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钱国币》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05570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块钱国币》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块钱国币》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块钱国币》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块钱国币》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块钱国币》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块钱国币》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docx

《《三块钱国币》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块钱国币》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块钱国币》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docx

《三块钱国币》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三块钱国币》(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执教人:

宜城市实验中学鲁发福

教学目标

1、常识:

认识丁西林,了解独幕剧;

2、艺术借鉴:

构思精巧、预设伏笔、语言俏皮;

3、人文熏陶:

在欣赏人物形象的基础上,理解主旨,吸收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构思精巧、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关于成众的人物存在必要和他说的“和棋”的理解;

2、到底该不该赔的问题。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了三出多幕剧,今天我们来学习丁西林先生的《三块钱国币》。

“国币”是旧中国人们对货币的通称,作者把这个带有旧社会痕迹的词语放在题目中心词的位置,一下子就将人们的思维定格在旧中国这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

二、丁西林与独幕剧

(一)、丁西林

丁西林(1893—1974),现代著名剧作家,物理学家。

1914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读理科,其间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

1920年回国,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业余从事剧本创作。

主要作品有《一只马蜂》《压迫》等,多为独幕剧。

抗战期间创作的多幕剧《等太太回来的时候》《妙峰山》以及独幕剧《三块钱国币》等,表现了强烈的爱国心和正义感。

他的剧作,构思巧妙,含蓄幽默,妙趣横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等。

(二)、独幕剧

独幕剧是19世纪后期才开始流行起来的一种戏剧形式。

它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

全剧在一幕内完成。

由于独幕剧的演出要受到较为严格的时间、剧场等条件的限制,所以它的剧情不能太繁杂,要求情节结构更加精练集中,矛盾冲突的展开也要较为迅速,人物也不宜太多。

——《简明文学词典》

独幕剧是全部剧情只用一幕演完的戏剧。

虽篇幅较短,容量较小,情节较为简单,但要求所写事件的矛盾冲突的全过程,必须集中于同一时间、地点,即在一幕之中得到最完整、最集中、最充分的展现。

——《文学词典》)

三、检查预习

1、字词检查(略)

2、分角色朗读

四、艺术借鉴

(一)、构思精巧

1、概述剧情

女仆李嫂不慎打碎了主人吴太太的一只花瓶,吴太太强迫她按原价赔偿三块钱国币。

住在同院的大学生杨长雄极为愤慨,与吴太太发生口角。

杨气急之下摔碎另一只花瓶,无可奈何地送上三块钱国币,完成全剧。

2、理清情节(课后“练习”一)

开端:

李嫂打碎主人的花瓶;

发展:

主人让李嫂赔钱,杨长雄与主人吴太太争论;

高潮:

杨长雄骂吴太太是泼妇;

结局:

打碎另一只花瓶,送上三块钱国币。

3、分析情节特点

⑴、结构严谨,矛盾集中。

剧本虚写女仆打碎花瓶、赔不起、以铺盖抵押、被辞退等情节,而将大学生与女主人的冲突作为矛盾的焦点,着力描写他们之间的三次交锋。

第一次:

争论的焦点是李嫂该不该赔花瓶;

第二次:

焦点是该不该典押李嫂的铺盖;

第三次:

是由大学生骂女主人是“一个无耻的泼妇”引起。

三次交锋,层次清晰,将剧情逐次推向高潮。

⑵、矛盾冲突,一波三折。

(3)、首、尾尤具特色。

一开始就聚焦在主要冲突“该不该要打破了花瓶的李嫂赔三块钱”,略去了李嫂打碎花瓶这一事件的真正起因。

幕一拉开,舞台上就已战火弥漫,紧紧地抓住观众的心。

结尾,吴太太一逼、再逼、三逼,杨长雄一忍、再忍、三忍,已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此时杨长雄故意走到吴太太的面前摔碎另一只花瓶:

吴:

(血管暴涨,双手撑腰)你这怎么说!

杨:

(理屈词穷,紧闭了嘴唇,握紧了拳头,没得说。

忽然灵犀一点,恢复了面色,伸手从衣袋中摸出了三张纸币,送上)三块钱──国币!

(吴事出意外,一时想不出适合环境的言词,抢了纸币,握在手内,捏成纸团,鼓着眼,看着对方。

全剧就这样在最后一个没有完成的动作上戛然而止了。

“这样的结尾,像交响乐,在最强烈的高潮时突然‘以千钧之力一下收住,刹时万籁俱寂,令人目瞪口呆,半晌才如梦初醒’”(吴启文:

《丁西林谈独幕剧及其他》),令观众联想万千。

这种开头、结尾方式使全剧始终处于一种急风暴雨的动态进程之中,痛快淋漓地表达了剧作家对恃财欺人、无法无理的现象的愤激之情。

(二)、预设伏笔

伏笔的使用也是本文构思的一大特色。

剧中吴太太两次拿起现在仅存的一只花瓶端详,极言她对花瓶的喜爱和对打碎的花瓶的痛心,结果,杨长雄故意把这只花瓶也打碎了,并主动送上三块钱。

杨长雄按吴太太的逻辑解决了问题,让吴太太哑口无言。

正是由于这些伏笔的使用,造成一种出乎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喜剧效果。

(三)、语言幽默俏皮(课后“练习”二)

1、赏析

开头的人物介绍颇具幽默感:

A、如果外省人受本省人的欺侮是一条公例,她是一个例外。

(吴太太)

B、如果外省人袒护外省人是一条公例,他是一个例外。

(杨长雄)

C、如果一个人厌恶女人的口罗嗦,喜欢替朋友排难解纷是一条公例,他好像是一个例外。

(成众)

D、如果一个女佣只有赚钱,不会贴钱,只有正当的或不正当的增加财产,还会损失财产是一条公例,她确实是一个例个。

(李嫂)

E、如果警察应该尊重权威、专门招呼汽车是一条公例,他不是一个例外。

(警察)

——上述人物介绍,我们仿佛看到了吴太太的泼妇形象,杨长雄的见义勇为,警察的趋炎附势。

但这些语言,语调轻松,充满幽默。

文中的多处幽默:

A、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模仿吴太太语调理论,好像是抱怨成众,实际上是对吴太太的嘲讽,充满机智和诙谐。

B、大词小用——“进攻”、“被迫抗战”、“巨大赔款”等;使冲突更加形象,凸显人物形象。

C、辩论的口气——使日常的小冲突显得严肃庄严,有助于突出人物性格。

D、新颖的名词——“高级的穷人”等,机智幽默。

2、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二,参考答案如下:

本文的幽默是诙谐的幽默,蕴含着轻松和机智。

杨长雄先是发牢骚,通过对比发泄不满,对比中见幽默。

接着又模仿吴太太一上场时说话的语调,好像是抱怨,实际上是对吴太太的嘲讽,充满机智和诙谐,能使观众产生会心的微笑。

《茶馆》中的幽默是含泪的幽默,蕴含着严肃和悲哀。

对于王利发的不满,唐铁嘴先说“我已经不吃大烟了”,让人误以为他已经去掉了不良嗜好。

正当王感到惊讶时,他出人意料地紧跟着说:

“我改抽‘白面儿’啦。

”听到这里,观众一定会哄然大笑。

而他接下来的夸耀,虽然听起来更加滑稽可笑,但同时也让人感到一种悲哀:

明明是帝国主义的侵略,自己受到了毒害,他却偏偏拿来作为炫耀的资本,他的无知、无耻,他的奴性就不言而喻了。

(四)、总结艺术特色

1、构思精巧:

⑴、结构严谨,矛盾集中。

⑵、矛盾冲突,一波三折。

⑶、首、尾尤具特色。

2、预设伏笔

3、语言幽默俏皮

五、人文熏陶

(一)、鉴赏人物形象

吴太太:

1、舞台提示:

“如果外省人受本省人的欺诈是一条公例,她是一个例外”

——作为一个外省人,本应受本省人的欺诈,可吴太太恰恰相反,她破了例。

2、开场就指桑骂槐的不停的唠叨。

——出言不逊,尖酸刻薄,得礼不让人。

3、逼一个身上只有三毛钱的下人赔偿三块钱国币。

——得理不让人,吝啬小气,缺乏同情心。

4、和杨长雄的三次交锋

——典型的庸俗的小市民习气,胡搅蛮缠,泼辣狡辩。

5、她听到杨长雄说她是“一个无耻的泼妇”,便不依不饶,一逼再逼,甚至谩骂:

“刚

才你很会说话,怎么现在连屁也不放了?

你骂了人你不承认。

你骂了人你不敢承认。

这才是无耻。

是的,无耻!

下流!

混蛋!

——蛮横粗俗的泼妇骂街,尖酸刻薄。

形象:

抗日战争时期从外省避难来到西南某省城居住。

是一个习惯于养尊处优又充满市侩气的女人。

自私、刻薄、欺软怕硬、胡搅蛮缠、得理不让人,无理搅三分,她唠叨、狡辩、出言不逊。

这是一个作者着意讽刺的反面形象。

杨长雄:

1、舞台提示:

“如果外省人袒护外省人是一条公例,他是一个例外”。

——本应与同是外省人的吴太太同病相怜,可他坚持正义,见义勇为,打抱不平。

2、为李嫂抱不平,和吴太太论情,说理,讲势。

——正直善良,能言善辩,机智幽默,富有同情心正义感。

3、忍无可忍,把吴太太的另一只宝贝花瓶砸碎。

——凸现见义勇为的性格,但同时也说明他容易冲动,缺乏斗争的经验和策略。

形象:

“爱管闲事”的大学生。

他敢想敢说,锋芒毕露,仗义执言,好打抱不平,虽然他不善口角,但由于道理在他这一边,所以义正辞严,驳斥有力,使得能言善辩的吴太太理屈辞穷。

对这一人物,作者既肯定其正义感和斗争精神,又对其书呆子气和失之简单的斗争方式作了适度的揶揄。

成众:

1、面对杨长雄的气愤则说道:

“和一个女人打架?

不大妙。

可是我赞成给她一个教训。

2、当吴太太要他证实杨长雄骂人,他则说:

“对不起,我在下棋,没有留心到我四周围的环境。

形象:

沉着稳重、不乏风趣,冷眼旁观、暗中助友。

(二)、理解形象的意义——主旨

全剧围绕花瓶事件展示主仆之间、大学生与女主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了大学生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揭露了阔太太的自私和狡辩,也一定程度地讽刺了警察的趋炎附势。

(三)、人文素养

你从吴太太身上知道了做人应该怎么样?

你从杨长雄身上知道了应该怎样做人?

——畅所欲言……

六、拓展

探讨下列问题:

1、成众始终都未参与冲突,也不能左右冲突的发展趋势,可以把这个人物去掉吗?

成众这个人物不是可有可无的。

他是作为一个与杨长雄相对照的形象出现的,在其冷静幽默的性格映衬下,杨长雄的见义勇为、富有正义感,却容易冲动、不讲策略的性格显得格外鲜明、可爱。

杨长雄的许多心理活动都是在和他的对话中交代的。

虽然他未参与这场舌战,但每当杨、吴之间的口角趋于白热化的当口,是他“轻描淡写”式的话语让冲突告一段落,使得全剧有张有弛。

2、剧中杨长雄和成众的棋局未完,剧终成众却说“和棋”,为什么?

这句话表面上是说那盘棋局,实际上是十分风趣又一针见血地比喻这场两败俱伤的争吵。

吴太太得到了李嫂的三块钱国币的赔款,是打了胜仗;杨长雄故意打破第二只花瓶给了她第二笔赔款,她就等于吃了败仗。

杨长雄说不服吴太太,因此打破她的另一只花瓶来出气,可以说是打了胜仗;但是一个穷学生平白地赔三块钱国币,也可以说是吃了一个败仗。

双方都有胜有败,但谁也没有真正彻底打败对方,成了“和棋”的局面。

七、教学反思

鲁发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