由图2可以看出:

相同质量的三种物质燃烧时,其中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最多;天然气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最少去分析;

(6)从“蜂窝煤”被加工成多孔形状,可以增大煤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燃烧,提高煤的利用率,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去分析.

解答:

解:

(1)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属于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能源;故答案为:

不可;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

CH4;甲烷和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故答案为:

CH4+2O2CO2+2H2O;

(3)由于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一旦天然气泄露,会往上飘,所以在厨房安装天然气泄漏报警器时,报警器应安装在上面(图A);天然气一旦泄露,我们要关闭气源阀门(清除可燃物的来源),打开门窗,通过通风把房间内的天然气清除,如果立即打开抽油烟机,由于在打开油烟机开关时,会产生明火,会点燃天然气,就可能引起爆炸;故答案为:

A①②;

(4)①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O22CO2;②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还可用于冶炼金属,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CO+CuOCu+CO2;故答案为:

2CO+O22CO2CO+CuOCu+CO2;

(5)由图2可以看出:

相同质量的三种物质燃烧时,其中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最多,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过多就会导致酸雨的形成;天然气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最少,所以对空气的影响也最小;故答案为:

煤天然气;

(6)“蜂窝煤”被加工成多孔形状,可以增大煤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燃烧,提高煤的利用率,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故答案为:

增大煤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应用以及化石能源的综合利用方法.

 

15.(9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

① 试管 ;② 集气瓶 .

(2)实验室中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选用的装置是 CD或CE (填装置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

(3)收集CO2常用的装置是 E (填序号),检验CO2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利用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观察是否熄灭进行验满 .

(4)若用G图的装置测量生成CO2气体的体积,需在集气瓶内的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其目的是 防止CO2溶于水或与水反应 .

(5)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控制反应速度否则引起装置炸裂.你认为A~F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 A ;如果用H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 a (填“a”或“b”)端管口通入.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量气装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它们的名称;

(2)根据图形可知,C装置是加热反应的装置,实验室中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氧气,我们可以据此写出化学反应式;

(3)根据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选择收集装置;

(4)植物油可以隔绝空气,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反应;

(5)根据制取乙炔气体,是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和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来选择发生装置;根据乙炔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选择如口.

解答:

解:

(1)图中仪器名称①试管;②集气瓶;

(2)实验室中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氧气,因为反应物是固体,且反应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用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可用C,因为氧气不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反应的生成物是氯酸钾和氧气,故填:

CD或CE;2KClO32KCl+3O2↑.

(3)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