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 文言文阅读5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 文言文阅读5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 文言文阅读5 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文言文阅读5Word版含答案
201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文言文阅读5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后赤壁赋
(宋)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客曰: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得酒乎?
”归而谋诸妇。
妇曰: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
“赤壁之游乐乎?
”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
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霜露既降既:
既然B.履巉岩,披蒙茸履:
登上
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适:
恰好D.掠予舟而西也西:
向西飞去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者薄暮\此三者,吾遗恨也
B.以待子不时之需\还军霸上,以待将军来
C.听其所止而休焉。
\盘盘焉,囷囷焉
D.揖予而言\弃甲曳兵而走
12.和“将归于临皋”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秋以为期。
B.惟尔马首是瞻。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顾安得酒乎?
”归而谋诸妇。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A(既:
已经)
11.B(以:
表目的,“用来”;A.放在时间名词后,无意义;代词,指三件事情。
C.兼词,于彼;作词尾,……的样子。
D.顺承,可译为“然后”;表修饰)
12.C(要选择的是介宾短语后置句AB宾语前置句,D判断句)
13.翻译
(1)只不过去哪里获得酒呢?
”回到家向妻子商量。
【顾、诸】
(2)时间哪过了多久呀,美丽的长江和大山竟然一点都不再认识了!
(3)过去了的那个晚上,鸣唱着飞过我小船的,难道不是您吗?
参考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
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
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
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
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
“有客人却没有酒,有洒却没有菜。
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
”一位客人说:
“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
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
”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
“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
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
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
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
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
我“哗”地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
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
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
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
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
“赤壁的游览快乐吗?
”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
“噢!
哎呀!
我知道你的底细了。
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
”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
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公讳尧臣,字伯庸。
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
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
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
“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乃请以减死论。
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
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
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
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
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
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
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
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
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
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
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
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
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
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
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
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有文集五十卷。
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
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格不行 格:
搁置。
B.以释天下之疑 释:
消除。
C.考按虚实 按:
按照。
D.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 阴:
暗中。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
①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②不宜以小故置之
③尤不可深责主将④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
⑤公执以为不可⑥公为之亦自若也
A.①②④ B.④⑤⑥ C.②③⑥ D.①③⑤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执言。
B.王尧臣军事才能杰出。
西北边境因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兵力部署、要塞防卫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C.王尧臣居官任职期间,处理政务遇到意见不一致时,一定与大家反复讨论,直到取得共识为止,从不固执己见。
D.王尧臣一生历任多职,为国为民,临终仍挂念国事。
皇帝亲自参加他的丧礼,并且停止朝政一天以表达哀思。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乃请以减死论。
⑵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答案】:
4.C 5.D 6.A
7.⑴“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
”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
(5分。
译出大意给2分,“荒政”“恤”“论”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
⑵(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他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
(5分。
译出大意给2分;“遇”“矫饰”“称”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
参考译文
王尧臣,字伯庸。
天圣五年考取了进士的第一名,被授与他将作监丞、湖州通判。
皇帝面试后,改授为著作佐郎当值集贤院,出知光州。
这一年光州严重饥荒,许多强盗掠取百姓的粮仓,按照法律要以死罪论处,王尧臣说:
“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
”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
这之后就书面地写进了规章制度,到现在还在使用这些法律。
郭皇后被废后,居住在瑶华宫,生了病,皇上很是同情怜悯她。
在郭皇后被废时,宦官阎文应曾经帮助过皇后,等皇后生病了,文应又主管监察医治的情况。
皇后将死时,有人怀疑文应有奸谋。
王尧臣请求将此事交付给御史,审问调查事情真伪,来消除了天下的怀疑。
虽然最终没有这样做,但自此文应做事时,再也没有人敢说什么的了,后来文应突然因为放纵专横的罪名被处死了。
元昊谋反,朝廷要对西部用兵,授与王尧臣为陕西体量安抚使。
王尧臣探察四面的路的山川地势和艰险程度,回去就说哪一路应该增加多少兵力,哪一路贼兵不会攻打,哪一路应该紧急备战。
说到诸位将领才能的长短,全都头头是道,推荐了20多个可以用得上的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了名将。
当时,边关的部队刚好在好水打了败仗,任福等人战死。
当时的韩丞相为主帅,因为指挥失当而被削职为招讨副使,出知秦州;范文正公(范仲淹)也因为不知道元昊的谋反而与元昊有过书信来往被削职为招讨副使,出知耀州。
王尧臣于是说这两个人是天下的首选,他们忠义智勇,名扬于夷狄,不应该因为小小的缘故就弃置不用。
况且任福由于违反主将指挥而导致失败,尤其不能过多的责备主将。
由于王尧臣的这些言辞没有投合宰相的心意,等到王尧臣其他的奏议到时,就将其中的大多数搁置而不施行。
第二年,贼兵侵入泾原,在定川大战,杀了大将葛怀敏,定川就是王尧臣当时指出要紧急备战的地方,因此大家开始认为他的话是可信的,而以前所搁置起来的奏议,都一一被施行了。
当初,宦官张永和刚开始用事,请求向百姓收取十分之三的房屋税以用以国事。
令下到了三司而停滞,永和暗地里派人贿赂王尧臣,王尧臣坚持认为那是不可行的。
京师多次流传王尧臣的谣言,皇上的左右也经常说他的短处。
皇上对这一切都不管不问,而王尧臣也都像以往一样做事。
王尧臣处理政事时,遇到有所不同的论议时,一定会反复研究,坚持原则,然后就停止,绝不会坚持己见。
在皇上面前,所说到的天下利害很多,而至于施行的,也从来没有自夸过。
王尧臣为人纯正质朴,即使富贵显赫时也不忘节俭。
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
有文集五十卷。
在临终前,他口授他的弟弟要写下了作为忠臣的最后奏章,奏章中强调要以宗庙自重,心怀皇嗣未立的忧患。
皇上对此非常感慨,亲临其丧礼,停止上朝一天,并加赠他为左仆射、太常,又追加谥号为“文安”。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郑赐,字彦嘉,建宁人。
洪武十八年进士。
授监察御史。
时天下郡邑吏多坐罪谪戍,赐尝奉命于龙江编次行伍。
方暑,诸囚惫甚。
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
秩满当迁,湖广布政司参议阙,命赐与检讨吴文为之。
二人协心划弊,民以宁辑,苗、獠畏怀。
母丧,去。
服除,改北平参议,事成祖甚谨。
复坐累谪戍安东屯。
及惠帝即位,成祖及楚王桢皆举赐为长史。
不许,召为工部尚书。
燕兵起,督河南军扼燕。
成祖入京师,李景隆讦赐罪亚齐、黄。
逮至,帝曰:
“吾于汝何如,乃相背耶?
”赐曰:
“尽臣职耳。
”帝笑释之,授刑部尚书。
永乐元年,劾都督孙岳擅毁太祖所建寺,诏安置海南。
岳,建文时守凤阳,尝毁寺材,修战舰以御燕军,燕知其有备,取他道南下,故赐劾之。
二年劾李景隆阴养亡命,谋不轨。
又与陈瑛同劾耿炳文僭侈,炳文自经死。
皆揣帝意所恶者。
祁阳教谕康孔高朝京师还,枉道省母,会母疾,留侍九阅月不行。
赐请逮问孔高,罪当杖。
帝曰:
“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
”命复其官。
三年秋,代李至刚为礼部尚书。
四年正月,西域贡佛舍利,赐因请释囚。
帝曰:
“梁武、元顺溺佛教,有罪者不刑,纪纲大坏,此岂可效!
”是年六月朔,日当食,阴云不见,赐请贺。
不许。
赐言“宋盛时尝行之。
”帝曰:
“天下大矣,京师不见,如天下见之何?
”卒不许。
赐为人颇和厚,然不识大体,帝意轻之。
为同官赵羾所间,六年六月忧悸卒。
帝疑其自尽。
杨士奇曰:
“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求退。
昨立右顺门,力不支仆地,口鼻有嘘无吸。
”语未竟,帝曰:
“微汝言,几误疑赐。
赐固善人,才短耳。
”命予葬祭。
洪熙元年赠太子少保,谥文安。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九》,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景隆讦赐罪亚齐、黄讦:
攻击
B.枉道省母枉:
曲绕
C.梁武、元顺溺佛教溺:
沉溺
D.帝意轻之轻:
轻佻,轻浮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郑赐“不识大体”的一组是(3分)
①母丧,去②吾于汝何如,乃相背耶
③赐请逮问孔高,罪当杖④西域贡佛舍利,赐因请释囚
⑤赐言:
“宋盛时尝行之。
”⑥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求退
A.①④⑥B.③④⑤C.①②⑤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赐为人和厚。
在安排因罪被贬戍边的人员过程中,郑赐给他们卸去刑具,让他们在租来的房屋中休息,周济他们饮食,病者问医问药,使很多人活了下来。
B.郑赐做地方官小有成绩,很得民心。
湖广布政司参议一职空缺,朝廷命郑赐担任,他倾力除弊,百姓得以安居,苗、僚部族也心怀敬服。
C.郑赐做事喜欢揣摩皇帝心思。
郑赐先弹劾孙岳擅自损毁太祖修建的寺庙,后弹劾李景隆暗中收养亡命之徒,图谋不轨,又与陈瑛弹劾耿炳文超越本分。
D.郑赐遇事胆小,忧悸而死。
他被同僚赵羾离间,病了多天,心里害怕而不敢要求退下,站在右顺门,因力不支倒地而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
(2)帝曰:
“微汝言,几误疑赐。
赐固善人,才短耳。
”
【答案】:
4.D5.B6.B
7.
(1)母子分别数年,一旦相见难以马上分离,何况母亲又有病,值得同情。
(关键词“睽”“遽”“矜”的翻译各1分,句意通畅2分
(2)皇上说:
“没有你的话,朕几乎错误地怀疑了郑赐,郑赐固然是好人,只是才能不足罢了。
”(关键词“微”“固”“短”的翻译各1分,句意通畅2分
参考译文
郑赐,字彦嘉,建宁人。
洪武十八年进士。
任命为监察御史。
当时天下郡邑的辅吏大多是因为有罪被贬充军的,郑赐曾经奉命在龙江整编军队。
正是夏天炎热的时候,囚徒十分疲惫。
郑赐解开他们的刑具,让他们进入房间休息,给他们周全的食物和饮水,生病的人给与医药,很多人得以存活。
任期满了应当升迁,湖广布政司参议空缺,任命郑赐和检讨吴文任此官职。
二人同心协力,去除弊端,民众得以安定和睦,少数民族对他们敬畏和感激。
母亲去世服丧,离职。
服满后,改任北平参议,服侍成祖(当时是燕王)很严谨。
后来被别人连累充军安东屯。
等到惠帝即位,燕王朱棣及楚王朱桢都举荐郑赐为长史。
建文帝不许,召回朝庭为工部尚书。
燕王起兵“靖难”,郑赐河南督军抵抗燕兵。
成祖攻入南京,李景隆揭发郑赐的罪不亚于齐泰、黄子澄。
抓到成祖面前,成祖说:
“我对你怎么样,为什么背叛我?
”郑赐说:
“尽我做为臣子的职责。
”成祖笑着释放了他,任他为刑部尚书。
永乐元年,弹劾都督孙岳擅自毁坏太祖所建的寺庙,下诣贬孙岳去海南。
孙岳,建文时防守凤阳,曾经拆寺院的木材,修战舰来防御燕军,燕王知道他有了防备,从其他的道路南下,所郑赐弱劾他。
永乐二年弹劾李景隆私下豢养死士,图谋不轨。
又与陈瑛共同弹劾耿炳文超越本分,奢侈过度,炳文上吊自杀。
这些都是揣摩成祖的心意所厌恶的人。
祁阳教谕康孔高到京师晋见皇帝后回任所,绕道看望母亲。
恰逢母亲生病,留下侍奉母亲,九个月没有到任。
郑赐请求逮捕审问康孔高,处以杖刑之罪。
明成祖说:
“母子分别几年,一旦相见难以立即离开,何况母亲有病,值得同情啊。
”下诏恢复了他的官职。
永乐三年秋天,代替李至刚为礼部尚书。
四年正月,西域进贡佛舍利,郑赐因此请求释放囚犯。
皇帝说:
“梁武、元顺沉溺于佛教,有罪的人不处罚,法纪受到很大的破坏,这哪是能效仿的!
”当年六月初,应发生日食,但天上连块阴云也没有,郑赐请求庆贺。
皇帝不许。
郑赐说:
“宋朝兴盛时曾经这么做过。
”皇帝说:
“天下太大了,京城不出现日食,天下哪儿都没出现吗?
”终于没有同意。
郑赐为人很和顺忠厚,但是不识大体,明成祖心中轻视他。
郑赐被同朝为官的赵羾离间,永乐六年六月因为忧虑害怕而死。
明成祖疑心他自杀。
杨士奇说:
“郑赐生病已经几天了,内心恐惧害怕而不敢请假。
昨天站在右顺门,因体力不能支持倒在地上,口鼻中只有出气没有吸气。
”话未说完,明成祖说:
“没有你的话,我差一点儿错误地怀疑郑赐。
郑赐确实是一个善良的人,只是才能差一些。
”下令埋葬祭祀。
郑赐在洪熙元年被追赠为太子少保,谥号文安。
4.阅读下文,完成第17-23题。
(19分)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
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
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
武帝时,召入露门学①,令受道义。
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
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
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
公义患之,欲变其俗。
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②。
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
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
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
“死生由命,不关相着。
前汝弃之,所以死耳。
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
汝等勿复信之。
”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
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
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
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
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
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
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閤。
人或谏之曰:
“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
”答曰:
“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
”罪人闻之,咸自款服。
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
“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
”讼者多两让而止。
仁寿元年,追充扬州道黜陟大使。
豫章王暕恐其部内官僚犯法,未入州境,预令属公义。
公义答曰:
“奉诏不敢有私。
”及至扬州,皆无所纵舍,暕衔之。
及
炀帝即位,扬州长史王弘入为黄门侍郎,因言公之短,竟去官。
(《隋书·循吏传》)
注:
①露门学:
古代学校的名称。
②厅事:
官府办公的地方。
17.(4分)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A.以功除岷州刺史()B.皆以床舆来()
C.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D.讼者多两让而止()
18.(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B.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C.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
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D.前汝弃之,所以死耳
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19.(2分)下列四句,与其中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句是()
A.后人有遇病者B.宋人有得玉者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D.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20.(6分)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
(2)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
21.(2分)本文表现辛公义的什么样的品格
22.(3分)依据文本,请概述出辛公义在岷州、牟州、扬州做官时的事迹:
A.在岷州刺史任上:
B.在牟州刺史任上:
C.在扬州道黜陟大使任上:
【答案】:
17.(4分)A.授予官职B.抬C.同“瘥”,病愈D.双方,两方
18.(2分)D(所以:
……的原因)
19.(2分)C(A.B.D均是定语后置)
20.(6分)
(1)每月集中到皇帝面前,让他和大儒们讲论道义,多次受到赞叹,当时的同辈人仰慕他。
(得分点:
御前 数 嗟异)
(2)后来升迁为牟州刺史,他一到任,先到狱中,露天坐在室外监牢旁边,亲自查验审问犯。
)(得分点:
下车 露 验问)
21.(2分)勤政爱民
22.(3分)A.辛公义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岷州亲属有病不加照料的不良风气。
B.辛公义到牟州后十多天就使牟州的监狱中不再有积压的案子。
(或:
辛公义不辞辛劳审理案件,使牟州的罪人受到感动,诚心服罪。
或:
辛公义的辛劳感动了老百姓,以后再有要打官司的人,就相互忍让体谅对方而停止诉讼。
)
C.辛公义不愿意徇私舞弊,得罪了豫章王,后来豫章王的部下在隋炀帝面前说了辛公义的坏话,使他被免职。
5.阅读下文,完成第24-27题。
(10分)
六国论(节选)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诸候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向西,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自安之计。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则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
而天下之诸候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取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
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
以自相屠杀。
秦兵未出,而天下诸候已自困矣。
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六国论(节选)
李桢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心罪秦也。
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也,视秦也无异也。
兵连祸结,曾无虚岁。
向使有擅(据有)形便(地理形势有利)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23.(2分)苏辙以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
(用课文原句回答)
24.(2分)李桢认为六国与秦国相同处在于。
不同之处在于。
25.(3分)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是()
A.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韩、魏亲魏以摈奉”。
B.李桢“未必不复增一秦也”的意思是:
六国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中国。
C.苏辙认为六国的“自安之计”是“厚韩亲魏以摈秦”。
D.李桢认为“视秦无异也”,是因为六国“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
26.(3分)李桢文中的观点有其显著的局限性,请指出并简要地分析这种思想的危害性。
【答案】:
23.(2分)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24.(2分)六国皆欲为秦所为秦得天助而六国未得天助
25.(3分))A(其原因是不知“厚韩亲魏以摈秦”,而“贫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贩约,以自相屠灭”。
26.(3分)李桢观点中显著的局限性是认为“秦统一六国得天助”,这是一种天