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829344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06 大小:8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10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现有学生59人,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

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本学期将继续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认识图形

(二)、20以内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一)、找规律。

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

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倾听,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10、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维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

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六、课时安排:

(一)认识图形

(二)(3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1、十几减9.................................1课时

2、十几减9的练习课.........................1课时

3、十几减8、7、6...........................1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习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习课........................1课时

7、解决问题................................2课时

8、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2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5课时)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12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3课时

4、小括号.......................1课时

5、连加...........................1课时

6、连减...........................1课时

7、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七)找规律(4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七、单元目标及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

(二)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

(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

约3课时。

 

第一单元:

《认识平面图形》生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平面图形

授课日期

年级/科目

一年级数学

执教

陈美

教材和学习者分析

知识与

能力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过程与

方法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想像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的关系

教学

准备

教师

课件、实物模型

学生

学生预习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前置作业互查(5)分钟

出示学过的几何图形,它们的身上还有很多的秘密,这节课老师看看哪位同学发现的秘密最多。

 

 

二小组互助合作(12)分钟

1.教学例1

(1)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让学生沿所标虚线折一折,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从而了解到: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带着学生做风车,在做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纸的每一步变化,从面体会到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纸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三、展示交流质疑(13分钟)

2、教学例2

师:

用几个相同的图形能拼出什么图形呢,请同学们拼拼

让学生分组拼,拼完后组内交流,后教师引导全班交流

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四、练习总结拓展

(10)分钟

(1)按P28上的“做一做”减正方形。

(2)思考并做一做练习六的第2、5、6题。

(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设计

 

 

第一单元:

《图形的拼组》生本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内容

图形的拼组

授课日期

科  目

一年级数学

执  教

陈美

教材和学习者分析

 

知识与

能力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知立体图形的关系,初步感知所学图形间的关系。

过程与

方法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想像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感知立体图形的关系及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感知立体图形的关系及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

准备

教师

课件、实物模型

学生

学生预习

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前置作业互查(5)分钟

同学们认识它们吗?

(出示上节课学过的图形)

谁来给我们介绍介绍?

  

二、小组互组合作

(12)分钟

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漂亮美丽的物体都是由它们组成的,老师相信同学们用它们也能摆出很多漂亮的物体。

现在同学们的手中都有很多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用几个相同的图形能拼出什么图形呢?

请同学们拼拼看。

  

三、交流展示(8)分钟

学生分组拼,拼完后在组内交流,后教师引导全班交流:

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四、巩固、练习、拓展

(10)分钟

(1)学生动手操作:

用长方形纸做一个圆筒。

(说一说你是怎么做出来的。

(2)练习六的第3、4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六的第7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后实物演示,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五、全课总结

(5)分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设计

 

 

第一单元:

《图形的拼组》生本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内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授课日期

科目

一年级数学

执  教

陈美

教材和学习者分析

知识与

能力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

方法

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

想法,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预习

环  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前置作业互查

1.复习十几组成2.拍手组成。

3.创设情景

出示:

过年的主题图

过年你们去过年货市场吗?

你门看看新年的游园会里都有些什么?

你们能从中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二、小组合作交流

1.从图里你观察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你会解答吗?

2.整理算式

15-9= 14-9= 12-9=

观察这几道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3.大家就一起来研究十几减9

4.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1)分组探究

(2)汇报成果

 

 

三、练习总结拓展

1.出示百果树,你想吃什么就摘什么果子。

(果子后面是算式)

2.交流经验

你能把算的快的小秘密告诉大家,让小朋友们共同进步吗

3.出示:

迷宫路线图!

比一比谁能最快回到家!

⑴学生试算⑵展示学生作品。

4.出示:

()-9=

有不同的填法吗?

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填的。

5.学习了十几减9,你发现了十几减9里的小秘密吗?

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设计

 

 

第二单元 :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

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

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

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

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三、单元教学重点:

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

四、课时安排:

13课时

 

第二单元:

《十几减9》生本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内容

十几减9

授课时期

科  目

一年级数学

执  教

陈美

教材和学习者分析

知识与

能力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的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

方法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的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

准备

教师

关于例1的投影片

学生

小棒20根

环  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前置作业互查:

(5)分钟

1.9+39+79+49+89+59+99+69+2

2.填未知数。

9+()=119+()=159+()=129+()=14

9+()=169+()=139+()=179+()=18

  

 

二、合作、交流、展示(25)分钟

1.教学例1。

①出示例1左图。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图意。

列式计算。

板书:

9+2=11

②出示右图。

比较左右两图的不同。

然后说一说图意。

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列式。

板书:

11-9=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得几,怎样计算?

③比较左右两图以及它们的算式有何异同点。

联系左右图,说一说,哪一种方法更快。

④归纳指出:

9加2得11,11减9等于2,所以计算11减9时,先想9加几等于11。

因为9加2得11,所以11减9等于2。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算法。

齐读:

9+2=11 11-9=2

2.教学例2。

(1)让学生摆出12个小棒。

问:

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把9根小棒捆成一捆,并且把它拿走,说一说意思。

根据意思列出算式。

板书:

12-9= 问:

要算12减9得多少,如何想?

学生说出算法后,写出得数。

然后再请几名同学说一说是如何想的。

(2)教学14-9=5,方法同上。

5.小结:

“想加算减”的方法。

  

三、练习总结拓展:

(10分钟)

1.做一做的第1、2题。

2.练习一的第1、2题。

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十几减9巩固练习》生本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内容

十几减9的巩固练习

授课日期

年级科目

一年级数学

执  教

陈美

教材和学习者分析

知识与

能力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

准备

教师

口算卡片

学生

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前置作业互查(10分钟)

 

1、9+()=13   9+()=16

  9+()=15   13-()=9

 16-9=()   15-9=()

 9+()=18   9+()=14

 9+()=17   14-()=9

 18-9=()   17-()=9

2.、12-9=()11-9=()

27-9=( )

3.听算练习

4.看图列式

 

  

 

二、练习拓展(25分钟)

 

1.观察图先说一说在完成练习二第1题。

2.完成第3题。

每人自己写一张十几减9的算式,然后作投递员放到答案正确的箱子里。

3.第5题:

(1)从11-9开始,先按顺时针方向指定学生说出得数。

再按逆时针方向,指定学生读算式并计算。

(2)不按顺序,任意指题,指定学生说出得数。

还可以指定两个学生抢答,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3)按顺时针的方向把算式写在本子上,再计算。

4.学生独立完成6—8

 

三、小结(5分钟)

今天我们练习是内容,主要还是十几减9,怎样才能做到又对又快!

板书

设计

 

 

第二单元:

《十几减8》生本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内容

十几减8

授课日期

年级科目

一年级数学

执  教

陈美

教材和学习者分析

知识与

能力

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过程与

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预习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前置作业互查

(8)分钟

一、1.看卡片写得数,做完集体订正

(1)8+3=8+7=8+4=8+6=

8+5=8+8=8+9=8+10=

(2)13-9=16-9=12-9= 11-9=

 15-9= 18-9=17-9=14-9=

2.说说“14-9”的计算过程

3.出示:

8+()=128+()=14

12-8=()15-8=()

14-8=()8+()=15

8+()=1717-8=()

  

  

 

二、探索交流、展示

(15)分钟

搽掉减法算式让学生观察。

这里12、15、14、17、都减一个什么数?

自己找到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1.观察主题图:

四人小组观察主题图,然后提出问题解答。

2.想想刚才你是怎么算十几减8的?

用小圆片代替金鱼摆一摆。

然后把你方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3.交流汇报算法

三巩固练习

 

(8)分钟

1.可以边摆边算。

完成P15做一做第1题

学生上黑板边摆边算。

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独立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第2题。

集体订正。

 

四、总结、拓展:

(9)分钟

1.听算训练。

2.限时口算20题。

3、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十几减8、减9的混合练习》生本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内容

十几减8、减9的混合练习

授课日期

年级与科目

一年级数学

执教

陈美

教材和学习者分析

知识与

能力

1.通过十几减8减9的混合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培养分析能力。

过程与

方法

2.初步掌握求另一个加数的提问和解答,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自己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3.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

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预习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前置作业互查

一、混合练习:

1.复习十几减9,引导学生找规律。

1112131516171819

2.引导学生发现十几减9的计算规律。

问:

十几减9的得数和被减数的个位数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老师举例说明。

3.口算下面各题

13-9=14-9=

11-9=  15-9=18-9=

 

 

二、练习

二、复习十几减8:

1.1112131516171819

 

2.引导学生发现十几减8的规律(同上)

3.口算

14-8= 12-8= 16-8= 

17-8= 13-8= 15-8=

 

三、拓展训练:

1.听算练习

2.限时口算50题。

四、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设计

练习课

14-8=12-8=16-8=

17-8=13-8=15-8=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十几减7》生本教学方案设计

内 容

十几减7

授课日期

年级与科目

一年级数学

执教

陈美

教材和学习者分析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7的题目。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