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教学策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840752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教学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教学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教学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教学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教学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教学策略.docx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教学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教学策略.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教学策略.docx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教学策略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教学策略

武汉外国语学校 孟凡盛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能够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上进一步明白得。

同时,作为理论指导,也为学生连续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本章内容尽管是理论性知识,但教材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史实来引入和讲明,使理论知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互融合,以利于学生明白得和把握。

一.用化学史整合三维目标

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推进素养教育的全然体现,它使素养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

在这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化学家傅鹰曾讲:

“化学给人以知识,而化学史给人以聪慧”。

化学史中的聪慧确实是课堂教学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材上所选化学史往往受篇幅和文字所限,或所载信息有限,或人文内涵隐含在字里行间,这些都有待于教学中教师的拓展、挖掘和发挥。

教师有意识地利用化学史创设教学情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促进学生把握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体验探究过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本节从化学史入手,直截了当出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出现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关心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

教学重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学难点: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一、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知识与技能(学会)

过程与方法(会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学)

1.原子序数

2.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3.周期(元素种数)

4.族(族序数的顺序)

1.教师示范画出一张元素周期表

2.学生熟记族序数顺序、主族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画出元素周期表。

1.有关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史

2.熟练准确画出元素周期表

3.提升学生经历能力和表达能力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简介

门捷列夫开始试着排列这些元素。

他把每个元素都建立了一张长方形纸板卡片。

在每一块长方形纸板上写上了元素符号、原子量、元素性质及其化合物。

然后把它们钉在实验室的墙上排了又排。

发觉性质相似的元素,它们的原子量并不相近;相反,有些性质不同的元素,它们的原子量反而相近。

他紧紧抓住元素的原子量与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反复研究,终于在1869年2月19日发觉了原素周期律。

在排列元素周期表的过程中,门捷列夫大胆指出当时一些公认的原子量不准确。

如那时金的原子量公认为169.2,按此在元素表中,金应排在锇、铂的前面,因为它们被公认的原子量分不为198.6、196.7,而门捷列夫坚决地认为金应排列在这二种元素的后面,原子量都应重新测定。

大伙儿重测的结果,锇为190.9、铂为195.2,而金是197.2。

实践证实了门捷列夫的论断,也证明了周期律的正确性。

在门捷列夫编制的周期表中,还留有专门多空格,这些空格应由尚未发觉的元素来填满。

为了纪念他的成就,人们将美国化学家希伯格在1955年发觉的第101号新元素命名为“钔”。

诺贝尔奖最大遗憾是一票错失门捷列夫。

俄国天才科学家门捷列夫与诺贝尔奖的擦肩而过可能要算诺贝尔奖最大的遗憾。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以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为代表,介绍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知识与技能(学会)

过程与方法(会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学)

1.碱金属元素

2.卤素元素

(1)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异同点

(2)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3)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规律性(4)判定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方法(5)判定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3.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1.对比实验:

钠、钾分不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钠、钾分不与水反应的实验。

2.Cl2、Br2、I2的颜色状态比较(实物展现对比)。

3.卤化氢性质的变化规律。

(适度拓展)

4.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实验。

5.卤素单质与水反应的比较。

(适度拓展)

1.总结判定元素金属性强弱的简单方法(单质与氧气或水反应剧烈比较)

2.总结归纳判定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多种方法(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固性、在水溶液中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3.提升实验操作能力、观看能力、得出结论的能力。

卤素间的置换反应实验改进:

教材中卤素间的置换反应实验是分步进行的,饱和氯水会挥发出氯气造成污染。

可浓度改进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装置如右图。

实验操作:

①向U形管中加入约2g高锰酸钾粉末;取一根5mm150mm的玻璃管,插入橡皮塞中,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中的“4、5、6”处帖上滤纸小旗,分不滴3滴淀粉KI溶液、饱和KI溶液、NaBr溶液(从上到下)。

另取一同样的玻璃管,两端各塞入一小团脱脂棉,在1和2处脱脂棉上分不滴入淀粉KI溶液和饱和NaBr溶液,关在两端分不接一乳胶管(事夹子);在3处装入吸有NaOH溶液的脱脂棉。

按右图的装置连接。

②滴加浓盐酸,即可看到有黄绿色的氯气产生,上小旗接触后,由下至上依次显现:

红棕色、紫黑色、蓝色。

打开a、b处的夹子,当氯气恰好上升到2位置,保持一会儿即夹住a处,不使氯气上升。

③取下上节玻璃管,在2处微微加热,即看到红棕色的溴上升到b处,现在有蓝色显现。

改进后的优点:

操作方便,对比性强,现象明显,且无有毒气体逸出。

三、核素

在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有紧密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知识与技能(学会)

过程与方法(会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学)

1.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及其关系,原子符号的表示方法。

2.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和区不

3.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运算

4.放射性同位素在能源、农业、医疗、考古等方面的应用。

1.通过视频了解原子核质量大体积小。

2.学会通过概念的外延和内涵给概念下定义。

(如给出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定义)

3.了解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了解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的运算。

4.学会查阅资料。

1.通过对视频的观看,提升微观想象能力。

2.体验给概念正确下定义的欢乐。

3.以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例,了解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运算方法。

2.放射性元素

放射性现象是一种元素的原子自发地转变为另一种元素的原子的结果,它坚决了多少世纪以来作为经典化学基石的“原子不可分、化学元素不可变”的观念。

放射性应用的形式可分成三种:

第一,它能够作为新的科学研究工具(即示踪原子)应用于各种学科。

其中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地质学和考古学等;第二,放射性同位素所发射的射线和X射线专门相似,能够用来作为辐射源去透视各种X射线不能透视的材料内部的特性和缺陷,并能够在大规模生产中,用作为自动检查仪器及各种测量仪器等等;第三,它可作为核能源应用,如核电池。

下面仅就某些方面的应用加以简单介绍。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以周期表的横向结构为线索,先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突出电子层数的不同和最外层电子数的递增关系,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代表,归纳出元素周期律。

教学重点:

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材没有具体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而是直截了当给出了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让学生从中发觉一些简单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学会)

过程与方法(会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学)

1.明白得原子的结构

2.把握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3.会画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明白得稀有气体原子结构特点

1.利用电子层模型示意图,明白得原子的结构

2.通过对前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归纳,总结出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3.利用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画出其他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原子模型的演变。

2.发觉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与元素周期表之间的关系。

3.了解稀有气体发觉史,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方法。

3.稀有气体及稀有气体化合物

(1)稀有气体名称的演变

稀有气体原先叫“惰性气体”,意指“懒惰”没有活性,一样极不易与其它元素反应。

但那个名称已较少使用,因现今已发觉专门多惰性气体化合物。

在1991年,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员会公布的《化学名词》中正式规定,把惰性气体改称为稀有气体,那个名称也有不精确之处,因为这些气体约占地球大气组成的0.94%,其中氩气占了0.9%。

(2)稀有气体的发觉――第三位小数点的故事

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取氮气,测定出来的氮气密度并不相同,两者相差0.0064g/L,瑞利并没有忽略这一差异,他不认为这是实验本身的误差加以修正,而是把他的实验结果与研究论文一起公布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公布征求答案,引起了他的朋友拉姆塞的注意并开始一起研究那个咨询题。

他们在翻越80年前英国科学家实验大师卡文迪许的实验记录中取得了重要突破。

在卡文迪许当年的实验报告中记录了氧与氮化合为氮的氧化物再溶解在苛性钠溶液中,最后管内总有一个小气泡,其体积相当于原气体体积的1/120。

他们重复了卡文迪许的实验并对那个小气泡内剩余气体进行密度测定和光谱分析,确认它是一种新元素,后来被命名为氩。

那个事实给人以极大的启发,一个小小的气泡是专门容易被人忽略的,但里面隐藏着一个化学元素家族(零族)。

它们默默无闻地酣睡了100多年,直到细心过人的瑞利和拉姆塞不放过第三位小数上的差异,才把它们从不被人察觉的细节中探究出来。

这也充分体现了科学家诚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思维方法。

(3)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发觉

二、元素周期律

以第三周期为代表介绍元素周期律。

知识与技能(学会)

过程与方法(会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学)

1.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和要紧化合价呈同期性变化。

2.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3.元素周期律。

1.利用表格分析,初步得出元素性质出现周期性变化。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钠、镁、铝(同周期金属元素)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通过资料卡片(硅、磷、硫、氯元素的性质实事)结合视频,得出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变化规律。

1.总结判定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2.总结判定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镁与水反应实验改进

镁与水的反应,尽管有明显的反应速率,但产生氢气的量较少,且看不到产生的氢氧化镁,只能通过氢气的产生和酚酞指示剂的变色去认定氢氧化镁的存在,讲服力不强。

按照水溶液中KCl、NaCl有阻止氢氧化镁薄膜在镁上形成的作用,可将水改成食盐水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取一段擦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卷成螺旋状,插入盛有食盐水溶液的试管或烧瓶中,再将试管或烧瓶倒插在盛有食盐水的烧杯中,能够观看到镁连续持续地跟水反应,几分钟后,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聚积在烧杯底部。

2.硅化氢、磷化氢自燃视频。

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知识与技能(学会)

过程与方法(会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学)

1.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区。

2.同周期(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3.元素的(要紧)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关系。

4.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关于其他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的指导作用。

1.画出主族元素周期表,标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区,指出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和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2.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性质的变化规律。

3.主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碱)性变化规律。

4.查找新的半导体材料、制造新农药、查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1.死亡元素氟的发觉

2.熟练画出主族元素周期表,并能准确推出IA、IIIA、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3.举例讲明“位于分界线邻近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又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

死亡元素——氟的发觉

“氟夺走了我十年的生命”  ――莫瓦桑

在化学元素史上,参加研究的化学家最多、历史最长、实验的危险性最大要算元素氟了。

为了能制出氟气,几代化学家锲而不舍为之奋斗,有的因中毒损害了健康,有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为制取氟中毒,被迫中断研究。

1836年,爱尔兰科学院院士乔治·诺克斯和托马斯兄弟在研究过程中,托马斯中毒几乎丧命,乔治在疗养院疗养了3年才复原健康;比利时的耶鲁特对氟的制备也进行了长期研究,因中毒太深而殉身科学。

法国化学家尼克雷前赴后继,以自己的生命铺垫在探究制取单质氟的道路上。

闻名的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和泰纳尔也差点儿被单质氟的制取夺去了生命。

因此,氟元素有“死亡元素”之称。

在制备氟气过程中多次中毒的法国化学家莫瓦桑,终于在1886年6月26日首次成功地获得了单质氟,这种气体遇到硅赶忙着火,遇到水即生成氧气和臭氧,与氯化钾反应置换出氯气。

由于莫瓦桑的杰出奉献,他荣获了1906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

在庆祝他制得氟20周年大会上莫瓦桑在答词中讲“我们不能停留在差不多取得的成绩上面。

在达到一个目标之后,我们应当不停地向着另一个目标前进,否则就可不能有所进步。

一个人应当永久为自己树立一个努力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只有如此做的时候,他才会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只有如此,他才能前进。

请同学们用化学知识讲明什么缘故制备氟气艰巨危险?

第三节 化学键

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以及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化学键的涵义;让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提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重点:

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化学键的概念;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难点:

化学键的概念;化学反应的实质。

一、离子键

知识与技能(学会)

过程与方法(会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学)

1.钠在氯气中燃烧

2.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3.离子键的概念

4.离子化合物

(1)明白得概念

(2)把握主族元素的原子和单核离子的电子式(3)用电子式表示AB型、A2B型、AB2型等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4)离子化合物与强电解质的关系

5.AlCl3不是离子化合物

6.离子半径大小比较和10e-微粒的总结归纳。

1.通过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结合氯化钠形成的视频等,得出离子键的概念。

2.正确明白得“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3.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把握原子和单核离子的电子式;通过用电子式表示NaCl、BaO、Na2O、K2S、MgBr2、CaH2等的形成过程,总结离子化合物的形成条件。

4.以AlCl3不是离子化合物,总结出“金属性强的元素与非金属性强的元素通常形成离子化合物”。

1.评判教材上“通常,爽朗金属与爽朗非金属形成离子化合物”,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2.规范使用化学用语。

钠与氯气反应实验改进:

二、共价键

知识与技能(学会)

过程与方法(会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学)

1.用电子式表示Cl2、H2、HCl、H2O、CO2等分子的形成过程。

2.Cl2、H2、HCl、H2O、CO2等的结构式

3.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4.电子式

(1)双原子单质分子(H2、Br2、O2、N2)

(2)气态氢化物(HF、H2O、NH3、CH4)(3)氧化物(H2O、CO2、H2O2、Na2O2)(4)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NaOH、Ca(OH)2、HClO、H2CO3](5)盐(NaClO、NaHS、NaCN)(6)其他(BF3、PCl3、CaC2、NH4Cl、HOCN和HNCO、OH-、ClO-等)

5.非极性键和极性键

1.通过视频、电子式表示分子的形成过程,了解共价分子的结构式、明白得共价键的概念。

2.通过Cl2、HCl、AlCl3总结共价键形成的条件(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金属性不强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间)

3.按照共用电子对是否发生偏向,共价键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1.总结归纳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区不。

2.通过学生独立摸索、讨论交流,总结常见物质电子式的书写方法。

三、化学键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知识与技能(学会)

过程与方法(会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学)

1.化学键的概念及分类

2.化学反应的实质

3.分子间作用力

4.相对分子质量、分子间作用力、物质的熔点沸点之间的关系

5.NH3、H2O和HF沸点的反常现象讲明氢键的存在;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阻碍

1.在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基础上,抽象出化学键的概念。

2.用Cl2、H2、HCl的球棍模型和结构式及视频,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3.通过F2、Cl2、Br2、I2的状态和沸点,明白得相对分子质量与分子间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4.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原子半径、共用电子对的偏移程度明白得氢键。

1.比较教材上离子键、共价键及2处化学键的概念,给出离子键、共价键的定义。

2.运用所学知识讲明氯气、SO2、NO2是易液化的气体。

3.总结18e-微粒,培养学生思维创新。

二.教学资源

(一)课标内容(主题1   物质结构基础)

内容标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1.明白元素、核素的涵义。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3.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4.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明白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5.认识化学键的涵义,明白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6.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点。

7.举例讲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①查阅资料并讨论:

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同位素在能源、农业、医疗、考古等方面的应用。

②实验:

几种金属盐的焰色反应。

③查阅资料并讨论:

第三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化的规律。

④讨论或实验探究:

碱金属、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

⑤阅元素周期律的发觉史料,讨论元素周期律的发觉对化学科学进展的重要意义。

⑥交流讨论:

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分子的区不。

⑦制作简单有机分子的结构模型。

(二)教学要求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差不多要求

1.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明白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了解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以ⅠA和ⅦA族为例,把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了解核素、同位素的概念,明白C、H、O常见的同位素及其应用。

进展要求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了解元素的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要求讲明

过渡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性质递变规律不作要求。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差不多要求

1.把握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

2.以第3周期为例,把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明白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关系。

4.明白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对其他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具有指导作用。

进展要求

1.原子半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了解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3.把握元素的位、构、性之间的关系

要求讲明

不宜拓展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核外电子排布式、电离能、电负性等内容。

第三节化学键

差不多要求

1.明白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以及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概念,能够讲出各种化学键的形成。

2.明白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能够判定常见化合物的类不。

3.把握电子式的表示方法,能够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4.明白化学键的概念,能够从化学键的变化的角度讲明化学反应的实质

进展要求

1.了解一些简单共价分子的空间结构。

2.以水为例认识一种专门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要求讲明

1.不宜拓展共价键的键长、键角等概念,键能的概念将在第二章中显现。

2.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不作要求。

3.形成氢键的条件和缘故不宜拓展。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分配建议

节次

教学内容

建议课时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

1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

核素

1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

元素周期律

1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1

第三节化学键

离子键

1

共价键

2

归纳与整理

2

合计

11

2.教学方法建议

(1)恰当把握概念原理知识学习的深广度,处理好与选修模块学习的关系,既打好基础、又留有余地。

(2)本章的教学设计要围绕“结构决定性质”的主线,从二个层面上来认识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①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②微粒间的作用力:

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微粒间的作用差异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3)注意直观教学,运用结构模型和多媒体技术关心学生直观地明白得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与物质的微观结构,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教材突出了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尽可能通过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知识。

教材在内容的出现上,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直截了当告诉学生,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会动身,创设生动爽朗的学习情形,引导学生自己去发觉和提出咨询题、做出假设和猜想,设计方案,并通过观看、实验、阅读、摸索、讨论等活动,获得对知识的明白得。

(5)关于分子结构模型的制作,能够提供给学生一些器具,如橡皮泥、塑料棒等,由学生按照原子的成键方式、成键角度亲手制作。

本章在《化学1》中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关心学生初步建立物质的微粒观,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决定于它的结构,为后续课程包括《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关心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对比、归纳、分析、综合、演绎等逻辑方法;认识模型和化学用语在化学概念和理论学习中的作用;认识化学差不多理论对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指导意义;感受化学世界所体现的对立和统一;认识科学家对化学科学进展的奉献,感悟科学发觉和进展的艰辛,激发学生研究化学科学的热情。

3.实验教学建议

(1)科学探究实验钾在空气中燃烧、钾与水反应,整个实验操作要迅速,切取的钾块不能太大,要注意安全。

(2)实验1-1:

卤素间的置换反应,氯水必须是新制备的饱和溶液,NaBr溶液和KI溶液用稀溶液。

(3)科学探究实验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比较,简单易做、现象比较明显且安全,要求各小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评判,最后综合总结出最佳方案,注意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4)本章涉及的化学实验较少,在教学中能够适当补充有关实验,如在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中增补同主族金属单质爽朗性比较的实验:

钠、钾与水的反应;在钠、镁、铝金属性比较中能够增补氢氧化物与酸碱反应的实验:

向新制得的Mg(OH)2、Al(OH)3沉淀中分不加入足量NaOH溶液、稀H2SO4。

(5)实验1-2:

钠与氯气的的反应,必须用滤纸把金属钠表面的煤油吸净,否则反应时会冒黑烟(煤油与氯气反应产生炭粒),掩盖了正常的实验现象(产生白烟)。

另外,金属预热要把握火候,当钠熔成圆球立即着火时就应撒去酒精灯,并倒扣上氯气瓶,现在就可见到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如预热不够,氯气瓶扣得早了,反应不剧烈,钠不燃烧,只冒白烟。

如预热过头,钠已在空气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