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公务员经验分享.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59597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公务员经验分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公务员经验分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公务员经验分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公务员经验分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公务员经验分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公务员经验分享.docx

《江苏公务员经验分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公务员经验分享.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公务员经验分享.docx

江苏公务员经验分享

13苏考综合成绩全市第一!

33+全职妈妈可以做到,你也可以

我是个全职妈妈,孩子两岁半的时候,辞职在家照顾孩子,一边准备考公务员。

都是报市直的岗位,10年在职的时候,职位第五,11年职位第四,12年专业招的少,市区只有一个岗位,我考的很差,15名,13年217+,笔试成绩是全市第一,公共基础知识和行测都是74,申论70-,面试80+,全市前五,综合成绩全市第一。

关于公基:

其实公共基础知识,是投入和产出最不成比例的一门功课。

我见过从报名的时候才开始复习,A类今年公基83分的人,相比较而言,这门,我是付出了很多,成绩也不过如此,但是,我自问自己没有裸考的勇气,也相信自己绝对不会有裸考高分的幸运,所以,还是认认真真复习吧。

好几年前,青说过一句话,花两个月的时间看书,哪怕多考两分也值,我们都是这样,第四第五,因为1分、0点几分止步面试,所以,复习的时候,也就不得不全副精力的对待了。

【法律】公基的复习分几个部分,大家分析每年的试卷就不难发现,公基中能掌握的其实也就是法律知识,时政和公文了,而法律知识又是大头。

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在网上买了司法考试三大本,翻了一遍,做了笔记,这个过程,类似于壁尘公基中的法律部分的内容,和他的内容基本一样,不过,我是自己总结的。

后来发现,法律的知识,不在于掌握的内容有多深,而是把基础的东西记得牢。

因为考试考到的题目,都不会像司法考试那么深那么绕人,考的都是一些基础性的东西,只不过,因为法律特别繁琐,所以知识点会乱掉,让知识点不乱掉的办法,就是不断的重复。

13年备考的时候,我听司法考试的音频,12年也听的,12年像突击,放一起集中,几天听完了,听的时候觉得都清楚,听完放一起就乱掉了。

13年我继续听,复习法律的思路就是不断的重复知识点,直到不混乱,直到能把考试涉及的几个部门法的知识框架建立起来,做一个题目,我知道到这个知识框架中的哪里去找答案。

民法我听的李建伟,蒋学跃,行政法是林鸿潮,季宏,商经王小龙,加上一些宪法知识和法理学的知识,行政法的两个人加起来我听了5遍,推荐一下,先听林鸿潮的,他讲得系统性很强,但是不够细致,林的消化完了再听季宏,这两个人的都听完,对行政法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而且行政法的复习,不仅是为了公基,我后来发现,公基最后一题的论述题,包括申论,包括面试,如果行政法的基本理论掌握的牢的话,对这些方面都有帮助的。

其他的民法、商经法都听了2遍,加上复习讲义,笔记,具体过了多少遍我也不清楚了。

后期冲刺的时候,我买了司法考试的历年真题,分部门法的,但是后来发现基本没时间做了,所以题目做的不多,也就是把民法和行政法的题目做了一些。

法律的复习,花多少时间都没个上限,我今年的公基,法律我知道的就错了3题,当时在两个答案之间犹豫的,最后选择的都是错误的答案,所以,还是有遗憾的。

【时政】时政的复习,有的人习惯最后放一起复习,我是习惯放平时。

平时看书看不进去了,不想动脑筋的时候,就去时事一点通网站,抄一个月的时事,自己筛选,自己找重要的,抄在笔记本上,用不同的颜色标注,一个月的时事,也就2个小时就抄好了,最后复习的时候,论坛里会有很多人,发各种版本的时事,这个时候,把这些都下下来,对照自己的笔记,没有的补充上去。

然后还是要不断的多看几遍,我后来是每天早上不到6点起床,做早读,读十八大报告,读时事。

今年考到的一个时事,考场上我记混了,考完以后出来翻笔记本,发现自己清清楚楚写着呢,恨的啊。

【中央精神】公基中还有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的复习,就是对各种新出台的中央会议精神啊,文件啊的掌握。

其实每年也就是一号文件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啊,经济工作会议啊,然后最高领导人出席的各种会议作的讲话,报告之类的,13年省考的同学,应该都多少复习了十八大,今后5年之类的考试,十八大是绕不过去的了,要当做复习的重点。

这方面我就是下了各类新出台的文件看,然后自己做一下简单的笔记,会议主题啊,精神啊,措施啊什么的,其实每年都差不多,但是要在差不多中找出今年的不同,这样你就会发现,今年的独特的国情,社情是什么样的。

今年复习的时候,我们一起备考的几个朋友,都在早上抽出时间来读十八大,我一般早上用30-40分钟时间读,一边读一边随口背一下,背不出来也不强求,读着读着就随口全溜出来了,十八大,我前后花了两个月,读了5遍。

具体读了有什么用处,我也说不出来,但是,我个人觉得,十八大的重要性,不用我说,你读通读懂以后,对这种公务员考试的帮助,是一种隐性的,内在的,可能考试时遇到的直接根据这个出题的题目,也就一两个单选题,但是,它对申论,对面试,甚至对以后你从事公务员工作,都是有帮助的。

有时间的同学不妨多读两遍。

【申论】申论重在积累,我今年备考的时候,不再刻意的想怎么复习申论,就是把看1+1和人民时评,当做了一个生活中常态化的状态了。

平时多关注新闻,新华网啊,人民网啊,每天上去溜达溜达,知道社会上发生了什么事,看到什么事的时候马上想想怎么办。

我的习惯是做笔记,那么平时看新闻,都积累什么呢?

一是看一些社会现象,官方的观点是什么。

举个例子,周口平坟这件事,当时各个媒体都报道的很多,但是你要知道,从官方的角度来看,对这个事情的角度是什么。

首先,要肯定,出发点是好的,为了增加耕地,推进火葬,这件事情的最终目的还是让老百姓得益,但是,问题出在哪里,就是手段的不恰当。

所以,在面对这样事情的时候,你如何对这个事情定性呢,应不应该平坟呢?

平是应该平的,但是这个过程,不能靠运动式的推进,而是靠说服,教育,靠引导。

那如果让你对这件事提出对策,你应该怎么提呢?

这些都是平时可以做的工作。

申论,其实我们平时锻炼的是概括问题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些练习一时半会看不出效果,但是坚持下来,会有收获的。

我在看人民时评的时候,自己做笔记,几年下来积攒攒了几本笔记本,有的时候,对某种社会现象,自己当做申论的题目,写一写现象啊原因啊对策啊,从某个角度写,写完以后换个角度再写,有的写的很详细,有的写的简略些,有的写完整的千字文,有的就是写开头结尾和中间的小标题。

我后来翻自己的笔记,发现有的主题,比如应对“血荒”啊,校车安全啊,我从不同角度写了4,5篇对策。

这个过程,不但复习了申论,对面试的帮助也是很大的。

我原来是一个对政治非常不感兴趣的人,国家几个常委,我都不知道,30岁之前,估计从来没有完整的看过新闻联播,看到新闻就换台,因为几年准备申论的过程,硬生生的变成了一个关注新闻,关注社会热点,对什么事情,都有表达欲,都想说两句怎么办怎么办的人,而且任何你觉得很无趣的东西,如果你真正用心去研究去思考,你会发现,其实再艰涩的东西,也自有乐趣在其中。

二是积累一些官方的语言表达。

很多同学都说这种官样文章不会写,知道要表达个什么意思,就是表达不出来,自己表达的语言太幼稚。

你把十八大,中央文件什么的,拿过来读个10遍8遍,坚持看个三个月的各类新闻,估计多少会有些裨益的。

我会把自己喜欢的句式抄下来,经常读读看看,时间长了,自然会表达了。

还是举周口平坟那件事,有一期新闻1+1,李小萌做的,我特别喜欢她开头一段话,评述平坟这件事之所以引起社会关注的原因,“一是因为平坟这两个字眼,确实具有很强的刺激性,中华民族向来重视宗族,家族,我们不难想象,挖掘机一个铁锹下去,打掉的不单单是一个坟头,更有逝者,生者,甚至旁观者强烈的自尊感和归属感..…二是因为……三是因为…...”我喜欢这段表述,这个视频看了三四遍,喜欢的这段话整理在笔记本上,通过这段话,我学习到,表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带一点情境感,申论的时候没用到,面试培训的时候,用到了。

我们模拟的时候,有一个题目是校车安全,我就用到了这样表述:

我们不难想象,校车满载着一群孩子,载着天真无邪的笑脸和歌声,本应该驶向校园,驶向孩子们快乐的校园生活,可是,这校车却带着孩子们驶向了无边的黑暗和绝望,驶向了死亡……举这样的例子是说明,平时的积累很重要,申论的复习和面试的复习是一体的,既然可以通过复习申论,也复习了面试,两者都能提高,何乐不为?

我上面这个例子,语言表述比较感性,不知道是不是不恰当,申论可能还是需要些理性的语言,什么“一方面……一方面……”,“…..是关键,…是核心,….是基础,…是重点”,“做好……工作,既考量政府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又是政府执政能力的试金石”等,类似这样的语言表述,要靠大家自己积累了。

三是积累一些闪光的句子。

平时看到一些名人名言啊,古语啊之类的,有意识的记下来,当然,那些很大众的,大家都知道,就不需要了,积累些不太常见的,但是可以佐证你某方面观点,和政府行政,和公务员工作有关的句子,然后还是要经常看看,读读,这样,当你需要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冒出来。

比如今年我申论的大作文,我的题目是:

民为本,利天下,这是李克强在答记者问的时候说的,副标题是:

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民生型政府,第一句话就是“德莫高于博爱人,政莫高于博利人”,然后结合标题,引入主题,各方面都契合的比较紧密。

面试的时候,平时这方面的积累,也对我帮助很大,像“人必慎己而后彼,官亦审内而后外”,“终日问之,彼不知其所对,终日夺之,彼不知其所出”,可以用在计划组织类,人际交往类的题目;“刑法的威慑力不在于法之严苛,而在于法之必行”,“徒法不足以自刑”等,用于执法;“一切不起眼的经济形式,都是多彩的经济马赛克”用于城管之类的话题等等,我只是简单的举几个例子,具体的工作,还是要靠自己做。

【小论述题】公基最后一题的小论述题,不可小看,这题关系到你是否得高分的关键,但是偏偏最后一题又是特别难复习的,我对这个部分的复习,基本上就是和申论一起的。

平时多关注新闻吧,人民时评啊,新闻1+1啊,新华网啊,特别是涉及到政府行政方面的,最近几年是考的一个大趋势,所以有这方面的内容,大家可以格外注意下,这个复习也是和申论,和面试都糅合在一起了。

答题的时候,还是脱不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个模式,不过要写的特别简练,是什么,为什么,各一两句话,后面谈怎么办的时候,详细点。

我自己在答题的时候一个小技巧,以前最后一题答题,我都是随便多少字,一定要把格子全写满,但是慢慢发现,这样也不好,考试现在也不会多给格子了,所以,我建议大家答题的时候,尽量简洁,尽量在规定格子那里停下,如果实在还没说完,要在规定格子的下面半行或者一行那里收尾,不要再多了。

对于字数我是这么理解的,今年包括写申论,我都是这个策略,就在规定字数那行收尾,实在收不住,不会超过半行,大家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我说的只是我个人的感受,不一定正确的。

【公文】公文的复习,更不需要什么技巧了。

新修改的公文,条列啊格式啊,都很清楚的,还是自己看呗,我还是喜欢做笔记,自己总结,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把公文画一画,格式怎么弄,署名怎么署,空几格的,有单位盖章的,没有单位盖章的,一个单位署名,几个单位署名的等等,后来复习的时候,有什么问题,看看自己画的图就明白了。

关于行测:

对于我,行测应该是最艰难,最痛苦的一门课,一般好像文科生都是这个毛病,行测比较弱一点。

行测一直是我的短板,一开始考的时候,行测比进入笔试的人,比笔试第一的人,要低20多分。

10年以后,我系统的复习行测,一开始是买了套华图的模块,几个模块一部分一部分的做,也看了一些视频,我自己觉得,看视频,逻辑和语言有一点帮助,顾斐的语言讲得还是比较好的,听的时候,觉得很有用处,但是,顾的对国考应该更有帮助,江苏的语言题,本来就不难,题型也比较简单,不会有那么多削弱啊加强之类的,如果复习国考、浙考这类语言题占很大分量的省的考试的话,可以听下顾斐,江苏的,我自己觉得没有必要。

数学运算,资料分析,数字推理,一开始也看视频,也做模块,特别是资料分析,看模块的时候,看到这个技巧那个速算的,激动的啊,觉得资料分析很快就可以拿下了,后来做题的时候,发现,对于我这种数学白痴,运算很迟钝的人,所谓的技巧的运用反而浪费了时间又没有提高正确率,唯一的办法就是多练,练对数字的敏感,练快一点能算出结果,这个过程,技巧对我没有用,我要做的,就是多练。

华图的模块做了两遍,行测还是有提高的,11年,12年的行测虽然不高,但是好歹不会再拖后腿了。

12年考试的时候,我的数学运算基本上是全部放弃的,这么多年的行测,基本上都是放弃数学运算的,天知道,那种绕来绕去的转圈跑步,两个管子放水三个管子进水的题目对于我这种因为数学不好才学了文科的人有多难。

12年分数是65左右,12年失败以后,我发现,如果我不把数学运算这块硬骨头啃下来,我的行测不会有实质性的进步,所以12年失败以后,我下了决定,一定要攻下数算。

怎么攻呢,论坛里好多朋友都说了嘛,公考的数学运算,其实就是小学奥数的难度,我上网买了好几套小学奥数题,最后其实只完成了一套,我做的是一套A,B版的,好像是什么陕西教育出版社的(不要问我具体我买的是什么版本,上网一搜,网上各种对小学奥数的评价铺天盖地,而且我觉得,关键不是你做哪套教材哪套版本,而是你要定下心来做)。

A版是教材,先给例题,然后给几个题目,B版是习题集,我就这样,先做A,再做B,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三个年级6本书做了下来。

一开始做的时候,真的很痛苦,很简单的一个题目,我想啊想啊,想了很久都想不明白,一看答案,恍然大悟,天哪,这么简单啊,我的脑子真是猪脑子啊,有的时候,一上午2,3个小时,可能只能做十几个题目。

其实我一直是个马马虎虎蜻蜓点水的人,上学的时候老师对我的评价都是不够踏实,复习公考的时候也是这样,题目不会,一看答案就明白了,下次再做还是不会,这次我努力的克制这个毛病,题目都是自己尽可能的先想,争取自己找出做题目的办法,这样自己动脑子想出来的思路,也许花1个小时只做一题,比你半个小时看答案做十个题目,记忆要更深刻。

做过题目,如果自己是在想不起来思路,看了答案的,我会摘抄到笔记本上,写下当时我的思路,如何走入死胡同解不出题的,然后写下正确的解题思路,分析自己为什么不是从那个角度分析问题。

大家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一个题目,你现在搞懂了,似乎全部都明白了,但是隔一段时间以后再做,你会发现,好像自己跟没做过这个题目一样,又不会了,这就是你的思维死角,办法就是不断的对自己做不出来的题目及时的复习,我的办法就是把不会的,做错的题目,抄下来,隔一段时间再回头重做一遍,有的题目可能要到4,5遍以后才会真正掌握,但是如果你掌握了,那一类的题目,你差不多就都明白了。

我粗粗的算了一下,我做的6本小学奥数,每本差不多有500-600道左右的题目,6本做下来,加上反复做的题目,我差不多做了有4千道数学运算,再加上后来在91题库上做的数学运算,最后冲刺的时候做整套试卷做的题目,这么多题目做下来,其实我的数学运算还是比较弱的,最后复习的时候,,我不再做难题,只做比较基本的题型,提高做题的速度,我对自己的水平很清楚,难的题目,也许花个3-5分钟我能做出来,但是在考场上,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中,我估计我是肯定做不出来,或者有思路我也会计算出错,所以我的目标是15道题,我能做出来10道就是最大的胜利了,相比较往年,能做对10道,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比较幸运的是,今年数学运算比较简单,我做出来13道左右,中间错了1个,2个没做出来的题目,蒙的答案,今年数学运算,我应该正确的数量在12-13个左右,这个正确率跟往年比真的是进步很大了,今年行测分数不是很高,但是,跟过去比,我已经非常满足了,得益于数算,我怎么也没想到,我曾经最薄弱的部分,会帮助到我。

语言,逻辑,定义,类比这4个模块,我没有专门的花大的精力复习,唯一能花点工夫的是逻辑。

逻辑就是把华图或者是中公模块中这个部分看透,对各种逻辑语言熟练的掌握,各种逻辑形式的转换要能快速的反应,(什么P推出Q啊,逆命题啊,否命题啊,逆否命题啊,什么不能同真,什么不能同假,什么一假全假等等,现在我不愿意费脑子去想那些,但是当时复习的时候,这些东西真是滚瓜烂熟的),然后通过做题把这些逻辑语言反复的复习和巩固,最后达到很熟练的程度。

语言我没有专门的复习,而且做真题的时候从来不在乎语言这部分的正确率,做完题对对答案拉倒,江苏的语言还是相对简单的,量也小,做国考,浙考的题目语言部分,有的时候正确率甚至连一半都不到,这个时候,大可以毫不犹豫的选择无视,所以语言这个部分,我没有经验啊,如果有人说这方面比较薄弱的,我真的没有心得。

定义和类比,也没有专门复习,模块带着做做,这部分比较轻松,做这个部分的时候,就跟休息脑子一样了,最后做整套题的时候,带着这几个部分做做就可以了。

做整套题的时候,逻辑,可以适当放弃两道,江苏一般最后的两三道逻辑题,都很难,题目都是超长的,如果做到时候,一看题目都是四五行的,我觉得可以放弃了,蒙一个答案算。

图形,图形题也是江苏题很有特色的一个部分,11年出来的那个立体图形,考场上我也是懵了的。

后来12年复习的时候,就想,这个立体图形怎么办呢?

研究11年的图形,研究了好两天,找相邻边,公共边,相邻的点,互相的位置关系,按照题目自己画了小方块,折来折去,展开看相互的关系,折起来看位置的变化,不断的对照着找平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颠来复去的看,某天下午,我忽然觉得,我明白了,后来做立体图形的时候,真的觉得思路特别清晰了。

图形这个部分,我也推荐大家找蔡金龙的视频看看,他讲得方法还是蛮好的。

最后冲刺的时候,我学习论坛里一个朋友的方法,把江苏几年的真题,图形部分,都放在了一起,每天翻两遍,看一下,最后一看到图形就马上想到什么思路解决,数空间,数点,数线条,数面,相交点等等。

复习图形的时候,做B,C类题目,会有图形拼合的题目,这块我做的时候,没大在意,心里想,只有B,C考,A类从来没考过,不下力气复习了吧,结果今年A类也出现了这样的题目,我错了一题,所以,复习的时候,只要能出现的题型,大家都注意点吧,别有那种不会考的侥幸想法。

13年省考,图形题,我一共做错了两个,拼合类错一个,还有小人那题,纠结半天没思路,瞎蒙一个,错了,后面的立体图形,我应该是全正确的。

数推:

数字部分,统统是我弱项,数推,数算,资料分析,都是我的死穴。

数推,没有什么好办法,还是题海。

先做模块,然后在91做题,论坛上也有题目做,做完以后把不会做的,做错的题目抄下来,反正数推抄题很快的。

我是在笔记本上,一页抄10个题目,然后在相对的一页,把答案写下来,这样到最后,抄了差不多60页,每页10个题目,经常的反复做一做。

最开始的时候,我还非常详细的分析自己数推没思路的原因,写下自己做题时的思路,然后对比正确的思路,想自己为什么不能用那种思路来想问题,这个工作,非常非常花时间,有时候,一个数推的题目,要抠大半个小时,所以,做了几十题以后,就不再做了。

数推用题海,还是比较有效的,但是不是做完的题目就丢,错题都要反复做的,做的多了,对数字的敏感性自然就培养起来了。

今年数推,我记得的答案,对了9个,还有1个忘记答案了,所以不知道对还是错。

资料分析,这部分我也没有发言权,我是计算能力非常低下的一个人,我复习资料分析,就是题海。

一开始还学习什么技巧啊速算啊什么的,后来发现,这些对我都不管用,做资料分析,只有两个要点,一个是定位正确,要什么数据,找什么数据,这个步骤不要错,第二个,就是计算不要出错。

今年我做了中公的资料分析的题库,又做了一本华图的资料分析考前必做1500题,最后加上做整套题。

我以前上街买菜买水果,从来算不出来价钱,对数字白痴到人家橘子要7毛一斤,我还价问一块五两斤卖不卖,现在基本上买菜买水果,很快就把价钱算了出来,比卖菜的算得快,这算是计算能力提高了吧。

不过惭愧的是,今年资料分析做的不好,最后只剩不到20分钟时间做资料分析,加上留了5分钟检查涂卡什么的,资料分析瞎选了很多,正确的题目估计不会超过15题。

复习行测,要对自己有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找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长处要保持,短处尽可能突破。

最后做整套真题的时候,要保持做题的速度和敏感。

我今年最后冲刺阶段一共做了60套左右的真题,都是在上午,基本上在10点左右,把自己手表的时间拨到10点10分,这是正式考试的时间,然后记下自己做完每个部分的时间,比正式考试的时间提前10分钟停笔,没做出来也不做了,统计完正确率再把没做的不会做的题目抠出来。

最后仔细对答案,把所有做错的题目思路和方法找出来,分析自己做各个部分的时间和正确率,最后,对该如何取舍有个整体的判断。

其实,行测,放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每次做模拟的时候,做完题目就后悔,不应该在某些题目上纠缠,有的题目,是既浪费时间又做不对,对于这类题目,一定要及时放弃。

行测,我的分数并不是十分高,但是是自己过去比,我已经非常满足了。

面试的那天早上,打车遇到个男生,裸考考了212分,行测80来分,他说自己行测一共没做几套题,对于这些牛人,我只能膜拜了,后来面试的时候,周围有人认识他,说他奥数一路得奖,高考因为奥数加了40分还是多少,我这种数学白痴,在人家这种智商面前,只有咂舌了。

但是我自问,我要想进步,只有付出百倍的努力,所以别人的裸考高分,对于我,没有任何可借鉴之处,我只能下笨功夫,做一些看起来很弱智的,很无聊的工作,比如抄错题。

冯小刚写的自传里,回忆了刘震云说的一句话:

任何事后被证明是无用的努力,在事前都是必须的。

在没找到正确的,最适合自己的办法之前,只有多做些努力,聪慧如这些大作家、大导演都要如此努力,更何况你我。

关于面试:

其实我面试没有好好准备,刚知道笔试成绩的时候,因为从来没进过面试,对面试啥都不知道,所以很焦虑,失眠,有三四天的时间,天天只能睡4,5个小时,早上3点4点就醒了。

22号到30号上了个面试辅导班,上辅导班的时候,慢慢的有了自信,收获也挺大,对答题的形式,答题的思维有了准确的定位。

上完辅导班我就有点飘了,托大了,不怎么认真复习,天天在家用itv点播电视剧看,每天抽空找几个题目说说,上了三四次YY,连笔试的五分之一努力都不到。

其实我答题答的不好,准备面试的时候,我的弱点就是答题会空,具体对策不够细致,我喜欢答综合分析题,或者是创新的题目,什么算盘珠子联想到什么啊,演讲啊,串词啊之类的,如果这类题,我可以答的比较精彩。

计划组织类的题目是我不擅长答的,这也是个人性格啊,经历啊,各方面原因导致的。

我把自己答题的思路写出来,希望对大家会有所帮助。

我11号答题的。

第一题,拿到题目,有点犯懵,不知道怎么下手,看了两遍题目,大致有个思路,但是太想答好,想切入题目的时候,能有所新意,想来想去,实在不知道怎么说,看看思考时间不容再沉默,开口吧。

我能记清楚的地方,我就详细点啊,记不清楚就忽略。

答题:

有很多事情,看似纷繁复杂,千差万别,其实细细想来,都能找到共同点。

(共同个屁啊,我下面也没找到共同点,只不过,实在不知道怎么开头了,顺口就瞎说了)骏马,因为一根缰绳失去了雷霆万钧的奔驰之势,止步不前,说的是细节的力量,一个细节可能会使我们的工作毁于一旦;风筝在细绳子的牵引下才能翱翔蓝天,如果失去绳子的牵绊,它可能会失去控制,消失于广漠蓝天,其实说的是制度的力量;陀螺在细绳的抽打下不停旋转,说的是动力的力量。

然后就说,公务员工作要注意细节啊,不要因为细节失败啊,要发挥制度的约束啊,要有动力啊什么。

结尾,古人说,天下之祸,成于怠忽者居其半,成于激迫者居其半。

意思是说,天下的错误,有一半的原因是因为细节上的疏忽大意,一半的原因是因为整体上的冒险激进。

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好这两者的关系,既在动力的驱使下看准备目标勇往直前,又要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同时要关注细节,只要这样,才能做好工作啊什么什么。

第二题:

我们中华民族向来有扶危济困,抚残助弱的深厚传统,芦山地震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情景感动了很多人。

但是有一个不和谐的场景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把事情简单说了一下,然后说引起关注的原因两个方面,一个大爷年纪大捐款数额多,一个是最近社会慈善组织公益事业公信力下降,人们不信任。

重建公信力,保护社会慈善热情,三个方面的措施:

信息公开,制度建设,长期坚持。

说最后一点的时候,我提了下郭美美,提到中华红十字会109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