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模块下册肖斌韩志孝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842347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肖斌韩志孝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肖斌韩志孝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肖斌韩志孝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肖斌韩志孝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肖斌韩志孝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肖斌韩志孝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docx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肖斌韩志孝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基础模块下册肖斌韩志孝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肖斌韩志孝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docx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肖斌韩志孝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 善良  王蒙

  二 热爱生命  蒙田

  三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

  四 我很重要  毕淑敏

表达与交流

 口语交际

  批评

 写作

  议论文 审题与立意

  应用文  述职报告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天生我材必有用

第二单元

阅读与欣赏

  五 寂寞  梭罗

  六 十八岁出门远行  余华

  七 我的空中楼阁  李乐薇

  八 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

表达与交流

 口语交际

  安慰

 写作

  议论文 论证方法

  应用文 总结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设计未来主题讨论会

第三单元

阅读与欣赏

  九 边城(节选)  沈从文

  十 受戒  汪曾祺

  十一 士兵突击(节选)  兰晓龙

  十二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表达与交流

 口语交际

  说服

 写作

  人物小传写作

  应用文 请示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我的形象设计

第四单元

阅读与欣赏

  十三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十四  国际太空站  余祥钟

  十五 论无性造人  托马斯

  十六  黑洞旅行  霍金

表达与交流

 口语交际

  即席发言

 写作

  说明文 对象与特征

  应用文 简报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体会母语

第五单元

阅读与欣赏

  十七 现代诗二首

   雨巷   戴望舒

   再别康桥  徐志摩

  十八 唐诗二首

   江楼晚眺   白居易

   将进酒  李白

  十九 宋词二首

   雨霖铃  柳永

   声声慢  李清照

  二十 我愿意是急流  裴多菲

表达与交流

 口语交际

  即兴演讲

 写作

  说明文 说明顺序

  应用文 倡议书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关于重读经典的探讨

第六单元

阅读与欣赏

  二十一 游黄山记  费伯雄

  二十二 西湖七月半  张岱

  二十三 兰亭集序  王羲之

  二十四 赤壁之战  司马光

表达与交流

 

 [善良(教案)王蒙]善良(教案)王蒙

教学目的:

一、掌握文学常识,学习掌握对比论证法,

二、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体会文章论证的严密。

三、进行善良教育,在生活中信守与人为善的原则。

教学重点:

1、对比论证法的运用及作用。

2、认识善良的意义,在生活中信守与人为善的原则。

教学难点:

对生活中有些现象的认识。

教学安排:

二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板书课题,解题并介绍作者:

1、善良:

心地纯洁,没有恶意。

2、简介作者:

王蒙,当代作家,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

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

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从事青年团的区委会工作。

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

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

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

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

1963年起赴新新疆生活、工作了16年。

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工作。

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

这时期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等。

其中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

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并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三、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1.运用议论文提炼论点的方法,找出文章的中心观点。

明确:

我喜欢善良,不喜欢凶恶。

2.根据议论文基本结构,理清本文思路。

明确:

提出问题(第1—4自然段):

针对善良似乎过时,善良往往被看着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

分析问题(第5—11自然段):

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

通过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和作用。

表明观点(第12自然段):

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

四、重点研读

(一)研读第一部分

1.现实中,一般人是怎样看待“善良”的?

作者对这些看法持什么态度?

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明确:

一是“早就过了时”——被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取代:

为利益可以放弃善良;是否有实力、才干比善良与否重要。

作者并不认同这一看法,由“似乎”一词可以看出。

二是被看作“愚蠢”——两个寓言故事作为证明。

作者对此提出一连串的疑问,从中体现出作者的反对态度。

2.作者是怎样层层追问的?

明确:

层层追问如下:

那些需要帮助、等待帮助的人当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或是恶狼?

为了有限的毒蛇和恶狼,不惜将一切视为恶狼,是一种什么疾病?

我们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过的人中,有多少是真正的毒蛇和恶狼?

以对待毒蛇或恶狼的态度对待并非毒蛇恶狼的人,我们成了什么?

(这样的层层追问是王蒙语言的一大特点,注意引导学生体会。

3.小结:

这部分针对现实中一般人对“善良”的错误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以一连串的质疑表明自己的态度,引人思考,继而转入下文对“善良”的论述,这种写法叫先破后立。

(二)研读第二部分

1.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用这一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

对比论证。

(找出所在段落)

第五段力量对比:

善良稚弱——凶恶强大(尽管善良常败,但人们还是喜欢善良,进而阐述了善良的作用)

第八段结果对比:

善良得弘扬——凶恶被压缩(从道德、意义上阐述善良的内涵和外延)

第十一段心态对比:

善良者坦荡——作恶者惶惶(说明善良的人永远不会丧失信心)

对比论证作用:

使对立统一关系更集中、更鲜明。

使论证更深刻、更吸引,更有说服力。

2.齐读第6自然段,说说第6自然段论述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色?

明确:

运用排比:

第一组排比,层层深入地表现了人们对善良的态度。

第二组排比,充分展示善良的功能作用。

3.运用排比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

议论文中运用排比来说理,列举事例,会增加文章气势和说服力。

五、合作探讨,加深理解

1.为什么说“她(善良)属于人,她属于……她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强的社会”?

明确:

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因为“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摆脱没完没了的恶斗与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实现健康的起码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

善良是代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的,所以它是具有力量的,是光明的,因而能够在每败于凶恶一次的同时,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获得另一种意义的胜利。

2.为什么说“善良也是一种智慧,……一种快乐,一种乐观”?

作者是否有进一步的阐述?

明确:

第10、11自然段进行了阐述:

善良是与成熟、超拔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说它是一种智慧,一种远见,一种自信。

善良者能坦然、安心地面对现实,并永远不丧失信心,所以说它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乐观。

3.为什么“往往是这样,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明确:

小孩子是由于天真,不谙世事而善良。

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是出于对社会发展的了解和自觉而善良。

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对社会发展只是一知半解而且自以为是,闹出许多可悲的事来。

如“文化大革命”时“阶级斗争扩大化”,故而最不善良。

六、课堂讨论

你的善良有没有获得过别人的感激与称赞?

你的善良有没有换回料想不到的恶报与嘲讽?

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七、拓展练习

 

热爱生命(节选)

 [学习目标]

【重点字音、字形、字义的积累】

1、注意括号内字的写法枯(燥)无味赋(予)(躁)动不安(惋)惜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义并学会运用

A垂暮之年:

(喻)老年垂:

接近;暮:

黄昏

B稍纵即逝:

指某一事物消逝很快

C丰盈:

①(身体)丰满体态丰盈

②富裕、丰富衣食丰盈

D消磨:

①度过(时间,多指虚度)消磨岁月

②使意志、精力等逐渐消失消磨志气

3、注意读音

尽量①jǐn副词,表示力求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

如:

把你知道的尽量告诉大家。

②jìn达到最大限度。

如:

喝了半斤酒,还没尽量。

五、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要谈“热爱生命”,为什么开头却从“度日”谈起?

2、作者对“度日”有何看法?

  

3、蒙田为什么这样热爱生命呢?

(在原文中找答案)  

4、你怎样理解“我们的生命是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这句话?

  

5、文中还提到了那些人对生命的理解是不同的?

  

6、作者的看法显然与这两种人不同,他热爱生命。

但他为什么却说:

“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吝惜”呢?

  

7、你如何理解“生之本质在于死”这句话的意思?

  

8、怎样理解“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9、作者认为热爱生命就要学会享受生活,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作者都谈了哪些方法?

你认为还有哪些方法?

  

六、感悟课文:

  

学了本文,你对生命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七、拓展:

  

说说珍爱生命的名言警句或名人事例。

 

八、质疑:

  

你对本文还有哪些问题要问?

提出来,共同探究。

  

九、小结: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因此,我们要倍加珍惜、热爱它。

它好比一道彩虹,五彩缤纷;又好像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它又像一条小船,飘飘荡荡;它又像一只五味瓶,充满了酸、甜、苦、辣。

我们不求人生的辉煌,但求人生的色彩,让我们珍惜这美好的生命,细心的呵护它,让它放出耀眼的光芒!

  

十、欣赏食指的诗歌《热爱生命》  

十一、作业:

  

1、写一段话,谈谈你对生命的看法。

  

2、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题。

  

板书设计:

   

热爱生命  

蒙田  

好日子—细细品尝  

对度日的认识 :

  

坏日子—飞快的“度” 

  “哲人”—打发、消磨  

对生命的理解 :

   我—称颂、厚赐、优越无比 

糊涂人—寄托来世  

对死亡的态度:

   毫不惋惜、随时准备  

教学后记:

略  

《读书人是幸福人》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会提炼文章主旨。

 

2.能力目标:

掌握通读、精读、圈点阅读等阅读方法,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和夹叙夹议综

合表达方式的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

能联系各自的阅读经历和读书体会,体会读书人的幸福,从而爱读书、会读书,

做一个幸福的读书人。

 

 

【教学重点】 

准确地提炼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二、作者简介:

(课件展示作者简介)

谢冕: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评论家。

福建省福州市人。

1932年生,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

谢冕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

本文是他写的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

三、检查学生对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展示应掌握的生字词)

(1)浩瀚(hàn):

广大;繁多。

(2)陶冶:

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3)上溯(sù):

往上推求或回想。

(4)睿(ruì)智:

英明有远见。

睿,看的深远。

(5)往哲先贤:

历代贤明、智慧之士。

哲,有智慧。

贤,有德行和才能。

四、复习议论文文体知识

通过预习同学们应该知道《读书人是幸福人》这篇文章是一篇议论文。

那么

议论文三要素是什么?

论点、论据、论证

五、整体感知课文

要想学习一篇课文,阅读是很重要的方法,能了解文章的内容和大意,然后

在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基础上概括文章主旨。

文章的主旨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中心思想。

1、下面我们来整体感知课文,首先请同学们跟着课文朗读录音,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对于不明白的语句等要勾划出来,可以和同学请教。

2、为了进一步把握课文,我们进行分段朗读。

朗读要注意声、韵、调到位,吐字清晰,不丢字、不添字、不改字,还要注意朗读基调,朗读基调有

3、快速通读全文,从文章的每个自然段中找出中心句,并圈点勾画出来。

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教师指出:

中心句是一个概括性的句子,体现文段主要内容。

一般出现再文段开头起统领作用,或者出现再中间起过渡作用,或者出现在结尾起总结作用。

可以从这些中心句提炼出文章的主旨。

第1自然段: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第2自然段:

人们通过阅读,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第3自然段:

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第4自然段: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第5自然段:

读书人是幸福人。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读书人是幸福人”。

教师讲解:

作为议论文,作者在标题中就明确地点明了中心论点。

在文章中,围绕此观点作者运用具体事例和名人名言等分析论述了读书为何会使人幸福这个命题,全面且充分。

在文章主体部分,作者用三段文字论述,三个中心句就是三个分论点,层层深入,说明读书为何使人幸福的道理。

4、理清文章的结构(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

教师引导:

议论文一般的结构有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

这篇文章共有5个自然段,我们找到了每个段落的中心句,也找到了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篇文章是什么结构?

在同学分析后教师总结,全文各自然段之间是总——分——总的结构关系,第1、5自然段是总说,第2、3、4自然段是分说。

作者的思路是先总说“读书人是幸福人”的根本原因,再分述读书能增广知识、陶冶精神,与好书结缘能“向善”、“避恶”,最后再重申主旨,与开篇呼应,用“所以——”句完成因果论证。

即课文最后一段: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这个结论句,是逐层深入论述的,是全文中心论点,与开头呼应。

六、精读课文——具体分析

在了解文章的结构后,我们就来精读文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请一名同学读一下第一自然段,在这个同学阅读时请同学们思考三个问题:

1、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是那一句?

2、作者为什么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3、作者说“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指什么?

引导学生用第1自然段中语句来说明,在同学回答后教师总结,读书人拥有两

个世界现实世界(人人都有),更丰富的世界(读书人独有)。

 

《我很重要》教学设计

关于作者:

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心理咨询学硕士代表作:

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1952年生于新疆,16岁赴西藏阿里,11年军医生涯,1980年回京,内科医生20年,2000年开始职业写作50岁考取心理咨询师

 

(二)梳理脉络

1.默读课文,理请思路思考:

文题“我很重要”的“我”指的是谁,“重要”又有怎样的内涵?

【词语:

战栗lì   菽shū粟sù   濡rú养   回溯sù   嵌qiàn合  雾霭ǎì   瞳tóng孔  

混淆xiáo    寰huán宇   生死攸yōu关     相濡rú以沫  微蹙cù 一沓dá沓 

 驰chí骋   天倾西北,地陷东南   万劫不复  掉以轻心   鬼斧神工  独出心裁】

“我”是指每个独立的个体,“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指的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即珍惜生命,关爱生命,对自己、对他人负责

第一部分:

“我不重要”

第二部分:

强调“我很重要”

第三部分:

向世界宣布“我很重要”

2、作者认为我很重要的依据是什么?

请以“我很重要,因为”说一句或几句话

如:

 “我”是由无数精华汇聚而成的万物之灵,

     “我”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传承者,

     “我”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我很重要

     “我”是父母浓浓慈爱与亲情不可失却的承载,

     “我”是相濡以沫的夫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

     “我”是子女唯一的至高至尊的血缘之爱,

     “我”是朋友不可填补的情感空间,我很重要

     “我”是我的事业中无可替代的主宰,我很重要

3、课文中说“人们常常从成就事业的角度,断定我们是否重要”那么,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断定"我很重要"的?

人的生命的来源、发展、与其他生命的密切关系和作用这四个角度来断定的

(三)探究主题,提升认识

1.作者以雅致但又充满哲理的的语言告诉我们:

我很重要,肯定了自我的价值但那么,作者开篇却连用几个排比句写“我不重要”呢?

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呢?

 

一直以来,我们的价值观念都是强调他人他物的重要,否定自我的;重视自我、肯定自我是一种需要批判的个人主义倾向这篇文章从反面立意,充分肯定了自我的重要,这样的立意是新颖的

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是为了与下文浓笔重墨阐述“我很重要”形成强烈的对比,令读者在感情上形成巨大的对比冲击,为下文蓄式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这篇文章的语言隽永而优美,哪些句子最触动你的心弦,哪些句子写得最精彩,请选择感受最深的语言谈谈自己感悟可以从内容情感上谈,也可从修辞手法、句式、语言特色上谈

1、 我们的生命,端坐于概率垒就的金字塔的顶端

比喻我们生命出现的概率之低

2、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蛛丝般无法附丽地飘荡

用风中飘荡的蛛丝比喻失去孩子的父母的慈爱,给人一种孤独无依空虚寂寞之感

3、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就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

夸张,写出了失去子女的悲痛之情从而突出了我对于父母双亲的重要意义读来令人动容

4、失去了丈夫的女人,就是齐斩斩折断的琴弦,每一根都在雨夜长久地自鸣……

写得凄美,使人联想到“琴瑟和鸣”这成语

5、失去了妻子的男人,胸口就缺少了生死攸关的肋骨

化用了典故(《圣经&8226;创世纪》):

传说女人(夏娃)是用男人(亚当)身上的一根肋骨造出来的增添文采

6、我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

 对于事业,我们应该是自己的主宰,有自己的主见,而不应“人云亦云”,迷失自我,丧失自信,缺乏创新正如作者自己所说: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了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能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羊肠小道;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很好,却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

 

白居易《江楼晚眺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

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注释】

蜃散:

 蜃气消散。

海面、沙漠中,因空气冷热骤变,光线折射,而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到空中或地面上,古人以为是蜃吐气而成,称海市蜃楼。

选自白居易的《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诗题原作“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张员外指张籍(约767—830)

澹烟疏雨间斜阳:

指傍晚天气时晴时雨,晴雨交替。

间,间隔。

蜃(shèn慎):

大蛤蜊。

海面、沙漠中,因空气冷热骤变,光线折射,而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到空中或地面上,古人误以为是蜃吐气而成,称海市蜃楼。

虹残水照断桥梁:

雨后天空出现的虹,弯弯的好像拱桥,后来虹影渐渐消残,水中好像映着一座断桥。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风吹浪翻,好像许多花片飞舞一样;雁群高翔,好像是青天上的一行字迹。

著:

用。

图写取:

临摹下来。

取:

助动词。

题诗:

画上题诗。

水曹郎:

水部曹郎,水部(隶属于工部)官职名。

当时张籍在不部任职,故称不曹郎。

【翻译】:

江的上空不时有淡淡的烟云荡过,不时还夹杂着稀疏细雨,当云过雨收之际,一轮夕阳把金灿灿的阳光撒在湖面上。

风吹江面浪滚波涌,深碧色的波浪在夕阳的照射下,一边是金光跳动,如金蛇游泳,一边是暗色背光,水色对比如呈墨绿,天上的彩云在变化,水面的云气在飘涌,好像刚散的海市蜃楼,雨霁残云像破了的楼阁,由于细雨刚停,空间的水珠与夕阳映照,一条彩虹如桥梁一样架在江上,而彩虹照水倒影入江,一一相应,美不胜收。

加之水波动荡,风吹浪翻,好像许多花片飞舞一样,时暗时明,非常美观;彩云过后晴空一碧,雁群凌空飞翔,好像是青天上的一行字迹。

如此美的景色,只能用颜料勾勒出来,画上题诗,寄送给不在身边的好友。

【赏析】:

该诗是一首七律,作于杭州刺史任内。

上两句是说,风吹水面,白浪翻卷,好像千万片花瓣。

碧空高远,大雁飞行,犹如在青天点上字迹一行。

诗人巧妙地剪裁了江上雨后的自然景物,一仰,以实字写实景,构成了清新和谐的画面。

该诗下两句一俯是诗人在一个秋天的傍晚,登上杭州城楼眺望,赞赏景色的优美,于是请人画为图幅,并题了这首诗寄给张籍。

张籍特地写了《答白杭州郡楼登望画图见寄》,赞叹说:

“乍惊物色从诗出,更想工人下手难。

”称赞白居易把景物写活了。

作品抓住大雨刚过,彩虹尚存,海市蜃楼将要消失的一刹那,将这一精彩场面剪辑下来,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丹青图画。

诗歌从阳光写起,谓斜阳余晖,由淡烟疏雨的间隙中射到水面。

这个意境就极清新可人。

加之江面经雨水一洗,新鲜明净,海风徐来,凉爽宜人。

题目所言“景物鲜奇”已非虚言。

三、四句描绘了难得见到的海市蜃楼和雨后彩虹两种奇观。

诗人是登楼眺望,目中所视,必有亭台楼阁。

所以“蜃散云收破楼阁”云云是实景虚写。

下句则说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弯弯的好像拱桥,后来彩虹逐渐消残,水中好像映着一座断桥。

本来雨后彩虹已是奇观胜景,诗人更从水中映照之倒影着笔,又把景色之妙提高一筹。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上句说江水碧绿,风吹浪翻,好像千片花瓣一样;下句说雁群把天空点染成一行字迹。

“翻”字以诗情作画,写得生动;“点”字以画笔入诗,下得有神。

诗人从作画的角度作诗,则诗中有画就不奇怪了。

如此天然胜景,诗人不愿独自欣赏,赶快画为图幅,寄给好友。

张籍有《答白杭州郡楼登望画见寄》,就是和这首诗的。

诗中有“乍惊物色从诗出,更想工人下手难”之句,从侧面也可看出白居易诗情画笔的非凡不俗。

 

【阅读训练】

(1)诗题谓“景物鲜奇”,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4分)

(2)张籍在《答白杭州郡楼登望画图见寄》中赞叹说:

“乍惊物色从诗出,更想工人下手难。

”称赞白居易把景物写活了。

请以颈联为例简析诗人是怎样将景物写活的。

(3分)

【参考答案】:

(1)斜阳穿过烟雨,江面清新明净,楼阁如海市蜃楼,虹影如水中断桥,江上白浪如花,碧空雁阵如字,(2分)诗人紧扣题目,选取景物别具匠心,描绘景物鲜明生动,构成了灵动而奇妙的画面。

(2分)

(2)颈联用“花千片”比喻浪花,用“字一行”比喻雁阵,用比喻状物写景,生动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