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08732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个人修改

[引言]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1-2]首先展示胆矾晶体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1.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演示[实验1—3]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

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板书]

(二)化学变化

1.概念: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

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10页1、2。

[引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

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板书]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讲解]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

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小结]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

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

(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2)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过渡]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板书]

(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讲解]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

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下面我们就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作一简单介绍

[板书]1、熔点

我们知道,当温度升高时,固态的冰会变成液态的水。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板书]2、沸点

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板书]3、密度

两块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有经验的人只要用手分别“掂量”一下,就可以鉴别出哪是铁,哪是铝。

这是由于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它们的质量是不相等的。

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演示[实验1—5]

[讨论与交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

布置作业:

习题1、2、3、4、5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达实验现象的能力。

2、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3、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提出课题,而后进行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最后总结交流,填写实验报告。

二、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三、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个人修改

[引言]世界是物质的,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

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

同学们,你做过蜡烛燃烧这个实验吗?

你仔细观察过燃烧的蜡烛吗?

如果用"化学的眼光"去观察,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板书]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讲解]说到化学实验,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化学实验室。

但是,你相信吗?

现在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竟是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的作坊。

尔后经历了家庭个人实验室并一直发展到现在的化学实验室。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引导学生观看课本图1—12

图1—13、图1—14

[过渡]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板书]二、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实验]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首先,让我们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

[板书]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提问]蜡烛燃烧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化学现象,那么,对于该现象你有没有更多的思考过呢?

比如说蜡烛是由什么做成的?

它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除了燃烧它还具有哪些性质?

等等。

下面,就让我们来仔细观察蜡烛的燃烧。

[讲解]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要了解物质发生的变化,必须从观察人手,并在观察中思考,然后对观察到的变化条件、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

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感官,还可以借助仪器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

仔细的观察和思考,往往能导致伟大的发现。

如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对青霉素的发现。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讨论]蜡烛

点燃前:

观察蜡烛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

燃着时:

关注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观察火焰;火焰三部分温度的高低比较;燃烧后的物质是什么

熄灭后:

观察现象:

而后点燃蜡烛刚熄灭的白烟

[总结]石蜡为白色,常温下呈固态,硬度较小,密度比水小,加热可熔化、汽化。

石蜡能在空气中燃烧,燃烧时发光,发热,其火焰分三层,其中最外层的火焰温度最高。

石蜡燃烧生成新的物质一一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讲解]我们刚才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以及如石蜡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等等。

(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石蜡受热时是否熔化,燃烧时是否发光、放热并有二氧化碳气体和

水蒸气生成,等等。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即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一种性质或变化,而是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学习离不开化学实验,而化学实验的过程又是我们仔细观察和认真分析的过程。

同时,它也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

处处留心皆学问!

[过渡]大家知道我们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如:

吸进去的是氧气,呼出来的是二氧化碳,或吸进空气,吸收氧气,呼出含二氧化碳量较高的空气等。

[讲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下面,就让我们根据课本操作建议来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

[板书]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小结]人体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氧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

[布置作业]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课时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验室规则。

(2)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3)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基本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重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2)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二、教学重点:

仪器的识记、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

量筒的使用。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个人修改

[引言]我们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故学习化学就必须要走进化学实验室。

[板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讲解]化学实验室配备有化学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药品)。

引导学生观看课本图1—26、图1—27和图1—28[展示]大家实验台上放着的就是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另外还有几种化学试剂

(分别是碳酸钠固体、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提问]你能叫出这些仪器的名称吗?

试一试!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实验台上的实验仪器(仪器种类如课本图1—27所示),并熟悉它们]

[过渡]当我们要在化学实验室做实验时,首先要熟悉实验室规则。

(指导学生看课本图1—30或实验室内的实验室规则)

[讲解]实验室的各种仪器在使用时都有一定的规则,而实验室的药品在取用时也有一定的讲究。

为使我们能正确、快速、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我们就必须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来对它们进行操作。

[板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几项最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

首先,我们来学习药品的取用。

[板书]一、药品的取用

[讲解]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性的。

为了提醒人们注意,常用特别图标进行明示。

指导学生看图1—29(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

[介绍]化学实验室的药品主要有固体和液体两类。

[观察]实验台上放固体碳酸钠和固体锌的试剂瓶与放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液体试剂瓶的瓶口有何区别?

[学生]略

[讲解]瓶口较大的试剂瓶叫广口瓶,瓶口较小的试试剂瓶叫细口瓶。

[提问]你觉得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生]略

[讲解]瓶口大可方便取出固体,瓶口小可方便倾倒液体。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来练习固体药品的取用。

[板书]1.固体药品的取用

[讲解]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

有些块状的药品(如石灰石等)可用镊子夹取。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讲解]取用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时的方法与取用粉末状的固体的方法是有所区别的。

[板书]

(1)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的取用方法

[演示]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的取用

[板书]

(2)固体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

[示范]固体粉末状药品的取用

[过渡]现在,我们来练习液体药品的取用。

[板书]2.液体药品的取用

[讲解]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里。

图1—32是液体药品取用的操作示意图,仔细观察该图,并讨论下列问题。

[提问]

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

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

应该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

3.拿细口瓶倒液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

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讨论结果]略

[讲解]1.细口瓶塞子倒放在桌子上是为了避免塞子沾染桌上的杂质而污染试剂。

2.瓶口紧挨试管口倾倒液体可防止液体流在试管外或洒落,倾倒时应缓缓倒入以防止液体溅出。

3.拿细口瓶倒液时,标签朝向手心是为了防止瓶口残留液体顺试剂瓶外壁流下而腐蚀

标签。

4.倒完液体要立即盖紧瓶塞,是防止试剂与空气中的物质接触发生反应而变质。

把瓶子放回原处是为下一次使用提供方便。

[注:

教师在学生讨论此问题时,可展示一墨水瓶盒子(最好是碳素墨水)上的“用毕请将瓶盖拧紧”字样给学生观看,并指出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墨水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师]现在,请大家对倾倒液体的正确方法进行总结。

[板书]

(1)倾倒液体的方法

[学生总结]从细口瓶中倾倒液体时,应将瓶盖取下倒放在桌面上,将标签朝向手心拿起试剂瓶,使瓶口紧靠容器口缓缓倒入,倾倒完毕后,要把瓶口在容器口上贴靠一下(以防止瓶口残留液腐蚀标签)。

最后盖好瓶盖,放回原处。

[过渡]当我们需要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常需用量筒量出体积(展示量筒),那么.我们应怎样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呢?

[板书]

(2)量筒的读数

[讲解]用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简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引导学生观看课本图1—33]

[学生练习]按刚才所讲倾倒液体的方法,向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并用正确的方法读出其体积,记录。

[活动与探究]量取液体时,如果视线没有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观察]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读量筒中刚才量过的水的体积,并与刚才的记录数据进行比较。

[结论]仰视使读数偏小,俯视使读数偏大。

[过渡]假如让我们用10mL的量筒量取5mL某种液体,你能倾倒得正好合适吗?

[学生]不能。

[展示]胶头滴管

[板书](3)胶头滴管的使用

[讲解]胶头滴管是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的仪器,使用时应先挤出胶头内的空气,然后再吸取液体。

[引导学生观看图1—34(滴管的使用)]

[讲解]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玷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玷污滴管。

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以备再用。

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

[总结]取用少量液体药品时,可以用胶头滴管,取用一定体积液体药品时,可用量筒来量取。

取用较多量液体药品时,可直接倾倒。

[实验]

(1)用10mL量筒量取2mL盐酸,加入实验1—2得到的盛有碳酸钠的试管中。

(2)用滴管向实验1—1得到的盛有锌粒的试管中滴加少量盐酸,观察现象。

[现象]

(1)中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碳酸钠粉末消失。

(2)中锌粒表面产生无色、无味气体,锌粒变小。

[师]大家回答得很好!

至于它们分别生成的是什么气体,我们将在后续课中学到。

[作业]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课时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

(2)能进行物质的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重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2)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二、教学重点:

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

三、教学难点:

物质的加热。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个人修改

[过渡]我们在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时,除了要考虑它们在常温下的变化外,还常常要考虑它们在高温下的变化,这就需要给物质加热。

[板书]二、物质的加热

[讲解]实验室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酒精灯。

[板书]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设问]使用酒精灯时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学生看课本有关内容,引导学生从添加酒精、点燃、熄灭等方面去理解)

[讲解]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不能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

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实验]酒精灯二层火焰温度高低的比较。

[结论]酒精灯灯焰中的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过渡]酒精灯外焰、内焰、焰心的温度高低顺序如何,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

[板书]2.给物质加热

[活动与探究]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mL水。

将其中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cm处加热,将另一支试管的底部与灯芯接触加热,第三支试管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时所需的时间。

由此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讨论]:

1.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

为什么?

2.如果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不擦干直接加热?

为什么?

3.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洗?

为什么?

4.如何给试管中的液体进行预热?

归纳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结论]

(1)酒精灯火焰温度的高低顺序为:

外焰>内焰>焰心。

故加热时应使用外焰加热。

(2)给物质加热的正确方法是:

加热时,受热容器外壁不能含水,以防止受热不均而破裂。

操作时,先要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以防局部受热而使试管破裂。

对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要使管口向斜上方倾斜(约45°角度),不得将试管口对人,以防液体喷出试管口而伤人,加热时,还要不断振荡试管,以防止局部受热沸腾而飞溅。

[引导]学生看课本图1—37(加热方法)。

[实验1—5]

(1)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2)给

(1)的生成物加热。

现象:

(1)试管中有蓝色不溶物出现;

(2)试管中的蓝色不溶物转化为黑色不溶物。

[讲解]上述实验现象说明,常温下性质稳定的物质在加热时有可能变得不稳定而发生变化。

如上述实验中的蓝色不溶物。

[过渡]在本课题的实验完成以后,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这样离开实验室了呢?

做任何事情我们都应该善始善终。

在实验室做完实验后,我们首先应把用过的仪器洗涤干净。

否则,下一次使用时,会影响实验效果。

[板书]三、洗涤仪器

[提问]本课题我们需要洗涤的仪器主要是试管和量筒,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洗涤它们并把它们洗干净呢?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观看图1—38(试管的洗涤)

[实验1—6]按刚学到的洗涤方法,将本课题实验中所用的试管和量筒都刷洗干净,并整理实验桌和实验室。

[小结]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实验的重要场所,实验时要遵守实验室规则,特别要注意安全。

本课题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些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这是你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业]课本P19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