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者中心和认知疗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823381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来访者中心和认知疗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来访者中心和认知疗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来访者中心和认知疗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来访者中心和认知疗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来访者中心和认知疗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来访者中心和认知疗法.docx

《来访者中心和认知疗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来访者中心和认知疗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来访者中心和认知疗法.docx

来访者中心和认知疗法

摘要:

来访者中心疗法作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对心理学乃至其他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应用非常广泛。

近几年来,虽然没有以前的声势,但是,作为一种人本主义的思想和方法,已经深入人心,渗透到各种新兴的理论之中。

认知疗法作为上个世纪60-70年代兴起的新型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正是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心理咨询的目的就是咨询者协助来访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以维护来访者的心理健康,发展来访者的心理潜能,并使来访者的问题行为进行转变。

因此,心理咨询师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并在咨访实践中,精通某一种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学会融合其他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善于具体解决某一类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特的咨询风格。

本文结合心理咨询实践,以成功的个案为基础,论述了来访者中心疗法与认知疗法融合的理论基础、实践可能及中国人文化、思维、问题解决方式等特点的需要,证明咨询者可以把二者综合运用到具体的心理咨询实践之中。

关键词:

心理咨询来访者中心疗法认知疗法

前言:

心理咨询是一项助人自助的有益工作。

心理咨询的对象是具有各种不同文化背景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来访者,它对心理咨询者的知识、能力、及个人人格品格要求很高。

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者,首先,必须人格完善,个性品质优良,具有自我觉知的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度的责任能力,能通情达理、欣赏关心他人,并有迅速建立亲密咨访关系的能力。

其次,必须系统掌握咨询理论与各种咨询技术;再次,还应该精通心里咨询理论中某种或几种理论与技术,形成自己独特的咨询风格。

本人自学心理学多年,现在又参加了心理咨询师考试培训,在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了心里咨询理论和治疗技术,通过咨询实践,认为来访者中心疗法与认知疗法虽然存在很大差异,但是,作为解决来访者心理障碍的治疗手段,并无根本矛盾和冲突,二者可以兼修并用。

1、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特点与评价

来访者中心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于20世纪4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他的主要观点是任何人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成长的潜力。

他的基本假设是:

精神疾病的产生在于自我和环境及经验之间产生了不协调,个体无法接纳全部的经验。

认为只要给个体提供适当的心理环境和气氛,给来访者无条件积极关注,他们就能产生自我理解,改变对自我和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导向的行为,并最终达到心理健康的水平。

他强调来访者与咨询者之间的人际关系。

因此,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创建,被人们认为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是一次心理疗法的革命,因而,来访者中心疗法在心理咨询中广泛应用。

1.1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特点

第一,在咨询实践中,他强调对来访者的非指导性,要求咨询者对来访者提出的疑问,坚持中立,不给予直接回答,也不给予任何规劝,而是让来访者自主决策,鼓励来访者言尽其意,直抒己见,以创造一种充满真诚、温暖和信任的气氛,使来访者无忧无虑地开放自我。

第二,他主张将最基本的责任放在来访者身上。

他认为人都有能力发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并加以改进。

心理咨询的目的,不在于操纵一个人的外界环境或其消极被动的人格,而在于协助来访者自省自悟,充分发挥其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而咨询者处于被动境地,只作为跟随者。

用罗杰斯自己的话说“我是跟着他的思路而不是我的思路走”“我仅仅在听,而不是诱导他去接受我的先入之见!

”这就是来访者中心疗法的主旨所在。

第三,他不再将前来咨询的人看做患者,即拥有病态心理的人,而是将其视为与我们没有什么区别的活生生的个体。

因此,咨询者与来访者的关系就是纯正的人与人的关系:

互相尊重;互相交流。

来访者在与人的相处中寻求到心理的最佳状态,体会生命的意义。

这种疗法与其说是一种方法,不如说是一种人际关系哲学。

从技术性的治疗转到注重人际关系。

正如罗杰斯自己所言“我开创的不是一种新的方法论,而是关于生活和人与人关系的一套独特的哲学观。

1.2来访者中心疗法的评价

来访者中心疗法把尊重人、理解人、相信人提到了咨访关系建立的原则地位,其积极意义和贡献是不可低估的,但他的不足也是很明显的,主要表现为:

第一,过于弱化咨询者的作用。

来访者中心治疗法把咨询者置于“跟随者”的协助地位,而把来访者放在中心地位,只给来访者无条件积极关注,而未能挑战来访者的问题。

第二,只注重治疗环境和气氛不注重治疗技巧。

罗杰斯反对心理精神分析法的“钻心”技术,也认为行为矫正法过分“机械”而失去人性。

他批评以前的心理施治者把自己的判断和价

值观强加给病人,叫他们无条件接受,阻碍了病人发挥自己的潜力。

因此,最好的技术就是没有技术。

但是,来访者的自我觉醒、自我成长受到许多社会环境、个人人知、特殊事件或情景等外界条件的制约,咨询者仅仅注重良好咨访关系中的治疗环境和气氛,往往无法达成心理咨询治疗的目的,起不到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的作用。

正因为此,来访者中心疗法作为一个单独的流派,已不再像十几年前那样声誉隆盛,但它的一些重要思想,如人本倾向、强调咨访关系、自我概念等等,已经被大多数新的治疗体系所吸收,成为整个咨询和治疗学科的共同财富。

2、认知疗法的特点与评价

认知疗法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心理治疗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理论和技术。

所谓认知疗法,是根据人的认识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技术和行为技术来改变当事人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

它是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的是如何重建人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2.1认知疗法的常用治疗方法

认知疗法的常用且经典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贝克认知疗法与埃利斯合理情

绪疗法。

第一,贝克认知治疗——自动思维歪曲的矫正

贝克的认知治疗的理论基础来自于信息加工之理论模式,认为人们的情感、行为是由对事物的认知所影响和决定。

错误的认识引起错误的判断、推论,导致病态的情感与行为。

贝克指出,心理障碍的产生并不是激发事件或不良刺激的直接后果,而是通过了认知加工,在歪曲或错误的思维影响下促成的。

他还指出,错误思想常以“自动化思维”的形式出现,即这些错误思想常是不知不觉地、习惯地进行,因而不易被当事人认识到。

不同的心理障碍有不同内容的认知歪曲,例如:

焦虑症则对现实中的威胁持有偏见,过分夸大事情的后果,面对问题,只强调不利因素,而忽视有利因素。

因此治疗重点在于矫正患者的思维歪曲。

第二,埃利斯合理情绪疗法(RET)

RET基于这样的假设:

非理性或错误的思想、信念是情感障碍或异常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

对此,埃利斯提出了“ABC”理论。

在ABC理论中,A指与情感有关系的诱发事件activatingevents);B指信念(Beliefs),指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和看法。

C代表结果(Consequences)即症状。

通常认为,激发事件A直接引起症状C。

事实上并非如此,在A与C之间有B的中介因素起作用。

A对于个体的意义是否引起症状C受B的影响,即受人们的认知态度、信念决定。

埃利斯的ABC理论后来又进一步发展,增加了D和E两个部分,D(disputing)代表治疗,指对非理论信念的干预和抵制;E(effective)即效果,指指导有效的理性信念或适当的情感行为替代非理性信念、异常的情感和行为。

D和E是影响ABC的重要因素,对异常行为的转归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是对ABC理论的重要补充。

2.2认知疗法的主要特点

第一,贝克的认知治疗主要目标是协助当事人克服认知的盲点、模糊的知觉、自我欺骗、不正确的判断,及改变其认知中对现实的直接扭曲或不合逻辑的思考方式。

治疗者透过接纳、温暖、同理的态度,避免采用权威的治疗方式,引导当事人以尝试错误的态度,逐步进入问题解决的历程中。

第二,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主要目标是培养更实际的生活哲学,减少当事人的情绪困扰与自我挫败的行为。

也就是减低因生活中的错误而责备自己或别人的倾向(消极目标),及教导当事人如何有效处理未来的困难(积极目标)。

如前文所述,歪曲的事实威胁偏见、不自信的不合理认知和夸大不利因素和后果等,是焦虑症的重要心理原因之一。

总之,认知疗法把着眼点放在认知上,它不必管看不到、也抓不到的潜意识,只要更正这些可用语言描述的观念、想法、信念,处理好非功能的“认知”即可达到矫正不良行为的目的。

既明显,又具体,易取得当事人的理解与协作。

2.3认知疗法的评价

第一,它把着眼点放在认知上,既明显,又具体,便于取得来访者的了解与合作。

第二,它强调来访者自主自立,自己对自己负责,并帮助来访者找出不合理信念,共同制定矫正不合理信念的行为目标,它依赖来访者的理智和逻辑能力,以问题为中心,以现实合理的途径求得问题的解决;

第三,它注重思维和行为,较少直接针对情感和情绪;它强调现在和将来,而不纠缠于过去,重视“怎么办”,而不是“为什么”。

第四,它也重视咨询者和来访者的关系,但它不像以人为中心疗法那样让咨询者采取一种被动、支持的姿态,而允许咨询者更积极主动,更多一些指导。

第五,咨询与治疗可在短期内施行。

由于这样一些特点,认知疗法相对容易被各种做人的工作的人员掌握,而不是局限在少数受过专门训练的治疗者手中,由此在高校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3、来访者中心疗法与认知疗法的冲突与融合

来访者中心疗法与认知疗法都是20世纪6-70年代兴起和盛行的心理学理论与咨询技术,有各自的理论基础和技术特点,二者的冲突明显,但是,认知理论及其技术作为后起之秀,必然吸收前人的理论精髓,特别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精华,因而,二者的融合就有了理论前提。

3.1来访者中心疗法与认知疗法的冲突

第一,二者的理论基础和假设不同。

来访者中心疗法站在人本主义立场,主张人性的善和人有自我发展的能力,主张从健康人的角度来观察人的行为和心理,反对精神分析把病态人格当成其分析的基础和目标,直接深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进行干预的做法,也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动物试验性心理研究,认为其把人当成了“下一个小白鼠儿”,因此,他强调把来访者置于中心地位,当成健康人加以尊重、无条件积极关注;认知疗法则建立在信息加工的认知理论基础上,认为人的行为都是由人的信念、评价和观念等引发的,相信人能够自己对自己负责,矫正其歪曲、错误的认知就可以达到矫正其不良行为与不良情绪的目的。

第二,二者的技术技巧不同。

来访者中心疗法主张采取真诚倾听、完全尊重、鼓励、同理等态度和技巧,技术特色不明朗;认知疗法却有明确的技术和技巧,贝克除采用自动思维的识别和矫正技术外,还利用行为主义的角色扮演、果断训练和认知预演等矫正技术,并布置家庭作业,积极主动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障碍或困扰。

第三,咨询者的角色定位不同。

来访者中心疗法主张咨询者的协助地位,坚持来访者中心原则,不指责、不评价、不干涉来访者;认知疗法赋予咨询者以积极主动地位,要求咨询者对来访者状态作出正确的诊断,与来访者共同商议作出改变来访者不现实的评价、信条等错误认知。

第四,咨询治疗时间的长短不同。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咨询治疗时间相对来说很长,完全依赖来访者个人的领悟和自我发现;认知疗法由于有咨询者的积极干预和具体的治疗技术和措施,来访者积极参与,具体实施,咨询治疗时间比较短。

基于以上的冲突特点,很长时间以来,在西方国家的心理咨询治疗过程中,咨询者都独立运用以上二种技术,尤其是来访者中心疗法还曾一度处于主导地位,被广泛推尊。

3.2来访者中心疗法与认知疗法的融合

心理咨询中,咨询者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来访者增强自主性、完善自我认知,提高来访者应对和处理心理问题的能力,增进来访者的自尊、自信和独立自主的精神,最终帮助来访者解决或减轻现有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为了实现这一主要任务,咨询者接待每一位来访者不但要坚持来访者中心原则,完全尊重来访者、接纳来访者,而且还应该充分利用心理咨询的其他理论与技术,多管齐下,为来访者创造自我发现、自我成长的有利条件。

尤其是在我国,我们是一个较重事实、重理性的民族,注重“说理”、务实,所以认知治疗总体而言比较符合中国文化的特点。

因此,来访者中心疗法和认知疗法在心理咨询实践中融合运用,既可能又必要。

第一,二者融合有共同的基础,都建立在良好的咨访关系基础上。

无论的来访者中心疗法还是认知疗法都强调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尊重、温暖、同理、诚心都是二者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基本要求。

第二,二者咨询治疗的目的具有一致性,殊途同归,最终都是帮助来访者提高问题处理能力和决策水平;发展来访者潜能;改善人际关系;促使行为变化。

第三,二者的理论实质基本一致。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实质是重构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通过价值条件合理地内化他人的价值观念从而形成自我观念,消除心理失调,最终达到个体人格的重建。

认知疗法的实质积极干预来访者的主观信念,指出来访者的问题行为并非现实生活的诱发事件引起,而是基于其自动思维等的歪曲、夸大等错误信念,改变其错误信念,重构其正确合理的信念,通过来访者与咨询师的亲密合作和认知、行为训练,达到消除来访者心理失调的目的,使来访者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第四,关注的焦点各异但解决的问题基本一致。

来访者中心疗法关注的是来访者这个人,认知疗法关注的是来访者的问题。

要解决来访者的问题,作为咨询者既要看到来访者这个人也应该积极关注来访者的问题,既要肯定来访者个人的发展性,也要帮助来访者矫正错误的信念、歪曲的评价以及夸大或缩小等错误思维,让来访者领悟并学会评判,最终纠正不良情绪和行为。

因此,咨询者坚持以来访者为中心,娴熟地运用认知疗法的各种技术,形成自己个人的心理咨询风格,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

4、一个综合利用二者成功缓解考试焦虑症的个案

4.1一般资料

女,18岁,未婚,高三学生,没有任何宗教信仰。

身体无躯体疾病,无家族精神病史,以前未进行过心理咨询与治疗,母亲建议她到高校心理咨询来求助,2010年4月25日下午来访。

4.2主诉个人问题

进入高三以来,她感到学习没劲,提不起精神,烦躁、郁闷、不想活动、不想做作业、不想看书,甚至不想上学、不想参加高考,甚至想到自杀。

上学期末,有一天晚上在家做作业,突发呼吸急促,两手抽筋,心悸,直冒冷汗,头痛,口干,大概持续半个多小时恢复正常。

后来,去市级医院神经内科检查,做MRI,发现脑血管有阻塞现象,后又到某知名医院神经内科复查,教授认为,可以继续观察,大概与考试焦虑有关,暂无须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今年3月中旬,在学校上课时又发作过一次。

4.3观察与初步会谈

咨询者观察到该女生语速平抑低沉,双手不停地摩擦下衣襟,两眼侧视或朝地看,面无表情,不愿多说。

经过初步会谈,得知:

该女生一直以来成绩优秀,担任班级或学校的学生干部多年,道德品质优秀,人际关系协调,一直在本市的名校就读。

高一仅差一分进名校实验班。

高二以后,经常失眠、多梦,头痛。

心情也莫名其妙第郁闷、烦躁,但还能坚持学习,考试成绩在班级前20,自认为成绩下降,不满意,考数学、物理有点担心、害怕,成绩不理想。

每次考完之后,对答案时又会做,很懊恨自己。

认为自己很蠢、很失败,处处不如别人,没有自信。

但是,一直理想目标很高,非重点大学不读,将来还想出国深造。

4.4评估与诊断

因为有正规医院的检查,惊恐发作也不具有连续性,咨询者首先排除了该生身体疾病的可能,根据CCMD-3关于焦虑症的临床症状与诊断标准,该生符合考试焦虑症病症。

4.5来访者的主要问题

咨询者与来访者进一步交谈,共同列出了如下问题与困惑:

第一,来访者情绪低落,烦躁、郁闷,没劲、活动能力减少。

第二,认为自己很蠢、很失败,比不上别人,没有自信。

第三,害怕最次发作惊恐,害怕考试

第四,害怕参加高考,怕考不上重点大学

第五,不想做作业、不想复习、看书等行为障碍。

4.6咨询目标的制定

咨询者始终坚持以来访者为中心,完全尊重来访者,让来访者充分讲述她的理想、老师同学对她的看法及她自己的学习考试方面的感受,来访者自己也知道因为学习任务重、高考压力大,也有部分同学产生了焦虑恐惧,有的心理问题还比较严重,有的也出现了失眠、多梦、烦躁、头痛而哭闹、喝酒等不良行为。

所以,咨询者向来访者解释了考试焦虑症的症状,指出考试焦虑是青年学生面对考试尤其是每年一度的高考的一种普遍现象,而惊恐发作则是焦虑比较严重的一种表现,鼓励来访者不要担心、害怕,要根据自己的实践情况制定合理的预期,适当放松自己。

来访者说,前不久,看电视《灿烂的遗产》有一段故事情节——尚美的妈妈去跳楼自杀,尚美发现后,悲伤绝望地劝说妈妈不要抛弃她,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如果没有了她,也会伤心而活不下去,所以,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再也不会想死了。

可见,来访者容易受感染,有比较良好的领悟力和接受性,是可以短期内成长并建立自信,消除症状的。

于是,咨询者根据来访者的感受能力和思维能力,决定采用认知疗法帮助来访者减轻考试压力、缓解考试焦虑。

首先,咨询者向来访者介绍了认知疗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让来访者积极配合进行治疗。

其次,根据以上的问题,确定焦虑的不同程度;最后,指出来访者的所有症状包括惊恐发作都是其错误的,被歪曲的自动思维所导致的。

经过协商,来访者与咨询者共同确定了近期和长期的咨询目标:

4.6.1近期目标:

改变惊恐发作的担心,进行放松法训练;

4.6.2中期目标:

对高考之后的出路问题。

与家长进行协商,设计多条出路。

人生成功与辉煌不就是上重点大学,即算要上重点大学,今年、明年都有机会和可能。

4.6.3长期目标:

改变错误的、歪曲的自动思维,建构正确的认知,增强自信,消除考试焦虑,培养良好的考试心态,最终消除所有的焦虑症状,恢复健康。

4.7咨询方案

由于来访者是一个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时间不多了。

咨询者始终坚持用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和谐在场、真诚交流、积极关注和同理的态度和理念,创造和谐温馨的咨访气氛,建立相互的信任,替来访者保密,并运用认知疗法的技巧,做好肌肉放松和深呼吸放松的训练,严谨布置家庭作业,做好日常活动计划表,切实帮助来访者在短时内成长。

来访者必须对自己负责,遵守咨访时间与原则,双方约定共五次咨访,每周五晚上7:

30—9:

00,不超过一个半小时。

高校咨询,完全免费。

4.8咨访过程

五次咨访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一次咨询4月15日),初次会谈,充分陈述基本情况和所有问题,明确所有咨询的基本理论与技巧,并跟随咨询者学习放松法,进行放松训练。

布置家庭作业,每天进行肌肉放松训练5次左右,每次连续五分钟,规定上午课间休息、中午午睡前、下午第6节课后,晚自习前,和晚上睡前做,至少保证每天2次。

目的是明白其所有症状和问题都是错误的被歪曲的自动思维造成的,进行放松训练,减缓压力,防止再一次惊恐发作。

第二阶段(第2次咨访,4月23日),首先,来访者反馈一个星期以来的情绪状态和学习情况。

来访者话语明显多了。

有了一些表情,会微笑,并正视咨询者,说晚上入睡早了一些,精神也好多了。

咨询者邀请其母亲来,向其母亲说明了认知疗法的目的和意义。

并请她与来访者共同商议,如果高考成绩不理想,上不了重点大学,怎么办?

来访者的母亲也很理智,积极配合,用身边熟人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来访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一次高考没有考好没关系,关键是自己有理想、有目标,肯定了来访者近几年来取得的优异成绩,肯定来访者想上重点大学有高标准、严要求,好,但是,不能过分的苛刻自己,自己给自己加压力。

并与来访者共同设计了四条具体途径:

上二本、复读、学英语,准备ACT考试和边上大学边自学英语,参加托福考试,转学到国外学习。

为来访者解除了后顾之忧,来访者明显的高兴起来了。

布置家庭作业:

注意收集同学、老师对来访者的看法与评价。

第三阶段(第3-5次,4月30日、5月7日、14日晚)

这一阶段的目标主要是矫正错误的自动思维,去注意,找正确的感受,形成自信和建构正确的认知。

经过进一步的会谈,咨询者发现,来访者不想读书学习只是相对的,间断的,时间不到2个月。

也仅仅是放学回到家里不再去上晚自习,在家看电视,不想动而已。

看电视不快乐、烦躁、容易发火,自己找不到原因。

第3次,咨询者采用ABCDE技术,帮助来访者列出了一些自动错误思维。

一个日常活动计划表:

自动思维

不合理

合理

感觉

不合理

合理

计分

月考没考好

很愚蠢、丢人

与自己的努力程度相当、与大多数同学比还好

高考考不好

不应该、没能力、没出息、死路一条

高考比的是智慧和心态。

即算失败,还可以再来

这次考得不好

老师同学鄙视我

正好反映了自己某些知识点的缺漏

心情不好

没有值得快乐的事情

与同学打打球、散散步,寻开心啊

身材不好

脸大、头大、胖,很丑,没人喜欢

五官协调、轮廓分明、美

要求来访者对自己所有的自动思维进行合理和不合理的分析,并说出感受、计分。

不合理、合理分五种①很不好,②不好,③一般,④良好,⑤很好不同体验进行计分,合理的计正分1-5分,不合理的反向计分。

家庭作业就是继续完成《日常活动计划表》,督促自己完成。

第4次,检查来访者的《日常活动计划表》,对其正确的态度和感受进行鼓励,得分越高,表明状态越好,给予肯定、表扬、击掌的奖励。

并进行去注意化的工作,引导来访者说出同学老师对其的评价,她说她的女朋友好几个都说她长得好,大方、热心助人、能干,成绩较好。

她自己就是不相信,他们说的是真的;有个男生与她同桌聊天时说到对她的印象:

温柔、能干、成绩较好,受人尊重、气质好,不敢怠慢。

说明来访者夸大了自己不自信的负性情绪,注重别人的看法又不信任别人。

因此,应该继续去除来访者的歪曲、夸大的错误认知,减轻其心理防御,让来访者学会相信他人,继续做好《日常活动计划表》的家庭作业。

第5次,检查来访者的家庭作业,发现和肯定来访者的进步。

让来访者自己总结近段时间以来的情绪表现、行为活动、对自己的看法等方面,进一步肯定来访者的进步和变化。

4.9咨访效果评估

第5次咨访时,来访者明确地告诉咨询者:

近两个月里,惊恐未再发作,睡眠、头痛有一定改善,不再担心惊恐发作,不再那么急躁,心情平和了些,自己感觉轻松了许多。

《半截人人生》的事迹,坚定了来访者战胜高考及生活中艰难困苦的决心,自信心有点增强。

要抓紧现在,学习复习主动多了,梳理了一下重点知识,有重点的分别复习,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备战,迎接高考,力争发挥正常水平,不去想高考失败的事情,会接受高考之后的四条出路之一,选择应对。

来访者的自评,已充分说明了来访者考试焦虑症症状减缓,建立了对高考的一些正确认知,产生了一定的自信,对高考失败进行了预测并找到了一些出路,不再有自杀念头。

达到了5次咨询的目标。

由于时间宝贵,临近高考,咨询师和来访者都尽可能地节约时间,一切为了来访者的利益,关爱来访者。

因而没有做焦虑、抑郁等方面的具体测量,咨询结束时也无法重测,这是本案的遗憾。

总之,本案中,咨询者坚持以来访者为中心,充分利用了鼓励、同理、启发、引导等基本咨询技术,最有特色的就是运用了认知疗法的自动思维矫正技术,纠正了来访者“高考一次考试定成败”的错误信念,纠正了对自己不利因素夸大歪曲的自动错误思维,让来访者学会肯定自己的成绩和优点,喜欢自己,建立一定的自信。

减缓了烦躁、害怕、不想动等明显的不良行为。

5、总结

通过咨访实践,咨询者认识到,咨询者熟练掌握各种心理咨询理论和技巧,是使一个个案成功咨询的先决条件。

咨询者对待每一个来访者都应该尽可能综合利用各种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以便帮助来访者解决具体的心理问题和困惑。

而来访者中心疗法与认知疗法的综合运用,既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内涵要求,也符合中国人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有心理咨询理论又有实在凸显的专业技术,是咨询者比较容易掌握和来访者能接受的首选。

以人为本、以来访者为中心的人本主义,作为咨询者进行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态度,也是咨询者不断深入学习,精通认知疗法,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