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详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169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详解.docx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详解.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详解.docx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详解

2016年安徽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

《职业能力测验》真题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总题数:

20,分数:

40.00)

1.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勤政为民,扎实工作,为人民群众()实在的利益。

填入括号内的最恰当一项是()。

(分数:

2.00)

A.牟取

B.谋取√

C.获取

D.争取

【解析】本题首先排除CD两项,C项"获取"的意思是取得、猎取,D项"争取"的意思是力求获得,力求实现。

"获取"和"争取"一般用来为表示自己通过努力来获得,所以先排除此二项。

由语境可知,本题的习惯搭配是"为民谋取利益",A项的"牟取"虽也含有谋利的意思,但这个词本身是个贬义词,不可取。

因此,本题诜B项的"谋取"。

2.顾客对这种抗衰老生物制剂的()作用表示满意。

填入括号内的最恰当一项是()。

(分数:

2.00)

A.奇绝

B.奇特√

C.奇怪

D.奇巧

【解析】"奇绝"的意思是奇妙到极点,用在这里有些夸张了;代入C项可知,顾客明显不会对药品的奇怪作用表示满意;"奇巧"通常用来修饰拥有某种不一般的技能,它的意思是新奇而精巧,用在这里显然不合适;"奇特"的意思是不寻常,特别。

用在此处恰如其分。

正确选项是B。

3.唐朝是丝绸生产的()时期,无论产量、质量和种类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丝绸的生产组织分为宫廷手工业、农村副业和独立工业三种,()较前代大大扩张了。

填入括号内的最恰当一项是()。

(分数:

2.00)

A.鼎盛规模√

B.重要范围

C.繁荣种类

D.成熟领域

【解析】根据"前所未有的水平"可知,第一空应填入体现丝绸业发展程度的词"鼎盛"或"成熟",由此排除BC项;再看第二空,D项中的"领域"与"扩大"搭配不当。

所以本题选A。

4.对于自卑,有人持否定的态度,认为自卑是怯懦的同义词,自卑者绝望而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从而对事物做出不客观的判断。

()也有人认为,这仅仅道出了自卑心理的表象。

如果仔细认真地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自卑有其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自卑()不是盲目的,它不但不会使人堕落消沉,()会成为催人进取的动力。

填入括号内的最恰当一项是()。

(分数:

2.00)

A.但是既然反而

B.同时只要而且

C.但是只要反而√

D.另外既然而且

【解析】这道题考查关联词搭配。

首句和第二句句意有明显的对比,是强转折关系,而非并列关系,排除BD项。

分析AC两项,中间空白处"既然"与"只要"的区别在于前者属于已然性时态表述,后者属于未然性时态表述,由题目可知应该是一种假设的表述,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C项。

5.艺术和时尚彼此心存傲慢与偏见,在设计师眼里艺术家过于(),而艺术家则()设计师们的精致、矫揉。

偶尔,对立关系会有缓和,比如伊夫.圣.洛朗从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中汲取灵感,推出了震惊世界的"蒙德里安"系列。

但这样的成功例子屈指可数。

填入括号内的最恰当一项是()。

(分数:

2.00)

A.不伦不类傲慢无礼

B.桀骜不驯不理不睬

C.趾高气扬颐指气使

D.放荡不羁不屑一顾√

【解析】本题由第二空可迅速排除AC两项,"傲慢无礼"与"颐指气使"形容人的态度.为形容词。

而第二空需要填入的成语词性必须为动词词性。

比较BD项,"不理不睬"是指对人或事物不闻不问,漠不关心,而"不屑一顾"则是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其轻视,根据前文的"心存傲慢与偏见"可知,艺术家对设计师们的精致、矫揉是极端轻视的,由此排除B项,故本题选D。

6.聪明的学生常急于创作,而忽视技巧的训练,造成(),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们常表现得(),作品看来漂亮,却流于纤丽;看来潇洒,却带有造作。

填入括号内的最恰当一项是()。

(分数:

2.00)

A.眼高手低乖巧√

B.好高骛远乖张

C.手高眼低活泼

D.不自量力高雅

【解析】学生急于创作而忽视技巧的训练,其后果是功底不扎实,故选择A项的"眼高手低",同时排除C项的"手高眼低"。

"眼高手低"指要求的标准很高(甚至不切实际),但实际上自己做不到,可与后面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应。

"好高骛远"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用在此处语义过重。

D项"不自量力"不符合语义。

从第二空来看,学生表现得"乖巧"与后面的作品实质正好相反,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A。

7.如果你能()地替小工想一想,你就会同情他的遭遇,不会对他这样求全责备了。

填入括号内的最恰当一项是()。

(分数:

2.00)

A.身临其境

B.痛定思痛

C.管中窥豹

D.设身处地√

【解析】首先排除BC两项,"痛定思痛"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

"管中窥豹"指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这两个成语与语境相去太远。

"身临其境"指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设身处地"指的是假使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此题目中,只有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才"会同情他的遭遇",因此答案为D。

8.填入括号内的最恰当一项是()。

(1)一条可与世界上最优秀的道路()的城市景观大道--世纪大道,在上海浦东建成。

(2)由共识到计划,()欧盟在军队一体化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3)他多才多艺,对外国文学的研究,足以令专业人士()。

(分数:

2.00)

A.并举表明侧目

B.媲美表明刮目√

C.媲美说明侧目

D.并举说明刮目

【解析】句

(1)将世纪大道与世界最优秀的道路来做比较,很显然是夸赞世纪大道之好,应选具有褒义的"媲美",排除AD两项。

(2)用"表明"或"说明"的区别并不大,可以先看句(3)。

"刮目"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侧目"原指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B项具有明显的褒扬色彩,用在句(3)中更为合适,由此排除C项。

故本题选B。

9.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

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那么,何以无知无情的自然景物会异态纷呈,美不胜收,使人身人其境而流连忘返呢?

()?

对于这个问题,历来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填入括号内的最恰当一项是()。

(分数:

2.00)

A.自然景物真的无知无情么√

B.为什么它对待人类最公平呢

C.自然景物究竟美在哪里

D.自然景物究竟美不美

【解析】文段围绕着自然景物的"知"和"情"来展开探讨,究竟自然景物是否无知无情,因此,联系上下文应选择A。

10.近年来教育当局与大学教师,无论如何的善于自辩自解,对此实难辞咎。

抗战期间,各部门都感到人才的缺乏。

我们所缺乏的人才,主要的不在量,而在质。

雕虫小技的人并不算少,但无论作学问,或是作事业,()。

填入括号内的最恰当一项是()。

(分数:

2.00)

A.所需要的都是眼光远大的人才√

B.这类人都不足以成大事

C.都不缺乏这类人才

D.其都不算做真正的人才

【解析】根据"我们所缺乏的人才,主要的不在量,而在质"且"雕虫小技的人并不算少"可知,"无论作学问,或是作事业"需要"眼光远大的人才"。

A项放在段末是对整个文段所需人才的总结,而BCD项则仍然停留在谈论"雕虫小技"之人的不足成大事的方向上。

故本题A项最符合语境。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分数:

2.00)

A.在各地商场里,经常可以看到有色泽独特、风格可口的土特产出售。

B.工厂领导决定建立健全财务监督制度,狠抓各种虚报冒领的违法行为。

C.广大学外语的人,不能老是停留在读几本教科书的阶段。

D.该市有人不择手段地伪造伪劣产品,对于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予严厉打击。

【解析】A项中"风格"和"可口"搭配不当。

C项"老是"和"停留"搭配不当。

D项语意重复,"伪劣产品"本身就是伪造出来的。

故正确答案为B。

1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分数:

2.00)

A.不到实际中去调查,光靠少数人苦心孤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B.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愈加美好。

C.永远不要对他人的苦难无动于衷,因为谁也无法保证下一个不是你。

D.顶尖人才大多不是培养出来的,这是一个耳顺之年的老教师最爱讲的话。

【解析】"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到达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多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学业、技能、研究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A项中要说的是光靠少数人埋头研究,不去实际中调查,解决不了问题,故"苦心孤诣"用在句中不妥。

"见贤思齐"指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无动于衷"指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耳顺之年"指人到了六十岁的年龄。

BCD项成语使用无误。

13.下列各句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分数:

2.00)

A.这些画中,最贵的一张800元钱。

B.他和我的老师傅去北京开会去了。

C.太疲乏了,我想不起来了。

D.我真担心他说不下去了。

【解析】B项的歧义在于去开会的是"他"和"我的老师傅",还是"他的老师傅"和"我的老师傅"。

C项的歧义在于是我想不起来"某件事"了,还是我想不起"床"了。

D项的歧义在于是我担心"他说不下去",还是因为"我担心他",所以我说不下去。

14.中国模式最终一定会影响世界政治的游戏规则,丰富世界民主政治的内容和形式。

西方模式也是一路走来,并最终成为强势模式的。

这很像学外语,如果你认为世界上只有英语好,那么你就永远是学生,他永远可以说你哪些地方不对,甚至打个不及格。

现在中国崛起了,中文也自然会成为国际社会的强势语言,你要和我交流,就要好好学习我的语言,尽量达到我的母语水平,好戏在后头。

从这段文字看来,作者想要表明的态度是()。

(分数:

2.00)

A.中文将成为强势语言,值得自豪

B.中国模式正在超越西方模式

C.中国模式将最终成为强势模式√

D.平视西方模式,中国应更自信

【解析】此题为意图推断题。

从文段中看出,属于总分结构。

分说部分是举例论证。

A项出自例证,故排除。

D项文段未提及,排除。

B项中"正在超越西方模式",文中未作此比较。

文段提到"中国模式最终""也是一路走来,最终成为强势模式",故选C。

15.画者练就一双画眼。

大千世界各种形象随时随地、有光有色流过眼前,偶有美感,即刻被这双眼捉住,尽情地痴醉其间,这是何等的快乐。

这些快乐感一层层积存心中,闲暇时便一片片翻出来看,这又是何等美妙的享受。

时而,浩阔深幽的心底,会悠然浮起一幅画来。

它不是那些眼前见过的画面,这才是一幅真正的画!

我不过没有时间将它形之于纸,却常常这样完成了绘画所必须的全部思维过程。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分数:

2.00)

A.画家构思的过程

B.艺术创作过程的快乐

C.好画诞生的过程

D.艺术品是内心世界的形象√

【解析】本题是一道隐含主旨题,要求考生作答文段的引申义。

文段先说画者通过双眼把大干世界的景色汇聚于心,然后积存沉淀在心中形成一幅不同于眼见画面的"真正的画"。

由此可以引申出材料想要说明的是艺术品是内心世界的形象化,是外化的思维。

D选项完整表述了文意。

A项仅仅是简单陈述这一事实,并不是引申义。

文段讲的是内心的艺术创作,创作中的"快乐"只是创作感受的一部分,并不是材料主要想表达的意思,因此B项错误;材料中说"并没有形之于纸",所以C项错误。

16.对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残酷统治怀有深深的愤慨的人们,往往把中世纪说成是漫漫长夜和科学的空白时期,为后人描述了一段科学上惨淡苍白的历史。

事实上,这样的描述也不为过,然而人类总是要进步,无论多么黑暗的时代,它能禁锢人的手足,却无法阻止人们的实践;它能砍下人的头颅,却无法取消人们的思考。

这段话显示在欧洲中世纪()。

(分数:

2.00)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