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国家地质矿山公园策划草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39184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嘴山国家地质矿山公园策划草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石嘴山国家地质矿山公园策划草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石嘴山国家地质矿山公园策划草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石嘴山国家地质矿山公园策划草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石嘴山国家地质矿山公园策划草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嘴山国家地质矿山公园策划草案.docx

《石嘴山国家地质矿山公园策划草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嘴山国家地质矿山公园策划草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嘴山国家地质矿山公园策划草案.docx

石嘴山国家地质矿山公园策划草案

Themanuscriptwasrevisedontheeveningof2021

 

石嘴山国家地质矿山公园策划草案

石嘴山国家地质矿山公园策划案

一、是中国地质矿山博物馆,是中国近代采矿工业发展的缩影。

矿山公园是以展示矿业遗迹(主要指矿产地质遗迹和矿业生产过程中探、采、选、冶等活动的遗迹和遗址)景观为主体,体现矿业发展历史文化内涵,具备研究价值和教育功能,可供人们游览观赏、科学考察的特定的空间地域。

地质矿山公园的发展依托地质矿山公园建设,很多珍贵地质矿山遗迹得到了切实保护,社会地球知识科学普及水平迅速提升,同时还带动了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旅游的发展和文化振兴。

国家矿山公园主景区建在公园核心景区中,它体现的不是一个工业“遗体”,而是一个依然鲜活的生命体。

人文景观建设在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天然资源不算丰富的石嘴山,很有创意地把目光投射在上世纪遗留下来的大批工业产物,把昔日工矿改造成博物馆、艺术中心,同时大规模地展开景观绿化工作,以此带动旅游业,也为石嘴山抹去了脸上的灰尘,带动城市的成功转型。

1.1 矿业遗迹

  矿业遗迹也叫矿山遗迹。

简单的说就是矿业开发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踪迹和与采矿活动相关的实物,具体主要指矿产地质遗迹和矿业生产过程中探、采、以及位于矿山附近的选、冶、加工等活动的遗迹、遗物和史籍。

 矿业遗迹包括:

矿产地质遗迹、矿业生产遗迹、矿业制品遗存、矿山社会生活遗迹和矿业开发文献史籍等5大类别。

1.2 矿山公园

  矿山公园的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采用环境更新、生态恢复和文化重现等为手段,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有机统一。

  矿山公园的建设是矿山环境保护、治理和利用的一条创新途径,有强的应用推广价值。

国家矿山公园

  国家矿山公园应具备以下条件:

  (1)国际、国内着名的矿山或独具特色的矿山;

  (2)拥有一处以上珍稀级或多处重要级矿业遗迹;

  (3)区位条件优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优美。

  (4)基础资料扎实、丰富,土地使用权属清楚,基础设施完善,具有吸引大量公众关注的潜在能力。

“矿山遗址代表的我国古代矿冶文化,有着丰厚的底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古代文化的一支奇葩。

它不仅对我国矿业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以其巨大的辐射力和生命力,影响和推动着我国的发矿业文化展和走向成熟。

”将铜古矿冶遗址\黄河文化\,纳入国家矿山公园之中,是方案中的“神来之笔”。

“工业遗产旅游”的新理念,重新审视我们身边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出以建设国家矿山公园作为载体,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路,为工业园区建设和资源型城市转型探索一条新的途径。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和容器。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有机更新的过程,她应把握好自身发展的文化根脉。

国土资源部批准石嘴山建设“国家级矿山公园”,为我们延续这座城市的文脉、放大城市的文化功能,找到了新的载体,提供了新的契机。

石嘴山国家地质矿山公园是中国地质矿山博物馆,是中国近代采矿工业发展的缩影。

未来打造成:

世界地质矿山公园,国家级工业遗产旅游地。

二、形成石嘴山国家矿山公园和矿区、古矿冶遗址区为内容的‘一园两区’总体申报规划。

矿山公园的“十大看点”、“七个遗迹遗址”,“一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公园“谋局成篇”的兴奋点、聚集点和着力点。

十大看点,个个内涵丰厚。

中华5000年文明华彩乐段的青铜甬道上,工业遗产的价值?

首先是它的历史价值,工业遗产是工业化早期的开拓者创造并遗留给我们的历史财富,是记录一个时代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风貌特征的历史见证。

工业遗产是一百多年来近代工业文明的见证,是整个历史文化链条不可缺失的一环,它是人类社会变革时期工作领域和日常生活的见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们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生活和工作状况。

其次具有社会价值,工业遗产不仅承载了一个城市的辉煌,同时承载了人们的理想和希冀,以开滦为例,几代煤矿人在这里劳动、工作,付出了青春和汗水,因此对他们曾经工作过的场所充满了情感。

1、保护工业矿山遗产:

传统的工矿企业正在成为一些人体验和追忆过去的场所,保护工业遗产同时也是保存了社会资源和生活记忆。

从后工业化时代悄然来临、城市新陈代谢加速的角度看,保护工业遗产是一件刻不容缓的急事;从保存历史记忆、启迪子孙后代的角度看,保护工业遗产又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

2、城市景观价值:

工业遗产总给人污染、陈旧的印象,其实大量的工业遗产也是城市景观特色。

目前,许多城市景观的打造总给人千城一面的感觉,工业遗产则可以作为城市特色充分展现。

从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特色的角度看,保护工业遗产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

工业遗产不是城市的包袱,而是一座亟待整理、保护和开发的“富矿”开发利用工业文化遗产历史价值,并和旅游开发相结合的工业遗产旅游,目前正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城市和企业打造品牌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发展工业遗产旅游,进行资源的再次整合利用,把历史文化价值转换为市场价值,从而提升这座城市的文化品位,在许多国家的城市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

如:

露天博物馆,其最大特色是设计一个儿童可以参与并在其中废弃的工业设施中开展各种活动的游戏故事,从而大大吸引了亲子家庭旅游者。

此外,导游人员由原厂工人志愿者承担,活化了旅游区的真实感和历史感。

  看点一:

1900年2月,大冶铁矿世代沉寂的山体,机声隆隆,中国第一座大型机械化开采的露天铁矿山,建成投产。

  看点二:

1877年,大冶铁矿成为中国第一家聘请外国专家、运用地质学勘探的大型铜铁矿山。

  看点三:

1908年,大冶铁矿成为亚洲最早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的主要组成部分。

  看点四:

大冶铁矿是清洋务运动主将之一的湖广总督张之洞,1878年以来创办的众多企业唯一保留下来,且正在运作的一家矿山。

  看点五:

1958年9月15日,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来到大冶铁矿,这是毛泽东平生视察的唯一一座铁矿山。

  看点六:

1923年1月,大冶铁矿工人举行的“下陆大罢工”是中国最早一次以胜利结束的大罢工,为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提供了组织经验。

  看点七:

大冶铁矿是见证日本掠夺中国矿产资源的第一座铁矿山。

1890年——1945年日本从大冶铁矿掠夺掠采精品矿石1520多万吨,占当时总产量的%。

  看点八:

1951年5月,大冶铁矿诞生了中国第一支大型地质勘探队429地质勘探队,随之培养了中国第一批女地质勘探队员。

  看点九:

历经多年大型机械化开采,大冶铁矿形成了一个长公里,最宽处达900米的露天采矿坑。

边坡垂直高度达444米,此为世界第一高陡边坡。

  看点十:

1990年以来,大冶铁矿创建了硬岩绿化复垦基地247万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硬岩复垦基地。

  七个遗迹,无不意蕴厚重。

  一为汉冶萍公司开凿的平窿。

1929年开工,1935年完工,平窿采矿规模为年产矿石30万吨。

  二为麻雀山隧道。

1932年,汉冶萍公司为扩产所建。

  三为1896年张之洞视察大冶铁矿遗址。

视察地点为铁门坎。

  四为铁山寺碑。

寺碑《重修铁山寺记》,记述张之洞开办大冶铁矿的经过。

  五为日本侵华期间,“日铁”打的竖井。

1943年开凿竖井,分东、中、西三条,深100米。

  六为毛泽东主席视察大冶铁矿登上的尖山180水平掌子面。

七为东露天采坑。

1957年开采,2000年闭坑,从海拔标高276采至负168米,形成东西长2200米、南北宽900米、坑口面积达108万平方米的东露天采场,落差444米的世界第一高陡边坡。

  一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震惊国内外。

  可与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相媲美的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号称世界八大奇观之一,是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铜矿采掘、冶炼遗址,也是至今我国保存最好、最完整、采掘时间最长、冶炼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处古铜矿遗址。

据测定,古矿采掘、冶炼的时间,距今已有3100余年。

 以游客的眼光,设计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移步换景的矿山公园游览线路:

以工业遗迹为轴心,以博物馆为中心,以亚洲第一复垦林为重心,精心构建“三大板块”,辐射目游天坑线、采矿博览线、生态观赏线、极限挑战线等个性化旅游观赏线路。

表现形式:

摩崖石刻,碑帖,雕塑、民族风情、文化遗址、古遗址,古地貌、历

史名人、古长城、古代人文,名人碑刻、人文景观及评价(物质与非物

质文化遗产)

“探寻煤矿源头,追寻先贤足迹,深度开发矿山文化资源”,国家矿山公园引发人文休闲旅游热。

三、《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本着保护地质遗迹、普及地学知识、促进公园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突出地质公园特色,统筹兼顾,做好与已有相关规划的衔接,确保规划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遵循的原则:

要严格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的原则。

四、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重点

  

(一)做好与当地相关规划的衔接。

在切实保护好地质遗迹资源的前提下,做好地质公园规划同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城乡规划的衔接,协调好与已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的相互关系。

  

(二)科学确定地质遗迹保护区和地质公园范围。

地质公园范围的确定要以能够有效保护构成地质公园的主要地质遗迹、重要人文景观为首要原则,划定准确的地质遗迹保护区范围;要科学界定公园的园区范围,注意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充分考虑区域内矿产资源赋存状况和勘查、开发活动情况,合理划定公园规划面积。

  (三)加强地质遗迹调查、登录、评价和保护。

要科学合理地划定地质遗迹保护区的范围和等级,明确各类各级保护对象、保护措施和方法。

  (四)规范地质公园解说系统和科普活动。

对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演示厅、解说牌、科学导游图、国家公园丛书等制定明确的规范标准。

五、地质公园担负三项任务:

第一,保护地质遗迹,保护自然环境;

第二,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提高;

第三,开展旅游活动,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主要围绕资源、保护、科学解说、打造有科学含量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效率、保护游客安全以及公园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设立科研课题,充分发掘公园的科学文化内涵并体现前瞻性、实用性原则。

六、 地质公园园区、功能区

总体布局与园区、景区划分:

  根据资源的自然组合分布状况结合行政管区,将公园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园区、景区,构成公园相互联系的总体空间布局。

功能区划分

  按担负的任务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如:

游客服务区、科普教育区、地质遗迹保护区、公园管理区、居民点保留区等。

规划区跨宁夏、内蒙两省市,面积近500平方公里,是一个跨区域的特大型地质矿山公园规划。

八大功能园区:

1、矿山遗址

2、黄河构造-冲蚀岩溶地貌和岩溶洞群

3、“贺兰山屋脊”白草畔等为核心地质遗迹和景观

4、构建了“岩溶峡谷综合旅游园区

5、伊斯兰宗教文化游览园区

6、矿山遗址科普功能园区

7、黄河群观光园区

8、石嘴山-黄河生态旅游园区等

  1.园区、景区

  在公园范围内,按地质遗迹景观和其它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与组合特征、地貌的自然分区、交通连通状况,特别是行政辖区的因素,可将地质公园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园区和园区之下的景区。

为便于公园统一管理,一个公园的园区应相对集中,数目不宜过多。

  2.功能区划分

  功能区的划分应依据土地使用功能的差别、地质遗迹保护的要求并结合旅游活动的要求,在公园或独立的园区范围内,可酌情划分出如下功能区:

门区、游客服务区、科普教育区、地质遗迹保护区、自然生态区、游览区(包括地质、人文、生态、特别景观游览区)、公园管理区、居民点保留区等。

广场:

入口处高高的煤矿井架表明了这个公园建立在一个煤矿废弃地上,该地视野开阔,可以举办各种大型的户外活动,该地就因曾经举办过全国花园展而闻名。

综合体:

成功地将购物旅游与工业遗产旅游结合起来,它在工厂废弃地上依据MALL购物区的概念,新建一个大型的购物中心,同时开辟了一个工业博物馆。

这里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购物场所,还配套建有咖啡馆、酒吧和美食文化街、儿童游乐园、网球和体育中心、多媒体和影视娱乐中心、以及由废弃矿坑改造的人工湖等等。

(二)石嘴山国家矿山公园应着力体现的文化特色

人文景观定位:

  国家矿山公园一定要突出自己的特色,根据特色优势进行目标定位。

石嘴山国家矿山公园特色优势主要体现在“三种文化”、“五条根脉”上,即:

煤文化、黄河文化、安全文化;悠久的古代采煤历史文化根脉、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根脉、中华黄河文明文化的根脉、文化根脉、人类抗御煤矿自然灾害的根脉。

(三)石嘴山国家矿山公园建设的框架思路

 石嘴山国家矿山公园将围绕“传承煤炭开采文化,凸现百年矿山华章”这一主题,构建起以国家矿山公园为核心的工业遗产旅游框架。

1、通过对矿山环境的恢复治理,充分发掘开滦典型、稀有和内容深厚的企业历史文化资源,采取环境更新、生态恢复和文化重现等手段,恢复、开发、建设人文和自然景观,向世人展示由原始到现代的采煤工艺发展嬗变的过程,为地质、采矿科学知识普及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一个水平高、内容充实的游览观光基地,为大众休闲娱乐提供一个好去处,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同步提升,同时也为资源型企业和城市转型发展探寻一条出路。

(四)开滦国家矿山公园的规划设计构思

  国家矿山公园蓝图是出于对以下系列因素的考虑,而这些因素也正符合于石嘴山打造“文化名城”、“宜居靓城”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

  1、结合石嘴山市总体规划,设置开放式主题公园环境空间模式,为由“资源大市”向“文化大市”成功转身的城市建设提供条件。

最大限度的利用石嘴山矿的现有条件、地形、地貌与植被,巧妙加以利用,追求“大手笔”的艺术境界。

2、以工业遗迹煤矿文化、黄河文化、城市发展史(与宁夏黄河金岸带)文化、科普教育文化、人文景观文化、旅游休闲文化六个层面的主题贯穿整个国家矿山公园,通过不同形态与形式表现六种文化。

尊重现有的历史文脉和工业遗迹,结合主题公园的策划与规划,重新整合设施,并赋予新的涵义与内容。

通过园区内的各个景区项目设置引发世人对煤炭工业文明与采煤技术的深思。

  4、在矿山公园的园区重要位置,建设极具标志性的矿山博物馆,室内室外展示相结合,室内以矿山博物馆为主,它以历史文献和煤矿开采经典实物收藏为主,配以图片、电子信息、电影资料展示煤矿工业的发生、发展及未来趋势,并与主题公园景区实现对话。

  5、井下与井上相结合:

在井下“半道巷”区域范围内,在设施的设计和选择上,放大其安全教育功能,突出表现如何防止煤矿灾害发生,如何在灾害发生时自救和救助他人等项目的设置。

  6、根据功能需要,采用几何型与自然型有机结合的方法,寻找现代与自然的结合点,弱化人工营造痕迹,突出自然地貌与自然形态;拆除影响公园景观的垃圾建筑物,利用有保留价值的建筑物进行设计创造,对重要的、能够反映开滦文化的工业遗迹加以强调。

  7、最大限度地加大公园的绿化面积和水体面积,对公园的植物配置进行全面调整,引入具有唐山地区的特色树种、灌木和花草,并按季节变化有机组合,构成独特的园林绿化景观,使国家矿山公园在空间上发挥城市“绿肺”作用,为子孙后代造福;

  8、以公园为核心来考虑未来辐射式发展的可能,即周边环绕矿山主题公园的商业地产开发、矿山风情商业街等内容,以内容组合的形式向城市展示整个主题区域的面貌。

这一处理等于扩大了主题公园在城市中的影响力,进而形成更强的吸引力,在放大的空间上,营造一种可供市民与游客休闲、娱乐、体验、学习的文化氛围。

  (五)主要的功能分区

  主题公园中的主题景区分为矿业文化博览园区、矿山遗迹及生产流程园区、黄河文化区、井下生产工艺探密园区、科普教育体验园区几个部分,每个主题公园景区景观紧扣主题故事线,基地中部为矿山设施,架空运行环园小火车贯穿整个主题区域,同时也丰富了游客游览方式。

  1、矿业文化博览区

  作为煤文化的浓缩表现,位于主题公园中心地带,建立“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标志性雕塑等建筑。

这部分主题区域以矿业历史、科普教育与探险游乐为主,整个设计以历史感、机械感、工业感、真实感为基调。

  2、矿山遗迹及生产流程展示区

  由“中国第一佳矿”、“百年达道”、“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复制“龙号”蒸汽机车)等矿业遗迹,以及按相关技术要求设置的标示性说明系统串联组成。

揭开“深藏千米的煤炭是怎样开采出来的”神秘面纱。

  3、黄河文化体验园区

  在主题区域中,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将黄河贯穿到场景,景区部分游人体验到雄伟黄河的大地景观、景象。

  4、井下生产工艺探秘区

  在井下“半道巷”重现从原始到现代采煤工艺和生产设备的演变过程,内部做假煤壁装饰,让人感受到矿山开发的内涵和黑色乌金的魅力,满足游客“煤海探秘”和探寻中国悠长采煤历史路程的心理。

还可以利用模拟技术再现事故现场,展示防灾避灾技术手段,其中包括对煤矿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

  5、矿区商业风情街

  以搭建浓缩的煤矿小镇景观群落为手段,复原老矿山商业风情街区。

在景区内参照黄河沿岸风情文化、建筑、中国代表性矿山等原有建筑形式作文化景观重现,整个街区为西北建筑风格。

街区内设置现代商业元素,使该地区成为一处景观亮点。

  6、生态景观恢复区(黄河主题公园)

  游客们将目睹对百年采沉区实施综合整治后带来的巨大变化,切身感受到“变劣势为优势,化腐朽为神奇”宏伟创造;看到石嘴山市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并可在此尽情享受各种娱乐项目带来的欢愉。

一、地质遗迹保护区:

根据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可划分为特级保护区(点)、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

保护区的范围必须准确划定(要有重要拐点坐标)。

各级保护区要有明确的保护要求:

1、特级保护区是地质公园内的核心保护区域,不允许观光游客进入,只允许经过批准的科研、管理人员进入开展保护和科研活动,区内不得设立任何建筑设施;

2、一级保护区可以安置必要的游赏步道和相关设施,但必须与景观环境协调,要控制游客数量,严禁机动交通工具进入;

3、二级、三级保护区属一般保护区,允许设立少量地学旅游服务设施,但必须限制与地学景观游赏无关的建筑,各项建设与设施应与景观环境协调。

所有地质遗迹保护区内不得进行任何与保护功能不相符的工程建设活动;不得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不得设立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等大型服务设施。

二、科普教育区:

公园博物馆、科普电影馆(影视厅)、地质科普广场一般设于此区。

要考虑景区已有的建设,有条件的公园可以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培训基地,开辟专项科普旅游路线等。

 要求:

  地质博物馆:

各地质公园都要建立以普及本园区地质景物知识为主,面积相应的博物馆。

独立的园区应当建立相应的展室。

  科普电影馆(影视厅):

是以科普电影方式向游客介绍公园科学、历史文化知识的最佳途径。

各公园都要建立适当规模及技术等级的科普电影馆。

  三、游客服务区:

服务区内可发展与旅游产业相关的服务业,控制其他产业,不允许发展污染环境、破坏景观的产业。

服务区的面积可控制在地质公园总面积的百分之二以内。

科学普及工作

  开展科学普及活动是地质公园设立的三大任务之一。

应以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为基本原则。

各地质矿山公园应制订科学普及工作方案。

  1.乡土科普活动——田园农耕文化园

  制定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乡土科普教育、环境友好教育、组织青少年春、秋游园、夏令营、冬令营及其它专题性科学普及活动方案。

提出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计划。

  2.教学实习活动——扩展体验园区

  矿区内部的废弃铁路和旧火车车皮,被用于举办当地社区儿童艺术学校的表演场地。

而焦碳厂基本保留下来,部分被改造成餐厅、儿童游泳池,也可举办会议和节事活动。

自行车爱好者也可奔驶在广阔园区的绿色海洋里,生态爱好者则可以随处欣赏到厂区内独特的恢复性生态景观。

制定面向大中专学生及科研机构在公园内科研教学实习编写论文等活动计划并提出近期(3-5年)的行动方案。

提出与有关院校科研学术机构合作建立教学实习、科研基地计划。

  3.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科普教育园区

  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需求,对客源构成、活动条件进行可行性分析,编制活动计划。

这个地方将发展为国际矿业文化创意的工业艺术/现代设计产业创意中心。

专题科普考察路线:

体现公园特色的地学、生态、人文专题性考察路线。

10科学普及行动

  乡土科普活动

  对乡土科普教育的活动内容、对象、活动条件及项目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近期活动方案。

提出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计划。

  教学实习活动

  改造为一个以煤-铁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废旧的贮气罐被改造成潜水俱乐部的训练池;而用来堆放铁矿砂的混凝土料场,也已经设计成青少年活动场地;墙体被改造成攀岩者乐园,一些仓库和厂房被改造成迪厅和音乐厅;甚至交响乐这样的高雅艺术都开始利用这些巨型的钢铁冶炼炉作为背景,进行别具生面的演出活动。

对教学实习活动需求、客源构成、活动条件及项目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近期的行动方案。

提出与有关院校科研学术机构合作建立教学实习、科研基地计划。

  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

  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需求、客源及构成、活动条件及项目可行性分析并编制近期活动计划。

七、规划图件及编制要求

(1)主要附图

  地质矿山公园区位和交通图

  地质矿山公园地质图

  地质矿山公园园区划界实际资料图

  地质矿山遗迹及其他自然人文资源分布图

  地质矿山遗迹保护规划图

  地质矿山公园规划总图

  地质矿山公园园区(景区)功能分区图

  地质矿山公园土地利用规划图

  地质矿山公园遥感影像图

  地质矿山公园科学导游图

地质遗迹及其他自然人文资源分布图

  是资源现状图,用不同的图例将调查到的主要地质遗迹、地质景点、水域景点、生物景点、人文景点,分类、分等级标示在相应比例尺的底图上。

(2)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图

(3)地质公园规划总图

  包括所规划的地质矿山公园各园区、主要景区、重要景点以及各园区内的主要旅游服务设施(大门、停车场、标志碑、游客中心、博物馆、重点公共卫生间、餐饮购物场所、观景台等)、主要游线道路或其它交通设施的位置、范围、走向等。

(4)地质公园(园区)功能分区图

  对公园各园区的不同功能进行区划,各不同功能区(如游客服务区、科普教育区、地质遗迹保护区、人文景观区、自然生态区、公园管理区、居民点保留区等)要有明确的范围和界线,并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公园建设规划(详细规划)。

八、旅游项目及旅游产品

  根据公园的资源特色及市场定位,规划观光、休闲、康疗、科考、科普等项目及产品。

道路交通:

  包括外部交通、内部道路、交通、停车场及步道等其他方式的游览道

九、

1公园基本情况

   自然地理概况

  公园所在的地理单元性质,山文、地势、流域、水域、气候(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日照时数、无霜期等)、水文、植被(植被类型与结构、植被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土壤等方面的特征。

   社会经济概况

  人口(数量、密度、构成、分布),行政区划变化沿革,产业与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现状与预测。

2、地质公园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目标

  根据地质公园主体地质遗迹景观的类型、特色与价值,围绕地质公园的基本任务并结合地质公园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发展战略,分析说明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