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单元学案31zxls.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0990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六单元学案31zxls.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十六单元学案31zxls.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十六单元学案31zxls.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十六单元学案31zxls.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十六单元学案31zxls.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六单元学案31zxls.docx

《第十六单元学案31zxls.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六单元学案31zxls.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六单元学案31zxls.docx

第十六单元学案31zxls

学案31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课标要求] 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一、宋明理学

1.三教合一

(1)汉武帝以后,儒学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3)隋朝,儒学家提出“______________”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4)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________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2.程朱理学

(1)代表:

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

(2)形成:

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了______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3)主要主张

①二程

②朱熹

(4)评价

3.陆王心学

(1)陆九渊心学

(2)王阳明心学

(3)评价:

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李贽的离经叛道

(1)背景

(2)主要主张

(3)评价:

李贽的思想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问题思考】

想一想 有人问程颐:

“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

”他断然回答:

“绝对不能。

有些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为借口,要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这种蔑视他人幸福的观念源于理学的哪种主张?

如何评价程颐的这种思想?

 

 

 

说一说 张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结合上述材料及图片,你如何认识理学?

“贞节牌坊”

 

 

 

读一读 “理”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既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指人类社会的原则,既是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也是天理在人间的具体表现。

想一想 李贽的思想为什么被称为“异端”?

 

 

 

2.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时间: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

(2)主要主张

(3)评价:

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时间:

明末清初。

(2)主要主张

(3)评价: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4.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时间:

明末清初。

(2)主要主张

(3)评价: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议一议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民主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吗?

这些思想在当时是否占据了主导地位?

为什么?

 

 

 

 

读一读 明清进步思想家们主张批判地继承儒学,反对理学的僵化和对人性的压抑,因而是对儒学进行有选择地继承和利用,而且他们的思想还促进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考点一 宋明理学

1.什么是理学?

结合下列图片,分析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三教合一

精讲 

(1)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

(2)原因:

①政治上,两宋时期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通过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

②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和大规模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③思想上,是北宋时期“重文”思想的产物。

2.(2011·广东文综,16)下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程颐说:

“天下只有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说:

“存天理,灭人欲”;王守仁说: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1)程颐和朱熹所说的“理”是什么?

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2)程颐、朱熹和王阳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

 

 

 

 

 

 

4.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

(1)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

(2)由此可以看出心学与佛学有何关系?

 

 

 

 

 

 

 

 

5.(追踪社会热点)理学对中华民族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的影响

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

传统儒学重视主观意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等特点,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探讨儒学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和启示,已成为近年高考命题立意的热门话题。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

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考点二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2011·江西文综,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

2.明清之际反封建的进步思想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精讲 

(1)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江南一带市民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3)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专制统治强化,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4)八股取士,因循死板,统治者实行文化高压政策。

3.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

 

 

 

 

 

 

(2)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

 

 

 

 

 

 

(3)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

 

 

 

 

 

 

4.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那样波澜壮阔的景象?

精讲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得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根深蒂固。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宋明理学融合了佛、道思想,把儒家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宋明理学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主张“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格物致知”;陆王心学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强调内心的修养,前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明清之际出现的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思想,其核心是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反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学思想,因而带有民主启蒙色彩,但并没有冲突儒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儒学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一、选择题

1.“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对“朱子高于孔子”寓意的最佳解释是(  )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并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的贡献比孔子大

D.朱熹的理学比孔子的学说更科学

2.(原创题)文天祥的气节反映了当时的思想主流是(  )

A.黄老之学B.佛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

3.(2010·浙江文综,17)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

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

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4.(2010·江苏历史,5)“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朱熹B.李贽C.陆九渊D.黄宗羲

5.(2011·北京文综,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6.(2011·长沙模拟)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

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便凝聚成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

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识,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

开始对这种看法提出质疑的是(  )

A.董仲舒B.朱熹C.黄宗羲D.王阳明

7.(2011·海南,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8.(2011·厦门模拟)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  )

A.经世致用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工商皆本D.天下为主,君为客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二、非选择题

9.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地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问题: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出现了哪些变化?

 

 

 

 

 

 

 

 

(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

 

 

 

 

 

 

 

 

【答案解析】

课前准备区

一、1.(3)三教合归儒 (4)韩愈

2.

(2)佛道 (3)①天理 ②天理 (4)①南宋 ②日本

3.

(1)①心 

(2)②致良知

二、1.

(1)②市民工商业者

(2)②存天理,灭人欲

2.

(2)①君主专制

3.

(2)①经世致用 ②君主专制

4.

(2)①物质 ③辩证法

问题思考

想一想 “存天理,灭人欲”。

评价:

这种思想要求克服私欲,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但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需求,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

说一说 

(1)理学提倡“三纲五常”,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2)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了人性的尊严。

想一想 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标准为标准,这就挑战了圣人及其学说的教化作用。

议一议 

(1)不是。

因为当时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未形成。

(2)没有。

因为当时理学思想占主流。

课堂活动区

考点一

2.A [材料提供的时间信息是“1913年”,当时宣统帝已经退位。

而该知识分子称辛亥革命为“变乱”,又用“袭洋夷之皮毛”表达了对辛亥革命的不认同。

据此排除B、D两项;材料内容中提供的人们拜年穿着的变化,说明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有变化,故C项错误。

综上述分析,本题正确答案是A项。

]

3.

(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

是对立关系。

(2)程、朱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阳明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

4.

(1)D

(2)心学吸收了佛学思想。

5.C

考点二

1.C [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关键词句“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根据教材知识可知,黄宗羲思想的实质是反对君主专制。

就选项而言,A项说法反映的是顾炎武的爱国思想;B项反映的是民本思想;C项反映的思想是民治(法治)而非君治(人治);D项是孟子的仁政思想,民贵君轻既主张民治,也主张君治,和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有所不同。

]

3.

(1)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受时势的刺激,检讨明朝灭亡的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3)顾炎武:

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或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黄宗羲:

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明君贤相”(或答“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

王夫之反对“天命论”,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

课后练习区

1.B [本题以对联中双关联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的理解。

朱熹是南宋儒学大师,是在继承儒家学说的基础上系统地阐释了“理学”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极大发展。

]

2.C [程朱理学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使当时社会风气随之大变,文天祥现象正是这一社会氛围下的产物。

]

3.B [抓住关键词“理学”“支离”。

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头书册,主张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以“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

由此可见,这里的“甲方代表人物”指陆九渊,“乙方代表人物”为朱熹。

“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思想;“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这是“二程”的思想,排除A、C、D三项。

]

4.B [“人人皆可以为圣”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提出了挑战。

故正确答案为B。

]

5.D [明清之际,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专制皇权空前发展。

黄宗羲作为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故D项正确。

]

6.C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可知,农民没有意识到君主专制的危害,只是寄希望于一个好皇帝,来拯救众生。

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呼吁废除君主专制,对农民的看法提出质疑。

]

7.B

8.C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这也是整个世界的发展潮流,在明清思想界则有“工商皆本”思想的反映。

]

9.

(1)答案1:

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

答案2:

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仁、礼。

(2)答案1:

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朱熹提出“明天理、灭人欲”,建立理学体系,把儒学推向新高峰。

答案2:

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答案3:

仅笼统地回答。

汉、宋两代,儒家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3)答案1:

从两方面进行回答。

新文化运动兴起,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被视为旧文化、旧道德的代表遭到批判,开始走向衰落。

但是在批孔的同时,也有人推崇儒家思想,这表明儒家思想在当时仍具有影响力。

答案2:

只从批判性的视角回答。

新文化运动兴起,孔子及儒家思想被视为旧文化、旧道德的代表遭到批判。

答案3:

只从肯定性的视角回答。

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仍占有重要地位。

解析 第

(1)问要准确地写出孔子的“仁”和“礼”的思想,第

(2)问要结合董仲舒和朱熹的观点概括归纳,第(3)问主要结合新文化运动中人们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与继承方面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