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安徽省合肥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514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安徽省合肥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安徽省合肥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安徽省合肥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安徽省合肥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安徽省合肥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安徽省合肥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

《届安徽省合肥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安徽省合肥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安徽省合肥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

届安徽省合肥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

绝密★启用前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中学

2020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

历史试题

【满分:

100分时间:

9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

1.战国时期,秦献公改造基层居民组织,将全国人口编为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这一举措被称为“户籍相伍”;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县”。

“户籍相伍”和“集乡为县”(  )

A.确立起皇帝制度         B.摧毁了宗法关系C.建立起官僚政治         D.加强了基层治理

2.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任职回避制度即避亲、避籍,从东汉建立,南北朝时期普遍推行,唐宋时期日趋严密渐成定制,一直沿用到清末。

此举旨在(  )

A.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对地方的监察C.瓦解宗法制度           D.防范地方割据形成

3.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  )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4.现代考古在殷墟苗圃北地、孝民屯、大司空村等9处出土了石器共209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的铲、镰、磨石等,计144件,另外出土蚌器205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有铲、镰、刀等,计179件。

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社会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重要

C.人们开始由迁徙走向定居                    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己已形成

5.古代中国是城乡一体的社会与经济结构,尤其在汉唐时期,脱离农村的工商业与市民阶层并未出现,城市是乡村的城市,是乡村的集合与代表。

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古代(  )

A.城市发展的经济功能不断增强            B.农业是工商业发展的基础

C.户籍制度阻滞了社会阶层流动            D.城市发展推动农业商品化

6.亚历山大东征后,在希腊化世界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交通体系,在张骞到达中亚之前的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后来的丝绸之路西段(自帕米尔以西)实际上已经开通。

这表明(  )

A.张骞对丝绸之路开辟做出决定性贡献B.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C.希腊文明的传播对丝绸之路开通的贡献D.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自古以来就很频繁

7.《喻世明言》中有一则故事,描述一个新谚语:

“一品官,二品贾”,……。

在《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

“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科第反在次者。

”这反映(  )

A.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                        B.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C.传统四民社会已经解体                        D.明政府不重视科举制度

8.孔子坦言“吾从周”,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实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周道”,但是他在教育上却主张“有教无类”,推动了学术下移。

这一现象(  )

A.是战国儒学发展的产物                        B.体现了孔子毕生对社会平等的追求

C.是当时社会转型的反映                        D.体现了崛起中的士阶层的政治诉求

9.魏晋时期,为摆脱宫斗残酷、朝廷更迭频繁造成的政局动荡,许多士人寄情山水、祟尚自然,以追求个性的真实与自由,摆脱环境对精神的羁绊,这即是后世所说的“魏晋风度”。

下列能体现“魏晋风度”的作品是(  )

A.展子虔《游春图》   B.王冕《墨梅图》C.顾恺之《洛神斌图》    D.吴道子《天王送子图》

10.十二铜表法规定,“恩主诈欺门客的,让他充当牺牲”,“如果一个人欺诈他人财物,则需付双倍赔款”。

这说明罗马法(  )

A.维护平民阶层的利益  B.受到宗教神学束缚C.适应商品经济的需要   D.强调社会道德教化

11.宗教改革的直接和决定性的遗产是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

不管教会是坚持天主教教义,还是拥护新教信仰,世俗当局都控制着教会财产和神职人员的任命。

材料表明宗教改革(  )

A.否定了教会组织存在的必要性            B.实现了西欧各国宗教信仰的自由

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促进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

12.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

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13.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

君主的王位世代相袭,儿子优先于女儿,而女儿又优先于侄子或者侄女;如果男嗣死亡或者放弃王位,而且他也没有其他继承人,那么应由君主的女儿出任国王;此外该法案还规定,王位的继承是由议会来决定的,而非君主本人。

这说明(  )

A.王权进一步受到限制                            B.王位世袭制得以合法化

C.君主立宪制最终确立                            D.议会主权地位开始形成

14.1787年5月美国制宪会议召开。

参加会议的代表共55人,来自12个州(除罗得岛州),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4岁;其中有一半的人拥有大学学位;律师31人、种植园主12人、商人8人、实业家3人;55人中有33人曾经是邦联国会成员、6人曾在《独立宜言》上签字。

由此可知,当时的美国(  )

A.确立了典型的代议制民主                    B.社会上层对精英政治的普遍认同

C.民主制度的普遍性广泛性                    D.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顶层设计

15.托马斯.奠尔(1478-1535)创作的《乌托邦》,描写的是一个理想之所,那里的人们很有教养,那里的社会没有等级观念,可他就是没提及教会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据此可知,这一作品

A.奠定了民主革命的思想基础B.体现了人文主义的价值追求

C.反映了教会神学影响的消除D.弘扬了理性主义的时代精神

16.1869年美国人丁匙良在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时,曾增设了具有近代意义的体育课程。

他在《同文馆记》中记述:

“同文馆学生不愿意习体育,认为有失尊严,他们只能慢慢地踱方步。

中国学生是没有粗野游戏的,如足球、棒球等类。

”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

A.竞技体育活动项目极其稀少                B.“向西方学习”新思想尚未萌生

C.传统观念制约近代教育转型                D.“中体西用”主张受到学界推崇

17.表2

时间

党员总人数

工人党员(%)

农民党员(%)

1927年4月中共五大

57967人

50.8

7

1928年6月中共六大

40000多人

10

76

表2中共党员成分的构成变化反映了(  )

A.国民革命的开展             B.共产国际的要求C.革命任务的变化           D.土地革命的进行

18.陕甘宁边区政府规定国民党及一切抗日党派均有合法地位,允许其有竞选与公开活动的自由。

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国共合作的实现                            B.分化国民党的阵营

C.壮大统一战线的力量                            D.创建新型民主政权

19.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20.20世纪60年代,经互会在“国际分工”的原则基础上,大力推行“经济一体化”,要求其它成员国的经济计划必须同苏联的计划“相协调”,并先后建立了近30个超国家的“国际合作组织”和一些双边及多边合营的“联合公司”。

这表明经互会(  )

A.为了对抗美国的马歇尔计划                B.推动东欧国家经济体制的变革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D.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国际化

21.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

这反映出(  )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22.1960年3月,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东方政策,希望改善苏法关系。

1964年1月,法国与中国建交,并呼吁西方各国也承认新中国。

1966年7月,法国宣布退出北约。

之后,戴高乐还访问了苏联和许多东欧国家。

这表明(  )

A.法国努力开创独立自主外交的新局面B.西欧经济复兴直接促使两极格局瓦解

C.军备竞赛加剧导致美法关系急剧恶化D.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呈现出多极化态势

23.不结盟运动自成立以来以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为任务;进入21世纪,则着重强调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行平等、互不侵犯、多边主义等原则,并为来自不发达地区的成员国在国际谈判中争取权益。

这一变化表明当今世界(  )

A.霸权主义威胁已解除                            B.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

C.政治一体化进程加快                            D.经济全球化是发展趋势

24.1921年始,苏俄大部分文化艺术企业被取消收归国有,私人或集体电影企业被允许进行活动,为了利润,他们用部分资金到外国购买现成的影片,导致外国影片泛滥,“电影实际上已成为资产阶级影响的传教士或是劳动群众的腐蚀剂”。

1923年俄共(布)十二大后,苏联开始生产自己的电影。

这一历程表明此时的苏俄(联>

A.新经济政策逐歩被废除B.文化市场日益受到西方控制

C.文化宜传成为中心工作D.政府较为重视意识形态的影响

二、材料阅读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从秦汉开始,中国逐渐形成天下共同体的观念。

在古代,天下乃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反映了儒家天下归仁的道德理想,华夏与蛮夷的界限是模糊的、相对的,所需辨认的乃是是否有文明,是否接受了中原的礼教秩序。

因此,这一观念成为普遍适用于华夏、蛮夷在内的全人类的价值。

但是晚清以来,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被迫进入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国家主权体系之中,中国社会政治危机与道德、信仰危机先后发生,一种新的共同体意识诞生了,这就是以全球竞争为背景的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材料二现如今,虽然人类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但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之前,人类仍然没有完全打破资本逻辑为全球化秩序所戴上的陈旧桎梏。

……与过去两百年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资本化有所不同,新时代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

尤其在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人类的普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