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160山西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705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75 大小:54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4T160山西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5页
DB14T160山西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5页
DB14T160山西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5页
DB14T160山西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5页
DB14T160山西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DB14T160山西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ocx

《DB14T160山西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4T160山西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ocx(1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B14T160山西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ocx

DB14T160山西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2007-08-10实施

2007-08-01发布

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DB14/T160—2007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ICS75.140

E43

目次

前言…………………………………………………………………………………………Ⅰ

引言…………………………………………………………………………………………Ⅱ

参考文献82

前言

2003年,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受山西省交通厅的委托,承担了《山西省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科研项目。

课题组系统地从改性沥青路面用材料、混合料级配、技术指标、施工工艺等方面补充开展试验研究,结合前期“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应用技术研究”、“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路面推广应用”、“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及配合比设计方法修订”、“沥青路面渗水测定方法及指标要求”课题的研究成果,提出适合山西省交通气候特点的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和路面质量技术标准,提出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近年来在太原南过境、晋焦、运三、大运高速公路太祁段、大新段、新原段、太原西北环、长晋等多条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咨询工作中,编制了《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指导书》,对研究提出的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路面质量技术标准、施工工艺进行验证和完善。

本《规范》编写内容主要参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本《规范》未提到的技术要求,请参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执行。

本《规范》主要修订和完善的技术内容有:

1、不同使用层位SBS、SBR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

2、粘层用SBS改性乳化沥青的技术指标;

3、沥青混合料用集料的质量技术要求;

4、山西省重载交通路段沥青混合料不同使用层位高温抗车辙技术指标;

5、AC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

6、AC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阶段、施工控制阶段渗水系数指标;

7、提出改性沥青路面材料加工注意事项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本《规范》重点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面提出要求,其他等级公路也可参照执行。

各单位和个人对本《规范》有何意见和建议,可与本《规范》起草单位联系,以便核查或下次修订时参考。

标准的提出单位:

山西省交通厅

标准的批准单位: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标准的归口:

山西省交通厅

标准的起草单位: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标准的主要起草人:

郜玉兰王京荣蒋品李贵顺赵队家韩萍杨增梅张晓燕

李英杰李文寿陈明星郝鹏举樊英华阎宇弛孔繁盛马艳平

王志强段丹军

引言

我国对改性沥青的研究起步较晚,“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对沥青改性剂的研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1998年12月1日首次发布《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是在国内科研成果和实体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引用国外先进的技术标准、规范等有关内容编写的,作为全国的指导性规范,对不同省份特殊的交通条件、气候条件有一定的局限性。

2004年9月4日发布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涵盖了《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的内容,也是全国性标准,是对旧规范科学的修订,进一步明确了国家规范与近年来一些地方性规范的关系,不同省份特殊的交通、气候条件未做详细的规定,允许制定地方性规范、标准指导工程实践。

改性沥青技术在国外起步较早,从1898年欧洲开始使用改性沥青以来,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美国、日本、及一些欧洲国家已建立自己的改性沥青标准、规范。

在美国,各州如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乔治亚州等均制定了不同的适合于本地区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与地质条件变化多样,影响公路工程技术的因素极其复杂与繁多,其中包括地质、气候、交通、材料、施工等多个方面,国家规范要照顾到全国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其不能要求太严,更不能顾及特殊地区、特殊情况的工程,其中相应的技术标准也就不可避免会宽泛一些,比如《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的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范围太宽,能够满足其级配要求可调整出不同类型的混合料,不一定能满足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技术性能要求。

因此,根据实际工程经验制订地方性技术规范或标准,意义重大。

山西省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按沥青路面气候分区,全省分为夏炎热冬冷、夏热冬寒、夏热冬冷三个区;山地和丘陵面积约占80%以上,急弯陡坡、长大纵坡公路较多;以运输煤、矿石为主的特重车辆占有相当比例。

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要照顾全国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为适应山西省特重交通、重交通条件以及山岭地区铺筑改性沥青路面的需要,确保改性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养护成本,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运营效益,有必要根据近十年山西省改性沥青应用实践,制定山西省地方性技术规范或标准。

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11 总则

11.1 为适应山西省特重交通、重交通条件以及山岭地区铺筑改性沥青路面的需要,确保改性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本省研究成果和施工实践,特制定本《规范》。

11.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改性沥青路面工程。

二级公路使用改性沥青混合料可参照执行,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施工也可参照执行。

11.3 改性沥青混合料应用于特大跨径水泥混凝土桥面、钢桥面等特殊工程时,宜研究制定相应的技术要求与指标。

11.4 改性沥青路面各沥青层宜连续施工,应避免与可能污染沥青面层的其他工序交叉作业。

不可避免与其他工序交叉施工时,沥青层应采取分段铺筑,即沥青面层结构层铺筑完成后再进行下一段施工作业,施工段落内严禁其他工序作业和车辆通行,分段长度不宜大于两个工作日作业的长度。

11.5 改性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低于15℃时施工,普通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低于10℃时施工,不得在雨天或下承层潮湿的状况下施工。

11.6 改性沥青路面建设应满足公路交通条件及工程所在地气候条件的需要,气候分区按附录A执行。

11.7 应积极采用经试验和实践证明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11.8 改性沥青路面施工除应满足本《规范》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及交通部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2 术语、符号、代号

12.1 术语

12.1.1 沥青结合料Asphaltbinder,Asphaltcement

在沥青混合料中起胶结作用的沥青类材料(含添加的外掺剂或改性剂等)的总称。

12.1.2 石油沥青Petroleumasphalt

由石油经蒸馏、吹氧、调和等工艺加工得到的,主要为可溶于二硫化碳的碳氢化合物的半固体粘稠状物质。

12.1.3 基质沥青basisbitumen

用于生产改性沥青或乳化沥青的基础石油沥青。

12.1.4 改性剂或外掺剂modifierorCoarser

在沥青或沥青混合料中加入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或无机材料,可熔融或分散在沥青中,以改善或提高沥青的路用性能。

12.1.5 改性剂或外掺剂剂量modifierorCoarserDosage

改性剂或外掺剂在改性沥青或改性沥青混合料中的质量百分数。

12.1.6 改性沥青modifiedbitumen(英),Modifiedasphaltcement(美)

基质沥青与一种或数种改性剂通过适宜的加工工艺制成的沥青结合料,可使沥青或沥青结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

12.1.7 改性沥青混合料modifiedasphaltmixture

由基质沥青、改性剂或外掺剂与矿料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

12.1.8 改性沥青路面Modifiedasphaltpavement

沥青面层中任一层采用改性沥青为结合料铺筑的路面。

或沥青面层中任一层采用掺添加剂的改性沥青混合料铺筑的路面。

12.1.9 乳化沥青Emulsifiedbitumen(英),Asphaltemulsion,Emulsifiedasphalt(美)

石油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定剂等的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均匀沥青产品,也称沥青乳液。

12.1.10 改性乳化沥青Modifiedemulsifiedbitumen(英),Modifiedasphaltemulsion(美)

在制作乳化沥青的过程中同时加入聚合物胶乳,或将聚合物胶乳与乳化沥青成品混合,或对聚合物改性沥青进行乳化加工得到的乳化沥青产品。

12.1.11 粘层Tackcoat

为加强路面沥青层与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桥面之间的粘结而洒布的沥青薄层。

12.1.12 封层Sealcoat

为封闭表面空隙、防止水分侵入而在沥青面层或基层上铺筑的有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薄层,一般为细粒式沥青混合料或层铺法铺装的表面处治或稀浆封层、微表处,铺筑在沥青面层表面的称为上封层,铺筑在沥青面层下面、基层表面的称为下封层。

12.1.13 沥青混合料Bituminousmixtures(英),Asphaltmixtures(美)

由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

按材料组成及结构分为连续级配、间断级配混合料。

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开级配混合料。

按公称最大粒径的大小可分为特粗粒式(公称最大粒径37.5mm)、粗粒式(公称最大粒径26.5mm或31.5mm)、中粒式(公称最大粒径16mm或19mm)、细粒式(公称最大粒径9.5mm或13.2mm)、砂粒式(公称最大粒径小于9.5mm)沥青混合料。

按制造工艺分为热拌沥青混合料、冷拌沥青混合料、再生沥青混合料等。

12.1.14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Dense-gradedbituminousmixtures(英),Dense-gradedasphaltmixtures(美)

按密实级配原理设计组成的各种粒径颗粒的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设计空隙率较小(对不同交通及气候情况、层位可作适当调整)的密实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以AC表示)和密实式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以ATB表示)。

按关键性筛孔通过率的不同又可分为细型、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等。

粗集料嵌挤作用较好的也称嵌挤密实型沥青混合料。

12.1.15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Open-gradedbituminouspavingmixture(Open-gradedasphaltmixture(美)

矿料级配主要由粗集料嵌挤组成,细集料及填料较少,经马歇尔标准击实成型试件的剩余空隙率在18%以上的混合料。

12.1.16 半开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Half(Semi)-open-gradedbituminouspavingmixtures(英)

由适当比例的粗集料、细集料及少量填料(或不加填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经马歇尔标准击实成型试件的剩余空隙率在(6-12)%的半开式沥青碎石混合料(以AM表示)。

12.1.17 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Gap-gradedbituminouspavingmixtures(英),Gap-gradedasphaltmixtures(美)

矿料级配组成中缺少1个或几个粒径档次(或用量很少)的沥青混合料。

12.1.18 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简称沥青碎石)Bituminousstabilizationaggregatepavingmixtures(英),Asphalt-treatedpermeablebase(美)

由矿料和沥青组成具有一定级配要求的混合料,按空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