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克腾旗生态农牧业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842776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克什克腾旗生态农牧业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克什克腾旗生态农牧业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克什克腾旗生态农牧业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克什克腾旗生态农牧业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克什克腾旗生态农牧业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克什克腾旗生态农牧业建设规划.docx

《克什克腾旗生态农牧业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什克腾旗生态农牧业建设规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克什克腾旗生态农牧业建设规划.docx

克什克腾旗生态农牧业建设规划

克什克腾旗生态农牧业建设规划

(2011-2015年)

第一章总 论

一、规划背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农牧业作为对资源高度依赖、对生态环境影响巨大的产业,在建设“双型”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

克旗是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最为发达的旗县之一,也是自治区重要的草原畜牧业大旗,如何同时实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发展农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的目标,需要认真研究,做好规划。

  近年来,全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响应国家建设生态省市县的号召,提出了建设国家级生态旗的目标,并正在全力实施“生态立旗、工业强旗、牧业富旗、旅游活旗、科教兴旗”的发展战略,努力打造“全市的生态工业大旗、全区的生态牧业强旗、全国的生态旅游名旗”,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发展农牧业的思路基本理清,本规划的目的就是明确全旗农牧业的建设方向、任务、步骤、布局、重大建设项目等,并提出相应的落实措施,以实现预期的建设目标。

二、规划期限

  规划时间为2011-2015年。

  根据目标以及任务重点的差别,五年规划期基本上划分为相互衔接的两个阶段,前三年重点是农牧业产业发展方向的确立和农牧业产业结构的重塑与再造;后两年重点则是优化农牧业的产业链条,建设产地品牌,提高农牧业的附加值,提升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和效益、效果。

三、规划范围

  本规划的范围是全旗的整个行政区划,规划区面积20673平方公里。

四、规划依据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7〕195号:

《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

  《克旗创建国家级生态旗实施方案》

  《克什克腾旗建设自治区生态牧业强旗工作实施方案》

  《克什克腾旗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克什克腾旗“十一五”期间农牧业发展规划》

  《克什克腾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克什克腾旗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相关调查资料

五、规划编制单位

  克什克腾旗农牧业局

第二章 发展环境与条件

一、 有利因素

  

(一)国家宏观经济社会环境比较有利

  一是保护生态环境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已经上升为国策。

国家制定了生态建设规划,鼓励各地创建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旗),并且实施了大批生态建设项目,其中很多项目都与牧区草原生态有关,这为全旗生态建设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政策环境。

二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好,财政收入比较高,增长速度比较快,社会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

在生态建设过程中,中央财政将逐年加大资金投入,为生态建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

自治区和赤峰市对克旗生态建设高度关注。

  

(二)克旗建设生态农牧业的基础比较好

  克旗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大兴安岭南端山地和燕山余脉七老图山的交汇地带,草地和林地资源丰富,林草覆盖率高,生态环境条件良好,具备建设生态旗的基础条件。

克旗现有耕地130万亩,分布在河滩平川区、高寒漫甸区和丘陵山地地区,水浇地面积42万亩,其中保灌面积25万亩。

主要集中在河滩平川区。

这一类地区,生产条件较好,在现有的基础上,集中实施好喷灌、滴灌和微喷设施,为实现现代农业创造条件。

全旗家畜品种全、质量优,2009年6月末家畜存栏253万头只,其中牛存栏28.4万头,羊存栏210万只。

牛在自治区旗县排名第5位,绵羊存栏数量自治区排名第3位,肉牛肉羊产业基础雄厚。

旗内现有规模以上种羊生产企业3家,主要培育和生产德美、澳美、萨福克、多赛特等种羊,年生产和供种能力在5000只以上。

肉牛优良品种有西门塔尔和夏洛来,在全旗牛存栏中占90%以上。

旗内现有多家农业专业合作社,为农产品的产业经营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牛羊屠宰加工企业8家,年收购屠宰羊40万只以上,屠宰牛4万头以上。

  (三)发达的生态旅游业为生态农牧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我旗作为全国著名的草原生态旅游大旗、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旗),在赤峰、内蒙古自治区甚至国家都占有重要地位。

克旗旅游资源丰富而且特色鲜明,具有垄断性和唯一性,素有“草原明珠”之誉,发达的生态旅游业为生态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支撑。

近年来的直接旅游收入增长速度维持在每年30-50%,还有相当大的潜力。

通过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会带动克旗生态农牧业的健康发展。

  (四)工业化快速发展为生态农牧业提供了可能

  自2000年起,全旗地区生产总值步入快速增长阶段,增长速度持续走高,为支持生态农牧业的推进创造了良好条件和机遇。

新型工业化的强劲拉动,必将促进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促进人口转移、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进社会事业的繁荣发展,进而形成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良好局面,从而为生态农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五)干部群众对建设生态农牧业认识深刻、决心大

  作为一个农牧业大旗,广大干部群众具有创新的传统和能力,进取精神强。

旗委、政府提出的“生态立旗”的战略思路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符合旗情,符合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为建设生态农牧业创造了良好的软环境。

二、 制约因素

  建设生态农牧业有不少有利条件,但也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和较为突出的矛盾与问题,需要在建设生态农牧业过程中加以考虑,逐步解决。

  

(一)沙化、退化面积大,限制了农牧业的发展

  虽然全旗耕地及草场资源非常丰富,但目前退化、沙化较为严重,生态环境受到威胁,对进一步扩大农牧业生产形成了直接的硬性约束。

  

(二)生态农畜产品生产规模比较小,对市场规模化开发不利

  所谓生态农畜产品,主要包括有机产品、绿色产品和无公害产品。

目前全旗认证的产品还比较少,规模比较小,对这些产品的市场开发存在规模制约经济效益的问题。

  (三)缺少有影响的生态农牧业龙头企业,产业的附加值不高

  缺少有一定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对生态农畜产品生产和生态农牧业的发展是一个制约因素。

  (四)克旗农区占有一定的比重,建设生态农牧业难度比较大

  农区主要是西南部的几个乡镇,生态环境条件比较恶劣,土地沙化比较严重,农牧民收入低,生活比较贫困,建设生态农牧业的困难比较多。

第三章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创建国家级生态旗的总体要求,结合克旗的实际,确定生态农牧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为: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建设和保护为前提,以马铃薯、胡萝卜及特色农产品、昭乌达肉羊繁育种畜、有机牛羊肉生产为突破口,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农牧业科技含量,发展现代农牧业,实现农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农牧业的产业化水平和附加值,提高农畜产品的竞争力,增加农牧民收入,实现生态和农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建设生态农牧业,要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1.始终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放在优先的位置

  发展生态农牧业,关键是保护好生态环境,在此条件下发展农牧业。

农牧业的发展始终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和条件。

  2.走有机、绿色的农畜产品开发道路

  在生态优先的条件下,发展农牧业就要走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和安全水平,并相应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道路,开发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态农畜产品,在稳定产量的基础上增加附加价值,提高农牧民收入。

  3.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全旗的农牧业区域分为农区、牧区、半农半牧区三种类型,各个区域农牧业的生产条件差异较大,在发展生态农牧业方面也会有不同的路径和模式,体现当地的特点和优势,合理布局,规划不搞简单化、一刀切。

  4.重点突破、分步推进、循序渐进、协调发展

  发展生态农牧业,要从全旗实际出发,抓住重点产业和产品,首先取得突破,示范和带动其他产业和产品的发展。

要有重点、有梯度、有步骤,走出一条具有克旗自身特色、可持续的、生态和农牧业双赢、农牧业和关联产业双赢、农牧民和龙头企业双赢的现代农牧业之路。

  5.创新产业化开发的模式

  发展生态农牧业的过程,同时是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的过程。

对于产量少、附加值高的生态农牧业产品的市场开发、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创新必须高度关注,及时总结,优化产业的组织模式。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经过5年建设,基本建成生态农牧业的雏形:

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现代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基本得以确立,高附加值生态农畜产品开发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农牧业的竞争优势和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农牧民收入显著增加,农牧业与其他产业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生态县(市、旗)建设标准。

  

(二)具体目标

  “十二五”期末要全面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7〕195号)《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中关于农牧业的各项约束性和参考性指标的要求。

具体地,到2015年,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1. 重点发展蔬菜、瓜果、种子繁育等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

到2015年,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达到20万亩,年销售胡萝卜70万吨,年销售收入达到5.6亿元;突出发展好马铃薯种植,播种面积达到40万亩,年产马铃薯45万吨,出售商品薯25万吨。

年销售收入达到1.25亿元;全旗设施农业建设面积达到1.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2.5亿公斤。

  2.全面落实草牧场“双权一制”、围封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开发草产业,依据草场载畜量确定合理的畜群、畜种规模,草原生态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林业生态体系稳步推进,地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林草覆盖率达到95%。

农村牧区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灌溉用水利用系数达到0.55以上。

保护好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沙地云杉保护区、达里湖等自然资源,到规划期末,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超过20%。

  3.发展有机、绿色畜产品。

到规划期末,牛羊肉中有机、绿色产品所占的比例达到70%。

优质肉羊、肉牛产值在全区处于较靠前位次。

突出抓好昭乌达肉羊种畜繁育及产业化经营,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良种羊繁育基地、最大的养羊联合体和最大的昭乌达肉羊繁育基地。

  4.基本实现由数量型农牧业向集约、高效、现代化农牧业的转型与升级,实现生态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

马铃薯实现全部良种化,羊主推品种良种及改良率达到100%,牛主推品种良种及改良率达到95%以上,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化肥施用强度(折纯)低于250公斤/公顷。

建设高科技农牧业示范园区。

  5.建立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区级龙头企业5家以上;实行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化营销,提高附加值。

提高出栏率,加速畜群周转。

羊出栏率达到50%以上,牛出栏率达到40%以上,出栏牲畜本地市场加工转化率达到70%。

  6.农牧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以上,

  7.全旗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达到3.5%以上,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符合国家政策,控制在7‰以内。

第四章 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重点

  为了实现规划目标,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支撑产业和服务体系。

根据全旗的实际条件和生态农牧业的发展目标,确定规划期内扶持和培育胡萝卜产业、马铃薯产业、肉羊、肉牛等主导产业,建设主导产业和服务体系十大工程项目,即种畜繁育工程、配合饲料加工厂、肉羊和肉牛育肥小区、高科技农牧业示范园区、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并配套建设支撑全旗农畜产品产业发展的农畜产品检测中心、农牧民培训中心和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二、区域发展布局

  牧业地区(巴彦查干苏木、达来诺日镇、达日罕乌拉苏木、乌兰布统开发区)重点发展肉牛,稳定并压缩肉羊生产。

肉牛品种以西门塔尔杂交后代为主,采取放牧加补饲和阶段性舍饲育肥方式,犊牛实行阶段性补饲出栏。

重点推广规模养殖,发展联户牧场和家庭牧场,牧繁农育、繁育结合。

肉羊品种以萨福克、多赛特杂交后代和蒙古羊纯繁为主,实现全部接冬羔当年出栏。

  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实行胡萝卜产业、马铃薯产业、肉牛、肉羊产业并进。

引进胡萝卜新品种,推进制种建设,提高马铃薯良种化率。

肉牛品种以西门塔尔、夏洛来与当地改良牛的杂交后代为主,全部实现育肥出栏。

以芝瑞镇、红山子乡、同兴镇、经棚镇、宇宙地镇、新开地乡、万合永镇、土城子镇、浩来呼热办事处、经棚镇、芝瑞镇、红山子乡、同兴镇为重点。

  重点苏木乡镇内根据区域和自然资源优势,确定不同的重点产业。

产业布局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依据现有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确定重点产业发展布局,从而达到农牧业平衡发展。

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胡萝卜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优质肉羊稳定在200万只,优质肉牛稳定在30万头,优质种公羊稳定在5000只,昭乌达肉羊达到100万只,有机羊达到5万只。

年育肥出栏肉牛10万头。

三、产业链关键环节重点建设内容

  

(一)建设产业基地

  建设生态农牧业,必须开发农牧业重点产业。

全旗农作物种植面积125万亩,其中:

小麦播种面积30万亩,粮饲兼用玉米播种面积25万亩,马铃薯播种面积35万亩,杂粮豆播种面积15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0万亩(其中蔬菜种植5万亩,胡萝卜种植10万亩,油料种植5万亩)。

饲料作物播种面积23万亩,其中饲料地面积10万亩,青贮种植面积13万亩,年饲料作物产量3万吨,打贮草38万吨,距离实现生态农牧业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必须扩大农作物及饲料作物面积,提高产量。

  

(二)扶持种畜繁育企业做大做强,加快牛羊品种的良种化

  1.扶持金峰公司,进一步发挥其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要鼓励金峰公司探索新的组织方式,包括以公司为主导,采用返租倒包的方式,以农牧民满意的价格租赁农牧民草场和耕地,对其草场和耕地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高机械化、现代化水平,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增加科技含量,通过提高质量,提升效益,走高产优质高效之路。

与之相配套,为租赁土地给公司的农牧民提供优良的生活居住条件。

进一步密切企业和养殖户的经济关系,在“羊联体”、养殖协会基础上扩大“赤峰市昭乌达肉羊合作社”,让更多的会员户加入到合作社,成为合作社成员。

通过产业发展、技术提高、市场拓宽,增加克旗良种肉羊产业效益,为广大农牧户通过产业运作建立稳定的收入来源。

通过探索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实现规模经营,并带动全旗肉羊、肉牛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转变。

最终形成资源有效利用、生产充分发展、农牧民收入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格局。

  帮助企业创造条件,通过新项目的引进,引入现代企业新技术、新机制、新观念,实现统一产品规格,统一技术开发,统一市场开拓。

使金峰公司成为北方重要的肉食品生产基地,从而拉动农牧业的良性发展。

协助金峰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有机食品生产联盟协作,积极运作生态示范项目,争取使原生态草原上饲养的羊肉实现优质优价,从而实现克旗“发展生态经济,促进资源增值”的发展战略。

要使金峰公司发挥牛羊舍饲育肥实验示范基地作用,继续深入研究探索适合克旗地区条件下的饲养方式及科学的饲养配方,为会员户及广大农牧民提供可供借鉴利用的养殖模式。

  2.大力推广昭乌达良种羊的养殖

  德国美利奴羊(简称德美羊)是从德国引入的世界著名肉毛兼用绵羊品种,具有体大健壮、产肉性能优、产毛性能良、繁殖能力高、适应能力强、饲料报酬高和改良效果好的特点。

昭乌达羊就是用德美羊改良细毛改良羊的杂交后代,是应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的毛肉兼用型细毛羊,改变了细毛羊体小、肉质差的缺点,提高了适应能力,同时又保留了细毛羊毛质好、产毛量高的优点,品种遗传基因稳定,具有杂交后代不退化的特点。

昭乌达羊经济效益好,要加大良种推广的工作力度,通过配种费补贴、劣质种畜清群、良种母畜补贴等措施,引导农牧户淘汰更新劣质母畜,引进高代杂种畜,推进牲畜改良。

用三年时间完成肉羊良种改良,实现全旗羊的良种化。

引导农牧民少养精养,通过政策、项目扶持,发展改良专业户,保护生态、实现草畜平衡,以此作为建设生态农牧业的突破口。

  3.改良肉牛养殖品种并转换肉牛养殖管理模式

  肉牛改良的主推品种确定为西门塔尔、夏洛来,这两个品种适应性强、耐粗饲,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

西门塔尔属肉乳兼用型,适合牧区的需求,夏洛来属肉用型,适合农区、半农半牧区饲养,且目前已形成规模优势。

发展农牧业,优势在牧区,潜力在农区,养牛业的效益突出体现在集中饲养、短期育肥出栏这种模式上,农区乡镇恰恰适合牛的舍饲圈养和短期育肥。

在目前生态较为脆弱的条件下实施建设养畜,发展草产业,转变饲养方式,推行农牧结合、繁育结合。

在草原畜牧业地区推广划区轮牧、放牧加补饲和阶段性舍饲,在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实施舍饲育肥,肉牛全部育肥出栏,实施育肥增值。

  4.加强基础设施和生产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发展专业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户,解决育肥棚舍不足的问题,推动肉牛育肥产业和昭乌达肉羊专业养殖小区建设,配套完善饲草料种植、加工、秸秆转化利用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提高农作物秸秆及其副产品的转化利用率。

通过青贮和饲草料加工调制及混合饲料的生产,使转化的饲草保持原有的营养成分,以满足家畜特别是良种、改良种牲畜生长发育的需要,解决牲畜枯草期营养不良只能保证维持

  需要的问题。

  建设生态农牧业要通过建设和发展优势农畜产品基地来落实,在抓大户、建小区、发展专业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推动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联户牧场建设,提高他们的辐射带动能力和示范作用,使肉牛、肉羊产业的畜种规模和区域范围集中连片,在一定区域内形成明显的畜种规模生产优势,以优势规模促进产业的进一步优化。

  5.推行模式化标准化饲养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保证牲畜特别是良种、改良种牲畜发挥其生产性能最大潜力的关键,而加强基础母畜与仔畜的科学管理更为重要。

要通过大力推广模式化、准化饲养提高饲养管理的科技含量。

在肉牛方面,要使母牛保持良好体况,发情正常,达到平均一年一犊,育肥牛育肥期平均日增重达到1-1.5公斤。

在肉羊方面,要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使母羊的繁殖率提高到120%以上,加强断奶后羔羊的饲养管理,实现育肥羔当年出栏。

要通过规模养殖场、专业育肥小区和昭乌达肉羊规模养殖小区建设,推行标准化、模式化养殖,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饲养标准,控制使用饲料添加剂及化学药物,解决药物残留问题。

加强养殖场周边的环境监督检测,加大畜产品安全的监测检测力度,生产有机、绿色畜产品。

  (三)引进大型农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并建设畜产品品牌

  龙头企业是实施产业化经营的桥梁,一头连农牧户,一头连市场,没有龙头企业的加工增值,农牧业的经济效益和养殖户的收入难以大幅度提高。

在龙头企业的建设上,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企业(如金峰公司等),政府要采取体制改革、机制转轨、协助筹措资金、优化外部环境等多种措施,促进企业快速成长,打造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对小型企业要采取合并、重组等措施,挂靠联合。

目前,全旗农畜产品仍然停留在原料和初级产品供应的形式上,加工转化率低,农畜产品加工增值幅度很小,产品优劣不分,参差不齐,优质产品不能实现优质优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畜产品的整体质量。

针对这种实际情况,要采取措施引进外部的大型农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

要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实现大企业带动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大发展局面的形成。

可以利用龙头企业原来产品的品牌,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企业情况,创立一个新品牌,新品牌的创立要反映克旗的草原文化和产品的原生态特色。

  (四)开拓和培育农畜产品市场

  一是加强产地市场建设。

目前专业市场建设严重滞后,形不成规模交易优势,产品对外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缺少品牌和拳头产品,产品流通不畅,占据的市场空间小,无法占据长期稳定的市场。

要根据全旗农畜产品的生产规模、商品流量、产品特点,确定市场的类型、规模和功能,尽快建设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大型农畜产品交易市场,解决目前产品流通不畅问题。

  二是促进市场终端组织的发育。

要大力发展农牧民经纪人队伍、民间流通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一方面为他们的发展壮大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要加强规范引导,使他们完善组织机制,更好地为农牧民服务。

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农技推广部门和农村牧区能人创办、领办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组织向独立法人实体转变。

  三是加强农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

要围绕市场行情、市场供求形式等建立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为农牧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及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服务,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发挥信息的服务功能。

四、发展观光畜牧业与建设高科技农牧业示范园区

  观光农业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是以农业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项交叉性产业。

观光畜牧业是观光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展观光畜牧业,可以充分有效开发利用农牧业资源,调整和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扩大畜产品销售市场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劳动就业,可以保护和改善农牧区生态环境,塑造良好的农牧区形象,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克旗素有“内蒙古缩影”之称,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的直接旅游收入增长速度维持在每年30-50%的速度。

克旗又是传统的畜牧业旗,草原民族文化底蕴深厚。

观光畜牧业的开发必将成为集畜牧业、旅游业为一体的新型经济增长点,必将成为率先实现农牧业现代化,农牧业稳步发展,旅游业日渐兴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第一亮点。

观光畜牧业可以从两个途径来建设:

一是建设高科技农牧业示范园区;二是建设道边以及林间地生态畜牧业农场。

  示范园区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发展现代农牧业为目标,以农牧业高新、高效、示范辐射、科技培训和产业化为切入点,把园区建设成为以原生态化的草原牧场、现代化的生产装备、集约化的生产技术、企业化的管理体制为目标的高效科技示范园区。

园区内设有养殖园区、种植园区、沼气堆肥示范区、设施牧业区以及牧机园区、科研培训生活区等六个功能区。

六大功能区主要解决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及综合培育集成技术的展示与推广,提高劳动生产力。

为科研技术人员、周边养殖大户提供技术培训以及举办畜牧业文化观光活动等业务。

  全旗有大量的林间地,利用林间地可以建设生态畜牧业农场,举办畜牧业文化观光活动及配套旅游休闲设施。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做文章,结合畜牧业特点,重点做好“吃、购”文章,探索“行、娱”文章。

鼓励农家饲养观赏和食用型特种畜禽,如鹿、狍子、黑凤山鸡、肉兔、野鸡、绿壳蛋鸡、鸽子等。

建设散放观赏区、步行观赏区、动物表演娱乐区、科普教育区等,还可以为中、小学生开设濒危动物科普教育基地、儿童动物园和儿童乐园。

积极探索现代农牧业观光旅游功能的深度开发,开辟新的景点,延长游客的旅游时间,增加旅游收入,为当地农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一系列要素服务,解放农牧民思想,树立商品意识,促进畜牧资源的深度开发,提高畜牧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旅游业和农牧业的双赢。

采用天然饲草饲料资源,少用或不用各种合成生长添加剂和药物,在自然生态环境下,依靠传统饲养模式饲养,按照有机农畜产品生产特点规范生产,创建有机农畜产品品牌,提高有机农畜产品生产水平。

要借助全旗旅游资源,大力挖掘塑造农牧业文化,让旅游者了解克旗乃至内蒙古畜牧业文化、享受畜牧业文化、消费畜牧业文化。

开发畜牧业的多种功能,积极促进农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引导消费者健康快乐来感受和体验。

从而实现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和统一。

五、建设农畜产品检测中心

  近年来,农畜产品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化学药物残留超标、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等质量问题。

这些质量问题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农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针对这一状况,要围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的要求,以农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为切入口,全面实施农畜产品质量管理,向市场提供真正的“放心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