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守仁格竹说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826616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8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王守仁格竹说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王守仁格竹说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王守仁格竹说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王守仁格竹说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王守仁格竹说起.docx

《从王守仁格竹说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王守仁格竹说起.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王守仁格竹说起.docx

从王守仁格竹说起

从王守仁格竹说起

王守仁何许人也?

可能提到王阳明会有更多人知道这个名字.王阳明,名守仁,自

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生於明宪宗成化八年,他是中国历史上

非常有名的思想家和军事家.能够将思想家和军事家归为

身的人,在中国历史上实在不多,能够称圣的仅此一人.这个人

的存在本来就是一个历史的奇迹

王守仁提出了中国历史上深刻影响后世的心学,通常我们将

其归类为形而上的范畴,众所周知的原因,

形而上的东西很为现在中国社会所排斥,在古时候确是中国

文化的主流.不知道为什么,就我而言,虽然经历从小到大十多

年的唯物主义的教育,形而上的东西却总让我有归家的感觉

这是我对王守仁有一种天生好感的原因之王守仁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有血有肉,

史书上记载,王守仁从小就是一个很不本分的人

先是要读好书治国,后来要驰骋疆场,再后来的目标就更不

可启及,

他要成为圣人,像这种常立志的人往往是做为反面教材的

偏偏老天格外偏爱他,所有的机会都给了他,

结果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集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

还是从他年轻时格竹的故事说起.年轻的王守仁是个虔诚的

程朱理学的信奉者,

按照程朱的理论,“格物致知”终能成为圣贤,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如果穷究了事物的原理,就能够懂得大道.

王阳明是个有使命感的人,他希望能够通过"格物"而达到圣

人的境界,于是王守仁便从自家花园亭子前面的竹子格起。

他对着竹子拧紧眉头,想穷尽其中的理,坚持了七天,理没有格

出来,自己反生了一场大病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七七四十九日悟道成佛;达摩面壁10年而成一代宗师,王守仁功夫未到,只能自叹没有做圣人的能力

释迦牟尼的悟和达摩的悟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他们成

了佛,耶稣倒是悟到了自己必须完成的使命,成为三圣一体的

神,对于王守仁来说,这只是一次失败的尝试,真正的命运需要付

出更多的时间和艰辛来考验他锤炼他,而当那种生命的灵光

乍然绽放的时刻来临之时,已经是多少年饱经苍桑的岁月之

后,在那个偏僻贫困的贵州龙岗

才有后世人言的"龙岗悟道".

不可能为科学提供奠基的土壤,导致最终的各种学派都在人

心的善恶上打转.看到王守仁格竹的典故,我不禁想到,如果他

用这种悟道的心态,加上现代科学的熏陶,他能否领悟到更多

的东西?

至少从他后来的心学里向外走出一步,进入更宽广的

智慧空间?

其实,从程朱提出的"格物致知"这个标准来说,就是

个古今中外无人能够启及的高度,根本是一个无法完成的

任务,按照这个标准,历史至今还没有人能够成为这个虚幻的"

圣人",王守仁格竹的失败是必然的

王门心学有四诀,

暨为后人所传奇的天泉印道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四诀看着象高僧吟出的佛门偈子,隐含着不穷的天机,看你

能够领悟到多少.如果除去善恶两个字情感的含义,上升到哲

学的思境中,王门四诀所具有的韵味是很值得大大咀嚼一番

的.在某种程度上,他为我们现代人思考人的认识与自然的关

系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内心的视角.当他试图用一种全唯心的

观点来概括世界的时候,我想他是想到了年轻时格竹的经历

的,也许在他的心里,这四诀也能够涵盖竹子所蕴含的道.尽管

心学四诀看起来还是有那么一种故作深沉的简单,其实深入

考虑,王守仁提出了一个很大的命题,就是智识与外物本源的

关系,唯心与唯物的融合问题.如果用白话的方式重新阐释王

门四诀是否能够让人更有启发性

无善无恶心之体,可以理解成人类个体从降生之时,他的智慧

就像一张白纸,等待挖掘真知;

有善有恶意之动,可以认为当一个人逐渐成长之时,他不断的

吸取各种知识,会产生正确与错误的认识

够认识事物的一种本能;

为善去恶是格物,通过认真的思考,吸取正确的认识,扬弃错误

的观念,获取对事物规律的认识.

观点,也是王门心学的命门所在.王守仁一贯主张心即理,他说:

心即理也。

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也就是说,内心的活动是外物的运行规律的一种折射,内与外

具有同构的关系,我们所谓的学习,不是从外界获取知识,而是

通过所谓的'致良知',将存于内心的感知焕发出来,所谓的悟道

就是心内那种屡屡细思如潺潺细流骤然间汇入大江的感觉心目为之大开.

我对一提到中国的东西就是博大精深有天生的反感其实中国的文化是很朴素的不要用神秘的观点来看待她.王守仁的心学也是如此,它来源

于程朱理学,

后者要求通过"格物"而获得圣人之道,而前者将心悟的本源

归结到自心而不是外物,

这意味着王守仁的学说是对程朱理学的颠覆,他们是走在不

同道路上的朝圣者.

按照现代哲学的划分,王守仁的心学是应该归类到纯唯心范

畴的,所以他在中国现代政治哲学论争之中成了牺牲品成了人们视野中遥远而迷离的异类

步来说,走

然而,王守仁的观点引申到认识论的领域,或者进共鸣.不知道需要多久,他的哲学价值能够得到意识科学发展

的印证,人们还需要做什么,才能挖掘他还未被人洞察的思想

继续寻找他尚未达至的大道?

这一天也许并不遥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