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开卷考试必带资料.docx
《毛概开卷考试必带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开卷考试必带资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开卷考试必带资料
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A、坚持与时俱进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指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8、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9、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
稳定和完善这一双层经营体制的关键和核心是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10、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在理论认识上重大突破是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2、私营经济中的劳动者的收入属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13、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归根到底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
14、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是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
1、党的十五大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其基本依据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提出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局势做出新的科学判断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2、“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深化实践标准与真理标准的统一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深化和具体化
3、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是: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C.劳动还存在着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确立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依据是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B、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C、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D、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本条件
5、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含义是指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D、改革引起了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E、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6、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是A、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B、注重社会全面协调发展C、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D、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B、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C、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8、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B、增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C、坚持独立自主D、和平共处E、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
9、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社会阶层包括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C、个体户、私营企业主D、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E、自由职业人员
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有所增加,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减少。
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
1、
(1)、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改变了我国所有制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经济成果之一2)、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所有制结构中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增强自身的竞争力(3)、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主要代表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仍然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4)、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减少并不代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生变化,也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可以不受道德规范。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法制建设,以法律约束和规范人民的经济行为(3)、道德规范是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对人民的行为也会起到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4)、在参与市场经济过程中,人民的经济行为既要受法律的约束和规范,同时也要受到的规范的约束。
1、结合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说明任何理论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1、
(1)、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和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3)、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4)、邓小平理论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5)、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根据材料内容回答问题: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有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
(2)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及意义。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公式
(3)结合身边事例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措施。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对联合国等世界组织作出的承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制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规划
三、辨析题
2、四、分析论述题
1、人的全面发展基本内涵。
答案:
(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2分左右)
(2)基本内涵:
人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得到满足、人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等等。
(8分左右)
2,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措施
答案:
(1)核心内容:
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做到协调发展;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5分左右)
(2)措施:
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等等。
四:
材料分析与论述题
(1)结合材料回答如何正确看待经济发展。
(2)结合材料回答应当树立怎样的发展观。
答案:
(1)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
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然而经济发展并不是发展的全面内容,经济发展也不能单纯用GDP这一个指标来衡量。
因此,发展必须有新思路,必须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的重大关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利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全面,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等等。
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要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2、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
答案:
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重要条件。
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种种难题,妥善应对关键时期有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的需要。
(5分左右)
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具体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时期的到来、经济社会整体转型以及全球化对提升一国综合国力竞争的要求等任务。
1请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对比表中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比重数字,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农业劳动力比重?
答案:
1表中数字表明“三农”问题是现阶段的一个突出问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50%的劳动力仅创造15.9%的GDP,城镇化水平低,只有36.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仅有2253元。
这些问题说明无论是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收入水平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较大差距。
因此,“三农”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
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所以,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解决好“三农”问题,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
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有:
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使更多的农民能够从事非农产业。
为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农民变为城镇居民,并通过这些措施使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0分左右)
2,论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案: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处理好的一个重大的问题。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
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5分左右)
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3.试述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答案: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试述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
(1)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观点和方法论,因此,它在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三个基本内容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集中概括,同样也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理论基础,而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则不仅体现着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和实质,反过来也对实事求是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5分左右)
(2)实事求是的首要要求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实际出发,不仅要从客观的自然条件出发,更重要的是要从社会的实际出发,而社会实际,主要就是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以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必须从群众生活和群众实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只有如实地了解群众的生活与实践中提出的需要,才能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可见,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是实事求是内在的根本要求。
(5分左右)
(3)独立自主的基本点,就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事业做好,因此,独立自主就是遵照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
反之,如果离开了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也无法做到实事求是,因此,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保证。
(5分左右)
综上所述,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内容之间是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所以它使得毛泽东思想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2.下面是一组选自《论十大关系》的材料:
(1)毛泽东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结合材料123,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分别指什么?
二者关系怎样?
我们的态度怎样?
(3)分析材料3,如何理解毛泽东提出的学习外国经验的方法?
答案:
(1)毛泽东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5分左右)
(2)积极因素就是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力量的总和;消极因素就是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的力量的总和。
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既对立,又统一,且互相依赖,在特定条件下,积极因素可以转化为消极因素,消极因素可以转化为积极因素。
在社会主义社会,工人阶级是基本的积极因素,但由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不完善,由于官僚主义的存在,由于工作上的失误等等,可能在工人阶级内部产生某些消极因素,这就是积极因素暂时地局部地转化为消极因素。
相反,反革命等敌对分子是社会主义的消极因素,但大多数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化,做出对社会主义有益的事情,这就是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毛泽东指出,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一定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益的东西。
在对待外国经验上,应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学习外国的关系。
第一,学习外国有助于打开眼界,看到差距,从而激励独立自主的意志和决心。
第二,学习外国有助于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
简述社会主义本质中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关系。
答案:
(1)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力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这两大目标是互为条件的。
(2)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条件的。
如果经济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那么无论用什么办法进行分配,都无法实现共同富裕;如果企图立即实现消灭剥削和同步富裕,搞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必然使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经济发展受到挫折,带来共同贫穷。
因此提高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物质基础。
(3)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又是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条件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只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去发展经济,始终避免两极分化。
如果不坚持社会主义,搞两级分化,生产力既得不到解放,也得不到发展。
3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的主要原因。
答案:
(1)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结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分配结构。
(3分左右)
(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
由于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经营等实现形式。
必然产生按劳分配以外的各种分配收入。
(3分左右)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管理)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应得到相应的收入。
此外,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有风险收入、以及通过社会保障获得的收入等等。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经营方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试述邓小平关于“先富”和“共富”与“共富”思想的内容以及“先富”的关系。
答案:
(1)邓小平的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人民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包含三层含义:
第一,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否定把平均主义和社会主义混同起来的错误观念和政策;第二,先富起来的手段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不能用非法手段谋取暴利。
第三,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先富要帮助后富,不搞两极分化。
(6分左右)
(2)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因为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它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
示范作用、帮助作用、带动作用。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但又不能使全体人民同时同步实现同等程度的富裕,只能通过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先富和共富是目标和手段、目的和途径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
如果离开先富谈共富,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的贫穷;如果离开共富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错误)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但不是主要矛盾,这种说法把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混为一谈,因而是错误的。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他各种矛盾都受它的决定和制约。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存在着种种矛盾,都要受到这个主要矛盾的决定和制约。
由于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阶级矛盾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它不是主要矛盾。
20.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正确)
(1)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道路的任务,论述了处理经济、政治、中外关系方面的一系列重要原则,这篇讲话为即将召开的中共八大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21.在党的"八大"上,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正确)
(1)在中国共产党"八大"上,他采纳了陈云提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即以国家和集体经营为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的思想。
(2)这是对原有社会主义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极大突破。
22.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方针。
(正确)
毛泽东确定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方针。
(1)在政治上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2)在经济工作中采取"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3)在科学文化工作中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4)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方面采取"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2.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左"倾错误的主要表现是经济上急于求成和政治上阶级斗争扩大化。
(正确)
(1)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探索过程,当时面临的主要是两大问题:
一个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问题。
(2)1957年后的20年中,受党在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的影响,在这两大问题上一度发生严重失误,导致经济上急于求成和政治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严重后果,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走入歧途。
2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错误)
(1)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正式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2)他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对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强调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按照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
(3)还应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中央与地方,国家、集体与个人等一系列关系,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2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错误)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不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犹豫和困惑,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3)搞清楚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正是基于思考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问题,邓小平才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了科学的概括,并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2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正确)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1)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
只有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这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论断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本命题正确。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强调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二是突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对于社会主义来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基础,是建成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离开了这个目标,也不能建成社会主义。
2.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才是社会主义。
本命题不完全正确。
其中前一句是正确的,后一句是不正确的。
从前一句来看,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所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是正确的。
从后一句来看,当今世界,由于历史等原因,最富裕的是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众多国家和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并不富裕,特别是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状态,还不富裕,而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
所以,后一句不准确。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同于过渡时期。
答:
错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1949年到1956年的改造时期。
从四个方面可以加以却别:
①社会性质不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而过渡时期是完成新民民主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②经济基础不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新民主主义社会公有制经济虽然处于领导地位,但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
③主要矛盾不同。
初级阶段主要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
过渡时期主要是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④根本任务不同。
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而过渡时期主要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这一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社会性质)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发展程度)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