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知识点23页word.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826707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2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23页wor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23页wor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23页wor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23页word.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23页word.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23页word.docx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23页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生物知识点23页word.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23页word.docx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23页word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复习

一、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腔肠动物的特征:

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2.腔肠动物的代表动物:

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水螅

3.身体由两层细胞构成------内胚层和外胚层

4.外胚层有刺细胞,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角处尤其多

5.生殖方式:

出芽生殖

6.扁形动物的特征:

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负扁平,有口无肛门

7.扁形动物的代表动物有:

可自由运动的涡虫,寄生的华枝睾吸虫,日本血吸虫

8.日本血吸虫的寄主有-----钉螺和人

9.身体由三层细胞构成:

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

10、生殖方式:

卵生

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1、线形动物特征: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12、线形动物的代表动物有:

蛔虫、钩虫、蛲虫、丝虫、线虫等

13、蛔虫与寄生相适应的特征:

a.体表有一层角质层起到保护的作用;b.消化管简单,仅有一层细胞构成;c.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

14、预防蛔虫病:

首先注意个人卫生,不喝不清洁的水,蔬菜水果要洗干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其次要管理好粪便

15、环节动物的特征:

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16、环节动物有:

蚯蚓(在自然界扮演分解者角色)、沙蚕、水蛭等

17、观察蚯蚓:

a.体形:

长圆筒形

b.运动:

肌肉和刚毛配合

c.呼吸:

湿润的体壁(体壁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d.前后:

环带靠近前端

18、蚯蚓在粗糙的纸上比在光滑的玻璃上爬得快

因为粗糙的纸上摩擦大

19、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是为了呼吸

三、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20、软体动物特征: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21、软体动物:

a双壳类:

河蚌、扇贝、文蛤、縊蛏

b八个贝壳:

石鳖

c其他:

蜗牛、乌贼、鱿鱼、章鱼、鲍、钉螺

22、软体动物有十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23、观察縊蛏:

a贝壳作用:

保护

b呼吸器官:

c运动器官:

d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贝壳

24、河蚌的外套膜受到沙粒等异物的刺激,会分泌珍珠质形成珍珠。

25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

26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27节肢动物特征:

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足和触角分节,体表有外骨骼(防治水分散失)。

包括:

昆虫、甲壳动物、蛛形动物(如蜘蛛)。

27昆虫:

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三对足两对翅。

(蚂蚁、蝗虫、蜻蜓、蚊、蝇)

28蝗虫用气管呼吸,气门是气体进出的门户

甲壳动物:

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

虾、蟹、水蚤

29脊椎动物:

体内有脊柱的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0无脊椎动物:

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四、鱼类

31鱼类所以能生活在水中的特点:

一是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32、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结构特点

(1)外形:

体形梭形减小阻力;体色上深下浅有利于觅食避敌;体表有黏液减小阻力

(2)用鳃呼吸鳃是鲜红的是因为鳃丝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鳃丝既多又密,大大增加了与水接触的面积

(3)用鳍游泳:

33、鱼类特征:

体表常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水中生活的其他动物:

34、代表动物:

海马、鲨鱼、泥鳅、中华鲟、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五、两栖类和爬行类

35、两栖动物: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青蛙、蟾蜍、蝾螈,娃娃鱼。

36、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①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外骨骼、鳞片、甲)

②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③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器官(气管和肺)

④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37、蜥蜴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体表有鳞片,有颈头部运动灵活,用肺呼吸,体内受精,产大型硬壳卵

38、爬行动物: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龟、鳖、蛇、鳄、蜥蜴)

第六节鸟

39、

体形流线型,②体表被羽,③前肢变成翼,④胸肌发达,⑤骨薄而坚固,有高大的龙骨突、长骨中空。

⑥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摄取有机物多,

心脏四腔,运输能力强

直肠短,不储存粪便,

没膀胱,不储存尿液。

双重呼吸摄氧能力强

40、双重呼吸:

每呼吸一次,气体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

(肺是呼吸器官,气囊辅助呼吸)

41、鸟类:

鸡、鸭、鹅、鸵鸟、企鹅

七、哺乳动物家兔

42、与家兔草食性相适应的特点:

①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②盲肠发达,③消化管长。

43、狼的牙齿:

门齿、臼齿和犬齿。

(犬齿发达)

44、牙齿的作用:

门齿切断食物,犬齿撕裂食物,臼齿磨碎食物。

45、呼吸:

用肺呼吸,膈辅助

46、心脏四腔输氧能力强

47、恒温动物:

体温不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

(只有鸟类和哺乳类)

48、哺乳动物:

除个别种类外,都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鲸鱼、蝙蝠、海豚)

49、对于陆地生活的动物来说,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基本环境条件

第二章

骨:

杠杆

骨骼

关节:

支点

1、运动系统

肌肉(又叫:

骨骼肌)动力

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关节运动。

一块骨、一块骨骼肌、一个关节都属于器官。

关节头

关节面覆盖关节软骨,有利于减少摩擦。

关节窝

2、关节

关节囊

关节腔

关节特点:

牢固、灵活

肌腱:

位于两端

3、骨骼肌

肌腹:

位于中间。

骨骼肌两端的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骨骼肌特性:

受刺激而收缩

4、屈肘时: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

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直臂提一桶水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收缩

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舒张

5、运动并不仅靠运动系统,它还需要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6、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完成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而是由多组肌肉共同完成的。

第二节

1、动物行为:

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

(包括静止不动、瞩目凝视、改变体色)

2、取食行为:

寻找、获取、加工、摄入、贮藏食物的过程。

3、防御行为:

发生在不同种动物之间,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

例如:

兔子遇狼逃跑、乌贼喷墨、枯叶蝶和竹节虫的不动、昆虫装死。

4、攻击行为:

同种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而发生、不会发生致死性的伤害。

5、繁殖行为:

与动物繁殖有关的一系列行为,包括雌雄识别、筑巢、占有繁殖空间、求偶、交配、产卵(蜻蜓点水)、孵卵、对子代的哺育。

6、迁徙行为:

特指鸟类。

7、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行为可分为:

先天性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如:

蜘蛛结网、蜜蜂采蜜、公鸡打鸣、鸟类迁徙、蚂蚁筑巢、鱼类洄游

学习行为:

也叫后天性行为,是在遗传因素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8、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第三节

1、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如蚂蚁、蜜蜂、白蚁、猴、狒狒、象、鹿、鸡、羊。

2、社会行为的特征:

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

有的形成等级。

雌蚁:

专职的“产卵机器”,也叫蚁后

雄蚁:

与雌蚁交配

3、白蚁工蚁:

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

兵蚁:

蚁穴的保卫

4、动物的信息交流:

动作(蜜蜂)、声音(猴、鸟)、气味(蚂蚁)

5、蝶蛾类昆虫的雌虫,体表的腺体能分泌吸引雄虫的物质-----性外激素。

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

第三章

1、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有重要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3、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

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

2、比较菌落:

类别

形态

大小

颜色

细菌菌落

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

较小

白色

真菌菌落

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

较大

有红、绿、黄、褐、黑等

3、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

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接种④恒温培养

4、在土壤中、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身体上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甚至在寒冷的极地、很热的温泉中也有它们的踪迹。

5、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条件:

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第二节细菌

1、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并发现细菌。

2、巴斯德的三个成就:

"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

提出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3、细菌很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只有一颗小米粒大,单细胞。

4、细菌形态:

杆状、球状、螺旋状

5、细菌的结构:

都有: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有的有:

荚膜(保护作用),鞭毛(用于在水中游动)

6、细菌的营养方式:

大多数异养(包括腐生和寄生)

7、细菌的生殖方式:

分裂生殖

8、芽孢:

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9、为什么细菌分布广泛:

个体微小,极易被各种媒介携带;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

10、动物、植物、细菌细胞的对比

  比较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细菌细胞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无成形细胞核,只有DNA集中区域

  叶绿体×√×

  荚 膜××有些细菌有

  鞭 毛××有些细菌有

第三节真菌

真菌可以分为单细胞的和多细胞的

1、单细胞真菌:

酵母菌

2、多细胞真菌:

霉菌和各种大型食用或药用真菌(蘑菇、木耳、银耳、灵芝)

3、真菌结构:

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4、多细胞真菌的菌体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

5、真菌的繁殖:

孢子繁殖

6、营养方式:

异养(包括腐生和寄生)

7、细菌与真菌的异同点:

相同点:

都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都是异养

不同点:

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有;细菌都是单细胞,而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细菌是分裂生殖,真菌是孢子生殖.

8制作孢子印:

(1)、制作时,可以用解剖刀或解剖剪将蘑菇的菌盖从菌柄上取下来,菌褶的一面朝下放在白纸上,然后扣上玻璃杯,第二天拿开玻璃杯和菌盖,留在白纸上呈放射状状的就是孢子印。

(2)、孢子印是由菌褶上散落下来的孢子形成的。

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

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腐生细菌真菌)

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寄生细菌真菌)

 ③与动植物共生。

2、细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

3、寄生是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病。

如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真菌引起足癣和臂癣、小麦叶锈病、水稻稻瘟病、棉花枯萎病、玉米瘤黑粉病。

4、共生是指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不能分开的现象,简言之,互利共生。

如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豆科植物给根瘤菌提供有机物;兔、牛、羊胃肠内有些细菌帮助分解纤维素;人的肠道中有一些细菌能制造维生素。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曲霉:

淀粉转化成葡萄糖,制作腐乳、豆酱、奶酪、酿酒

1、真菌

酵母菌:

有氧:

葡萄糖→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无氧:

葡萄糖→二氧化碳+酒精+能量(少)

乳酸菌:

无氧环境下把有机物转化成乳酸,做酸奶、泡菜

2、细菌  

醋酸菌:

把有机物转化成醋酸,制醋

3、食品腐败原因-------细菌和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所导致;

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将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其生长繁殖;

4、常用保存方法:

"巴氏"消毒法(依据高温灭菌原理,牛奶);罐藏法(依据高温消毒和防止于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冷冻法、冷藏法(依据低温可以抑菌的原理);真空包装法(依据破坏需氧菌类生存环境的原理);晒制与烟熏法、腌制法、脱水法、渗透保存法(依据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原理);使用防腐剂;使用射线

5、疾病防治:

抗生素是真菌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如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可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如肺炎、脑膜炎、淋病。

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使之大量生产胰岛素

6、环境保护:

污水中的有机物(有机酸、氨基酸)可作为细菌的食物。

无氧时一些杆菌、甲烷菌可将引发污染的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甲烷等,而有氧时另外一些细菌也可将这些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样都使污水得到净化。

第五章病毒

1、病毒的形体极其微小,通常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他们。

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

2、根据寄主细胞可分动物病毒,如腺病毒;

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3、病毒的结构简单,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没有细胞结构。

4、病毒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病毒一旦离开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5病毒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主细胞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自我复制。

6、疫苗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或无毒的病毒

复习第六单元

1、生物分类的目的:

A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B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伤的的相似程度,

3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4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5、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

界、门、纲、目、科、属、种

6、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7、分类单位越大,包括的物种就越多,相似点就越少。

8、分类单位越小,包括的物种就越少,相似点就越多。

9、林奈提出双名法:

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

10、生物的多样性包括:

生物种类多样性、生物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11、一种生物是一个基因库

12世界上,苔藓、蕨类、种子植物最丰富的三个国家是巴西、哥伦比亚、中国

13、我国被称为“裸子的故乡”,

14、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1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6、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是:

乱砍滥伐、乱不滥杀、环境污染、生物入侵法律和文件的颁布和实施。

17、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是:

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18、建立自然保护区。

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类把含有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

是最为有效的保护措施。

19、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活的自然博物馆”。

20、迁地保护。

除建立自然保护区外,人们还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迁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21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建立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22法律和文件的颁布和实施。

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和文件。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

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实→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等。

3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

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昆虫的生殖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2.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1)完全变态同家蚕一样蜜蜂、菜粉蝶、蝇、蚊、蛾等昆虫的发育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还有蝉、蟋蟀、蝼蛄、螳螂。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辅皮肤呼吸。

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变态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3.生殖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4.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

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5.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注意两栖动物的发育只说是变态发育不再区分到低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还是完全变态发育。

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1生殖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内受精。

2鸟卵的结构与功能如上图

(1)卵壳和卵壳膜对卵起保护作用,在卵壳上有许多起气孔可以透气以确保卵进行气体交换。

(2)卵白对胚有保护作用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的养料和水。

(3)卵黄膜起保护作用。

(4)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5)胚盘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6)系带悬挂卵黄固定和减震利于孵化。

(7)气室储存气体由内外两层卵壳膜构成。

3.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鸟的生殖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2)鸟的生殖发育过程

(1)筑巢、

(2)求偶、(3)交配、(4)产卵、(5)孵卵、(6)育雏六个阶段。

其中求偶、交配、产卵是鸟类生殖和发育必经的过程。

4.列表比较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方式

生殖方式

发育方式

昆虫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

两栖

动物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多为变态发育。

在变态发育中,幼体离不开水

鸟类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受精卵经过孵化发育成雏鸟,雏鸟发育为成鸟,没有变态发育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2.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

3.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4.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5.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6.转基因超级淑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7.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

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46条也就包含了46个DNA。

5、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而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1)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为a.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例如豌豆的高和矮高是显性性状矮是隐性性状杂交的后代只表现高不表现矮。

b.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矮豌豆的其基因组成只有dd用同一字母的大、小写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高豌豆的其基因组成有DD或Dd两种。

c.基因组成是Dd的虽然d控制的形状不表现但d隐性基因并没有受D显性基因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

2.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原因近亲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比例较大其后代患该遗传病的几率就增大。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

1.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朗在观察中发现男性体细胞中有一对染色体的形态与别的染色体不一样他把这种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

后来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和斯特蒂文特进一步把男性体细胞中那一对与众不同的染色体分别称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而女性体细胞中的同一对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X染色体。

2.性染色体是指在体细胞中能决定性别性别的染色体在人的体细胞中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